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金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一、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河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入平稳、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全省工业高成长产业中的一个重点发展行业。截至2010年年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96.68亿元,同比增长38.3%;出口交货值33.65亿元,同比增长12.9%;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4.26亿元,同比增加37.3%。全省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过400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特色产业链加速形成,在太阳能光伏、新型电池、电动汽车、绿色照明、智能电网、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形成了局部竞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在煤炭生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经济支撑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省软件服务业在国家18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政策的激励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行业年平均增速达到40%,增速最高年份达到58.7%,行业规模由2005年的近5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0亿元,软件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202家增长到2010年的406家,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1.8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3.5万人。行业内企业类型由软件研发、系统集成扩大到系统运维、系统监理、系统设计、动漫及数字内容服务等领域。
二、电子发展基金使用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推荐申报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167个,26个项目获得国家电子发展基金支持,其中一般性项目11个,招投标项目4个,倍增计划项目7个,集成电路项目4个,获得国家电子发展基金资助4450万元,支持的企业分别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成电路、视听产品、电子基础等领域。在电子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引导和带动了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的投入,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总计投入资金17613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促进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扶植骨干企业、培育核心产业、攻克技术难关、补充急需资金、倡导创业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电子发展基金对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五年来,我省信息产业一直以高于全省经济增长2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及主要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十五位左右,河南省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5年平均增速39.15%,新增专利数量184个、新增专著或论文33篇、新增销售收入355066万元、新增利润79306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基金的支持。
(一)电子发展基金的实施带动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平稳快速发展
(1)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日益明显。河南在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将其视为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举措,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抓手。“十一五”期间,围绕集聚区建设这个“载体”,扎实推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集聚区建设,相继建成了郑州、安阳、新乡、许昌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洛阳、南阳、濮阳3个省级产业园区,又培育了鹤璧、漯河2个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洛阳、安阳等地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在硅材料园区、电子元器件园区基础上,构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洛阳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阳市被国家再生能源协会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
(2)重点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巩固。“十一五”期间,列为省、市重点企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已成为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龙头。绝大多数重点企业多年来一直都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获得国家电子发展基金支持的洛阳中硅高科的“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国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封锁,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差距,提升了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原料保证,确保了我国信息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的安全。许继集团智能电网产品技术日臻成熟,多次中标国家重大项目,已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2010年再次进入“国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第三十二位。
(3)优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特色产品规模得以扩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形成了一些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优势产业和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势特色产品。洛阳市以硅材料为基础,延伸了两大产业链:一是硅光伏产业,即从发展多晶硅到拉单晶硅、铸锭、切片再到光伏电池,最后到光伏电池发电站及其他光伏应用;二是硅光电子产业,即从发展多晶硅到拉单晶硅、切片,再到6in、8in,一直到12in抛光片的生产,最后到发展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在这两条产业链上,洛阳市拥有了一批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如洛阳中硅、单晶硅、尚德、阿特斯、上海超日、空空导弹研究院等,形成了多(单)晶硅产量超过5000t,太阳能电池片450MW以上的规模,2010年实现了硅材料及光伏产业产值近100亿元。在配套产业方面,洛阳市也拥有了电力电子器件、高纯硅烷、高纯石墨、高纯石英坩埚、铝银浆、铝框架、光伏电池用超白玻璃及导电膜、工业气体等产品的生产企业。安阳市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非晶硅和晶体硅二大产业链,林州中升的多晶硅提纯、安彩的TCO玻璃、新能光伏的国产化非晶硅生产线在国内独具特色、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方面,许继的直流输变电装备和电力电子装备产品稳居全国电力电子装备行业前列;新飞的冰箱,居全国前三名,其太阳能热水器也列全国行业前十强;新乡以环宇集团、科隆集团、卓威电源公司为代表生产的新型电池及相关材料,规模优势凸显。
