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于中国田径竞赛改革的探讨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沈纯德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田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举国体制在田径项目上的成功经验仍然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但是,为了使我国的田径运动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田径大环境的变化,加快其发展速度,必须要对田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和过程。但是,如能从国际田径的变化和我国田径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抓住一个方面深化改革,并以点带面,有助于我国田径事业的稳定发展。
体育竞赛是竞技体育的最终表现形式,竞技体育的一切活动都以此为中心。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竞赛不仅是一项活动,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经过交换,转化为体育商品,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推动体育项目和体育组织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紧紧抓住田径竞赛的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田径项目的改革,无疑对加快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速度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人就此问题做一初步分析、研究和探讨。
一、国际国内田径竞赛比较与分析
(一)国际田径竞赛的基本情况
国际体育组织都是以一定的竞赛形式而组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控制竞赛来实现本项目的价值,扩大影响,发展自己。但是对此问题的认识,国际田联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国际田联成立于1912年,但直到1983年才举办第一届世界锦标赛,成立70年而没有自己举办的世界锦标赛,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田径是奥运会最主要的项目,当时国际田联的领导人也是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人,自然奥运会田径赛被当成了世界田径锦标赛。
2.当时都是业余比赛,没有赞助问题,没有广告问题,没有经济问题,谁举办比赛都可以,国际田联没必要非要自己举办竞赛。但是随着体育与电视,体育与经济的联姻,国际田联越来越意识到,没有自己的比赛,就等于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不能发展自己的项目,就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所以,在1978年国际田联代表大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要有独立于奥运会之外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于是1983年,国际田联在赫尔辛基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1985年设立了大奖赛,1986年设立了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1987年设立了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1998年设立了黄金联赛,1999年又增设了世界少年锦标赛。通过设立比赛,一是扩大了国际田联的影响;二是增加了国际田联的收入。国际田联在70年代仅是靠收取会费、办刊物等获得收入,整个资产只有20多万美元。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以后,国际田联由于把项目作为一揽子买卖整体出售,四年一个合同,就有上亿美元的收入。有了雄厚的资金,国际田联可以用来实施各种项目发展的计划,从而使田径运动的发展得到了良性循环。
如参赛名额计划:一方面用高额出场费吸引优秀运动员参加,另一方面分配给每个国家提供机票、食宿和训练补助的参赛运动员名额,以扩大参赛面;
如田径发展计划:在世界不同地区设立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以培训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促进国际田径整体水平的提高;
又如反兴奋剂计划:每年投入几百万美元进行反兴奋剂斗争宣传,并进行赛内检查、赛外飞检,以促进国际田径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田联是一个通过主办比赛,推销自己产品,扩大项目影响,增强发展动力的典型例子。其显著成效在于:
①在世界范围内加大了举办各类国际性田径比赛的力度并逐步使之规范和制度化,从而不仅使运动员获得了更多的参赛机会和选择余地,而且直接引发了田径训练领域的一场变革,即过去传统的训练周期论及具体的训练方法、安排和要求都受到强列冲击,训练和比赛更紧密地溶为一体,比赛真正发挥了促进训练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②在举办各种竞赛的过程中,国际田联以竞赛为载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田径运动推向市场。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运动员自身的利益与比赛多少和成绩优劣紧密相连,因此,多参赛参好赛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不断的比赛中,运动员连续参赛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运动寿命不断延长,田径运动整体水平也得到促进和提高。同时,由于各国优秀运动员参赛热情高涨,使得田径运动更具观赏性和竞争性,也就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从而使国际田联获得了更雄厚的发展基金。日前,国际田联会员增加到212个,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国际田联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组织,田径运动更加普及。
(二)我国田径竞赛现状分析
田径在我国是重点体育项目,在体育界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看法。与奥运会相同,历届全运会都将其规定为必赛项目和放在主会场举行的项目,其原因就在于田径竞赛的公正、公开、公平性,而且金牌多,有46个小项,占金牌总数(345)的13.33%(奥运会共设300个小项,田径为46个小项,占15.33%);基础大,所有的学校都以此为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内容;教练员多,在册人数3000多;裁判员多,仅国家级就有1500多;
总结建国50年中国田径的发展历史,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举国体制,这是中国田径运动发展进步的一大优势,是值得总结和发扬的基本经验。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全国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国家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以国家队为龙头的三级训练网,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田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田径界在继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情况下,也就田径竞赛市场化运作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特别是1997年底,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后,把竞赛提高到引导训练的高度,纳入到备战奥运会的轨道上,确定了田径竞赛的改革思路:增加比赛,提高质量,促进训练,扩大宣传,吸引赞助,赢得支持。
根据以上竞赛改革思路,并依据“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坚持“以赛促练”提高实战能力,以及国内比赛服务于国际大赛出成绩的原则,我国对田径竞赛规程作了相应改变,主要体现在参赛办法、计分办法和奖励办法的改进,使之逐步成为适应国际潮流、符合我国特点的田径竞赛体系。其目的就是激励运动员积极参赛,提高训练水平,创造真实成绩;促进教练员传统训练观念转变,自觉吸取先进的训练方法;同时也督促管理人员积极支持运动员参赛,做好保驾护航工作,共同努力提高田径运动水平。
