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家庭医生: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

病毒性传染病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猫的病毒性鼻气管炎病又称为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猫的上部呼吸道感染性非常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是猫鼻气管炎疱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一般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猫感染本病后,病毒能在病猫的鼻腔、咽喉、气管、结膜和舌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随其分泌物排到体外。

●有些猫感染后不呈现症状,称为隐性感染,但仍能向外排出病毒。因此,当健康猫直接接触到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器具,如饲料、水、用具和周围环境时,皆可感染本病。

●病毒也可通过飞沫迅速传播。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出现阵发性咳嗽、打喷嚏、流泪、结膜炎,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沉郁,鼻腔分泌物增多,开始为浆液性,后变为脓性。

◆仔猫患病约半个月死亡,继发感染死亡率更高。成年猫感染出现结膜炎症状,角膜充血,口腔糜烂溃疡,进食困难,由口腔不断流出粘性分泌物,有臭味。

◆慢性的以鼻窦炎、溃疡性结膜炎和眼球炎为主要特征,重者可造成失明。鼻腔由于炎症可使呼吸道狭窄,以至呼吸困难,窒息。

◆成年猫死亡率约20%~30%。猫经过治疗耐过7天后可逐渐恢复健康。

●流行特点:

◆本病传播迅速,常突然发病,病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潜伏期2~6天,幼猫比成年猫易感,且症状更明显,特别是幼仔感染后,死亡率会较高。

防治措施

●疫苗注射为本病最好的预防方法,第一次预防注射于8~10周龄,第二次预防注射在第12~14周龄,并于每年定期追加一针以增强其免疫力。同时还要避免和病猫接触,防止感染。

●本病的治疗常采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性感染,并配合对症治疗。使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用1~1.5万单位,分3~4次内服;或用复方新诺明片,每日2次,每次1/4片内服。结膜炎可用封闭疗法:先锋霉素0.05克/千克体重,地塞米松0.5毫克/千克体重,2%普鲁卡因0.15毫克/千克体重混合,结膜下封闭,1次/日。也可用氯霉素眼药水、可的松眼药水交替点眼,3~5次/日。口腔溃疡可用碘甘油涂布口腔,口服多种维生素。

●当病猫进食量太少或有脱水症状时,应及时补液,进行支持疗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是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以突然发高热、顽固性呕吐、腹泻、脱水、循环障碍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病因

●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种病毒。

●病毒进入机体后,在肾脏可存活1年以上。

●怀孕母猫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流产、畸形、胎儿脑部损伤。

●细小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但可以被福尔马林、次氯酸钠(家用消毒液)和戊二醛灭活。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要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

◆潜伏期2~9天,临床症状与年龄及病毒毒力有关。

◆幼猫多呈急性发病,体温升高40摄氏度以上,呕吐,很多猫不出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有的可能会表现出脊髓性共济失调的症状。

◆6个月以上的猫大多呈亚急性临床症状,首先发热至40摄氏度左右,l~2天后降到常温,3~4天后体温再次升高,即双相热型。

◆病猫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呕吐,呕吐物呈黄绿色,口腔及眼、鼻有黏性分泌物,粪便黏稠样,当出现腹泻时,说明动物已经处于疾病的后期,粪便带血,严重脱水,贫血,严重者死亡。

◆母猫会表现出不孕,胎儿畸形,或生出死胎或木乃伊胎。

◆出生前被感染的幼猫可能会有视网膜发育不良,重叠或有皱折。

●流行特点:

◆本病毒除感染家猫外,还能感染其他猫科动物(如虎、豹)和鼬科动物(貂)及熊科的浣熊。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猫易感,感染率可达70%,死亡率为50%~60%,5月龄以下的幼猫死亡率最高可达80%~90%,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群养的猫可全群爆发或全窝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发。

◆在小动物门诊中以去势手术的猫最易感染,一般于手术后7天左右出现症状,手术中一般要求注射疫苗。未经免疫接种的猫,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

◆发病猫可从粪、尿、呕吐物及各种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而且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

◆康复猫长期排毒可达1年以上。

◆感染期的猫也可通过跳蚤、虱、蝇等吸血昆虫传播。

●血液检查:

根据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可以确诊。同时可以进行生化指标和病毒检查,病毒检查最常检查的包括粪便、肠道、大网膜淋巴结、肺和会厌的擦拭物。

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可采用特异性疗法和对症疗法。

特异性疗法:使用猫瘟免疫血清。用法:2毫升/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隔日1次。

●对症疗法:

◆止吐:出现呕吐时应禁水禁食。胃复安注射液0.15~0.25毫升/千克体重,2次/日,肌肉注射。

◆消炎:庆大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或卡那霉素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 2次/日,肌肉注射。

◆解热:柴胡注射液0.3毫升/千克体重, 2次/日。

◆止血、:止血可用维生素K3注射液0.3毫升/千克体重,2次/日,肌肉注射。

◆补液:25%葡萄糖5~1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5毫升,复方生理盐水30~5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

◆食疗:建议饲喂少量易消化,低纤维,含脂肪较少的食物(米饭或谷类以4︰1的比例,同低脂肪的小饼、煎的牛肉、鸡肉或市场卖的婴儿食品混合),每天3~6次。也可以使用针对急性胃肠炎疾病的处方食品。在数天内,逐渐增加食物的量,以满足动物的需要。

●预 防:

◆目前应用的主要是灭活细胞苗。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接种可使猫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免疫程序为:2月龄首免,3月龄二免,4月龄三免,以后每年1次。

◆对没有获得初乳的幼猫直接使用血浆,提供的抗体保护可达2~4周,在这个阶段可对其进行免疫。

◆怀孕的猫不宜进行免疫接种,因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畸形等。

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病程通常为渐进式的感染,而且因为病毒感染会分布至全身,造成愈后不良的现象,容易造成患猫死亡。

病因

●猫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它有多种毒力不同的病毒株。

●猫冠状病毒易突变,病毒在一般环境中难以长期存活,而且此类病毒容易被消毒剂灭活,可以经由一般消毒清洁剂以及漂白水杀灭。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特征和流行特点可以进行诊断。

●临床特征: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比如厌食、体重减轻、沉郁和脱水。发烧,体温可达39.5~40.6摄氏度。

◆渗出性:渗出性是猫传染性腹膜炎时最典型的发病形式,可能出现发烧,有典型的腹水,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心音弱和黏膜苍白。病猫高度脱水,最后休克死亡。

◆非渗出性:症状的发作很隐匿,常见发烧和体重减轻,症状反映出被影响的器官:最常受影响的是腹腔器官如肾脏、淋巴结、腹膜和大网膜、肝脏等,症状取决于被感染的部位,腹腔内几乎见不到腹水,中枢神经受损伤时,表现为后躯运动障碍、行动失调、痉挛、背部感觉敏感。侵害肝脏后,可见有黄疸症状;肾脏受侵害时,腹壁触诊时可感到肾肿大,临床上可见肾功能障碍;视觉的损伤包括脓性颗粒性葡萄膜炎、眼前房淤血、视网膜出血、周围血管炎或晶体脉络视网膜炎。

