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2)
(二)负面效应
热带体育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各地举行的体育竞赛作为体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加重了大气污染。大量观赏型体育旅游者的流动对交通提出更高要求,体育旅游产生的污染虽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但对生态环境、体育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有不利影响。
2.对水资源的污染
据统计,一个高尔夫球场每天的用水量可满足大约1000人需要,而且每年要用2吨的化学农药。这些化学制品中,有10%~20%会被草木吸收,30%~40%会进入空气,另有50%~60%会进入河流污染水资源,造成饮用水污染。同样一些水上旅游项目如摩托艇、水上飞机的排泄油气及游泳池中的净化剂等都会对水资源产生污染,破坏整个水的生态平衡。
3.对地质、地貌的污染和破坏
尽管热带体育旅游开发倡导保护性开发,但是一些体育旅游设施的修建(旅馆、道路、娱乐设施等)必不可少地会改变地表、地物,破坏复杂而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使热带体育旅游资源不可避免地承受旅游者所带来的污水、垃圾等环境污染。据统计,一个高尔夫球场通常需用地约100公顷,球场总面积的40%~50%需改变原有自然状态,当地的林木必定受到砍伐。因此,热带体育旅游的开发不但要重视对正面效应的研究,而且要更加重视对负面影响的研究,尽量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
二、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模式
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开发主体实施的体育旅游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产业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式的总和(或定式)。它是体育旅游开发活动在时间过程和实现方式上最一般特点及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来源于众多的体育旅游开发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影响或制约体育旅游开发活动。不同的开发模式,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对体育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不同的作用与影响。因此,研究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的意义,就是通过探索体育旅游开发活动的最基本方式及其规律,为体育旅游目的地及其开发活动选择最适合、最优化的开发模式,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是建立在热带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长期开展的体育旅游开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纵观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过程,其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资源主导粗放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开发过程主要以热带体育旅游自然资源消耗利用为主,产品单一粗放,产品质量及层次一般,环保措施极少,配套产品及其服务水平低下,经营效益不高,产品吸引力主要以体育旅游自然景观和原始人文景观为主。这一模式主要在热带体育旅游开发初期形成。现在虽然已被大多数城市淘汰,但在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吸引力的热带地区,这种模式仍然依稀可见。
2.产品主导效益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开发过程注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大量开发、设计、创新、改良热带体育旅游产品与个性产品,产品较为丰富多样,开发的经济效益被置于首要位置,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配套产品及其服务水平有所上升,产品的吸引力注重使用价值及其产品形象,品牌效益初显。这种模式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少,如潜水区海水污染及珊瑚礁的破坏等。现在仍有一些热带地区实行这种模式。
3.综合开发集约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开发过程不再单纯以资源或产品为中心,而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产品的开发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更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者的个性需求,产品丰富,质量优良。产品开发与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环保措施被放到了产品开发的重要位置。配套产品及其服务水准不断提高,产品吸引力从使用价值、产品形象上升为使用价值、环境优势和产品形象的统一,形成了一批体育旅游名牌产品。这一模式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目前,这一模式为我国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4.特色生态和谐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开发过程在综合开发集约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挖掘产品特色和生态效应。产品的开发体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产品在更广的范畴内满足旅行者的个性需求和体育旅游物质及文化精神需要,产品丰富多样并形成一定体系,质量优异,产品突出特色开发,市场竞争力增强,占有市场份额增加。产品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从一般意义深化为生态保护,并在产品开发中占据首要位置。配套产品及服务水平不断完善,产品的吸引力形成生态优势、产品特色与使用价值的最佳组合。名牌特色产品不断增多、品牌战略已见成效。这一模式主要在近年内初显雏型,具有极大的发掘推广价值,是我国热带体育旅游倡导和未来开发的一种模式。
(二)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热带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选择正确的开发模式。通过上述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可明确为淘汰资源主导粗放型模式、转化产品主导效益型模式、深化综合开发集约型模式、推进特色生态和谐型模式。在整个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标准的明确性
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模式作为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取决于选择标准。根据热带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实际选择标准应有三条:一是旅游生产力标准,即选择的开发模式必须有利于体育旅游生产力的提高和壮大;二是可持续发展标准,即选择的开发模式必须有利于培育热带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暂时的发展;三是生态建设标准,有利于生态保护,防止生态退化。按照这三条标准,本研究建议,热带地区的体育旅游开发基本模式应以特色生态和谐型为主。
2.选择方式的过渡性
当前,热带体育旅游开发处于一个多模式共存并相互交叉重叠的格局,较低层次的开发模式与较高层次的开发模式之间往往具有一种衍生的变异关系。因此,在倡导和推进一种新的开发模式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根据热带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旅游产业条件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过渡性转化(转变)。这种过渡性转化,是新旧开发模式转换之间必然经历的过程,重视开发模式转换的过渡性,并尽可能缩短这一过程,是体育旅游管理者及体育旅游开发实施者必须研究解决的课题。
3.选择内容的创新性
