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研究状况综述
在奥林匹克研究领域,中国国内最早撰文谈及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是王大平,他在体育文史杂志(1987.4~5)上介绍了历届奥运会会标,简单分析了会标同当时奥运会的关系,并对整体形象作了评论。朱立新、王郁沂在《艺术的体育与体育的艺术——从会标、宣传画看体育与美术的融合》一文中着重介绍了奥运会标志、宣传画与艺术的关系,他们认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标志、宣传画的创作,则将体育与视觉艺术的融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可以说,“许多优美的体育设计作品,不仅是艺术手段的巧妙运用的例证,也大大推动了人们对采用艺术手段的理解,同时也推动了艺术手段的发展和运用。”程至理在其专著《奥林匹克风》中,以《百年奥运、几多会标》为题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从1896~2000年历届奥运会会标。任海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和崔乐泉等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大众文化出版社,2000年)一书,比较明确地将奥林匹克标志、会标、宣传画、吉祥物、纪念章、项目图案、纪念品收藏放在奥林匹克与文化艺术的范畴,开始进一步分析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与艺术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张晓晴、梅蕾放在《体育与科学》杂志(2002.3)发表题为《现代奥运会标志设计与本土文化意蕴解读》的文章,徐桂霞、卓志伟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撰文《体育盛会会标功能分析》,将会标设计与奥运会理念相结合,分析奥运会会标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功能效果评定。这些研究成果将对奥运会会标的分析引向深入。
在国外,由于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较长,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传播途径也较多。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挪威奥林匹克博物馆、波兰体育与旅游博物馆、德国体育博物馆、美国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博物馆、美国体育艺术博物馆和洛杉矶业余体育基金会名人堂等一些欧美的博物馆,不但把奥运会会标、宣传画、奖牌、纪念币作为一个收藏门类,还经常举办这方面的展览。1992年洛杉矶业余体育基金会举办了《艺术与体育:奥运会的形象使者展览》,其中,《奥林匹克宣传画——连接体育与艺术的桥梁(Olympic posters:A link between art and sport)》部分的解说词由Constance B.Zamora汇集成册出版。详细介绍了历届奥运会会标和部分宣传画以及设计者。由奥林匹克博物馆出版的奥林匹克信息杂志(Olympic Massage,1994.4),刊载了历届奥运会的宣传画、设计背景和发行情况等信息。罗伯特和安(Robert Sherghe and Ian Rit-chie)合著的《五环——奥运会标志在后现代媒体传播文化》(Rele-vant Ring:The Symbolic Consumption of the Olympic Logo in Postmodern Media Culture. British Colunmbia:Simon Fraser University Press. 1998),开始将视觉形象与社会现象进行结合研究。加拿大画家尤惠励先生,于1990年应萨马兰奇之邀,花5年时间,查阅了200000幅图片资料编辑形成的《奥林匹克形象》一书,对现代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全面展示,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介绍和研究进入了图文并茂的新阶段。
在艺术设计领域,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也经常作为平面设计的典范予以示例,特别是王受之在《世界平面设计史》、梅格斯在《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中,对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8墨西哥城奥运会、1972慕尼黑奥运会和1984洛杉矶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作了艺术评判。这些分析既涉及到社会文化背景,又涉及到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为本文分析、研究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提供了借鉴。
另外,汪秀英主编的《企业形象新战略》、王维平著述的《企业形象塑造论》、王军元、方世南主编的《现代企业形象设计》、郁涛主编的《企业形象识别设计教程》等著作都对企业形象塑造作了详细论述。企业形象与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形式异曲同工,为本文分析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应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从中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国内奥林匹克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奥运会会标的介绍和分析上,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所涉及的其他要素,缺乏了解和研究。即使对会标的介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第一届奥运会并没有会标,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是一个奥运会报告的封面,但中国学者作介绍时并未作说明。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等问题还不十分清晰。在奥林匹克市场开发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已认识到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价值,但对它的历史发展规律、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
国外学者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介绍和描绘虽然比较详细和准确,也基本理清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奥林匹克形象产生的先后顺序,或者说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是什么”的问题基本清晰,但“为什么是”即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是如何塑造和演变的,如何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们之间又是如何互相促进的,这些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
一些艺术设计专家在研究艺术和设计史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并将其放在社会发展、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出了他们的艺术评判,这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非常有意义。但是,仅有艺术评论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研究它,是为了真正认识它的价值,探索它的发展规律,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塑造了成熟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和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有着共同的形式基础,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和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必须以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作为主要依据。
面对这样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基本上是进行描述,而艺术和设计史学者以及企业形象设计家的研究成果,既缺乏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也不是以推动奥林匹克的发展为目的。将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置入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从历史和文化上进行集中研究的论著还尚未出现。但是,不认清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发展规律、认识不到它的价值,不明确它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互关系,就无法对奥林匹克运动这一罕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它拥有的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认识,这将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重大欠缺。
深刻认识奥林匹克运动,从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中加以总结,是可资借鉴的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研究引向深入,以填补目前的缺憾。其目的是:沿着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发展的历史轨迹,探索奥林匹克形象的发展规律和价值,以及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企望从一个侧面探索奥林匹克与艺术的互相影响和促进,从而为维护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并合理地利用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繁荣艺术创作,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朝着尽善尽美的境界发展。
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建立一种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分析体系。将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置入在时间上穿越古今、在空间上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客观地分析;二是从奥林匹克视觉形象这一新视角认识奥林匹克运动,开拓奥林匹克研究的新领域;三是梳理出一条清晰、准确的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发展脉络。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塑造形象的时代。对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研究不仅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发展有理论意义,同时也给其他社会文化组织塑造形象提供有益的启示。特别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视觉形象的塑造与利用以及中国奥委会创造和维护中国体育视觉形象、合理运作这份宝贵的无形资产,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方面有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