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八、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孙海春 沈建华

(一)问题的提出

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从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世界体育的进步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当以竞技体育为主的现代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时,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价值功能,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全面展开。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现状加以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质量献策,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更加蓬勃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二、四、五届论文报告集;直属6所体育学院及6所省属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文史》、《体育学刊》及五所体育科研所的《体育科技》94~98年度共411本期刊文集中,所有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献410篇。

2. 调查访问法

为了更多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现状,走访了部分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学者,并就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有关问题进行座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近年来取得很大成绩,研究的质量与数量正逐步提高。但从论文研究的内容看,呈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武术理论与方法研究居多,而民族传统体育、传统养生研究居少。据统计,武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占81.46%,传统养生的论文占12.20%,民间体育游戏论文占6.43%。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武术理论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传统养生及民间体育游戏。从统计结果来看,410篇文献中,关于武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有334篇,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传统养生及民间体育游戏的论文分别为50篇和26篇。造成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原因,主要是武术一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有较长理论研究的历史,有较完备的教材体系,师资力量、科研力量相对较强,科研有一定的优势。从表1可见。

表1 武术理论与方法各研究内容的数量

(1)武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内容和分布较均衡

从(表1)可以看出武术理论与方法内部各分支的研究在数量上分布是较合理的,唯有对武术养生和武术基础理论中的武术理论体系的研究略有不足。

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在武术基础理论研究中,对武术文化和学校武术有所偏重,这和武术的自身特性及其普及和发展的需要是分不开的。中华武术的发展受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思想、伦理道德、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及社会习俗等方面深刻的影响,在武术科学研究中,为挖掘武术的真谛,深刻把握武术的本质,许多学者都从武术的文化形态、哲学渊源、伦理道德、艺术价值、美学特征及娱乐功能等各角度研究入手,以揭示武术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武术文化的研究内容丰富,成果突出,质量较高。

在竞技武术方面,运动训练的研究占主要部分,这与现实需要也是相一致的。当前竞技武术的研究着重于武术的应用方面,即如何采用科学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在这些论文中,有关套路方面33篇,散手27篇。从数量上看两者相差不大,但就研究内容上看,有关套路发展的研究较为成熟,这和40年的挖掘整理并推广普及是分不开的。不过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套路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内容,实用技击格斗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从1979年开始了对以散手为主的技击部分的挖掘整理,并于1989年将散手运动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对散手的研究也从此开始。虽然目前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略逊于套路,但其研究正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较少,共26篇论文,且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基础理论9篇,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17篇,汉族民间传统体育0篇。汉族民间体育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是最为薄弱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民间传统体育认识不够,未能予以必要的重视。从事此内容研究的科研人员极少。以上海体院为例,它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博士点的院校,科研力量相对较强,但在所有该专业博士和硕士生中却无一人从事此专题的研究。

再从9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中看,有5篇是与全民健身有关的,这说明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健身作用及其在全民健身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对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论文中,则全部是关于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

(3)关于传统养生的研究

传统养生研究内容的论文数量共49篇,其中基础理论17篇,养生史6篇,气功21篇,导引5篇。

在对极具东方色彩的传统健身术——养生术的研究中,关于导引的研究是较少的。不过从访谈中得知:当前养生学发展趋势是加强对导引的研究。导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健身养生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养生学和现代养生学的内容,对其进行发掘和研究,不仅是弘扬中华养生文化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长寿的需要。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研究中,导引内容的研究比重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2.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方法呈多样性,其中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论证研究方法较多,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中已全方位运用。研究层次逐渐向纵深发展。

表2 各种研究方法在文献中的运用次数

由表2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方法已出现多元化和科学化之势。在数量最多的理论论证中,研究者们分别从哲学、史学、美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解剖学等方面对其论点进行了论证。现代科研方法,尤其是计算机及生理生化法的应用,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尚属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却很快,并已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3.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人员主要是高等体育院、系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占科研人员总人数的54%,高等体育院、系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的重要基地。可贵的是社科院、少年宫等部门的非体育专业研究人员也跨入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领域。见表3。

表3 研究人员来源

文献作者共288人,除去29人背景不详外,在其余259人中,有208人来自高等院校,占科研人员总数的80.3%。表3 中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正形成以高校为龙头的科研格局。这是由于高等学校学科设置比较齐全,科研力量较集中,有利于开展研究。当然,尽管高校担负着科研的重任,其它部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这些部门的自身科研优势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对策研究

1. 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理论体系。应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知识理论体系作为重点加以研究和建设。此外,还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比较理论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科研队伍的建设,鼓励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人员继续深造,并为其创造条件。在体育院系、本科专业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 要改变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单兵作战”的现象,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以“集团军”的形式对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有条件的院校应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心,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的质量。

3. 要改变民族传统体育科研中重武术轻传统养生及民间传统体育的状况,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和实施后,更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特别是民间传统体育,我国拥有56个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多、分布之广是可想而知的。这方面的研究急待加强。另外,研究方法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和严谨。

4. 有关部门可搜集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主管部门分类汇总,提供研究部门专题研究,编辑论文指南,每年出版一次,形成制度,以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