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光荣属于汉朝(2)
我们不得不钦佩右贤王的逃跑本领,汉朝猛追几百公里,还是让他跑掉了。
但是,汉军这一战,却将几年亏本的人数和钱财,又全赚回来了。汉军取得的战绩大约如下:得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俘虏男女一万五千余人;得牛羊马畜,将近百万。
这是自汉匈战争以来,汉朝取得的最大胜利。好消息,以风一样的速度,马上传回长安。当卫青率军回到塞中,天子大使者到。大使者在军中宣布:拜卫青为汉朝大将军,统率全军。
夏天,四月。刘彻再封卫青多食八千七百户,再加上之前的三千多户,可谓为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了。同时,刘彻又封卫青的三个幼子为侯。
正所谓,一人倒霉,全家人跟着喝西北风;一人升天,全家跟着吃海鲜。这时,卫青拒绝了刘彻的浩荡龙恩。
卫青对刘彻说道:“此次出战,卫青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各位将领的奋力配合下,才取得了这样的胜利。陛下已经增加我的采邑,臣已经受宠若惊,又封三个还在怀里吃奶的孩子为侯,臣实在担当不起啊。”
这是一句厚道话。刘彻明白卫青所言之意,卫青吃海鲜,总不能让他的兄弟喝骨头汤吧。
于是,刘彻接着对卫青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怎么能忘了你的兄弟呢?”
卫青的确很希望他的兄弟们能封侯,特别是那个曾经舍命救他的生死兄弟公孙敖。公孙敖曾经输得血本无归,差点连命都丢了。所以此次出战,卫青特意提携兄弟,以护军校尉身份出征匈奴。
果然,刘彻没有忘掉跟随卫青冲锋陷阵的将军们。逐一封侯,有的侯有食邑,有的侯没有食邑。总之,封了一堆侯。做到了见者有份,按劳分配,人人满意。
公孙敖也在封侯名单中,食邑多少无关紧要,最紧要的是,他将输掉的一切又赢回来了。
卫青凭此一战,众兄弟跟着他一起得道升天。但是他马上发现,匈奴人还没玩完。当年(公元前124年)夏天,匈奴万余骑兵袭击代郡,杀都尉,俘虏千余人而去。
此消息传来,刘彻没有吭声,卫青也没有动。
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动了。卫青正在悄悄地整合部队,准备行动。这一次,汉朝部队准备了将近五个月。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那是因为,卫青想搞一次大的。卫青这次目标,不是匈奴左右贤王,而是单于总部。
公元前123年,春天。
卫青的部队出发了。此次出征,几乎集中了汉朝的精英。名单如下:中将军,合骑侯公孙敖;左将军,太仆公孙贺;前将军,翕侯赵信;右将军,卫尉苏建;后将军,郎中令李广;强弩将军,左内史李沮。
此六大部队,全归卫青指挥。此六大将军,全都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打者。同时,张骞充当汉朝首席导游。汉军,总共十余万骑兵。
此情此景,可谓为汉朝豪华版阵容。但是,在众人当中,没有注意到一个新面孔。此时,他像一只猎鹰,静静地站在卫青的身边。
二月,漠南大战拉开序幕。卫青率六军从定襄出发。定襄,即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汉军行军数百里,与单于搞了一场遭遇战,歼敌数千人。
卫青没有乘胜追击,他突然做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休战。于是,六军全部回笼,分别驻在定襄、云中、雁门等三郡。这时,有人突然发现,卫青身边的猎鹰不见了。
事实上,卫青这只猎鹰正在数百里之外,追逐着猎物。随卫青出征的那只猎鹰,就是让汉朝人骄傲,让无数后人一想起都热血沸腾的霍去病。
关于霍去病,无论是他的身世,或者他的勇气,怎么看都像是升级版的卫青。首先,与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其次,其胆略与卫青相比,可谓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很久很久以前,孟子老先生曾经苦吟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据我观察,此话基本是真话。此中滋味,数卫青体验最深刻。尽管咱们的霍少爷比他那个舅父卫青少吃了点苦,但也没少啃过苦头。霍去病是怎么被生产,然后放到地球上流通,其流程大约如下:
首先是,刘彻老姐平阳公主封邑内有一小吏,人称霍先生。此霍先生,简直就是卫青老爹郑先生的克隆版本。霍先生就像当初郑先生一样,看中了平阳公主家的某一女奴。与此不同的是,郑先生当初看中的是卫青老妈,而霍先生看中的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俩人你情我愿,播种不久,就收获了霍去病。
