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给我们以力量
认识鲁迅,应该是从我第一次读到他的《彷徨》时开始的。那时,我仅仅十四岁,正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年代。我读着先生的书,也参加了宣传革命的游行行列。
但不久,大革命失败,我也就离开了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赣州城,来到了鲁迅先生居住着的上海。有朋友向我介绍,左翼作家联盟是鲁迅先生领导的,在那里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可以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于是,我在1932年夏季就参加了左联。
1933年夏,我因事到虹口去,正好从内山书店门前走过,看到一张不很大的招贴告诉人们,里面在举办新兴木刻展览。我就顺便进去参观了。
一群青年忽然指着前面说道“鲁迅,鲁迅”,并纷纷迎上前去。可我不敢,只在离他五六步远的地方尾随着他,不时偷偷地看上几眼。最后快到门口了,我才快步走到他前面,仔细地看了看先生。那正是夏天,先生脸上的一字胡须和稍长的头发完全和书上看到的陶元庆所作画像一模一样。
和胡风结婚后,我们和先生一家有了亲密的交往。胡风曾请他一家三口来我家吃饭。临别送他们出门时,我抱着刚一岁的儿子站在门口。我要孩子招手,他便笑着招招手,还不好意思地抱着我的颈子。先生看到这情景,也高兴地笑了。先生向弄堂口走着,几次回头都看到我仍抱着孩子在向他们招手。
不久,先生自费影印的《珂勒惠支版画集》出版了。在看清样时,先生特意将其中的一张一个女工抱着孩子的版画抽出来送给了胡风。他拿回家后,我们两人欣赏着这幅画。我忽然想到,先生可能是想起了我抱着孩子送他们时的情形,同时也是为我们简陋的小屋增添点温馨的装饰品。我们立即找出一个镜框将画装进去,并挂在我们的床头。从此,这幅画就一直陪伴着我们。
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每当我精神不振情绪不好的时候,胡风就会带我到鲁迅先生家去坐坐,其实也就是带我去受教育。
胡风和先生在楼上谈得很热烈,我只能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听着,同时看看书桌上和书柜上又添了一些什么书什么画。有时,先生自己倒茶时,还特地走来为我加上茶水。
海婴放学回家了。他像一只喜鹊似的喳喳叫着走进屋,用绍兴话“阿爸、阿爸”地叫着,并动手翻爸爸的书桌,想找点什么好玩的东西。做父亲的一面拉着他不让他乱翻,一面用手抚摸着他的头,问一些学校里的事。直到许先生赶来,耐心地劝说着,海婴这才随妈妈下楼。我也就跟他们一同下了楼。
这一幕幕温馨而和谐的场景,那独特的家乡话音,那深挚的父子亲情,是那样地感动着我,并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以后的几十年中,每当我们生活艰难,处于逆境,甚至觉得活不下去时,先生的文章和他的声音容貌都会在我眼前显现。一回忆起这些,我就增添了克服困难一定要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先生给了我们力量!
199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