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迅疾冷杀的远距绝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 通背拳的源流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初期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就擅长通背拳,并且名噪一时。但迄今为止,武术界尚无明确史料能证明通背拳的发源及其演变的过程。明代黄宗羲在其 《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 “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明代时期通背拳已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由于通背拳各流派内容、风格不同,即使同一流派的内容也会因师承关系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背拳的名称一直存在多种叫法,同音不同字,归纳起来有三种叫法具有代表性:一种是手臂的 “臂”字,一种是脊背的 “背”字,还有一种是准备的 “备”字。三种叫法各有理由:叫“臂”字者认为,该拳以平臂动作为主,两膀左右划弧抡圆,形如猿臂,故以 “臂”名;叫 “备”字者认为,该拳“通神达化,体用兼备”;叫 “背”字者认为,该拳以腰背发力,力发于脚,通达于背,可以放长击远,故用 “背”较为合理。三种叫法一直沿用下来,各叫各的拳名,直至1983年,新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发行,书中在武术类中把通背拳的 “背”字,定写为脊背的 “背”字,在名称上突出通背拳腰背发力、贯达肢体的技术特点。在民间,其它叫法仍在沿用。

通背拳在我国的流传区域较广,北方地区流传尤盛,有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一是大连,一是沧州,一是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五行通背和白猿通背,并且出了不少通背人物。通背拳的主要流派有:白猿通背、祁氏通背、五行通背、两翼通背、洪洞通背、五猴通背、六合通背等。

下面做一个大致介绍:

(一)白猿通背

据传白猿通背为战国时期白猿公所传,白猿通背拳的传人均尊白猿公为太始始祖。

白猿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洞灵子。白猿公模拟山中猿猴舒背探肩的生活特点创立拳法,艺成后传于李义、王道、韩成三人。白猿通背拳在随后的年代里几经流传,后由山东黄县人任氏传于北京广安门增寿寺夹道一家皮货商号的帐房先生石鸿胜,石鸿胜得艺苦练,艺成后开门授徒,门徒众多,其中以刘子英、项仲山、张文成、韩洞一、马晓合等数人拳艺较高。白猿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以北京牛街回民居住区为盛,该区所习的白猿通背拳融入了回民摔跤技术于其中,打中含摔,摔中有打。

白猿通背拳出招发沉长冷脆之劲,回招用搂抱勒代之法。出手如猿形,沾衣发劲,注重技击实战。

(二)祁氏通背

祁家门,又称祁氏通背,始传于清道光年间,由浙江人(籍贯的说法不一,又有说是山西或河南的,无查考)祁信所传。祁信有 “杆子祁”之称,其艺以其姓而名,称为“祁家门”。祁信在河北固安设场传授,其所传通背拳注重刚劲,大劈、大开、大捋、大挑,讲求横劲,风格刚劲剽悍。祁信之子祁太昌子承父业,在祁信晚年代父授艺。祁太昌的拳艺与其父有别,以柔劲为主,手法较为细腻,手上变化较多。时人以老祁派和少祁派对父子所传拳艺加以区别。祁氏门徒众多,近代通背名家张策、刘智、修剑痴均为祁氏传人。

(三)五行通背

五行通背是在 “祁家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五行通背拳以摔、拍、穿、劈、钻五种掌法为基础手法,以老折拳、明堂功、五掌单操为框架。由于通背名家修剑痴及其门人对该拳的创新发展,使五行通背拳趋于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五行通背拳在修剑痴的故乡大连流传较广,目前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流传区域。

(四)两翼通背

两翼通背拳传自山东人刘义。

刘义曾经投身宋景诗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流落至河北翼县。刘义将通背技艺传授给张老随和张志礼两人。两人各传一支,张老随传艺于任丘一带,张志礼传艺于大兴县一带。

两翼通背后来又被称为两曦猿拳。技击上两翼通背讲究抢门播招,手法多采用左右弧形运使,如同鸟的双翼左右翻飞,这或许是两翼通背名称的来源。其运动特点:步随身变,两翼运使,钻转拧翻,闪展纵横,招招相随,式式相连。拳术以十二连拳为代表套路。

(五)洪洞通背

洪洞通背又称太极通背、通背缠拳。

洪洞通背拳传自清代,由河南人郭永福传艺。据说,郭永福原为镖师,走镖大江南北。后来因误杀某达官贵人而被官府通缉捉拿,为了避难,郭永福由河南逃至山西洪洞县境内的苏堡镇,镇中天官府刘秉恬无意中发现郭永福身手不凡,深爱其才,于是重金聘请郭任天官府武术教师,其间郭收徒贺怀璧、张秀徒等人。

洪洞通背共计108 式,其特点是:进手而缠,随式而绕,侧身而入,闪惊巧取。洪洞通背拳谱和陈式太极长拳拳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人认为洪洞通背就是早已失传的陈式太极长拳,此说法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六)五猴通背

五猴通背传自近代通背名家张策。

五猴通背拳由五种猴形组成,五猴为石猴、马猴、弥猴、猿猴、长臂猴五形,每一形分劈、钻、穿、拍、摔等手法,劲法以冷弹劲为主。其十字诀为:冷弹脆快硬,沾连绵粘随。五猴通背讲究练艺不练形,演练起来身如风摆荷叶,脚似蹚踩稀泥,动作沉实有力、凶猛刚劲。

民国年间,北京颇有名气的 “大力恒”恒寿山擅五猴通背,其传人张静和已是 “世纪老人”,八十年代尚能演练此拳。作者从有关刊物上得知河北廊坊傅懋□老先生也是五猴通背的传人,受艺于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