●流行特点:

◆小于2岁的猫最常见的疾病。

◆猫冠状病毒通过污染的粪便传播;其它的污染物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摄入和吸入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也可能通过子宫传染。

◆细胞介导免疫力强的猫会消除感染并康复,或不表现出症状。

◆猫白血病病毒和猫免疫缺陷病毒是猫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因素。

●血液学和生化指标及渗出液的检查可以协助确诊。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出现临床症状的猫一般预后不良。发病初期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

●由点鼻的方式经由鼻腔黏膜吸收疫苗,操作方便,且效果良好,虽然保护率不会达到100%,但可以减少暴露后受传染的危险性。

●对粪便和垃圾进行正确的处理有助于减少传染。

●尽量避免家猫与屋外的野猫相互接触,当怀疑感染发生时,立即将病猫与其它的猫咪隔离。

猫的防疫疫苗和注射

目前,国内伴侣动物医院和诊所常给猫进行疫苗注射,常用疫苗包括:进口的猫三联疫苗、进口狂犬疫苗、国产狂犬疫苗和国产猫瘟热疫苗。

猫三联疫苗

猫三联疫苗是进口的猫疫苗,为国际上通用的产品,可预防猫瘟热、猫杯状病毒感染和传染性鼻气管炎。

免疫接种方法:2个月以上的猫需免疫(肌肉注射)2次,间隔2~3周;之后,每年免疫注射1次。

狂犬病疫苗

有国产和进口的两种产品,用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3个月以上的猫即可免疫注射,保护期为1年,每年应接种1次。

注意事顶

●一般来说,猫出生后在哺乳期,因母乳中有免疫成分的保护,不会生病。但幼猫断奶后,身体的免疫能力渐渐降低。所以,一般在猫出生2个月后,就应该对猫进行第一次接种,3周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然后在每年同一时间防疫注射一次。

●只有健康的猫才能接种疫苗。一般情况下,应检查体温、呼吸、心率、体表和病史了解。正常幼猫的体温为38~38.5摄氏度,成年猫为38.0摄氏度左右,但都不应超过38.7摄氏度。体表检查主要观察有无眼分泌物和鼻涕,口腔黏膜颜色有无异常,眼结膜有无增生血管,有无呕吐、不食,腹泻等现象,有无传染病病史,是否与患病猫接触过。

●疫苗接种都有一定的保护率,但保护率不是100%。这说明,接种疫苗后的猫抵抗力下降时,如果接触正患病的猫,也有可能患上传染病。

●疫苗注射7天左右,才能产生一定数量的抗体,为猫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因此,刚接种1~3天的猫,并非处于安全期,疫苗的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注射过血清的猫,需经20天左右才能接种疫苗,这样做是因为血清(含有一定的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从体内消失,或者下降至一定水平之下。

●处于疾病(例如猫瘟)潜伏期的猫,当时并未发病,但接种疫苗后会在1~7天内发病,应予治疗。

●正常接种疫苗,应每年1次,不能认为猫不出户,就不接种,或接种2~3次疫苗后,认为安全了,以后不接种也行,这会给病毒的传播提供机会,因为,猫的主人是要接触外界的,可能是传染媒介之一。

●疫苗是生物制品,个别的猫接种后偶见过敏现象。因此,在动物医院为猫接种疫苗后,应停留10分钟左右,观察有无呼吸、心率数的异常变化甚至休克现象,若有则应请兽医及时治疗。

●接种疫苗后1周内最好先不洗澡,以防过冷过热引发感冒影响免疫效果,或者针眼被污染后引起感染。个别免疫力差的猫,注射疫苗后自身也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应予注意。

白血病

猫白血病是猫常见的非创伤性致死性疾病,是由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恶性淋巴肿瘤、骨髓性白血病以及变性性胸腺萎缩和非再生性贫血等,其中对猫危害最严重的是恶性淋巴肿瘤。幼猫易感性高,随年龄增长易感性降低。

病因

猫白血病病毒为完全病毒,遗传信息存在于病毒RNA上,可不依赖于其他病毒完成自身的复制过程。本病毒对乙醚和胆盐敏感,加热56摄氏度、30分钟可灭活。常用消毒剂及酸性环境(pH<4.5以下)也可使其灭活,但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抵抗力。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流行特点可以进行诊断。

●临床特征:

本病临床病症除一般性的逐渐消瘦、厌食、精神沉郁、贫血外,其典型症状依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异。

◆腹型:最多见,约占病猫的30%。病毒主要侵害肠道淋巴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并波及到肝、脾、肾等邻近脏器,引起这些器官的肿瘤。触诊时可摸到肿瘤块。临床上可见可视黏膜苍白、贫血、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有时有呕吐腹泻。

◆胸型:病毒主要侵害胸腺,波及纵隔淋巴结。触诊时可在胸腹侧前部摸到肿块,严重病例肿瘤块可占胸腔的2/3同时因肿瘤可造成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患猫张口呼吸,循环障碍,表现十分痛苦。进行X光照相可见胸腔有肿物的存在。临床解剖可见猫纵隔淋巴肿瘤达300~500克。本类型多见于青年猫。

◆弥散型:病毒侵害全身淋巴结,全身体表淋巴结肿大,肝、脾亦发生波及性肿大,此型病例约占20%。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体表淋巴结均可触及到(颌下、肩前、膝前及腹股沟等)肿大的硬块。患猫表现消瘦、贫血、减食、精神沉郁等症状。

◆淋巴白血病型:病毒主要侵害骨髓,引起白细胞异常增生,并扩散到脾、肝及淋巴结等,常肿大。临床上常出现间歇热、消瘦、黏膜苍白、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等症状。

●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源为病猫,其唾液、粪便、尿、乳汁、鼻腔分泌物均含有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到健康猫。此外亦可通过病猫的胎盘传给胚胎。

◆幼猫较成年猫易感,无品种性别差异。潜伏期的猫可通过唾液排出高浓度的病毒,进入猫体内的病毒可在气管、鼻腔、口腔上皮细胞和唾液腺上皮细胞内复制。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立即扑杀。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使用。可用血清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抑制肿瘤的生长。有学者建议施行安乐死。

●最主要的预防方法是避免与病猫接触。

猫免疫缺陷病毒病

猫免疫缺陷病毒于1987年发现,被称为猫爱滋病,是由猫独有的RNA逆转录病毒感染引起的。患病率于野猫或流浪猫中最高,尤其雄性猫。

病因

●猫之间的传染主要经唾液和咬伤传播。接受病猫输血也是受感原因之一。垂直传播是罕见的。

●本病毒是一种慢性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性相似。临床上该病的特征是慢性、变化性、免疫抑制与CD4+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进行诊断。

●临床症状:

◆急性期:典型表现包括淋巴腺病变、发烧和萎靡不振。可能发生腹泻或贫血症状。

◆潜伏期:通常见轻微的淋巴腺病变。

◆慢性期:特征性症状为口腔炎、牙龈炎和牙周炎;慢性无反应性腹泻;顽固的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烧;神经症状:如行为变化、精神异常、痴呆、面部扭曲或抽搐。随机被传染的概率增大。

实验室诊断:探测血液中或血清中是否有病毒特异抗体是最好的诊断方法。

●流行特点:

◆通常是5岁的猫或更大年龄的猫。受本病毒传染的流浪公猫几乎是母猫的3倍。

◆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咬伤。

◆通过胎盘或初乳由母猫传染其后代的情况很少发生。

防治措施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通常是为了控制继发的细菌感染。

●使用腺嘧啶脱氧核酸可减少病毒的复制,且常常会提高感染本病毒的猫的生活质量,但是使用这类药物都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如贫血。

●维持性治疗显示有助于延长对治疗有效的猫的寿命数月或数年不等。

●现在还没有有效的疫苗。

猫杯状病毒病

猫杯状病毒感染是猫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即精神沉郁、浆液性和黏液性鼻漏、结膜炎、口腔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伴有双相热。猫杯状病毒感染是猫的多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病因

猫杯状病毒属杯状病毒科、杯状病毒属。病毒在脑浆内繁殖,有时呈结晶状或串珠状排列。病毒对脂溶剂(乙醚、氯仿和脱氧胆碱盐)具有抵抗力;pH值3时失去活性,pH值4~5时稳定;50摄氏度30分钟灭活。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进行诊断。临床确诊困难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刮取病理组织物荧光抗体染色,检测抗原的存在。

●临床症状:

◆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3天,初期发热至39.5~40.5摄氏度。

◆症状的轻重依感染病毒毒力的强弱不同。

◆口腔溃疡是最显著的特征,口腔溃疡以舌和硬腭、腭中裂周围明显,出现大面积的溃疡和肉芽增生,病猫进食困难。

◆患猫精神欠佳、打喷嚏,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增多,流涎,眼鼻分泌物开始为浆液性、4~5天后为脓性,角膜发炎、羞明。

◆病毒毒力较强时,可发生肺炎,呼吸困难,肺部有干性或湿性罗音,3个月以下幼猫可因肺炎致死。

◆杯状病毒感染如不继发其他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细菌性感染,大多数能耐过,7~10天后可恢复,往往成为带毒者。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仅猫科动物对此病毒易感,常发生于6~84日龄的猫。

◆主要传染源为病猫和带毒猫。患猫在急性期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大量病毒,直接传染易感猫。

◆带毒猫经治疗,症状可消失,但长期排毒,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防治措施

●无特异性疗法。可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

●目前国外已有该病疫苗可进行预防注射。猫三联疫苗能预防此病。

猫肠道冠状病毒病

猫肠道冠状病毒病是由肠道冠状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新的肠道传播病,主要引起低日龄幼猫患肠炎。

病因

●本病毒在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大多数消毒剂可使其灭活。

诊断要点

肠炎明显时应怀疑本病,但确诊较困难。目前的诊断方法是电镜观察病猫粪便中有无病毒粒子。组织培养和病毒分离较难取得成功。

●临床症状:

◆本病常使断乳仔猫发病。

◆仔猫体温升高,食欲下降。

◆发生呕吐,肠蠕动加快,出现中等程度腹泻,肛门肿胀。

◆较严重病例可见脱水症状。

◆死亡率一般较低。

●流行特点:

◆主要感染幼猫,经消化道传染。

◆由于母猫初乳中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故哺乳期仔猫很少发病。

◆幼猫感染时常表现为肠炎症状。

◆成年猫则多呈隐性感染,若呈恶性发作也可致死。

◆患猫、健康带毒猫可经粪便途径排出大量病毒,病后康复猫体内虽仍可带毒,但不会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若脱水严重则需要补液。

●因本病可能广泛分布于猫群中,许多无临床症状的猫可能为带毒者。因此,预防较为困难。

●平时应加强猫舍卫生管理,各年龄段猫分居饲养,断乳仔猫由于很快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需加强护理,以减少发病率。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不仅发生于犬,猫及其它家畜亦会感染。

病因

●本病的病原为狂犬病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大多数病例是由于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

●吸血蝙蝠、食果蝙蝠是重要的狂犬病病毒贮存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

●猫一旦感染本病,会对周围人畜造成危害,特别是一些外表看上去健康的猫,其唾液内也可能带有狂犬病病毒,因此在预防上应引起重视。

●狂犬病病毒对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升汞等消毒药敏感,各种脂溶剂、70%酒精、碘液和pH值的降低或升高均可使之灭活。病毒不耐日光、X射线和高温,煮沸2分钟或50摄氏度15分钟能杀死病毒,pH值<3.0或pH值>11.0均能灭活本病毒,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该病毒可长期存活。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进行确诊。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可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

◆狂暴型的典型症状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1~3天,病猫行为异常,精神沉郁,常躲于暗处,不听呼唤,双目凝视,不愿接触主人、流涎,听到响声或受到其他轻微刺激,包括主人的爱抚,均可表现惊恐,甚至立即弹跳而起;兴奋期表现狂暴,常主动攻击人和其他动物,遇到同类则互相厮咬。狂暴后出现沉郁,卧地不功,精神惶恐,稍受刺激则又立即发作,甚至自咬四肢、尾巴、阴部。病猫常外出游荡,不认主人;麻痹期:病猫极度消瘦,下颌下垂、流涎、舌脱出、四肢麻痹,运步失调,最后衰竭死亡或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猫的狂犬病常为狂暴型。

◆麻痹型一般兴奋期很短,随后运动失调、麻痹。早期由于咽喉及咬肌麻痹而出现流涎,采食、吞咽困难,随后麻痹扩展到全身,最后昏迷而死亡。

◆遇到可疑的病猫,应将其捕获,拘禁观察至少两周,在此期间若无狂犬病症状出现,则证明不是狂犬病。若出现狂犬病症状,为了诊断目的,最好待其自然死亡后,进行剖检。如发现胃内空虚或有大量异物,胃黏膜高度发炎,其他脏器无特异变化时,应采取脑组织检查。必要时可配合其它血清学诊断。

●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

◆患病的猫、犬等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它带毒野生动物亦是重要的传染源。本病多数由患畜或带毒的野生动物咬伤猫及人而引发,或被带毒动物舔、啃、吻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近年发现,尚存在非咬伤性感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3种途径。潜伏期长短不一,猫一般为20~60天,亦有长达数月的。

防治措施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经发现病猫,应立即扑杀、深埋或焚烧。主人和兽医在捕捉和管理可疑病猫时应特别小心,如被咬伤,伤口用20%肥皂水彻底清洗,并用3%碘酊处理,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最好同时注射高免血清。

