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体育价值取向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1992年中山会议发布的《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的体育改革目标。随后的红山口会议决定足球率先进入以“体育改革与机制转换为核心,以协会实体化、俱乐部制和产业开发为重点”的职业化改革历程。在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上,于1994年4月诞生了万宝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吹响了中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的号角。在职业足球改革初见成效的带动下,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也逐步建立起职业联赛。
然而,经过十四年的努力,今日的中国职业体育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回首这十四载风风雨雨,其间的希望与失望、曲折与反复带来痛定思痛的反思,探寻困扰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已成当务之急,而对职业体育价值取向的认识也许能纠正以往对其的误读。
1 研究准备
1.1 选题依据
1.1.1 中国职业体育遭遇发展危机
体育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既有需求又有供给,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在内的完整经济过程。因此,自其产生之日,就被天然地纳入整个社会资源的循环。体育通过资源市场和消费市场与外部社会资源环境保持紧密联系,要维持内部资源的正常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在资源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要素以顺利进行生产,在消费市场上通过交换实现其劳动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社会分工而发展起来的职业体育更是将资源市场和消费市场视为存亡的生命线。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危机也正集中体现于这两个市场。
消费市场上,对中国职业体育的需求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绝对数量和趋势两方面。观众理性的增强,最初的热度逐渐褪去,需求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并愈演愈烈、难以遏止。同时,国外竞争者的到来加剧了消费市场的竞争,压缩了中国职业体育生存的空间。
对职业体育而言,资源市场上最重要的两类资源一是人力资源,即能够提供高水平运动竞赛表演的运动员;一是商业资源,即能够保证职业体育顺利运转的资金和实物。中国职业体育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弱势。
中国职业体育人力资源先天不足,如果考虑到资源的流动,情况则更不容乐观。中国俱乐部一方面斥巨资引进外国二、三流运动员,一方面将国内顶尖高手输出留洋,他们的离去相当大地程度上削弱了中国职业体育的形象和吸引力。
中国职业体育曾经是商业投资的热点,但由于运作不规范和赢利能力有限,对商业资源的吸引力正逐渐减弱。
1.1.2 对职业体育价值的研究成为关键
自中国职业体育诞生,就有一系列围绕什么是职业体育,怎样搞好职业体育的研究。当中国职业体育遭遇发展危机时,这些问题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
今日的中国体育,是19世纪末叶不断传入中国的西方体育,与中国本土文化培育的可称作体育的身体运动文化现象,在中国谋求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激烈动荡变革中,经冲突和融合发展而来的,中国职业体育则是在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中国体育最高水平的一部分。
广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体育同样属于社会文化,文化理论同样适用于来分析中国职业体育的问题。
中国职业体育具有三层次结构。物质技术表层上,它吸收了西方体育大量身体运动项目和物质技术手段;制度层面上,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职业体育管理机构和制度;心理价值观层面上,形成了与西方迥异的主流职业体育价值观念。
当在国外收效不错的经营手段在中国失灵时,当职业体育的发展遇到体制制约时,就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职业体育文化的最深层——心理价值观念。
1.2 选题目的、意义
本选题的目的在于从职业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寻找支撑其存在的最根本动力,明确其核心价值之所在。
1.3 文献综述
1.3.1 价值的概念
价值一词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定义主要有:
价值就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所谓价值关系就是外界物(自然、社会和某种客体形式的意识形态)对主体人的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主要表现为利害关系或功利关系。
价值这个概念所肯定的内容,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
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
以上的定义都属于价值的关系说,即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在满足主体需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关系,这个提法较为准确地反映了价值的本质。简单讲,在价值关系中,一方是主体的需求,另一方是客体的功能,客体的功能满足了主体的需求,价值关系就形成了,对于主体而言,客体就是有价值的。
1.3.2 职业体育的概念和本质
研究职业体育核心价值,离不开对职业体育概念和本质的探讨。
秦椿林教授和袁旦教授认为,职业体育是通过提供高水平竞技运动表演,满足人们其他一切表演艺术所不能取代的特殊审美享受的服务性产业。
张林、徐昌豹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是生产具有观赏价值的体育竞赛,并通过市场交换向消费者提供体育竞赛娱乐服务。虽然此观点微观到职业体育俱乐部,但也很明确地指出职业体育提供体育竞赛服务的本质。
此外,还有很多对职业体育的定义,虽表述各不相同,但几乎都包含着高水平竞技运动、观众、观赏需求这样的要素,隐含着生产者提供高水平竞技运动表演服务,消费者观赏比赛消费产品的这种交换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职业体育的价值取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职业体育的一般发展规律、文化的不同层次以及核心价值。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把握职业体育的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职业体育的产生
3.1.1 体育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体育也经历了从小体育到大体育的过程,最终发展成为今日我们所见的现代体育。
