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亲爱的朋友,感谢您购买此书作为学习或者参考资料,您的信任是促使我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

本书的题目是“文档之美——打造优秀的Word文档”,讲解的是关于微软Office系列中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员之一——Word的基本操作及文档的创作方法和思路。我们都曾见到过各种制作精良、美观亮丽的文档,很多读者,包括我都在不断问自己,它们是如何制作完成的?我们最常使用的Word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吗?答案是肯定的。或者有时您也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的软件自己使用起来总不如别人得心应手?为什么同样的文字在别人的操作中就变得异常美丽?如果您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本书正是要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努力用整本书来解答这些疑问。

一篇“优秀”的文档是各方面因素的集合体。不仅要求在视觉效果上做到美观、大方,满足文档外在的需求,还要求文档创作者在操作技术上娴熟、精到,也要“优秀”起来,成就文档的内在气质需求。

本书的撰写过程也是我不断探寻究竟何为“优秀”的过程,我的感触是,一份优秀的文档确实可以称为文档创作者苦心经营的作品。其实Word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具箱,熟练地掌握了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再加上一些经验化的处理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利用已经掌握的工具,灵感便会不断激发,不是艺术设计师的您同样可以创作出令人炫目、拍手啧啧称赞的文档。

上面我们提到了优秀文档视觉上的要求,您可能会认为文档创作者必须懂艺术设计才可以实现,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营造视觉上的优美并不仅仅靠艺术创作、平面设计。本书也不是一本着重于文档表现的艺术化处理的书籍,而是从Word的基础操作开始,一步步全面展示Word各功能块的使用方法和它们如何能在一篇优秀文档中发挥作用的教程。请一步步地跟我体验操作中的经验和感受,从而激发您在文档创作中的思路和灵感。

Word主要功能:文字、图片、图表、表格和页面布局

在阅读本书之前,希望您能花一些时间将本章内容读完,除了借此和读者做一个简单的沟通之外,熟悉本书的编写模式也有助于您迅速地寻找到所需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

作为一款有数十年发展史的优秀软件,可以讨论的内容实在太多,可供应用的领域实在太广,可供挖掘的程度实在太深,本书涉及的内容只能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等待着广大读者去不断发现和拓展。

相信读者中一定有精通Word排版和文档制作的专家,我一直认为,即便是初涉Word操作的读者也肯定会发现比文中的描述更有价值的内容,所以我诚恳地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笔墨和精力批评指正。尤其是在本书第二部分,众多分类文档创作的建议中有很多不成熟的内容,期待着读者的赐教。

您可以通过QQ(4422260)与作者联系,电子邮件请发送至wangbigbird@qq.com。真诚地期望与您沟通与交流!

本书写给谁看

Word是Office系列软件中最普及也是最重要的组件之一,说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毫不夸张,它已经具有工具性的意味,我们有必要将自己使用工具的技能打磨得细致精到,让这个最普及的电子化文档处理软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日常事务。

从本书的创作主题来看,最适合初识Word或者已经有一些使用经验的朋友。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一个月的使用经验就可以顺利地阅读本书了,本书的着眼点是那些对自己的Word操作水平提高有需求的朋友们,期望您在阅读过程中有“原来如此”般的领悟,这种顿悟的过程对于最终打造一份漂亮的文档是最好的途径。

如果还未曾听说过Word或者刚刚接触Word,对书中的一些讲述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所谓刚刚接触,指的是以前从没有或者刚刚开始接触Word,对其中的很多术语还不熟悉,或者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软件,这样的读者建议寻找一本入门级的教程来研读,熟悉最基本的功能和操作之后再来阅读本书,也可以将本书作为备用提高的教程,相信会对软件操作水平提高有所帮助。我甚至认为,最初级的读者也可以将此书作为手边的参考资料,我并没有按照功能点一个一个去分述(因为Word中强大的帮助功能比我做得更好),而是根据功能的重要性分成几个大块去从应用的角度仔细讲解,这样更容易使您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这款工具软件。

刚才提到了本书适合的人群,我相信,从软件的易用性来说,大多数读者已经拥有这样的功底:会制作一般的文档,可以编制略微复杂的表格,能够实现简单的图文混排。您可以决定购买这本书了,我相信这本书一定很能契合您的要求,因为我相信您在电子化办公方面的需求一点都不比我低。

不知道读者对于Office系列软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如何认识,我并不是一个专职的文字工作者,所学专业也非计算机等IT类专业,但是我对于Office系列软件的专注和喜爱却一点都没有因此而减少。其实我和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们使用到它们的机会差不了多少,关键在于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完成每一次操作,这种心态决定了是不是可以在每一次的看似重复的操作中不断进步。