任何开发模式及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被选择与运用过程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发模式在运用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是体育旅游开发的生命力所在,是推动热带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 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探讨
一、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概述
热带体育旅游开发同体育旅游开发一样,既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又是一门横向的边缘学科,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十分广泛。一方面,丰富的体育旅游开发活动构成了体育旅游开发的理论源泉和检验标准;另一方面,正确的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体育旅游开发实践。当前,体育旅游及其开发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得益于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指导作用。虽然体育旅游开发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可受到众多学科不同程度地指导与影响,但从理论基础的角度看,对体育旅游开发具有最普遍、最基本的指导作用的学科(理论),主要有人体运动科学理论、旅游经济学理论、区位论理论、旅游承载量理论、旅游系统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六大理论构成了体育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对热带体育旅游开发具有最基本、最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旅游区位论理论与热带体育旅游开发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区位论又称立地论和标准化理论(Location theory或Standortslehre),基本理论包括杜能(Von Thunen,德国,1826)创立的农业区位论;韦伯(Weber,德国,1909)创立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德国,1933)创立的中心地方论;廖什(Losch,1954)创立的市场区位论;胁田武光(日本,1995)创立的观光立地论。【63】
“区位论以其与市场选择行为的紧密结合以及简洁的表达方式受到旅游界的重视”,但一些传统的区位理论来解释旅游业区位将受到挑战。
1.旅游业的资源是分散的,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不可移动的,决定了旅游活动只可能在具有旅游资源的地方进行。
2.相同的旅游资源对于不同的旅游消费者来讲是不同的价值,也就是说资源具有不同质性。
3.区位的产生不仅由于区位理论的存在,还要考虑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和旅游景点的不可移动性等。其原理的实质是旅游及其各产业部门在一定地域的布局、配置过程,本身就是区位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基本观点:旅游活动离不开游客的空间位移、旅游地之间的竞争,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吸引与通联、旅游企业的位置选择(site selection),这些诸多问题都与空间区位有关。
(二)旅游区位理论在热带体育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1.确定体育旅游规划开发层次并制订发展战略
运用旅游区位论的原理与方法,科学分析选择具体的地域进行体育旅游开发,要根据热带体育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热带体育旅游资源的价值、特色、地域来确定热带体育旅游空间组织与规划开发层次。
2.寻求区位优势与集合效应
不同的区位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在热带体育旅游开发中要利用不同区位的政治、经济、环境、资源和民俗特色优势,集合最佳效应,挖掘其市场潜力。
3.设计热带体育旅游线路和场地的选择
热带体育旅游开发要根据区位的资源、交通、旅游容量和接待能力,设计好适合不同年龄、消费层次和热带体育旅游者需求的体育旅游线路,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选择应研究区位优势、客源地、开发地(接待地)与客源地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开发地的交通可进入性,以便确定热带体育旅游活动最有利的场地。
三、旅游承载力理论与热带体育旅游开发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旅游承载力【64】又称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地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容量。
旅游承载力的内涵:“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一词的含义是某一特定空间或区域的接纳、包容能力。实际上,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承载力,在旅游学上定义为某一旅游区所能接纳的最大游客量。超越了承载能力就会使旅游景点的资源及设施超负荷,使旅游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其基本观点是:在承载力范围内的旅游行为不能超载,即不会对资源与设施、生态与社会环境造成无法接受的损害与污染。不能减低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参加者的满意度。不能对旅游环境的各类原生动植物包括当地居民造成干扰、损坏和消耗。
(二)旅游承载量理论在热带体育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根据旅游承载力的基本理论,在体育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各民族对承载力的不同心理感受的研究与应用。
1.资源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是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的旅游资源的供给能力以及可持续容纳的旅游人数。影响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体育资源、体育设施、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资源承载力不仅决定于资源的丰富程度,而且与旅游者的热带体育旅游需求(包括对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和对体育旅游资源及设施的利用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而土地资源要素中可供开发的旅游用地的规模和性质直接决定了旅游区的空间承载能力,在体育旅游开发中要充分注意。
2.生态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旅游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内,生态环境子系统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数量以及可以支撑的旅游经济规模和可持续容纳的游客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旅游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以及生态系统内与旅游相关的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3.社会承载力
社会承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社会规范基础上的量值。中国人喜欢追求人气,人数多的景区,趋之若鹜,因而对社会承载力、耐受力要求较强,而西方人则相反。社会承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方式改变与文化影响,基础设施的获取与需求,娱乐设施开发,人员雇佣等。它们往往随开发程度而变化。”【65】承载力的观念最先从生态层面开始,后来渐渐发展至社会心理层面,决策者越来越关心旅游者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旅游对景区所在地社会文化负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侧重社会承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社会承载力时,需从两个角度分别入手:一是游客,一是当地居民。因此,我们可把社会承载力分为两种:一是旅游感知承载力;二是社会文化承载力。