在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分工不发达的情况下,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交换则主要在初级社会群体内进行。经济上的相对独立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分散在较为广阔的地域范围,居民一般都依附在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初级社会群体中。此时,人们的体育活动仅仅是通过自身的身体运动来消费余暇时间,以满足自身的体育需求,体育是以分散、自发、小规模的状态存在的,被称作小体育。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业自然经济社会逐步解体,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标志的市场经济社会慢慢形成,小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经济不复存在,体育必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对体育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生产、生活的集中带来了人口的集中,进而促进体育需求的不断集中,最终达到一个量,使得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专门从事体育服务的提供变得有利可图。于是,社会分工扩展到体育领域,出现了为人们提供体育服务的专业劳动者,他们通过自身的体育活动,制造体育服务产品,并以产品来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以此获得报酬、维持生活。体育对他们而言,不再是自娱自乐的游戏,而成为谋生的手段。而享受这种体育服务产品的人,在消费自身余暇时间的同时,也消费着他人的劳动。
社会分工渗透到体育,使体育突破了小规模的社会群体,通过交换将触角延伸至社会其他各部门。体育因此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无处不在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成为以城市为中心,集中、自觉、大规模存在的大体育——高度社会化的现代体育。
3.1.2 职业体育产生的外部环境
职业体育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从现代体育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它的产生需要适合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就是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从旧行业中不断分化出新行业的过程,无论是从农业中产生手工业,还是从手工业中诞生商业,任何一个行业的产生都首先来源于需求的增长与集中,职业体育同样如此。正如日本学者川村英男所言,“产业革命以后,随着机械在产业方面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有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发生了变化。身体的运动,在人们生活中成了基本的要求”。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居民的体育需求不断增长和集中,最终专门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变得有利可图。于是,有一部分人就能通过出售自己的体育产品获得报酬,维持生活。体育,成为他们的职业,而作为行业的体育,也终于产生了。
然而,仅有分工是远远不够的,这部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能够为他们换得生活所需的其他要素。所以,需要一个在产品私有的基础上进行交换的机制,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价值的顺利实现,这就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使体育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上能够通过交换得以实现,从事体育生产来维持生活才变为可能。
3.1.3 职业体育顺利运转的内部组织制度
适合的外部环境催生了职业体育,而内部的合理组织制度则保证了职业体育的顺利运转。
英国是职业体育当之无愧的发源地,英国人不仅创立和推广了大多数现代运动项目,还贡献了职业体育重要的组织形式——俱乐部制。
18世纪,英国贵族开始筹建旨在为成员提供娱乐服务的体育俱乐部。1750年,在纽玛克特(New Market),一批贵族资助成立了著名的赛马骑师俱乐部(The Jockey Club),此举开创了现代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这种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其先进性被广泛认可,很快在板球、拳击等运动项目中推广,并进一步在欧美许多国家流行。虽然,今日的体育俱乐部已不同于当日在小范围内服务的俱乐部,而成为为全体成员服务的组织,但它们却都是在体育俱乐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职业体育组织形式的另一重要贡献来自美国。在引进俱乐部制的基础上,美国人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商业实践,创立了现代体育职业化、商业化不可缺少的另一组织形式——联盟制。由于美国社会缺乏贵族传统,英国模式的俱乐部在经济和法律上很难获得必要支持,体育俱乐部制在美国并未取得预想的成功。美国人开始探索盈利型俱乐部的运作方式。美国内战前和战争中十分盛行的体育运动——棒球走在前列。1870年,棒球的组织者率先推出具有赢利性质的联赛, 1871年,全美棒球协会成立,1876年,“棒球沙皇”——威廉·赫尔伯特(William Hulbert)接管全美棒球协会,并致力于将管理重点提升到联盟而不是某个球队。他修改了原有赛事章程,建立了联赛组织结构和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并将协会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最终,这种以赢利为导向的棒球赛得到公众认可,联盟作为组织形式也证明了其有效性。今日的职业体育联盟在严格的组织制度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下运作,作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建立的“经济上的合资企业,法律上的合作实体”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体育产生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而俱乐部制和联盟制的完善,则最终使职业体育成为能够顺利运转的商业体系,成为现代体育的最高峰。
3.2 职业体育的需求
3.2.1 职业体育的基本经济结构与基本运转原则
职业体育是现代体育中以高水平竞技表演满足观众特殊观赏需求的一部分,在本质上,同样是社会生活中既有需求又有供给,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在内的一般经济过程。因此,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职业体育与现代体育拥有同样的基本经济结构——与市场紧密相连的需求与供给两系统。
现代体育的发展与市场密不可分,在需求和供给上自然形成两股力量:体育服务提供者、体育服务专业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构成的体育产业是体育服务的生产系统,而广大居民则组成了体育服务消费系统。这两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现代体育的基本经济结构,现代体育的资源流动也主要在这两个系统间进行。