但是,当霍去病生出来后,其父霍先生不敢承认霍去病是他的劳动成果,拒绝收接。于是,霍去病便糊里糊涂地成了只有生产日期,却没有标签的产品。
从伦理上讲,这样缺乏相关手续的产品,没有经过权威部门认可,是不能上市流通的。于是,霍去病只好被捂着养,一直养到了姨妈卫子夫被刘彻宠幸,才公开露面。
因为妹妹子夫受宠,少儿这个当姐的门路也通了。不久,少儿嫁了一人家。而霍去病这个有娘生、没爹教的孩子,其生存教育便被同病相怜的舅父卫青承担。在卫青的调教下,在众亲戚的关怀下,霍去病总算茁壮成长。十八岁这年,他就参加了工作,当了刘彻的随从。
没想到,刘彻听说霍去病善骑射,便让他跟舅舅卫青出去历练。卫青接诏,收下霍去病。没想到的是,卫青突发奇想,提拔霍去病为特种部队指挥官(骠姚校尉),率领八百轻骑。
此时,霍去病这只年轻的鹰头,正游晃在沙漠深处,寻找匈奴人的影子。很不幸,匈奴的老巢,被霍去病的特种部队找到了。更不幸的是,匈奴老巢,被霍去病一窝全端了。
霍去病端的这一锅,肥肉很多。首先,斩杀首虏两千零二十八级;其次,生擒匈奴相国、带兵指挥官;更肥的还有,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被斩首,一个被活捉。
夏天,四月。卫青率六军闻风出动,直扑匈奴。
卫青向来凭啥出兵?情报。情报是卫青常取胜之道。然而,此次卫青的情报却失算了。因为,他所遇到的不是单于部队。遭遇单于的,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
单于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多。人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汉军人少。苏建和赵信两军并起来,才三千人。而匈奴主力骑兵,竟然有数万。三千挡数万,除非天助汉军,不然想赢单于,做白日梦去吧。
苏建和赵信与匈奴血战一天多,眼看匈奴来势凶猛,准备死拼到底。然而,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故:赵信反了。
准确地说,赵信不叫反了,而叫跑了。因为赵信本来是匈奴人,首先反了自己人,投降了汉朝,被刘彻封侯。投降的不可靠,可靠的不投降。这个道理,相信单于是懂的。于是,单于临时做了一个降低成本的计策,诱降。
拼是死,死也不得其所,不如降了。于是,赵信又投回匈奴怀抱,还带走了八百骑兵。
这下子,就只剩下苏建孤军一支。苏建没有放弃,继续跟匈奴打。但是,他没有坚持住。其属下所有士兵,只一夜工夫便没了,只剩他一个人。最后唯有跑为上策。
这一回合,卫青输得实在惨烈。前军和右军全打了水漂。然而,卫青马上又狠狠地扳回了一局。卫青率领的主力部队,击斩匈奴一万九千俘虏。
按人头来算,汉军得到的人头远多于失去的人头。特别是霍去病,以八百勇士,拿下两千余颗人头及一堆匈奴有头有脸的人。怎么算,汉朝都不亏本。
但是,刘彻却不是这么算的。
跑了赵信,损两将,折数千兵,怎么算,也只能功过相抵,无功。不但卫青无功,其他诸将军,通通算无功。全军之中,唯有两人封侯。
第一个人,当然就是霍去病。刘彻是这样评价霍去病的:以最低成本,获取最佳战绩。无论是捉活的,还是砍死的,都是第一。所以,决定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另外一个被封侯的,是冒险大王张骞。此次出征,张骞因为熟门熟路,引导得当,主力部队军马,没有缺草断水,立了大功。于是,刘彻封他为博望侯。
那么,苏建怎么处理呢?这是一个麻烦问题。
苏建逃回卫青处,卫青就怎么处理,跟参谋交换了意见。参谋们的意见,大约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杀,理由是卫青自从当大将军以后,从来没杀过将军。此次苏建兵败,只能算他背运。杀鸡儆猴,树立军威,一举两得,挺好的事。
另一派却不这么看。他们主张不杀,理由有二。首先,以小兵力对大军团,神仙当头都挡不住,何况是苏建;其次,苏建与匈奴血拼一天多,打到最后,连个子儿都没有,还记得跑回来。就这点算不错了,总比叛逃的赵信强;再者,如果真杀了苏建,有此一例,以后将军们打输了,哪还敢回来,全跑匈奴那里去了。那真叫有百害而无一利。
两派人争得脖粗口冲,僵持不下。最后,他们干脆把目光投到卫青身上,看大将军表态。这时,只见卫青缓缓说道:
“我不赞同第一派意见。如果说,杀将就是为了树立军威,那么我想请问,我一外戚领军在外,还缺军威吗?这是其一。但我还要申明的是,尽管我卫青受宠于陛下,也不能不让陛下知道,就拿败将开刀。这是其二。
所以,我的意见是,暂时将苏建关起来,送往长安,让陛下处置。以此为天下树立一个不敢专横的人臣,不是一件挺美的事吗?”