(三)旅游承载力理论在体育旅游开发中的意义
1.旅游承载力理论为热带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开展热带体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加强对旅游承载力的研究,合理地确定体育旅游的开发规模,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合理控制,不断提高旅游承载力,对热带体育旅游地的综合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运用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指导热带体育旅游的规划和建设
旅游承载力作为一个操作性的概念用于热带体育旅游地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和测定,可为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对体育旅游发展目标、旅游规模的确定和旅游空间布局、环境保护等均具有积极作用。它是消除和减少旅游地饱和超载及减少旅游污染的有效手段。
3.旅游承载力理论为热带体育旅游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
在体育旅游开发中,要做到只有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与游客双方共同接受和满意的客流量,才是旅游地的合理环境承载力。在这个承载力范围内,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不应降低,人文和社会资源得以保持,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保障,外来游客的旅游愉悦感受得以满足,即主客双方都感到满意。
第五节 体育旅游系统及其模型
一、旅游系统的相关研究
多年来,对旅游系统的内涵认识在学术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旅游系统介绍如下。
(一)吴必虎的游憩系统
吴必虎博士认为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旅游活动是一种系统,旅游科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游憩系统。游憩活动(旅游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该系统的特征把握及其在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就是旅游科学的核心任务。旅游系统应包括四个部分,即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
(二)三体学说
三体学说是旅游系统的传统学说,它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将旅游活动必备因素分为主体、客体和媒体三个方面。主体即旅游者,指离开自己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人,是旅游活动中的主要因素,也是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主体因素;客体指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客观存在物,即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等;媒体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媒介物,即旅游业包括交通线路、宾馆等各个环节。旅游三体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缺一不可,该学说对于旅游学形成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把旅游活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概括进去。
二、体育旅游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系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体育旅游系统的研究尚显不足。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旅游活动,从系统的角度看它可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本研究借鉴旅游系统理论【66】,根据体育旅游的实际提出体育旅游系统的概念,即体育旅游系统是指由体育旅游要素按一定的旅游规律和运行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该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体育旅游系统由开发主体系统、产品市场系统、出行系统、资源系统以及支持服务系统五部分组成
体育旅游系统模型。该系统以体育旅游资源与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纽带,形成一个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二)体育旅游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生态性的特点
这几个特点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尤其是脆弱性和生态性的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重视保护性开发,不能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程度的干扰和破坏,要尽可能维护自然生态的原始性、和谐性及其自然美感属性。
(三)体育旅游系统存在着旅游流及其规律
旅游流狭义的指旅游者的流动,它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位现象。旅游流的特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时间、流向、流量。旅游流现象是现代大众旅游现象的最外化特征。
在体育旅游系统内也存在大量的旅游流。所谓体育旅游流,狭义上是指体育旅游者的流动,它是以体育旅游需求的近似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位现象。它是涵盖体育旅游信息流、体育旅游客流、体育旅游物品流、体育旅游能流、体育旅游价值流的一个复杂的流体系统,呈动态趋势。体育旅游流从客源地向目的地的移动总体上可以观察到特定的流向——流量耦合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对于体育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三、体育旅游系统对体育旅游开发的指导意义
(一)体育旅游各因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机制,把这些相互联系的各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能在整体上把握体育旅游的基本属性,更能符合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促进体育旅游开发,提高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体育旅游经营的效益和体育旅游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二)体育旅游开发的本质是对体育旅游系统的调节和适应,其目的是通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高质量地满足体育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提高体育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减少旅游业发展对体育旅游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目的地的根本利益。因而,运用体育旅游系统可以指导和加强体育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调节和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技术层面上,体育旅游开发需具备体育旅游系统的思想和理念,在开发活动中不能只考虑到单一因素,而要从旅游系统角度全面考虑,使整个体育旅游系统处于良性的联系和反馈状态,努力使其达到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