这一基本经济结构在人类体育发展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体育不再只是个人消费余暇时间的活动,它通过生产——消费系统的交换关系融入了整个社会的资源循环。
职业体育在这样的基本经济结构下,也成为整个社会资源循环中的一环,并天然获得了保证其顺利运转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原则。
职业体育的基本经济结构是开放的,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其自身的正常运转和与外部社会资源的有序交流都需要在需求——供给、生产——消费的关系中实现,并且从来都遵循需求决定供给、消费决定生产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消费市场上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资源市场上获得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资源。
3.2.2 职业体育的需求
营销学中对需要、欲求、需求有明确的定义。需要(Needs:States of felt deprivation.):感觉失去的状态。比如,饥饿需要食物。欲求(Wants:The form taken by human needs as they are shaped by culture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因文化和个性形成的人的需要的具体形态。比如,北方人饿了想吃面条,南方人饿了想吃米饭。需求(De-mands:Human wants that are backed by buying power.)有支付能力的欲求。口袋里有三块钱,刚好去吃碗牛肉面。
具体到体育,同样需要区分这三个概念。体育的需要,身体欠佳需要通过运动来调整和恢复;体育的欲求,要维持身体健康,穷人想去跑步,富人则想去出海;体育的需求,只买得起运动鞋,那就只好去附近的公园跑跑步了。从这样一个实例中可以看到,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求,欲求是有明确指向的需要,需要则来自于人的本能。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求,因此,分析职业体育的需求,要从最本质的需要和支付能力两方面入手。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体育是人们通过自觉意识支配的身体运动来创造意义的活动。现代体育产生于西方,民众对作为本土文化的体育有很高的价值评价,并深深认同这种活动及其代表的生活方式。在学校教育的推广下,体育更是渗透到社会阶层的每一个角落。经年累月,西方国民中便蕴藏起丰富的体育心理需求,成为个体社会成员心灵中的待发之势。对于西方人而言,体育早已是深埋在他们身体中的一颗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随时萌发,成长为现实的需求。
工业化、城市化无疑是重要的催化剂,它们带来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供支配;人们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思考,回归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潮流所向;实现自身价值和达成健康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等等这些,不一而足。这不仅为人们普遍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促使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同转化为巨大的现实需求。
种子与催化剂的结合使职业体育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现实需求。这需求直接来自民众,来自每一个现实的人,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原动力。
3.3 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对观众需求的满足
3.3.1 多元的主体与多样的客体
主体是“在任何实践——认识活动中,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者、行为者的人;而作为实践和认识对象的世界、事物和人是客体。”客体:主体对象性活动中指向的东西,各种活动的对象及需要的对象。
主客体关系产生于实践——认识活动,主体可认为是实践——认识活动中作为活动者、行为者的人,而客体则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所指向的目标。
马克思认为,因实践——认识活动的不同,主体也会有相应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个人主体;集体主体,以一定信仰、目的、利益、规范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社会群体;人类主体,以共同的活动为基础而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总体。
政治社会学则将民族国家的社会按照权利架构关系自上而下地分为国家——政府和其他国家机构、社会——社会分工中具有各种特殊职能的正式社会组织和个人——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社会成员等三个层面的主体。
个人主体一般指以个体形式存在的社会成员;群体主体是在目的、利益基础上共同行动,具有特殊职能的社会组织,可被称作社会主体;在一定社会中,人类总体的利益和目标大都被国家利益所代表,因此,国家主体能部分代表人类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社会学在对主体认识上的一致使分析变得更加方便。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展,主体对象性活动指向的目标——客体也逐渐丰富。自然客体、社会环境甚至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都成为人类实践——认识活动指向的客体。现代体育这种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人类实践、认识的对象。虽然人是这种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最终指向的目标,但现代体育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存在,拥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
3.3.2 职业体育实践主体的多元化
体育从小体育到大体育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着体育实践主体的多元化。
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分工不发达,很少有职能专门化的正式社会组织,因此,广大居民都以个体的身份,依附于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初级社会群体。体育处于“小体育”的阶段,是分散、自发、小规模的,体育实践的主体是一元的,主要是个人主体。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工的深入,各种职能专门化的正式社会组织逐渐产生,社会的主体分层结构也逐渐形成。在个人主体之外,出现了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专门组织——社会主体,形成了最基本的交换结构。交换促进现代体育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扩展,为了使体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国家必然对其进行管理,以取得最佳效果,国家主体于是也参与其中。
