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100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搏克

张 霞 高 燕

“搏克”为蒙语,汉语意为蒙古式摔跤。搏克是一项蒙族世代相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运动,也是蒙古族盛会——那达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赛马、射箭一起,是蒙古族男子必须精习的“男子三项技艺”之一。在蒙古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搏克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得以保存、发展,并日臻完善,不但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越来越为各民族所喜爱。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为了发扬光大搏克运动,以科学的态度,对搏克运动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并制定了规范的竞赛规则,为搏克运动在全国推广和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搏克运动的历史文化特征及演变

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就生息在祖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长期以来他们创造和流传下来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搏克是蒙古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中逐渐形成的产物,是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生成、发展的,对蒙古族的形成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

据考证,早在西汉初期北方匈奴人就盛行摔跤,到了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大力提倡军事训练,崇尚武力,武功、摔跤、射箭、赛马,都是军事训练中的主要项目。这种军事活动增强了蒙古族人民勇敢、顽强、粗犷、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久而久之,其军事活动被蒙古民族世代相传,成为传统的体育运动,并把最高荣誉授予“男子三项艺技”的获得者。搏克一直被蒙古族视为男子三项艺技之首,据史料记载,部落联盟时期的民主选举,只有摔跤超群者才有资格当选部落首领。在成吉思汗时期,他的兄弟勃勒古台、忠实将领木华黎等均为著名摔跤手。相传成吉思汗的弟弟勃勒古台是从1024名搏克好手中涌现出来的高手。因此被蒙古人尊称为“搏克勃勒古台”,被蒙古族男子所敬仰,一直到现在还有纪念他的寺庙。成吉思汗还规定出征前、凯旋时都举行以摔跤为内容的那达慕。每当那达慕盛会召开的时候,各地的摔跤能手都不远百里前来参加,谁若能在群雄角逐中夺魁,就会格外受到尊敬,被牧民推崇为心目中的英雄。当时,在蒙古族不仅有男子摔跤,也出现了女子摔跤,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海都王的女儿爱吉牙尼就是一个摔跤能手,还曾以摔跤征婚,许多人应征,都败在她的手下。搏克这项传统体育运动,在蒙古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就像草原的美那样永恒,在草原一代又一代人中间得以延续、传播和发展。数百年的岁月流逝没有磨去它的光彩,摔跤之歌依旧雄浑、深沉,仪式依旧古朴神圣。如今,草原上的牧民人人喜爱搏克。草原上的小孩从小就有扳倒牛羊的力气,放牧时一见面,什么话也不说,把袍子往腰里一扎,抓起来就摔,草原上的人常说这么一句话“草原上没有不会摔跤的小伙子”。是的,蒙古族人民不能没有搏克,博克已经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体育的大众性是永恒的,古老的搏克运动的生命力也是永恒的。

198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农运会上,搏克被列为表演项目,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荣获农运会“特别贡献奖”。1991年,在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搏克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并成为全国农运会、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 搏克运动的民族文化特征

蒙古族的搏克,不论其外部形式,还是内在含义,均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

首先在外观上,它的服装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搏克手上身穿“单德格”,这是一件短袖、虚腋、袒胸、虚领的皮制跤衣,跤衣上面镶嵌银或铜铆钉的“卓都格”(卓都格象征高远的天空布满了星星);腰上系有“希方布格”即一种围巾,用青、红、黄三色布制成,青象征蓝天,红象征太阳,黄象征大地,寓意太阳在天地之间昼夜运行,永不停止;下身穿裤腿肥大,并套有色彩艳丽的带花套裤,脚蹬皮制高腰马靴;最有民族特色的就是搏克手脖颈上佩带的五颜六色彩帛编结的“江嘎”(又称吉祥结、护身结),只有曾经获得冠军的人才有资格佩带江嘎。选手脖子上江嘎的彩条数目愈多,表明获胜的次数愈多。其次,博克比赛入场时的场景也别有情趣。身体魁梧、体态稳健、身着金光闪闪的特制服装的搏克手排成竖行,腰胸挺直,两臂平坦,慢悠悠地上下摇,犹如雄鹰展翅,显得格外矫健,伴随着祝词和掌声欢跳到主席台前,双手拍在膝上作鞠躬礼。在比赛前,要奏三次乌日雅歌(进场曲),这种曲子曲风激昂,气势磅礴。使人们在正式比赛之前就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博大与激烈。第一次进场曲旨在让选手做好准备进场。第二次进场曲响起时,选手依次把手搭在前面的跤手肩上垂手而立,静待出场。伴随着第三次进场曲的响起,选手们像出笼的猛虎鱼贯而出,他们一会儿跳起狮子舞步,一会儿跳起鹿舞步,一会儿跳起鹰舞步,来表现狮子一样的凶猛,鹿一样的得意和鹰一般的精灵。这些来自大自然的舞步不仅昭示了搏克的古老性,也彰显出蒙古族人民粗犷、不羁的品格。比赛出场退场,双方跤手都要跳跃,出场跳跃高而快,时间也长,这是激战前的准备活动。这时,群情激昂,场面热烈,还没有进行比赛,场上就已达到了高潮。比赛结束收场时的跳跃慢而放松,是对身体的整理和放松。