●猫与人接触密切,为了不使狂犬病危及主人,应每年进行预防注射。

●狂犬病疫苗目前有3种灭活苗和6种弱毒苗,但仍无猫的专用苗。猫可采用Flury株鸡胚高代次疫苗,5~6月龄以上的猫肌肉注射1毫升;或采用ERA株细胞苗,肌肉注射2毫升;亦可用固定毒地鼠肾细胞培养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和神经节炎为特征。

病因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具有囊膜。

●伪狂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日,对热敏感,怕干燥,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病毒很快失活。

诊断要点

●临床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3~4日,多数达10日。

◆多数病例体温正常,早期表现为异常沉郁、食欲废绝、不安,少数行为暴躁、狂奔乱走,与狂犬病症状相似。

◆奇痒,患猫不时舔舐皮肤的某些部分。磨牙,抓、搔、咬出现痒感部位的皮肤,致使皮肤严重破损,

◆后期出现麻痹,咽部麻痹而下咽困难、流涎、吼叫、痉挛、呼吸困难,发病后24~36小时以内死亡。

●流行特点:

◆猪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鼻液、唾液、尿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排出病毒。

◆伪狂犬病毒可以形成隐性感染,健康猫与病猫以及带毒猫直接接触而感染,亦可以经皮肤伤口感染。

◆猫多数病例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捕食鼠类感染。每当冬、春季节野鼠移居室内时,本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因为鼠类也是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防治措施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使用高免血清有一定的疗效。但病猫应及早处死为好。

●对假定健康猫和污染场所、用具等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

●预防此病需搞好环境卫生和猫体卫生,猫的肉质食品应经过热处理,不吃死鼠,及时清理粪便,注意经常用碱水消毒。现在公认鼠类是重要的带毒者和散毒者,故消灭鼠类是防病的关键所在。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不要让猫与猪接触。

●虽然国外有报道采用灭活苗预防本病,但国内尚无理想疫苗。

●此病也能感染人类,虽多不招致死亡,但威胁人类健康,故应加以重视。

猫的饲喂和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饲喂: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晚上比早晨量稍多,防止暴饮暴食,妊娠猫和哺乳猫应在中午加餐一顿,幼猫可多次少量饲喂,但不可随时随地随手乱投喂食物。

●不可饲喂洋葱。

●不应饲喂骨头尤其是鱼骨和鸡骨,容易造成消化道损伤。

●不可投喂巧克力、蛋糕等。

●不投喂生肉。

●饲喂用具应固定:猫对食具变化很敏感,更换食具会引起猫拒食。

●饲喂地点应固定,环境要安静:猫不喜欢在嘈杂和强光照射的地方进食。

●食物应温热,而饮水不多。冻食会影响猫的食欲,还可能造成猫的消化功能紊乱。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猫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猫主要呈现高热、咳嗽和全身衰弱无力,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病因

●病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猫感染本病后,病毒就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并随病猫的喷嚏、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病毒排出,健猫吸入后即可感染发病,引起本病扩大传播。

●本病的发生常与气候的骤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以秋末至春初发生较多。

●一旦发生流感,则迅速传播。病程短,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临床症状:

患此疾病的猫咪表现症状是重感冒,体温升高达41摄氏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呼吸数达40~60次,还可能在眼睛表面或口腔内部发生溃疡。病猫流鼻液喷嚏,全身颤抖,怕冷。

防治措施

●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因此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尽量减轻猫咪的临床症状,可肌肉或皮下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2~4毫升,每天一次,连用二天。此外,可内服速效感冒胶囊,每次1/10粒,每天2次。必要时,配以静注或腹腔输人葡萄糖生理盐水20~25毫升。

●通过营养均衡的食物来提高猫咪的自身抵抗力以保护猫咪,直到猫咪自然康复。

●为了帮助幼猫抵御这种疾病,幼猫需接种疫苗,而成年猫需每年接种一次加强针。

●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防止寒冷穿堂风侵袭,尤其是气候骤变时更应注意。

●对病猫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与健康猫接触。

猫合胞体病毒病

本病毒可引起被感染猫的多关节发生渐进性关节炎

病因

猫合胞体病毒为一种反转录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流浪猫和在屋外养的猫比在室内养的猫传染几率要高。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传播。

诊断要点

确诊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

●临床症状:

◆多数感染猫临床症状不明显。

◆1.5~5岁的公猫多见慢性渐进性多关节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大且步态僵硬,并且有外周淋巴腺病变。

防治措施

●对本病尚无治疗方法,但对免疫抑制治疗有短暂的反应。

●病猫或确诊感染猫应淘汰。

养猫家庭如何减少猫的异味

在养猫的家庭中做客时,有时会闻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异臭味。家庭主人也许习以为常没有感觉,但客人闻到后却怕有失礼节而不敢说出来,有时甚至会令人感到尴尬!其实要消除猫的异味并不难,只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就行了。

●首先要做到让猫咪在固定地方便溺,及时清除猫砂盆里的排泄物,保持猫砂盆的清洁,对于人猫共用的厕所要经常冲洗。

●其次就是要定期给猫咪洗澡,每日定时给猫咪梳理毛发,清理毛节,保持猫咪被毛的清洁和干燥。

●要注意猫的耳朵、口腔和眼睛等部位是否有病变或受寄生虫感染,猫咪有耳臭、口臭或眼臭也是造成家里有异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时要做好对猫咪耳朵、口腔和眼睛的保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要注意家庭卫生,经常擦洗家具和地板,清理家庭死角,保持室内通风,必要时,也可适当使用空气清香剂。

卡里西病毒病

猫卡里西病毒会引起猫高度传染性上呼吸道疾病,易发于春、夏季间的新生小猫。另外,8~10岁的老猫亦是本病的高危险群,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病因

本病由猫卡里西病毒所引起,常和猫疱疹病毒第一型合并引起猫病毒性支气管炎。

由于本病毒对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性,且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1周以上,所以本病在猫舍和野猫群中广泛地存在而不易被清除。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一般此病的潜伏期为3~5天,但急性型可在48小时内发病。

◆急性型症状包括:发烧、厌食、眼结膜炎、流鼻涕等,另外在舌头和口腔上部硬腭有溃疡的牙龈炎,更严重的可以看到足垫也出现溃疡而造成猫的跛行,故本病又称为“口足症”;

◆如果又并发细菌感染,则会引发间质性肺炎,病猫出现张口呼吸、喘息等呼吸困难的现象。

◆患病幼猫常出现厌食、下痢,终至脱水、消瘦而死亡。

●流行特点:

◆由病猫的口鼻分泌物或粪、尿等排泄物而散播。

◆本病常见于未经预防注射的成、幼猫,其感染率与猫之性别、品种并无显著相关。

防治措施

●最好的预防的方法是疫苗接种,一般初生小猫于5~6周龄时给予第一剂疫苗注射,于12周龄时再予补强剂,而后每年补强一次。

●减少与野猫的接触并隔离病猫,饲养器具彻底消毒。

细菌性传染病

副伤寒

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是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人兽共患的细菌性疾病,临床上以肠炎和败血症症状出现。猫主要是幼龄猫感染。