(二)电子发展基金的扶持助推我省软件服务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企业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及各级政府的扶植,一批软件企业在竞争中成长起来,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近30家,其中许继软件公司入围2007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河南辉煌科技公司2009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现已达121家,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位,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12家。
(2)产品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河南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重点围绕两化融合、电子政务及社会管理等进行产品研发,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产品及服务水平有了较明显提高,部分软件产品,如电力运行智能测控、铁路运输智能化控制与高度、机械设备制造管控、有色金属生产管控、食品行业生产管控、信息安全等应用软件,位居国内先进水平。
(3)软件企业在全省的分布正日益合理。行业内企业在新增加的同时,分布地域也由过去绝大多数集中在郑州逐步扩大到安阳、新乡、漯河、商丘等地,这使整个行业能够面向全省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经济社会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服务,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需求。同时,我省的软件产品出口、面向境外的服务外包、动漫等企业及服务都实现了零的突破,部分企业结合业务拓展开始在SaaS、云计算等领域进行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
(三)电子发展基金的资助促进我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信息化投入50多亿元,企业信息化年度投入平均增长23%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超过百万元的企业占90%,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占40%以上。80%以上的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并建立了各自的门户网站,3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OA办公系统并开展了电子商务,50%以上的企业部分或全部实现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SCM(供应链管理)。
(2)培育了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有40多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涌现出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煤气化工、钢铁有色等方面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各省辖市结合本地工业结构特点,积极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取得明显成效。郑州市累计投入经费3.5亿元,建立了42家示范企业、41家试点企业、6个技术服务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新乡市作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积极开展工作,机械行业推广应用CAD/CAM技术的企业达到80%以上,20多家企业实施了CAD/CAPP/CAE/CAM/ERP集成应用系统。
(3)两化融化取得显著成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金周转率,有效地促进了降耗减排,节约了成本,拓展了市场,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中小企业河南网”累计签订供销合同8600多份,金额达1600多亿元;引进新技术、新工艺15000多项;提供各类职位13013个、岗位93045个。中平能化建设安全调度、物资供应、综合信息等14个管理子系统的企业信息平台,实施“利用国产装备实现综采自动化”项目,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4亿多元。双汇投入2亿多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实施集团协同供应链管理、网络化生产管理等14类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年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200多亿元增至2010年的510亿元,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60.9亿元增至150多亿元。豫光金铅通过推进信息化,累计降耗减排70000TCE(吨标煤)。
四、电子发展基金管理经验
(一)根据项目申报要求,严把推荐关
一是在网站上及时发布信息,同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申报电子发展基金的通知,并对申报电子发展基金项目情况和要求做详细说明;二是举办申报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培训班,使企业详细了解申报基金指南和使用范围;三是严格把关,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筛选,符合规定和要求后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基金办。
(二)项目执行期内,严把督察关
一是对项目及时跟踪,对基金办批复的资助项目,特别是项目资金到位后,及时与基金办和企业进行情况沟通,加强联系;二是定期检查,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和项目进展状况,在项目执行期内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情况、经济效益、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
(三)项目验收时,严把质量关
一是项目承担单位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电子发展基金验收管理办法》及《项目合同书》等文件要求,为保证项目的正常验收,验收前,我们都要求企业认真学习《电子发展基金验收管理办法》,使企业明确验收的形式与程序,项目验收材料撰写的内容、格式、要求,以及必备的法定附件。
二是项目验收材料详细审查。对申请验收的项目,企业报送的材料要严格符合与工信部签订的项目实施合同的要求。同时,对材料准备的规范性及重点方面进行三查,一查项目材料是否按照规定的格式,二查项目材料内容不能有遗漏,三查项目材料法定附件必须齐备。
三是专家质询知无不尽。在验收现场,要求专家对产品主要性能各项技术指标与可研报告中的技术指标逐一比较,看是否达到合同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特别是项目资金用款范围是否符合财经纪律,确保国家资金使用到项目研发及产品的产业化上。逐一审核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报告、第三方对产品检测的权威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真实性等,对项目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改正,确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实践证明,电子发展基金的有力支撑,不仅加快了项目本身的研发步伐,缩短了研发周期,而且推动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了本地区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