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电视剧市场的新面孔
赵依芳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浙江东阳,进入体制内工作,先后担任东阳市妇联副主任、东阳市电视台台长、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等职务。
赵依芳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与电视剧打交道。电视剧属于国家准入行业,自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制作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直由军队系统、出版系统、广电系统和部委系统包办,其中广电系统下属的各级电视台、广电集团、电影制片厂占据大头。这种“制播合一”的生产模式在满足了电视剧观众最初的需求之后,日益显露出产量稀少、质量欠佳等弊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电视剧行业高投入,制作和回报周期漫长,国营体制下的制作机构无力承担高昂的制作费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决定放开政策,尝试“制播分离”模式,电视台仅作为播放平台,电视剧的制作则交给市场来消化,只有获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企业才有资格从事电视剧制作。
身为广电系统的年轻官员,赵依芳敏锐地捕捉到这次机遇。1992年,赵依芳辞去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的职位,只身来到杭州,在浙江电视台对面的银星饭店租了两个标间,就开始创业。
赵依芳回忆,“当时民营的电视剧公司做片子都很难卖出去”。圈子里的人脉、对政策的了解,帮了她的大忙。对于赵依芳来说,申请拍摄许可、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核、对接广电系统的播放资源,这一套流程已是轻车熟路。1995年,“华新影视”投资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子夜》公开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