搏克深沉的文化内含,则要从既简单而又充满哲理的比赛规则中探索。

规则中的“人人可以参加”,反映了搏克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贫富贵贱,不分外乡本地,也不分新手老手,只要是报了名,一律统一编排参赛。即使是著名的搏克手,也要从第一轮开始角逐,这就确定了每名选手在比赛中的平等地位,人人都得到同等的竞争机遇。

“不分体重级别”、“一跤定胜负”是它的最大特点。“不分体重级别”培养了人们机智、勇敢、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一跤定胜负”就是告诉人们要珍惜机会,把握机会,倘若稍有半点松懈,便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这些意义上讲,博克运动可以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搏克比赛还有个极为有趣的规则,即奖品先从失败者发起。每一轮赛完,胜者跳着狮子舞步下场,而败者则登台接受奖品,虽然奖品轻薄,但其寓意深厚。其意在于:一是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没有失败者就没有冠军,认定参与就是贡献。二是鼓励他们的进取精神,敬告他们这次失败了,下次再来,可能就是胜者。这就能使败者不气馁,暗下决心,争取下次机会。搏克运动之所以能够团结大众,凝聚社会有生力量,其道理也就在此。

蒙古族对那些最有名望、最有成就的搏克选手,因为年老不能继续争雄于跤场的老将还要隆重地授子“达尔罕”的称号,这是一种终身荣誉。获“达尔罕”的搏克手,要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达尔罕”摔跤手,大都自愿承担起培养青少年搏克手的责任。

3 搏克运动基本技术的简述

搏克是以使用各种技巧将对手摔倒,使其手或膝盖以上部位着地为最终目的,这是斗智、斗勇、斗力的竞技运动,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技术、灵活的战术、顽强的毅力,还必须懂得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杠杆的力学原理,其基本技术大体分推、拉、扯、绊、缠,挑、踢、拧等13个基本技巧,在实战中可演变成上百个动作,在比赛时还可以抓肩,搂腰或钻入对方腋下进行进攻,但不能抓腿抱腿,也不能跪腿去摔,主要以腕力和腿的技巧取胜。在比赛中,只允许选手对手、脚对脚地进行,因此搏克选手可用脚进行勾绊,但只限于膝关节以下,上肢可使用推、拉、揉、抱等动作,但只限于上肢以上,不存在任何的抱腿、扭手使用反关节,扯对方裤子等粗鲁动作。一跤定胜负,只要选手身体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告负,也就是“点到为止”,胜方绝不二次用力,体现了文明竞争的现代体育精神。因此,搏克运动是一项文明而安全的体育运动。

4 搏克运动的竞赛规则

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体委审定颁布了《蒙古式摔跤比赛暂行规则》,对于“竞赛性质”、“竞赛制度”等都作了较合理的修改和规定,并确定了女子参加蒙古式摔跤的具体办法,破除了“只有男子才能摔跤”的陈规,为女子参加广泛的体育锻炼开辟了广阔道路。1988年,自治区体委经过对暂行《规则》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修改后,正式审定颁布了《搏克竞赛规则》,为搏克运动的广泛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规则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双淘汰制、团体赛、大小循环赛、三人轮赛、点将赛等制度;对比赛时间作了限制;运动员出场顺序用抽签编排替代了王爷编排法。这些传统的比赛与新的比赛法的结合,使比赛更趋于公平合理,更加符合现代体育的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

