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使还是恶魔
——什么是兴奋剂
本世纪初,最激动人心的体育竞赛莫过于马拉松跑。1908年第4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那天,伦敦竞技场上人头攒动,女王来了,各界名流也来了,人们翘首以待,看谁家健儿摘取桂冠。欢呼声响起来,第一个跑回场内的是意大利选手多兰多·比德利。但见他跌跌撞撞,步履蹒跚,象个醉汉。更让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面对终点,他竟掉头向反方向跑去。显然,他已神志不清了。工作人员只好帮他调正了方向。他跌倒了,爬起又跑,又跌倒,人们只好扶着他跑向终点。成绩自然被取消了,但人们仍然被他的顽强精神所感动。女王在包厢里接见了他,送给他一只与冠军一模一样的奖杯。圣保罗大教堂宾夕法尼亚主教有感于此,说了一句话,成为奥林匹克的不朽名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至于多兰多·比德利为什么出现精神反常,人们似乎并没有深究。有人说,他在赛前服用了含有士的宁成分的药酒。(引自《体育世界》1994年第7期)
然而在80年后,人们对竞技中使用药物的反应就绝没有如此宽容。1988年在汉城,第24届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最激动人心。赛场上,电视机前,人们争睹本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和本·约翰逊同场竞技一争高下的风采。发令后,运动员象出膛的子弹呼啸而过。约翰逊最先冲过终点,9秒79——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人们欢呼,庆祝约翰逊成为体坛的英雄。然而72小时过去,一份药物检查报告出来了,他的尿样呈阳性反应,是使用叫“康力龙”的兴奋剂所致。人们震惊了,齐声遣责“约翰逊欺骗了世界”!他创造的新的世界纪录被取消了,国际田联对他作出了禁赛2年处罚。1993年当他再次被查出使用兴奋剂后,一纸终生禁赛的决定,彻底结束了他的田径生涯。
“兴奋剂”,从此家喻户晓。
使用兴奋剂,从此成为世界性的“丑闻”。
然而,事情并未完结。“兴奋剂”仍然在体坛蔓延着,一方面遭人憎恨唾弃,另一方面又被人视为法宝。
兴奋剂是什么?
它为什么同体育死死地缠在一起?
它是天使,还是恶魔?
朋友,本书将告诉你一切。
由于兴奋剂始于药物的滥用,我们就先从药物说起吧。
一、药物和体育
(一)药——美丽但并不完美的天使
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人生病了,就要找药吃。药是人类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使用的物质,最初是天然的,现在更多的是人工合成的。治病救人,造福人类,是药物的伟大功绩。你看汉字的“药”字,繁体写作“藥”,上半部是“草”(植物),下半部是“乐”的繁体,可见在先人眼中,药是解决疾病痛苦,给人带来欢乐的植物(物质)。
无疑,药物对于病人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美丽的天使。
生病,从病理学上说,是人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发生了变化,从而造成人的生理机能不平衡。药物的作用就是以不同方式介入人体,矫正机体出现的偏差,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换句话说,它通过作用于人体内的靶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的理想效果应当是“一枪一个目标”,直接击中与疾病相关的细胞,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药都是“炸弹”,在击中目标时,也对其它目标造成损害,这就是药物的副作用。
俗话说,用药就是“以毒攻毒”。所有药都有副作用,副作用超过了它的主要作用,就会危及机体系统,我们说就是中毒。一般说,当药物的剂量增大时,副作用亦相应增加,当超量服药时,毒性作用会显示出来,这在吞服超量药物(自杀)的事故中最易发现。
药品副作用的另一个表现是药物过敏,这是人体对药物产生的变态反应。有些人体质特异,药物作用于体内,会产生超常反应。就像打枪时,子弹射过木板,可能只是一个圆洞,但如果目标是玻璃杯,就会被打碎。急性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1小时内,这种反应会很快给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带来损害,常常导致死亡。亚急性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服药24小时内,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皮肤过敏、发热,造成多系统病变,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肾脏、肝脏及心血管系统。
长期服药将产生积蓄毒性反应。药品的副作用较之治疗的主要效用来说,往往发生作用的范围小,强度弱,但“积小流而成江河”,长期使用便会使人产生中毒反应。有些药品的副作用甚至超过治疗上的效用,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才会被发现。