至此,现代体育中出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主体的结构,体育实践主体实现了多元化。
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体育的实践主体也实现了多元化。个人、社会、国家三主体都投入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实现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3.3.3 职业体育价值的多元化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在满足主体需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简言之,价值就是客体的功能对主体需求的满足。
多元主体对职业体育具有多层次的需求,职业体育本身具有多层次的功能。此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功能相对应,产生出多对不同的价值关系,个人与职业体育、社会与职业体育、国家与职业体育,不同的主客体组合形成了多种价值关系,构成了职业体育的价值系统,职业体育的价值实现了多元化。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设定,在职业体育中,个人主体主要指作为自然人的观众;社会主体主要指作为法人的俱乐部、联盟、企业;国家主体主要指接受委托进行体育管理的机构。
对观众而言,职业体育的意义在于以高水平竞技表演满足其独特的观赏需求;对俱乐部、联盟等职业体育产品提供者而言,职业体育的意义在于他们能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出社会承认的产品,并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对作为商业消费者的企业而言,职业体育的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商业信息发布、企业形象塑造的渠道和平台;对于体育管理机构而言,职业体育的意义在于为其实现经济和政治目的提供帮助。
3.3.4 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对观众观赏需求的满足
职业体育是一个包含多种价值的价值系统,个人、社会、国家三主体都与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关系,其中,必有一对价值关系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成为核心价值。在职业体育的价值系统中,个人主体与职业体育形成的这对价值关系处于最基本、最核心的地位,是核心价值关系,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对个人主体——观众,观赏需求的满足。
(1)从职业体育的运行规律来看
虽然,人是职业体育的参与者,甚至是最终指向的目标,但当职业体育成为人们实践——认识活动的对象——客体的时候,它就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存在,拥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需求决定供给,消费决定生产”的市场经济规律。
观众体育观赏需求的增长和集中是职业体育产生的直接动因。在市场经济“需求决定供给,消费决定生产”的逻辑下,社会上必然分化出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专门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的社会群体——俱乐部、联盟。它们之间的交换活动是职业体育最基本的经济结构。这种交换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职业体育的发展和功能的多样化,职业体育对企业、体育管理机构而言也具有了意义。为实现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诉求,此二者也投入到职业体育中来,形成了职业体育三主体并存的结构。
以市场经济的逻辑来考量职业体育的产生,不难看出,职业体育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体育观赏需求。因此,观众对职业体育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们的需求成为职业体育存在的最根本原因。而其与职业体育组成的价值关系因为反映了职业体育的运行规律而处于整个职业体育价值体系的核心。这对价值关系的实现是其他两对价值关系顺利实现的前提,是职业体育价值系统顺利运行的保证。
(2)从职业体育中的商业交换关系来看
在职业体育的实践中,观众、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职业体育运行的过程成为它们不断交易,在交易中谋求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
观众是职业体育产品——比赛最终的消费者,他们购买俱乐部、联盟的体育服务产品,满足其观赏需求。俱乐部、联盟向观众提供产品,满足其需求,获得收入,实现自身商业利益。企业通过购买俱乐部、联盟的产品,通过其达到美化企业形象、接近消费者等目的。管理机构通过对职业体育的管理,实现诸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经济、政治诉求。
这三种主体对职业体育的需求处于不同层次,从内容上看要实现全面交换是困难的,但实践表明,交换不仅能够进行,而且能够顺利的实现。因为,交换建立在观众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上。
观众与俱乐部、联盟之间的交换关系直接而明了,观众购买俱乐部、联盟的产品,满足观赏需求,俱乐部、联盟因此获得报酬。
观众与企业的交换较复杂。观众对比赛的关注使比赛对企业具有了意义,企业与俱乐部、联盟进行交换,获得将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与比赛相联系的权力,在观众消费比赛的过程中,将此信息以高效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产品的消费者——观众,这里,比赛成为企业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渠道。
观众与管理机构的交换更为复杂。职业体育的经济、政治等功能都来源于观众对职业体育的关注,其中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展现民族精神等超出职业体育基本功能的部分。这些功能对观众、俱乐部、联盟、企业而言并不具有直接价值,但对管理机构而言却意义非凡,职业体育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高整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国家之所以会大力扶持职业体育,就在于其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获得选民的肯定。
可见,不论是俱乐部、联盟、企业还是管理机构,它们对职业体育的需求归根到底到来源于观众的需求,是观众对职业体育的需求、关注让职业体育对它们而言具有意义。