参赛运动员均不分体重级别,俩人相遇以一跤定胜负。胜负的标准:在比赛中,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负。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几次乘方数,如32、64……512、1024、2048等。比赛时,摔跤手要穿好摔跤服。在赛前双方均有歌手高唱挑战歌,三唱之后,双方摔跤手跳着狮舞或鹰舞步出场。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敬,然后互相抱摔,争斗相扑,施展扑、拉、甩、绊等技巧以制胜;双方的手允许触及对方臀部以下的部位,但不许抓腿抱腿,也不许跪腿去摔;互不侵犯有姜嘎的部位;用脚的招数时,不许超过臀部,以免伤害对方上身。只要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为失败,一跤定胜负。负者不许再上场。名次排列以冠军为准。如赛九轮决出冠军时在第八轮被冠军摔倒者为第三,被亚军摔倒者为第四,在第七轮被第三摔倒者为第五,被第四摔倒者为第六名,以此类推。比赛结束后,得胜者到赛台前行礼,然后跑到对手前向对手行礼。比赛判罚标准主要有:

(1)两选手同时倒下要算平局,重新开始比赛;

(2)倒下的选手被淘汰。只要头、肩、胳膊、膝盖、胯、手上沾了土,就算倒地;

(3)参赛选手必须穿摔跤服;

(4)参赛选手入场不能迟到;

(5)比赛中出现伤亡事故,对方要脱下一只靴子,用一头三岁公牛作补偿,不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博克的新竞赛规则和传统竞赛规则在内蒙古并行使用。在民间、牧区的那达慕,仍然沿用传统的比赛规则,而在体委部门主办的运动会则采用新的竞赛方法。

5 搏克的简要训练方法

搏克与国际摔跤和柔道有一定的区别,目的只是能把对方摔倒,这与中国式摔跤相似。不用与对手再进行跪撑或寝技。

(1)先进行基本的倒地练习。因为搏克是两个人的接触对抗,一人要将另一人摔倒,为了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先练习倒地的各种方法。练习者在完成了准备活动之后,进行下面的练习:前倒、后倒、侧倒、各种滚翻,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倒地方法后,再进行下面的练习。

(2)学习抓握的方法。

(3)学习基本的搏克站立姿势(又称跤架)。运动员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一脚前出约半脚远,两膝微屈,上体微向前倾,身体重心主要在后腿上。两肩微屈,前臂在胸前平举;两手半握拳,一前一后置与胸前;目视正前方;全身肌肉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跤架分为右架和左架。右脚、右手在前为右架;左脚、左手在前为左架。由于搏克一跤定胜负的规则和场地条件的因素,在练习和比赛时要特别注意跤架和步法的正确性。

(4)学习基本的步法、身法。学习上步、背步、跟步、与对手接触时要求要与对方身体部位合严。

(5)学习主要攻守方法(本文只简要介绍其中两种技术动作)。

里刀勾 右架。先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右手袖子,向左下方拉,同时左脚上步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屈膝,身体重心移到左脚上,右手抓对方右胸襟,右脚插入对方裆部,右小腿向内绕,屈膝,勾对方右小腿,脚跟用力往右后方撤。

要点:体前倾、勾、蹬。

应用:当对方重心在右脚上并向后坐时便于使用里刀勾。

抓袖、领得合 左手抓住对方右袖,右手抓对方左领,左手往右后上方拉,右手往后下方拉对方左肩,同时右脚上步,落在对方左脚前屈膝,右腿伸直插入对方两脚之间。然后屈膝向右后方勾住对方左小腿或膝窝,左腿蹬直,身体前倾,并向右转体,双手用力推对方。

要点:拉、勾、推。

应用:对方直立或身体后仰时便于使用这种方法。

搏克的技术动作较多,动作的变化也较复杂,完成动作主要靠手脚和躯干。当使用一个动作不成功时,可用两个或多个连贯动作,左右两边都可以进攻和反攻。我只介绍两个常用动作的基本把位(手法)和它的基本结构、要点和练习方法。任何一个攻守技术动作,左右两边都可以做,只是方向相反。

6 小 结

搏克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摔跤运动中,最完整地保持了自己民族特色的运动。搏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蒙古族所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搏克文化,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和现代体育精神。我们坚信,搏克运动在新世纪将以崭新的时代风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