药物的副作用不仅损害人的生理机体,而且也对人的心理造成损害,刺激剂使人亢奋,麻醉类药物让人产生幻觉,有些药物用长了会使人产生依赖,停药后身体和心理便会有不良反应。
可见,药——这个“天使”并不完美无缺。我们治病用药通常是“扬长避短”,尽量避免药物的副作用,防止中毒,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药物使用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作用偏移”。象阿斯匹林属于解热消炎镇痛药,是用于治疗发热疼痛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副作用是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但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于是副作用便走出阴影,现在在药瓶上都写上了“治疗或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这是一种良性的“偏移”。还有一种是恶性偏移,就是用药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利用药物的作用寻求精神刺激、麻醉或改变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特殊的目的,这就使得药物的作用被“异化”。
药物“异化”的表现就是药物的滥用。其特征是:人为改变药品用途,而运用于非治疗的其它目的。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非处方用药”,即不通过医院和医生开具的处方来购药、用药。在药物使用方面则是不受药理性质的控制,一般都是长时间、大剂量、多品种地用药,全然不考虑药的副作用。滥用药物,从药理上来说,对人体的作用是恶性的,损害健康的。麻醉剂、刺激剂之所以成为毒品,类固醇、红细胞生成素(EPO)等之所以成为兴奋剂,就是滥用了药物,使药物的作用彻底“异化”的结果。药物作用的恶性偏移,是人为造成的,或者说是人的“异化”的结果。由此必然在更大范围带来一系列社会性的问题。
看来,药——这个天使脾气也古怪得很,用不好就会变脸。
(二)体育与药物的情缘
药物进入体育生活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早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内科大夫盖仓就运用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正是他描述了古希腊运动员运用兴奋药物提高身体素质的史实。在古奥运会上,运动员曾经试图通过食用从蘑菇中提取的致幻物质提高运动成绩。
药物能够进入体育生活,是因为药物的特性可以满足体育的某种需要。
体育运动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身体有规律的运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达到身体健康的功效。竞技则是实现这个目的手段。在竞技中,人以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向人类生理的极限逼进,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体育的目的服务。体育是一朵体现人类理性精神的绚丽花朵,她以自然的血肉之躯的拚搏与对抗,谱写人类追求身体与精神自由的壮歌。
体育学认为,竞技的生理基础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机能能力。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生理特点、肌肉工作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等等。某些药物的属性恰恰可以介入人体的生理系统,通过对“靶细胞”的作用,使人的肌肉解剖生理结构与机能、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能量的供给系统发生有利于竞技的改变。
事实上,人类早已取得了这方面的经验。如马拉松需要持久的耐力和保持一定的速度,古希腊人就让运动员喝烈性酒,吃羊的睾丸。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刺激剂成分,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中枢,保持亢奋;而羊睾丸有较高的激素成分,能增强人的抗疲劳能力。
随着药品由天然物质向人工物质发展,也随着体育竞技的日趋激烈,药物与体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这种结合的“孽债”就是兴奋剂,也就是某些类别的药物成为运动药物,被滥用于体坛。在19世纪,已有游泳、自行车、足球、拳击等运动员使用可卡因、士的宁、咖啡因、海洛因等药物。