高啊。
苏建被押回长安,刘彻的处理意见切合卫青:按罪,苏建当死。但是如果拿钱赎人,可以回家。
简直就是开了绿灯。
苏建一家交钱提人,总算保住了一命。
苏建赔光了,赵信却赚大了。单于重新招得赵信,决定以待遇留人,封赵信为自次王。同时,单于还做出一个惊人举动,将姐姐嫁与这个匈奴奸。当然,王不是白封的,姐姐也不是白嫁的。马上地,单于就和赵信商量,怎么对付汉朝。
没想到,赵信却提出了一个让单于目瞪口呆的建议:要想对付汉朝,一个字,跑。
单于一时糊涂了。花那么大的成本,等的就是你这句叫我跑?如果真是这样,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然而,当赵信将话说完的时候,单于却不得不佩服赵信之高瞻远瞩。
赵信是这样说的:“匈奴想跟汉朝打持久战,那是不可能胜利的。首先,汉朝很有钱,皇帝刘彻很大方,不怕烧钱。匈奴想跟他玩,那得看看自己有多少家当;其次,汉朝那帮将军很牛。李广这些不怕死的,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卫青和霍去病之流,打到你老家,还能知途而返,简直是匈奴的克星。”
总结以上两个观点,得出一个结论: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匈奴想躲,只能暂时委屈自己,将单于总部从漠南迁往漠北,让汉朝找不到北。漠南留左贤王及河西走廊匈将军驻守,前后照应。
赵信主张不迁左贤王庭,这不仅仅是战略问题,更是战术问题。交战仿佛就像是钓鱼,想钓得大鱼,就得放长线。如果汉军想拿下单于,必须深入漠北。到时,匈奴可以趁汉军疲惫之际,打他个措手不及。这就是所谓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仔细考量赵信这番话,真不是鬼话。留得青山在,多啃一些沙子算什么呢。单于信了。于是决定搬家,悲壮北迁。
单于被迫搬家,算是尝到了刘彻的厉害。如果要总结汉朝对外战争的这十一年,只有十二个字:成果是辉煌的,代价是惨重的。
据统计,这十一年对匈战争,仅给立功的将军士兵赏赐黄金,就花了二十余万斤,而汉朝人马死亡也达到十余万。特别恐怖的是,文景之治七十年积攒的大量财富,仅仅十余年,就被刘彻挥霍得精精光光。
但是,要想扩大战果,就必须对匈奴继续作战。要想继续作战,就必须找钱。国库空空,粮食无存,去哪找钱?
这时,刘彻想到了一招筹钱的办法。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后患无穷,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那就是,卖爵。刘彻下诏,凡是有钱的,都可以买爵。同时,只要是犯罪的,也可以拿钱赎罪。多钱多赎,少钱少刑。
刘彻所卖爵位,分为十一级。分别如下:最高一级称“造士”;次一级称“闲舆卫”;三级称“良士”;四级称“元戎士”;五级称“官首”;六级称“秉铎”;七级称“千夫”;八级称“乐卿”;九级称“执戎”;十级称“政戾庶长”;十一级称“军卫”。
按级论卖,每级十七万钱。凡是买到第七级“千夫”的,都可以到基层当干部。基层干部在汉朝被称为吏,别把吏不当干部,如果表现好,就可以被推荐到中央当郎官。当上郎官,与皇帝接触的概率大增,将来发达与否,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刘彻这个卖爵生意挺红火,仅此一项就进账三十万金。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打个比方说,官场就好像一辆公共汽车,凡是有钱的都可以买票上车。日而久之,挤上车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天肯定严重超载。此情此景,赶人下车是不合理的,不赶下车亦是不合理的。
于是,汉朝的公路,只能将就着让这么一辆庞大的超载官车继续开下去。如果不爆胎,此车只会照开不误。
三、汉朝出了个名教授
当刘彻如火如荼地对付匈奴时,后院有个人,也正在加快步伐点火。这个人,就是他敬爱的叔叔,刘安教授。
刘安点火,不是闹着玩,至少有一半动力是为他的父亲刘长复仇而来。
我们知道,刘安老爹刘长,当年被刘恒宠坏,想起兵闹事。后来,刘恒顶不住众公卿施压,用囚车将刘长流放西蜀。没想到,山高水长的,刘长受不住这般耻辱,竟然绝食而死。那时,刘恒心里愧疚得不得了。为了减少内心的罪恶感,就给刘长的四个孩子各个安排好工作。
到了景帝上台,刘长四子中,次子和少子早薨,只剩长子刘安和三子刘赐。此二人工作岗位,也做了一个调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赐被封为衡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