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沙门氏杆菌。

●患有本病的动物,其所产的乳、肉、蛋中都可含有此种细菌。病畜的粪便中也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因此,当健康猫与被污染的食物、水等接触,或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喂猫时,就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

●被病菌污染的笼具、器皿等在该病的传播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须依靠实验室检验。

●病猫有接触或吃食过被污染的物品或食品的病史。

●临床症状:

◆患猫的症状由年龄、营养状况及所食被污染的食物量所决定。

◆潜伏期1~3天,病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呼吸浅表,呕吐和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粘液样,重症病例稀便中带有血液。

◆病猫全身衰弱,常躺卧不起,体重迅速减轻,腹泻重者,黏膜苍白,虚弱,脱水,临死前出现黄疸。

◆幼猫感染后,体温降低,全身虚弱明显,并常出现转移病灶。

◆猫的沙门氏菌病死亡率10%左右,并可明显影响猫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禁喂带菌、染菌的鱼、肉、乳及乳制品。

●严格控制病猫、病后的猫与健康猫接触。

●对病猫的猫窝、食具及其他用具应以来苏尔、新洁尔灭、5%氨水、3%火碱溶液进行消毒。

●尸体要深埋或烧毁。

●对病猫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氯霉素皮下或肌肉注射,用量2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3~5天;或痢特灵内服,日用量10毫克/千克体重,分两次内服,连用5~7天;或卡那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或庆大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对不食、脱水、酸中毒的患猫可用:25%葡萄糖注射液1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5毫升、复方盐水40毫升,静脉或腹腔注射。

●肠道出血的猫,可用维生素K 32~4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加强护理,有食欲者可多次少量给予易消化流质食物

家庭养猫常备的药品

一般来说,养猫家庭应该常备如下药物,有备无患:

●5%碘酊、2%龙胆紫、3%双氧水、2%硼酸溶液、高锰酸钾(用时配成0.1%浓度)、新洁尔灭(用时配成0.1%浓度)、来苏尔(用时配成3%~5%浓度)等。这些主要用来环境消毒和处理一些被猫抓伤或猫的外伤用的。

●止吐药和止泻药,比如胃复安、阿托品、氯丙嗪、次硝酸铋和矽炭银片等;还有帮助消化的药片如多酶片、酵母片等。

●驱寄生虫药,如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灭绦灵、主要用来驱除猫体内的寄生虫。

●抗生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如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比林、安乃近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有一定的医疗经验。

●抗真菌和皮肤病药,如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皮炎康和达克宁霜等。

●一定要注意,在使用自备药品时,要掌握好剂量,不可过量使用。

猫披衣菌肺炎

由鹦鹉披衣菌所引发的高传染性疾病,主要造成猫的肺炎。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初期显现临床症状为结膜炎,之后则伴随有发烧、严重的流泪,而且眼分泌物会变成浓状;亦会出现鼻炎症状,鼻分泌物增加、打喷嚏、鼻蓄浓等。

◆后期的临床症状为化脓性肺炎,因气管和肺泡内之分泌物过多而造成呼吸困难及肺水肿。

◆全部病程约持续30天。在感染后30日以上,仍可在病猫的结膜和肺发现此病菌,故病猫即使痊愈亦会持续传染病菌。

防治措施

进行疫苗注射预防,可在8~10周龄给予第一剂,于12~14周龄给予第二剂,而后每年加强一次即可。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新生猫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生腹泻和败血症为特征。

病因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外界环境有中等程度的抵抗力,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生存较久,常用消毒剂可在数分钟内杀死本菌。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分离和血清型鉴定进行确诊。

●临床症状:

◆多在出生后7天内发病,病猫呈现精神沉郁,不吃奶,衰弱无力,四肢末梢发凉,可视黏膜发绀。

◆最明显的症状是腹泻,排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混有乳凝块和气泡的腥臭粪便,肛门周围及尾部常被粪便污染。

◆后期严重脱水,体温降低,临死前可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幼猫。

◆卫生条件差,奶水不足,天气骤变等条件可引起发病。

◆本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防治措施

●母猫临产前,应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乳房若被粪便污染,应及时清洗。

●发现病情应立即注射氯霉素或长效环丙沙星注射液。腹泻严重者可静脉补液。

●口服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痢特灵、四环素、环丙沙星等。

●此外根据症状可以加入止泻药、收敛药和维生素。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为在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或钙化病灶。猫的结核病主要是病猫和病人之间传播的,牛型结核菌更易感染猫,例如饮用生牛奶。

病因

●猫结核病的病原可能为牛型或人型的结核分枝菌。

●本菌为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强,但不耐热,60摄氏度时30分钟病菌死亡。3%甲醛溶液、70%酒精、10%漂白粉和苯酚均是可靠的消毒药。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做初步判断,通过X光透视、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手段可以进行确诊。

●临床症状:

◆本病为慢性病,以支气管炎、肺结核性结节和肺门淋巴结病变较常见。

◆病初体温升高,体重减轻,咳嗽,从干咳到湿咳,痰为粘液脓性,脓鼻涕。

◆肠道结核的猫有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甚至呕吐。

◆腹泻和贫血,淋巴结肿大。

◆胸膜炎和心包炎性结核病,引起呼吸困难和肺胸粘连;

◆骨结核病引起跛行。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不用未消毒的牛奶饲喂猫,减少剧烈活动,严禁结核病人饲喂猫。

●对猫舍进行严格消毒。

●定期对猫只进行结核病检疫检查。

●开放性结核病猫应立即隔离淘汰,需要治疗的猫也应该隔离治疗。

●目前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促使病灶愈合,消除症状和防止复发。

●目前多采用每日一次顿服疗法。病初,饭前给予利福平,10~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饭后同时服用异烟肼片, 4~8毫克/千克重,吡嗪酰胺片5毫克/千克重,乙胺丁醇15毫克/千克重;肌肉注射链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或隔日一次。

●2~3个月后,链霉素为每周二次肌注,乙胺丁醇可以暂停。

●由于抗结核药对肝、肾损害均严重、对听神经和视神经均有影响,所以应定期检查肝功和肾功能,眼、耳功能。肌茸、肝泰乐和维生素B可以保肝。

肉毒梭菌中毒

本病是由于猫食入了腐败变质含有肉毒梭菌的肉类食物而发生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运动中枢神经麻痹和延脑麻痹为特征,死亡率很高。

病因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属厌氧菌,主要存在于腐败变质的肉类、尸体、罐头中,可以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当猫食入后即可发生中毒。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一般为几小时或几天,与食入的有毒物质的量成正比。

◆发病一般由后躯向前躯进行性发展,出现对称性麻痹,反射机能降低,肌肉紧张度降低,后肢软散无力,但神志清楚,体温不高,

◆发展到前躯后可见流诞、吞咽困难、瞳孔散大、视觉障碍。

◆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心率快、全身散软、倒地休克、呼吸麻痹死亡。

●流行特点:

◆食肉类的动物均可发生,自然发病的病例主要是因为动物食入腐尸,如死老鼠、被腐败物污染的饲料、饮水。

◆一般夏季炎热时期发病率较高。

防治措施

●早期发现应用抗毒素治疗效果较好。

●肉毒梭菌多价抗毒素3~5毫升肌肉或静脉注射。

●对症治疗:口服泻剂、洗胃、灌肠、补糖补液。

猫麻风

猫麻风是一种皮肤肉芽肿性结节性感染,是稀有的皮肤疾病,但猫比起其它饲养动物较为易感。因为从野生动物或野鼠中分离到鼠麻风杆菌,有人认为鼠的麻风杆菌可能感染猫。

病因

●从猫麻风病例中分离的分支杆菌给小鼠或大鼠接种后,显示跟鼠麻风完全一样的症状,所以人们认为鼠麻风与猫麻风是同一致病菌所为。

●另外,病灶多发于头部及四肢等易被老鼠咬到的部位,所以猫的感染,被认为是与啮齿类动物接触,被其咬伤所引起的。

诊断要点

参考病历和各种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临床症状:

◆病灶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数在头部、颈部及四肢等易被老鼠咬伤的部位单发或多发,呈直径5~35毫米的圆形或椭圆形柔软肉样皮下结节或变成脓肿,难以治愈。

◆病灶表面皮肤多形成瘘管或溃疡或肉芽肿。无痛痒感,常见局部淋巴结肿大。

◆偶尔会引起全身感染,伴随着多发性的皮肤病灶,肝、肺及脾等内脏中也会形成肉芽肿。

◆实验室诊断:通过直接标本涂片、病理学检查和动物实验可以进行确诊。

●流行特点:

◆跟人麻风一样,感染的发生与免疫机能低下有关。但患本病的猫其免疫机能是否低下,现在还不清楚。

◆猫的年龄、品种及性别与发病率无关。

防治措施

●外科切除法:与健康组织界限分明的单一病灶,尽可能外科切除,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

●化学疗法:各种人用的麻风治疗药(氨苯砜50~100毫克/千克/日,利福平5毫克/千克/日)可用于猫麻风的治疗,但疗效不确切。

●此外,氨苯砜会导致溶血性贫血和中毒(神经症状),需要注意。

●将链霉素直接注入到病灶内也有效果。

传染性贫血

猫传染性贫血是由一种在血管系统内增殖的立克次氏体引起的猫的急性或慢性贫血症。

病因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认了猫的传染性贫血病。

●致病因子为猫血巴尔通氏体。它是一种细小、球状、杆状或环状微生物,该微生物一般存在于红细胞表面,数量不一,有时游离于血浆中。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

◆患有贫血并伴有体温升高至39.5~41.5摄氏度时均应考虑此病。

◆急性病例以高热、黄疸、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心力衰弱、呼吸困难、脱水等症状出现。

◆慢性病例症状发展缓慢,体温正常或偏低,机体营养不良、消瘦、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呼吸无力,眼结膜发白,心跳加快。

●流行特点:

◆传播方式尚未确定,大多认为在炎热季节发病率高,

◆和吸血昆虫叮咬传播有关,

◆猫之间嘶咬抓伤等也可感染。

◆1~3岁的公猫发病率高于母猫,猫大多都可隐性感染,但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某些疾病及应激因素刺激时,隐性感染可呈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输血是有效的疗法,急性病例一次应输30~80毫升全血,必要时反复进行。

●抗生素疗法:四环素5~10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次/日;氯霉素15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先锋霉素0.05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3次/日。

●全身疗法:补糖,补液,维持胶体渗透压。

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病,以皮肤、浆膜、内脏中形成脓肿为特征。

病因

猫诺卡氏菌病多由星形诺卡氏菌引起,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抗酸性弱。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肌肉疼痛呈跛行。

◆唾液腺肿胀,体表淋巴结肿大甚至化脓,皮下形成脓肿,四肢常见放线菌病变类似的肉芽肿样肿胀,浅表肿胀破溃后流出含有坏死组织的脓汁,脓肿破溃后常迅速愈合,但常在身体的其他部分产生新的脓肿。

◆皮肤出现局部病变后,常发生渗出性腹膜炎和胸膜炎,还可发生小叶性肺炎,动物咳嗽,呼吸困难。

◆病变扩散至脑组织后,常出现神经症状。

●流行特点:

◆本菌为土壤腐殖物的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伤口感染。

◆免疫功能降低的猫易发生感染,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猫都可发病。

防治措施

●手术方法切除皮肤、皮下脓肿或结节,局部涂以碘酊。

●使用大剂量抗菌药具有一定效果,本病病程较长,抗菌药应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并尽可能交替使用不同抗菌药,防止出现耐药。

●加强猫舍清洁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衣原体肺炎

该病主要侵犯猫呼吸道和结膜,是一种长期的以结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

病因

以细胞内寄生的衣原体为病原体,吸入打喷嚏时的飞沫即可感染本病。

诊断要点

确诊需要病原检查。

●临床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结膜炎具有特征,先是出现眼睑痉挛、结膜水肿、流泪、浆液脓性眼分泌物,而后在瞬膜和结膜上形成淋巴滤泡。

◆轻度发热,但转变成慢性时,会继发性、进行性地出现沉郁、食欲不振、咳嗽及打喷嚏等症状。

防治措施

●四环素内服20毫克/千克,8小时一次,或者7毫克/千克每隔12小时静脉注射或肌注。

●洗眼的同时,用氯霉素或四环素油性点眼液点眼,每日3~4次。

●补充电解质液及营养液。

●将病猫装在猫笼中使其安静。

泰泽氏病

本病是由泰泽氏毛发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猫的急性致死性流行性腹泻疾病。

病因

病原为毛发状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能在活细胞内生长,易于自溶。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肠型:严重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状,在肛门周围或尾巴带有污粪。

◆肝型:肝脏显著肿大,无腹泻症状而突然死亡。

●流行特点:

◆感染动物可从粪便排出病原,污染场地和用具。

◆经消化道感染。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严格消毒,消灭鼠类。

●对发病猫应补液,注射或口服抗菌消炎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和罗红霉素。

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多为人和犬猫共患病,致病性真菌存在于空气、土壤、地毯等处,无处不在。因此,真菌可能随时感染猫,引起真菌病。临床上以猫皮肤真菌病多见,其他真菌病较少见。真菌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即使有真菌病发生,也往往难于诊断。

皮肤真菌病

寄生于犬猫等多种动物被毛与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中的真菌(皮肤真菌),所引起的各种皮肤疾病,统称为皮肤真菌病。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潜在性皮肤损伤,具有渗出液、鳞屑或痂、发痒等。

病因

●猫皮肤真菌病病原性真菌主要有两个属: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前一属包括有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后一属只有须毛癣菌。猫皮肤真菌病病原大约98%是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各自占1%。