此处虽未全部罗列职业体育包含的交换关系,但足以证明,观众在交换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3.4 职业体育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指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定倾向性。价值取向体现了主体的价值追求,表现为这个主体所信奉的而且影响其行为的价值标准。研究职业体育的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意义。
3.4.1 职业体育对三主体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职业体育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职业体育的需求体系对三主体的利益、关系的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体育的发展孕育出一个以观众的观赏需求为转移,包含观众、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在内的职业体育需求体系。其中,满足观众观赏需求成为职业体育的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
因此,必然会形成在以满足观众观赏需求为转移的原则下,包含观众、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的利益格局。俱乐部、联盟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为前提,实现自身的利益,在保证观众享受的基础上,扩展体育市场,获得企业的资源。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都通过推动职业体育的发展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和政治诉求。
这一利益格局的合理之处在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职业体育获得了永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并安排出三主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制度。
3.4.2 职业体育的价值取向
在职业体育对三主体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后隐藏着职业体育的价值取向。
从职业体育对三主体的利益安排中可看出,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是其追求的第一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整个产业都致力于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满足他们娱乐享受的要求。观众需求与俱乐部、联盟产品的相互契合,保证了交换的顺利进行,使这两个主体的利益通过交换得以实现。这种契合不断开拓着职业体育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大大扩展了职业体育的功能,为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利益的实现创造了机会。
为了实现三个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职业体育必然选择以满足观众通过职业体育获得娱乐享受的需求作为全社会职业体育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取向。
这一价值取向的选择对三主体在职业体育发展中的行为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当这三个主体共同遵循此价值取向时,观众的利益得到最充分的满足,而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也获得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的良好机会。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体育经过现代化过程,从自发、分散、小规模的小体育发展为集中、自觉、大规模存在的大体育。而从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职业体育则是现代体育的最高峰。在其发展历程中,俱乐部制和联盟制是重要的组织制度。
4.2 职业体育的基本经济结构由与市场紧密相连的需求与供给两系统构成。在此基本经济结构下,职业体育成为整个社会资源循环中的一环,并天然获得了保证其顺利运转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原则。职业体育遵循“需求决定供给、消费决定生产”的市场经济基本逻辑,获得了顺利运行、健康发展的保证。
4.3 个人、社会、国家多元主体对职业体育具有多层次的需求,职业体育本身具有多层次的功能。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功能相对应,产生出多对不同的价值关系,构成了职业体育的价值系统。职业体育的价值实现了多元化。
4.4 从职业体育的运行规律及商业交换关系来看,在职业体育的价值系统中,个人主体与职业体育形成的这对价值关系处于最基本、最核心的地位,是核心价值关系,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对个人主体——观众,观赏需求的满足。
4.5 职业体育的发展孕育出一个以观众的观赏需求为转移,包含观众、俱乐部、联盟、企业、管理机构在内的职业体育需求体系和利益格局,安排了三主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制度。职业体育以满足观众通过其获得娱乐享受的需求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对三主体在职业体育发展中的行为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旦.赶超型体育发展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非常规转换——中西体育制度文化比较 [M].2003
[2]李连科.世界的意义——价值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第1版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4]李德顺.价值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5]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6]秦椿林、袁旦.关于职业体育的几点思考 [M].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9
[7]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美国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2
[8]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价值理论研究探微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9]张林、徐昌豹.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1
[10]Philip Kotler.Gary Armstrong.Principles of Marketing.Seventh Edition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朱亚坤(1980~),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
电话:13557795109 13260220581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