兴奋剂在英文里写作doping,它的词头dop来自非洲某部落的一种方言,指的是一种使人兴奋的高度烈性酒。在1869年出版的一本英文词典中,在该词条下列有鸦片和麻醉剂。到1933年德国出版《贝克曼体育辞书》时,在“兴奋剂”词条下已经提到了“肾上腺激素、睾丸素、咖啡因、洋地黄属、士的宁、尼古丁、可卡因、海洛因、吗啡”等药物。在二战中为刺激军人,减轻疲劳袭击,人们使用了一种叫苯丙胺(安他非明)的兴奋药物,五、六十年代成为运动员选择的目标。60年代是兴奋剂泛滥于体坛的开始。产生这一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药物的实验研究得到发展,人们发现药物的更多功效;二是药物革命兴起,产生了一批针对性强、作用大、毒性小的高效药物。在这些新药物中人们发现了提高成绩的某种手段,于是象合成类固醇之类的药物被运动员所选择。80年代,药品革命从化学制剂发展到生物制剂,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生长激素(hGH)等更广泛地被运动员所采用。
药物滥用的恶果逐渐显示了出来。终于在1960年发生了丹麦自行车运动员詹森在公路自行车赛场上猝死事件,1967年环法自行车赛上,英国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辛普森死于赛程中。他们的死因都是服用了过量的苯丙胺。由于使用兴奋剂,使国际赛场上纷争不断,引发的社会问题日渐增多,国际社会特别是以国际奥委会和自行车、田径等一些单项体育组织为代表,举起了反兴奋剂的旗帜。
在现今国际体坛上,体育与药物的结合,一方面加剧了体育的“异化”,将体育的崇高目的变成“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胜利”,助长了欺骗等丑恶现象的蔓延,把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竞技演变为“药物大战”;另一方面也使那些充当兴奋剂的药物失去了天使般纯洁、灿烂的笑容,成为面目狰狞的恶魔。
(三)掀开兴奋剂的面纱
好了,现在到了掀开“兴奋剂”面纱的时候了。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兴奋剂”。
所谓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和方法的统称。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曾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最近国际奥委会又对使用兴奋剂作了新的规定:“使用兴奋剂违反体育和医学科学的伦理道德。使用兴奋剂包括:1.使用属于禁用药物类的有关物质;2.使用各种不同的禁用方法。”
从以上定义和规定可以看出:“兴奋剂”一词有如下含义:
①它是专用于体育的词汇。与在临床医学中或毒品称谓中的“兴奋剂”并不完全一致。
②兴奋剂不光指具有兴奋功能的药物,而且包括“任何形式的药物”,例如利尿剂、有镇静功能的β-阻断剂等。
③兴奋剂不光指药物,还包括其它的“生理物质”,例如血液、尿液和含有违禁药物成分的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品、饮料等等,只要这些生理物质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人体,也是兴奋剂。比如用血液回输以增强体内红细胞值的方法、尿液输入膀胱以逃避检测的方法,都属使用兴奋剂。在一些食品、饮品、补品中含有某种禁止使用的化学成分且超出限制量,也是兴奋剂。
④兴奋剂的作用是“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能力。显然,这一概念已经超出药理学的含义,而具有伦理学、社会学意义。
关于“兴奋剂”的定义,国际体育界正在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作出更科学、更明确的界定。
(四)兴奋剂家族
兴奋剂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是随着药物滥用范围的扩大而逐渐膨胀起来的。根据1998年公布的《国际奥委会医务条例·禁用物质种类与禁用方法》,兴奋剂分成禁用药物、禁用方法和限制使用药物3大类,禁用、限用药物被举例的就达100多种,“相关化合物”上千种,禁用方法2种。详细名单见附录。
二、违禁药物的性质和禁用的药理原因
(一)刺激剂
1. 刺激剂的含义
刺激剂是兴奋剂家族中资格最老的违禁药物,包含能够增加刺激性、暂时驱减疲劳及可能增加竞争性、攻击性的各类物质,现在常见的是以苯丙胺(安他非明)为代表的中枢神经刺激剂和以麻黄素等为代表的末梢交感神经刺激剂。可卡因等局部麻醉药也属于刺激剂之列。
刺激剂刺激神经系统,可使运动员的行为和能力得到较快调整。有的运动员相信,刺激剂将提高肌肉的效率和减少疲劳,使他们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还有些运动员认为,刺激剂可以使运动员更有攻击性和进取精神。
2. 禁用刺激剂的原因
刺激剂对人的机体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额外的、甚至是超常的刺激,比如推迟疲劳界限,在疲劳不宜为自己察觉的状态下,进入过度疲劳,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病情。严重威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3. 主要刺激剂的副作用
(1)苯丙胺
●血压升高、心动过速。
●震颤、关节肌肉疼痛。
●精神错乱、谵妄、出汗、心悸、瞳孔扩张、呼吸急促。
●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
(2)麻黄素