●皮肤真菌在自然界中存活时间较长,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中犬小孢子菌能存活1年以上,石膏样小孢子菌对土壤有亲合力,可以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并且长期存活。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和真菌培养鉴定等,可做出诊断。

●临床症状:

◆常在患病犬猫的面部、耳朵、四肢、趾爪和躯干等部位发病。

◆典型的皮肤病变为被毛脱落,呈圆形迅速向四周扩展。皮肤病变除呈圆形外,还有呈椭圆形、无规则的或弥漫状。

◆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的慢性感染,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皮肤损伤。

◆感染皮肤表面伴有鳞屑或呈红斑状隆起;有的形成痂,有痂下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的,称为“脓癣”。真菌本身也能引起小脓疱及产生分泌物。痂下的圆形皮损呈蜂巢状,并有许多小的渗出孔。

◆重剧炎症和化脓灶的皮损区,将不利于真菌的生长蔓延,可限制病变的发展。

◆有些皮肤真菌病在发病过程中,皮损区的中央部分真菌死亡,病变皮肤恢复正常。只要毛囊未被继发性感染的细菌破坏,仍能长出新毛。

◆通常急性感染病程为数周,若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往往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流行特点:

◆猫皮肤真菌病的流行和发病率受季节、气候、年龄、性成熟和营养状况等影响较大,炎热潮湿气候发病率比寒冷干燥季节高,但犬小孢子菌能使猫全年感染发病。

◆幼小、年老、体弱及营养差的动物比成年、体强及营养好的动物易发感染。这与成年动物防御机能发育健全,通过免疫系统及皮肤局部皮脂腺和顶泌汗腺分泌脂肪酸,有力地制止皮肤真菌侵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皮肤真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被其污染的刷子、梳

子、刀、铺垫物等媒介物。

◆患病犬、猫能传染给接触它们的其他动物和人,患病人和其它动物也能传染给犬猫。

◆皮肤真菌在自然界生存力相当强,如在干燥环境中的犬小孢子菌能存活个月,有些真菌甚至能存活年。石膏样小孢子菌是亲土壤型真菌,它不但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还能繁殖。由于它们生栖在动物圈舍附近表层土壤中,动物和人,尤其是幼龄犬猫和儿童往往接触上述的土壤而被感染发病。

◆皮肤真菌病愈后的动物,对同种和它种病原性真菌再感染具有抵抗力,通常维持几个月到一年半不再被感染。皮肤真菌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病动物在个月内,由于自身状况可不加医治而自行减轻,直到自愈。

防治措施

●家庭防治措施,首先要搞好宠物的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检查被毛有无癣斑和鳞屑。

●加强对家中猫狗的管理,避免它们与有病的宠物接触。

●如果发现宠物感染皮肤真菌病,就要及时隔离治疗。

◆外用药物疗法宜选择刺激性小,对角质浸透力和抑制真菌作用强的药物。如皮康霜软膏、克霉唑软膏、硫软膏和癣净等。用前将患部及其周围剪毛,洗去皮屑和结痂等污物后,再涂软膏,每天一二次,痊愈为止。也可用0.1%洗必泰每周洗2次。

◆对慢性和严重的皮肤真菌病,必须内服药物治疗,或内服和外用药物同时治疗。内服药物有灰黄霉素和酮康唑等。灰黄霉素25~5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内服,连服3~5周,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

◆服药期间增饲脂肪性食物,可促进药物的吸收。

◆妊娠动物禁忌口服灰黄霉素,否则将引起胎儿畸形。

◆全身疗法的同时,患部剪毛,涂制霉菌素或多聚醛制霉菌素钠软膏,一般在2~4周内痊愈。

◆没有饲养经验的主人,应及时将宠物送兽医及早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猫、犬舍以及器具和家庭环境等的消毒工作。消毒剂可选用2~3%氢氧化钠溶液、5~10%漂白粉溶液、1%过氧乙酸、0.5%洗必泰溶液等。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哺乳动物慢性或亚急性真菌病。主要侵害猫的呼吸系统、脑、皮肤、眼和骨骼。

病因

●隐球菌以单一芽生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隐球菌呈椭圆形或圆形酵母样,有芽孢,包被多糖荚膜。

诊断要点

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做出诊断,只有病原性真菌检验能确诊。

●临床症状:

◆根据隐球菌侵害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

◆主要侵害猫上部呼吸道,患猫从一侧或两侧鼻孔经常排出脓性、黏液性或出血性鼻分泌物,并常混有少量颗粒组织。鼻梁肿胀、发硬,有时出现溃疡。颌下淋巴结和咽背淋巴结肿大变硬,但触压无痛。

◆皮肤型:呈现溃疡性或肉芽肿样皮肤病变,或者可见脓肿和肿瘤样小结节。

◆眼型:可见眼前房出血和纤维蛋白沉着,呈现脉络膜网膜炎和视神经炎等的眼底异常。

◆神经型:由于该菌具有神经亲和性的特性,因此,出现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可见痉挛、意识障碍、运动失调、后躯麻痹、瞳孔散大、视力和嗅觉丧失等。

●流行特点:

◆隐球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已从鸽粪、土壤、果汁、牛乳及健康人的口、喉、胃肠道和皮肤上分离到本菌,但很少引起人和动物发病,只有在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时才会发病。

◆病原性真菌可能通过呼吸道或污染伤口侵入机体,然后再通过血液和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

◆在猫常为猫白血病的继发病,尤其在长期或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后,更易引起本病的继发感染。

◆猫的发病率比犬高,公猫的发病率比母猫高。目前尚未发现本病在动物和人或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发病的报道。

防治措施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首选两性霉素B,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其用量为0.3~0.5毫克/千克,每周应用3~4次。

●应用5-氟胞嘧啶(100~150毫克/千克,每日分3份内服)。由于本菌对该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常常复发。

●两性霉素B或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联合应用时,两性霉素剂量减半, 5-氟胞嘧啶每天150毫克/千克体重,分3或4口服。

●也可口服酮康唑,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其他部位感染时用大剂量,每天可高达70毫克/千克。

●在皮肤、骨骼隐球菌感染时,除全身疗法外,还可做外科切开或截除术。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真菌病,特征是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形成结节,继而发软、破溃,形成顽固性溃疡。

病因

●本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也是双相性真菌。

●在猫病灶脓汁中,菌体为酵母样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雪茄形芽细胞,革兰氏阳性,芽生方式繁殖。

●在人工培养基上和土壤中,生成分隔菌丝,在菌丝末端有成堆的小分生孢子。

诊断要点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临床症状:

◆症状分为局限皮肤型、皮肤淋巴管型和播散型3种。

◆局限皮肤型:发生在动物背部或其它部位,发病部位无毛、肿胀或形成溃疡,通常无痛无痒。

◆皮肤淋巴管型:是最多见的类型,特征为发病部位坚实,形成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结节、脓肿和淋巴结炎,有时还形成淋巴管炎。脓肿破溃后,成为红棕色溃疡。