我还在学校读书之时就对Word操作比较钟爱,一直喜欢探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然也就对操作越来越熟悉。原以为Word中遇到的问题总是有限的,后来步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还是经常被同事和朋友叫去解决问题,这种不断接触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模式让我对这个软件的使用不断熟练,操作上的经验积累不断丰富,久而久之,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成了一种知识普及的过程。那便是,除了帮助他们将问题解决之外,还要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处理思路如何。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家都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欲望,只是渴求一种好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我在不断深化自己对软件认识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使用多种方式将重要的功能和操作技巧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过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多数读者在我刚才描述的最初阶段就已经选择止步了,对于Word,或者说Office系统,他们没有更多的想法,不会有更进一步的举措和努力。这部分读者可能阅读不到现在的这些文字,但是我想请看到这些文字的读者向他们转达我的看法。Word中确实有太多蕴涵的亮点等待着用户的发掘,当了解这些极有价值的内容后,不仅会发现原先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还会觉得这种发现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因为它们对于生活和学习是那么重要。

不过,本书也不是“大全”类的图书,期望在本书中学到Word所有的细节和技巧也是不现实的。我在编写过程中,只是从创作功能性文档的角度出发,将Word中最重要的功能划分类别后进行一种串讲似的讲解。同时,本书也十分注重操作技巧的体验,注重基础知识多角度的讲解。如果能够紧跟作者实现每一个实例的操作,那么坚持一段时间,对这款功能强大的软件的了解逐渐走向深入之时,您会发现您的工作领域拓展了,也就是说您能够实现的任务会越来越多,您的一些新的精妙的想法会随之即来,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力”。

我期望读者在阅读和体验过程中有亮点闪烁、灵感迸发,期待您将收获的喜悦与作者一同分享。

本书的编排模式和使用建议

基于上面的想法,我将本书大致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是分块对Word中重要的功能点进行讲解。在每个功能块中,按照其所包含和可能涉及的功能又细分为一些小节;第二部分是以不同类型文档的创作为出发点,对各重要功能的使用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还安排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实践操作,帮助读者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配合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极其常见又十分重要的实例,带着您一步步体验Word的精妙之处是本书的特点。在第二部分中,我选取了大量的实例文档供读者欣赏、学习。我愿意自信地告诉大家,当对本书涉及的知识点十分熟悉并且熟练应用时,您对众多优秀的文档的实现方式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使用多种工具实现同一个效果并可以评价其优劣,是我希望您最终收获的。

一些约定

在我们开始正式的讲解之前,我想将本书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做一些约定。

● 本书是基于Microsoft Office 2010中的Word来讲解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实现软件界面和操作步骤与本书同步,需要安装Office系列软件的2010版本。如果不是使用Word 2010来操作,实

现大部分的操作都可以相互对应,但最终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会有所差异。

● 本书中Word的使用环境为Windows 7操作系统,如果使用的是其他操作系统,看到的界面会与本书中的有所不同,不过这不影响最终效果的实现。

● 本书中所有实例,需要读者实际操作时都会出现如下标志。

实际操作Sample

● 对于讲解过程中的截图中不同部分的解释,使用……来区分。

● 本书中在介绍相关功能或者操作步骤时,涉及专有名词的地方都使用深蓝色字体加粗表示。专有名词包含Word中固定的选项卡和功能组名称,以及出现在各种设置窗口中的内容,对专有名词的层次不再进一步区别。

下面是一个例子,如何插入一个SmartArt图形。

单击插入选项卡,在插图功能组中单击SmartArt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循环选项卡,选择基本循环图形。

● 所有描述键盘的操作都以方框表示,如按下键。

● 本书中一些重点图片和在其他位置被引用的图片都做了编号,按照章节划分。未编号的图片仅起修饰作用。

示例文档的来源

本书从第2章起选取了大量实例,多数为已经成为出版物的文档,文中对有特定来源的文档都标明了出处。这些文档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各大公司、国际组织,这些优秀的文档或者其中的各种元素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读的。还有一部分来源于部分杂志和互联网,在此一并对创作者表示感谢。

文档来源如下,内文中部分没有一一标明,请见谅。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国际粮农组织

● 世界卫生组织

● 联合国原子能机构

● 国际奥委会

● 巴斯夫公司

● 宝洁公司

● 雀巢公司

● 淘宝网

● 联邦快递

● 安联保险

● 中国工商银行

● 杜比实验室

提示:本书“实际操作”中所涉及文档读者可到随书附带光盘中查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