●急性轻度副作用:不安、头昏、震颤、兴奋、失眠、欣快、动作失控、头痛、心悸、恶心、呕吐。
●急性重度副作用:慌乱、攻击行为、谵妄、偏执狂、幻觉、惊厥、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循环衰竭。
●慢性副作用:成瘾、体重下降、精神病、偏执狂想、运动障碍、强迫性/刻板性重复行为、脉管炎、神经病变。
(3)咖啡因
●腹泄脱水。
●体温上升导致过早疲劳。
●神经系统副作用:焦虑、失眠、神经过敏、广泛性抑郁、震颤、兴奋增强。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心悸、心律失常。
(二)麻醉剂
1. 麻醉剂的含义
麻醉剂包括鸦片、吗啡、度冷丁等麻醉止痛药剂及其化学、药理学方面的同类药物。
运动员主要为以下目的使用麻醉剂:
(1)缓解伤痛;(2)放松精神;(3)延长运动时间。
2. 禁用麻醉剂的原因
麻醉剂使运动员忍受超常的痛感,置严重创伤于不顾而继续参加竞争,结果造成更严重的长期肌体组织损伤,同时引发精神疾病,如对药物的依赖。
3. 麻醉剂的副作用
●精神激动、好动、失眠。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冠状动脉闭塞。
●可卡因精神变态: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出现异常,幻觉或偏执狂。
●胃酸分泌过多。
●焦虑、精神过敏、失眠、广泛性抑制、震颤。
●心悸、心律失常、心血管病变。
●恶心、呕吐。
●头晕、精神恍惚。
●烦躁不安、瘙痒、呆滞、谵妄。
●过度使用出现呼吸抑制。
●精神上易成瘾。
●戒断反应:流泪、流涕、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震颤,甚至虚脱。
(三)蛋白同化制剂(合成类固醇)
1. 蛋白同化制剂的含义
蛋白同化制剂是合成代谢类药物,包括合成代谢雄性激素类固醇和β2 激动剂。又称作同化激素,俗称为合成类固醇。
雄性激素——睾酮的化学结构是一个天然的类固醇分子。本世纪2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化学家从公牛的睾丸中将它提取出来,当把这种物质注射到被阉割的公鸡体内后,公鸡的鸡冠开始发亮、发红、变肥大。后来在一位无睾丸的受试者身上试用,发现他成为有性感觉、有力量的人。30年代,人们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与雄性激素——睾酮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这就是合成类固醇。60年代起,合成类固醇在体育中被广泛使用,目的是希望耐力增强,肌肉发达,增长瘦体重,增加肌肉的爆发力。
2. 禁止使用合成类固醇的原因
雄性激素是人体内存在的正常物质,由于从体外大量摄入雄性激素,引起机体内激素分泌活动的减少,长期服用还会造成体内激素比例失调。在女性体内蓄积大量雄性激素,其结果将使女子出现男性化的症状;而男性自身的雄性激素因受外部输入雄性激素的压抑,不能正常分泌。还有报道,合成类固醇属于弱致癌物质,长期使用危及人的健康,甚至致人死命。它对人体的损害有时是不可逆转的。
3. 合成类固醇的副作用
●改变心肌结构。
●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甘油三酯浓度,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肝功能异常、肝癌。
●儿童骨骺闭合程度增快,阻碍生长发育。
●肌腱炎、肌腱损伤。
●精神上易成瘾。
●情感障碍:易怒,富于攻击性,自控能力下降。
●睾丸萎缩,抑制精子生成。
●性欲增强或减弱。
●前列腺肥大。
●女子男性化(音调低沉、阴蒂肥大、月经紊乱或停经)。
●痤疮。
(四)红细胞生成素(以下简称EPO)
1.EPO的含义
EPO本来是肾脏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具有促进骨髓中红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的作用,能够维持血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的稳定。
由于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在80年代通过人工合成了EPO,用于治疗肾衰等疾病。因为它可以提高人体血红细胞值,增强血液的携氧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所以在体育运动中被广泛使用。
2. 禁用EPO的原因
(1)大量摄取EPO使血液变得粘稠,运动又加剧了血液的粘稠程度,因而给人带来生命危险。
(2)外源性EPO摄入可明显抑制人体自身EPO的分泌,造成激素分泌失调,引发相关疾病,有些是不可逆的、致命的。
3.EPO的副作用
●高血压、脑病、癫痫发作。
●血流减慢造成组织缺氧。
●凝血加快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肌肉感染或中风。
(五)生长激素(hGH)
1. 生长激素的含义
生长激素是一种刺激人体生长和发育的主要激素,本是从死人脑垂体中提取的,主要用于治疗侏儒症、骨质疏松、肥胖症和严重烧伤等,价格极其昂贵,并且曾因造成使用者死亡事故而被停用。由于基因技术合成生长激素成功,使其价格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于是有的运动员把它作为合成类固醇的替代产品而使用,主要目的是逃避药物检查,因为它同EPO等生物制剂一样至今难于检测。