◆播散型很少发生,通常因动物抵抗力降低,通过皮肤淋巴管或呼吸道转移播散。播散型可侵害多种器官组织,包括骨骼、眼、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脾和睾丸等,由于侵害的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

●流行特点:

◆孢子丝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尤其是潮湿而温暖的地区。

◆本病为人兽共患病,经伤口感染发病,亦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动物发病率高低与性别、年龄无关。

防治措施

●局限皮肤型和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可用碘化钾或碘化钠治疗,配成溶液口服,连续治疗3~4周,以防复发。

●猫服药后如出现呕吐、厌食、颤抖、体温降低和心血管异常等碘敏感时,应停止用药,等恢复后再试用减半剂量治疗。

●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可用两性霉素B和灰黄霉素治疗,配合应用氟胞嘧啶,效果更好。

●除顽固病例外,对病变部位应尽量避免外科切除手术,以防脓肿和溃疡沿淋巴管扩散或恶化。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等侵入犬猫体内引起的真菌病,俗称“鹅口疮”。患病犬猫多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黄白色伪膜斑片,并伴发黏膜炎症。

病因

●白色念珠菌等为假丝酵母样真菌。

●在渗出物、病变组织以及培养基上都能产生芽生孢子和假菌丝,不形成有性孢子。

●芽细胞呈椭圆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假菌丝是由芽细胞萌发出芽体簇聚而成。

诊断要点

由于猫念珠菌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必须根据病原真菌学检验、病史、临床表现等,才能进行确诊。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和食道黏膜上形成一个或多个隆起软斑,软斑面覆有黄白色伪膜,有时整个食道被黄白色伪膜覆盖,去除伪膜,可见浅在性溃疡面,患病动物疼痛不安。

◆如胃肠黏膜上也发生散在的小溃疡性病灶时,动物常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

◆除感染消化道外,病菌有时可转移到支气管和肺脏、皮肤、肾和心脏。当散播到支气管和肺脏,发生呼吸道念珠菌病时,出现咳嗽、胸痛和体温升高等。

●流行特点:

◆白色念珠菌等为动物体内常在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寄生于动物消化道内的白色念珠菌等,当长期饲喂或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时,尤其是幼龄和体弱的动物较易感染发病;

◆通过与患病犬猫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白色念珠菌等还能感染人和多种家畜和家禽,野生动物对本病原性真菌也易感染。

●实验室诊断:

◆白色念珠菌等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常易分离出此类真菌,所以,必须由病料涂片直接镜检,检验出白色念珠菌等为依据。

防治措施

●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可采取局部疗法或全身疗法。

●局部疗法适用于范围较小的黏膜和皮肤念珠菌病治疗,如应用两性霉素B软膏、高锰酸钾溶液和龙胆紫液等,通常经过1~2周治疗痊愈。

●全身疗法适用于消化道等念珠菌病治疗,如应用克霉唑,连用2~3周。或口服制霉菌素,连用1周,疗效较好。也可用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治疗。

●该病的预防首先应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圈舍内外要干燥卫生。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必须长期应用此类药物的患病犬猫,在每隔数周后投服克霉唑或制霉菌素数天,以防止继发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猫患病后以咳嗽、肺炎、胃肠炎症状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病因

病原为荚膜组织胞浆菌,有荚膜及芽生孢子,能在动物体内繁殖生长,也能在土壤中生存。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长期难以治愈的咳嗽,发生肺炎后,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鼻液增多。

◆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与间歇腹泻、粪便稀混有血液。

◆全身症状:体温有时升高,脉搏呼吸加快。可视黏膜黄染、苍白,消瘦,后肢水肿,乏困无力。急性者2~5周死亡。

●流行特点:

◆本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尤其是鸡鸭鹅粪便污染的土壤中繁殖生长。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

◆本病可使多种动物感染。

防治措施

●定期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对病猫排泄物分泌物应彻底消毒。

●治疗多用两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25~0.5毫克,用葡萄糖溶液配成0.1%注射液静脉注射,2周一个疗程。

●对症治疗:止吐,镇咳,消炎,止血等。

猫足菌肿病

本病是由高等真菌感染引起肉瘤样肿胀的皮肤疾病,其特点是含有颗粒状组织片的脓汁通过瘘管排出。

病因

●病原真菌为腐生菌,可发现于土壤或植物中。

●真菌在组织内形成小菌落,通常产生色素,可用肉眼观察。

●真菌可分为子囊菌类和半知菌类。已报道在动物体中分离到的有膝状弯孢霉、波氏霉样真菌和长蠕孢霉,有时星状诺卡菌也感染猫。即使所感染的菌种不同,但所出现病态都一样,而且从病理学变化也相同。

●真菌一般通过昆虫的刺伤、植物针刺等引起的外伤发生感染。最终不仅在皮下,而且甚至筋膜和骨受到侵害。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和病原体检查。

●临床症状:

◆慢性肉芽肿多出现于四肢的末端。

◆患部疼痛肿大,可通过瘘管挤出桃色的渗出物。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渗出物变成血样并排出。

◆当瘘管愈合变为纤维组织后,病变部位就会变硬。在瘘管周围形成血痂。这些肉瘤样的肿块即为本病的慢性肉芽肿的特征。

◆肢体变得显著肿大,抗生素不起作用,骨发生骨膜炎。

防治措施

●初期切除纤维组织块。晚期,为了美容起见可实施断肢术。

●一般多数的抗真菌剂无效。

●多数病例看似已治愈,但出现反复,预后不良。

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几种真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临床上以呼吸器官组织发生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为特征。

病因

●曲霉菌属中病原性真菌种类较多,其中最常见且致病性最强的是烟曲霉菌和土曲霉菌。

●烟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们能在植物上、土壤中、人工培养基上和动物体内含有空气的组织中生长繁殖。

●曲霉菌为有隔呈分枝状菌丝,菌丝末端生出连锁状分生孢子。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X射线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通过患病动物鼻分泌物和病料直接检验及病原性真菌培养,同时检出主要致病性曲霉菌成分,才能确诊。

●临床症状:

◆猫曲霉菌病主要侵害支气管和肺。临床呈现呼吸困难、咳嗽和高热。肺部X射线透视,肺实质含有大量结节性坏死。

◆猫也偶发肠型曲霉菌病,常出现腹泻。

◆猫肺型与肠型曲霉菌病同时发生,多继发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流行特点:

◆流行病学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人和犬猫虽经常从空气中吸入其孢子,但不一定感染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应用皮质类固醇及细胞毒药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诱发本病,如猫曲霉菌病多为继发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目前尚未有动物传染给人的报道。

防治措施

●全身疗法可注射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结合氟胞嘧啶注射液。

●曲霉菌病的发生常与动物免疫功能降低有关,因此,可用非特异性刺激免疫药物噻苯达唑,每天2次拌食服用,连用7周。

●噻苯达唑也可和酮康唑同时应用治疗。

●播散性土曲霉菌病一般疗效不好,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