(三)我国田径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田径界对竞赛的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竞技体育最高目标的背离
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是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也就是在奥运会、亚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这样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但是现在国内各地都把全运会作为最高目标,尤其是逢全运会年,教练员往往把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峰期调到全运会赛场,而到了国际赛场上却比不出好成绩,有的甚至不去参加这些比赛,严重冲击了作为奥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单项国际比赛,违背了“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形成了全运会冲击奥运会的不良现象。造成此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政策上对于奥运会和国际大赛的价值给以落实,所以,造成省区市体工队围绕全运会安排训练实行全运战略,而业余体校和竞技体校以省运会和全运会为目标,过分追求运动成绩,忽视打基础的重要性。其后果是破坏了三级训练网络,造成目标背离、各自为战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奥运战略的整体实施。
2.国内竞赛要求不与国际竞赛接轨
国内田径竞赛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队伍,提高水平,以适应国际大赛的需要。但是我们目前的竞赛还达不到这个要求,没有完全按“三从一大”的原则组织田径竞赛,往往给运动员提供的是“温室”效应的竞赛。总是将如何为运动员创造最佳外部条件,帮助他们赛出好成绩列在第一位。例如,跳远比赛尽量安排顺风跳;长跑项目比赛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推迟到晚上;运动员进检录室的时间尽量短,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活动。这样做的结果使运动员在国内比赛很顺利,而到国际比赛就很不适应,水平发挥不出来,由此造成的失败教训不少。而且此类做法还影响到训练,如跳远训练时运动员从哪里跳,教练员就从哪里丈量,运动员没有心理压力,也没有起跳板的限制,造成平时成绩很好的假象,而到比赛时发挥不出来。田径的投掷项目也有类似情况;而短跑项目专爱顺风跑,比赛时碰到逆风成绩就大幅下降等。
3.竞赛的组织缺乏市场的运作
从目前田径竞赛的情况看,田径竞赛组织还没有跳出体育界自己组织、自己参加比赛的圈子,因此社会认知度较低,竞赛只是停留在仅仅考虑运动员怎样比赛、裁判员怎样执法这样一个初级阶段,而对于怎样吸引观众、吸引广告、吸引媒体,从而有较好的经济回报缺乏研究和考虑,即缺乏市场运作。因此,竞赛没有观众、没有气氛、没有电视转播,也就没有企业愿意赞助,造成不良循环。
二、从竞赛角度研究我国田径项目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奥运战略的实施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我们过去一直讲奥运战略,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没有体现奥运争光高于一切的政策,实际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思考这个问题,没有将奥运会与全运会这两个赛事给予准确的评估,违背了价值规律,造成重全运会轻奥运会的后果。
全运会作为一项国内最大的传统综合性赛事,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全运会确是检阅省市竞技体育成就,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省都很重视可以理解,我们还要保护这个积极性,但是必须进行改革,把全运会真正纳入奥运争光计划中去。为此,应该从提升奥运会和各类与备战奥运会有关的世界单项锦标赛的价值入手,将一个奥运会周期中的奥运会、单项世界锦标赛、亚运会和全运会上各省市运动员所得的奖牌和名次,根据不同赛事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加以综合统计,以此作为衡量省市竞技体育的指标。此种评价省市竞技体育贡献的办法,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全运会绑到了奥运会战略的战车上,把目标统一到国际大赛上,形成举国上下备战奥运的氛围,带动和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深入研究竞赛市场,选准发展方向
奥运会田径项目有46块金牌,近年来,金牌的分布越来越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项目上具备优势,虽然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是田径项目上的金牌大户,但是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古巴等国家的成绩日益突出,在传统优势项目上夺金实力大大加强,甚至一些很小的岛国也在个别项目上具备了夺金的能力,使国际田坛形成了多极化竞争局面。这是各国在国际田径竞赛市场上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方向,集中优势力量突破的结果。
在国际田坛,我国还处于中下水平,要加快发展,就要深入研究国际竞赛市场,选准发展方向,寻找突破口,才能使我们避免盲目,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国际赛场的发展趋势、周边国家田径发展情况及我国田径项目多年来参加国际比赛成绩的分析,我们一要保障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如女子竞走项目,我国运动员曾多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上获得金牌,这个项目就要重点保障;二要发展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新项目。如女子撑杆跳高、三级跳远、链球等;三要对目前水平不高,但适合我们发展的项目组织攻关。例如对身体形态条件要求不高,但需付出特别艰苦训练的马拉松项目,日本、朝鲜和韩国的这个项目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了好成绩,这说明中国人也可以在这个项目上有所作为。
总之,赛场就是市场,适销对路就能获得好效益,因此要认真分析研究,寻找重点突破的项目,并把握国际赛场的变化规律。
(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改革田径竞赛的组织方式
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作为经典的田径项目也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仅靠国家的拨款,只能维持生存,而不能发展,或者说不能快速发展,为此要充分利用竞赛的无形资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大胆改革。
1.要使竞赛组织社会化,要跳出体育的圈子,尽量吸引社会力量办竞赛。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下,体育竞赛是最好的宣传载体,企业通过赞助体育比赛不但有广告效益,还有社会效益,这就是许多国际大公司长期赞助体育竞赛的原因。所以,不要把企业的赞助看作是施舍,这是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决不会对无价值的赛事进行投入。因此,创造有价值的赛事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2.在竞赛的组织上要有新意,也就是适应时代的需求。如国际田径比赛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和适应电视的要求,对比赛规则进行了改革;为了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就要避开与其它热门项目的冲突,为此不惜把重要比赛安排在炎热的夏天进行,目的就是赢得电视、赢得观众、赢得赞助。对这一点,我们还要从另一方面来认识,国际田径竞赛提高了比赛的难度,如缩短了比赛时间、在高温下比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在国内的竞赛中提前试用,让我们的运动员适应。
综上所述,我国的田径运动要发展,就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应时代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要学习国际体育组织在组织竞赛方面的经验,尤其是认真探讨通过市场运作扩大项目的影响,增加自身造血功能。我们一定要找准突破点,踏踏实实的工作,使我国的田径水平能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