实际上,生长激素对运动的作用令人怀疑,有的运动医学著作把它列为“强壮作用不明确的激素类药物”。
2. 禁用生长激素的原因
大量摄入外源性的生长激素,会降低自身内分泌水平,损害身体健康,同时它的药理副作用很大,致人以多种疾病。
3.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成人——软组织肿胀、骨质肥大或隆起、皮肤肥厚、粗毛症、软性纤维肿大、黑色棘细胞症、脂肪腺过度分泌症、大量出汗、末梢神经障碍、大肠息肉、心血管疾病、心肌疾病、高血压、糖尿病。
●儿童、青春期少年——巨人症、成人化症。
(六)利尿剂
1. 利尿剂的含义
利尿剂是用来促进体液从组织中排除的药物。在体育运动中常用于迅速减轻体重以参加较小级别的比赛;它也是逃避药检的掩蔽手段,通过尽快排尿可以降低尿中含有禁用药物的浓度。
2. 禁用利尿剂的原因
利用利尿剂人为地降低体重,或者用以稀释自己的尿液,造成体液和体液成分的大量透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3. 利尿剂的副作用
●一般症状:疲劳、厌倦、嗜睡、肌肉痉挛和酸痛、感觉错乱。
●脱水引发姿势性低血压、高热、肌肉损伤。
●低血钾引发潜在的心律失常、肌肉局部的血流减少、肌肉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肌肉痉挛,甚至肌肉坏死。
●其它副作用: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电解质紊乱、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七)β-阻断剂
1.β-阻断剂的含义
β-阻断剂通常是用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和阻断刺激性反应的心脏药品。例如在射击、跳水等项目中,曾有人服用β-阻断剂来增加神经和扣扳机手指的稳定性。
这种药物在耐力性的项目中,会严重地降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所以国际奥委会只在部分体育项目中禁用β-阻断剂。
2. 禁用β-阻断剂的原因
β-阻断剂是一种抑制剂,长期在正常人身上使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疾病。
3.β-阻断剂的副作用
●心功能异常的人会发生心功能抑制和继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哮喘病人突发支气管哮喘。
●抑郁症状:失眠、恶梦和抑制。
●男子性功能异常,如阳痿。
(八)血液兴奋剂
1. 血液兴奋剂的含义
血液兴奋剂又称血液回输,是一种使用兴奋剂的手段,它通过将血液注射到人体内达到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值的目的,与使用EPO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它要比使用EPO更早,据说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就采用自血回输法来增强空军飞行员的体力。60年代中期,某国一个运动科研所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体育,对提高运动员的耐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使用血液兴奋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异体输血,一种是自体输血,体育中大多采用后一种方法。血液抽取后,经过处理,在间隔6~8周后,回输本人。
2. 禁用血液兴奋剂的原因
这种方法有严重副作用,而且易通过输血环节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对接受血液兴奋剂者是一种冒险。
3. 血液兴奋剂的副作用
●过敏反应、出疹、发热。
●血型配合不当致急性溶血反应、肾功能损害。
●持续输血反应引起发热和黄疸。
●病毒性肝炎、爱滋病。
●血液循环超负荷引起代谢性休克。
(九)药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篡改方法
它是指在兴奋剂检查中,使用物质和方法改变或企图改变尿样的完整性和确实性,例如爱尔兰女子游泳运动员史密斯提供的尿样中含有高浓度的酒精成分,故被判定篡改了尿样,受到严厉制裁。象导尿、替换尿样,或使用药物抑制肾脏分泌,或使用某种药物来改变尿样中兴奋剂成分的测量值,都属违禁之列。不论得逞与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
而象布罗曼坦、表睾、丙磺舒这样的具有掩蔽功能的药物,均被视为兴奋剂,在禁用之列。
三、兴奋剂真的有“魔力”吗
药物对人体的特殊作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这似乎给了那些既想取得赛场荣誉,又不愿作艰苦训练的人提供了一条“捷径”。加上一些著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结果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兴奋剂已经成为体育的一部分,使许多人趋之若鹜。
兴奋剂真的有“魔力”吗?
我们说,不!
(一)使用兴奋剂不能代替科学训练
真正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依靠严格的科学训练,药物的作用再大,充其量也只是辅助手段。正如国外运动学专家所说的,你不能指望使用药物把一个运动的低能儿塑造成为体育天才。相反,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依靠科学训练完全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俄罗斯《体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7期载文,例举了用诚实、公平的竞赛方式取得好成绩的案例。文章说,90年代以来,男子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而这两个项目从未爆出过兴奋剂丑闻。作者分析道,创造新纪录的选手都出自非洲高原国家,这些国家的选手从不在欧洲连续住三个星期以上,一年总计也不超过两个月。依靠高原训练法,这些长跑运动员无论夏季比赛还是冬季比赛,成绩都是最出色的,这是服用兴奋剂所不能达到的。这篇文章所讲的新的训练方法,实际上就是缺氧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也可以在平原地区借助科技手段来进行。
(二)兴奋剂的作用只是暂时的
曾任英国业余田径理事会名誉医学顾问的彼得·斯佩里恩1988年9月28日曾在《南华早报》上撰文说:“合成类固醇是否有效?许多研究业已表明,仅仅由化学作用滞留盐和水分,致使肌肉外观显得粗壮,一旦停药,额外增大的肌肉体积即迅速消失。”他的这一论点,在许多服用违禁药物的人身上得到印证。有的运动员在停药后,立即感到疲劳、无力、肌肉松弛,精神沮丧。《新体育》1993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曾这样描述本·约翰逊在1991年复出时的情况:“约翰逊不再是一个有超常肌肉的‘恶魔’,……他变得瘦弱了,速度也不如以前了,一连串的败绩,使约翰逊本人和世人都明白,违禁药物是怎样使凡人变成了超人。”兴奋剂的暂时效应可见一斑。
(三)使用兴奋剂极其危险
使用兴奋剂是药物的滥用。在身体没有病症的情况下用药,都是超出剂量的,正应了那句俗话:“不用正好,一用就多。”药用多了,就好比服毒,会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何况有些运动员用药超过正常剂量的数十倍,而且长期使用,更是危险。我们已经知道,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当我们用血液回输手段或注射EPO增加血红细胞值,从而改善人体供氧状况时,伴随而来的便是血液浓稠,使心脏负荷过重,心血管硬化、梗塞。刺激剂、麻醉剂与合成类固醇等兴奋剂都会产生药物依赖,造成精神方面的疾病。一位日本学者指出,合成类固醇进入人体后,在末梢组织转换成雌激素,因此在男性化(力量、攻击性增强)之后最终导致女性化,如乳房肿胀、毛发脱落,并且内源性雄性激素低下,睾丸萎缩,精子活力下降或死亡,这几乎是不可逆转。
(四)有些药物的效用并不可靠
有不少专家认为,把生长激素作为合成类固醇的替代品,缺乏科学根据,因为不少观察研究至今尚未发现它有明显提高运动能力的功效。有报道说,运动员使用生长激素是建立在这样的错觉基础上,认为生长激素可以治疗侏儒症,就必然可以使人的力量增长。又由于它是生物制剂,检测困难,所以便用它作为合成类固醇的“替代品”。国外资料显示,有些运动员明知一些药物并不能提高运动成绩,但仍然用药,原因是用完后“感觉良好”,这完全是一种变态心理作用。
可见,不能迷信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