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能力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6 口腔控制

1. 口腔控制的意义

作为语音的制造场,口腔是人体发声的最后一个通道,在大脑的支配下,口腔加工出载有一定意义和感情的词语。作为发声器的“喇叭”,口腔使喉部发出的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口腔控制也就是解决发声吐字的问题。

2. 口腔控制的要求

我们一般对吐字的要求可归纳为: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1)准确。

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字正,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我们要按照汉语普通话语音规律吐字发音,只能在符合语音规律的前提下,把字音发得更完美,更悦耳,而不能违反语音规律,比如像声母“j q x”,就不能发成带尖音的“jei chei shei”。再比如“破坏”的“破”,我们就不能发成“pe”,因为汉语普通话当中声母“bpmf”和“e”是没有拼合关系的。

(2)清晰。

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因为我们是要通过有声语言把思想感情和各种信息传达给听众和观众,宣传效果和有声语言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像声母“zcszhchsh”,由于发音部位不正确,往往会带有很大的杂音及噪声,那么通过传输设备,传递到听众和观众的耳朵里面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刺耳,甚至有一些关键词会因为听不清而影响信息的传递。

(3)圆润。

人们常把圆润的声音和嗓音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说唱中形容圆润吐字为“吐字如珠”。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自己规范的读音和音调,在发声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规范的字音来出字,只有满足这些要求,发声才会给人一种圆润动听感,否则发声就会显得干瘪、松散。比如“天安(an)门”,有些同学没有掌握发声圆润的要领,发出来的音是“天安(ê)门”。

(4)集中。

集中指的是声音的集中。集中的声音易于入耳,容易唤起听众和观众的注意,打动人心。另外,在舞台表演中,和表演者距离最近的话筒,它接受声音是有方向性的,如果我们发出的声音声束集中,那么将会是事半功倍,既省力又保证了声音的质量,相反声音比较散,就会事倍功半了。

(5)流畅。

流畅是说我们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是融汇在语流当中的。听众和观众听的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音节,而是通过语流来获取信息受到感染的。所以要求我们吐字归音都必须灵活自如、轻快流畅。

3. 咬字器官和口腔控制要领

(1)咬字器官。

咬字器官包括双唇、上下齿、舌、硬腭和软腭等。其中唇、舌和软腭在吐字过程中动作最积极、作用最大。舌又分为舌尖、舌叶、舌面和舌根。这些器官的具体位置如图1-2所示。

图1-2 咬字器官图

(2)口腔控制要领。

① 唇舌灵活、力量集中。唇舌灵活是语音流畅、自如的前提,如果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会出现吃字(音节部分或全部含混不清)、滚字(音节间“粘连”)、走音及语言僵滞的现象。

声音要集中,咬字器官的力量就要集中,它主要应表现在唇和舌上。

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1/3处。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射的主要原因。通过练习唇力的绕口令就会获得明显的改善。

舌力的集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力量主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轴线上;另一方面舌在发音过程中要取“收势”,收拢上挺。这样才能保证舌在咬字过程中弹动有力而灵活。舌力集中的练习应以字词为主,把上述要求体现到字词练习中,如反复发出“ga、ka、ha、jia、qia、xia、da、ta、na、la”,就可以由后至前全面锻炼舌力。在以声母练习为主的绕口令里有许多是锻炼舌力的很好的材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去练。

② 打开口腔。口腔在吐字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打开口腔,并非“张大嘴说话”,而是指发声时口腔内壁肌肉绷起,呈“腔圆壁坚”的共鸣,使发出的声音圆润、响亮。口腔这个共鸣腔是人体发声共鸣腔中最容易控制的,打开口腔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提颧肌状态,亦即口腔里边的膛要大,使得各咬字器官运动自如,同时音波在口腔内能得到良好的共鸣,使传出的声音圆润、响亮。

从上唇到颧骨的肌肉叫颧肌,发声时,颧肌提起,似兴奋地要唱的感觉,又似笑的感觉,但这个笑,不是咧嘴笑。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感觉,鼻孔也随之有少许张大,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贴紧牙齿。唇齿相依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较之于松颧噘唇、唇齿分离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提颧肌对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显的作用。

打牙关。有人讲话习惯不好,牙关很紧。两颊肌肉松懒下挂(俗称“拉着个脸”),这样口腔必然不开,音色发闷、发扁,还会影响吐字的清晰度。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俗称牙关,打开牙关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打牙关就是要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时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双侧上后槽牙应始终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虽然日常口语时很少有人咬紧牙关,但这里要作为一个要领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打开牙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还可以使咬字位置适中、力量稳健,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挺软腭。软腭在上腭后部,用舌尖抵硬腭向后舔会感觉到它的具体位置。不说话时,软腭松软下垂,日常口语时也很少有人有意识将它挺起。挺软腭是抬起上腭的后部动作。

挺软腭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大口腔后部空间,改善音色;二是缩小鼻咽入口,避免声音大量灌入鼻腔而造成鼻音。

结合咬字,软腭挺起时口腔后部应呈倒置的桃形,并非抬得越高越好。此外,如以小舌头(腭垂)为中点,软腭挺起时两侧力量应向小舌头集中。如果力量相反,软腭垂下来,就会造成字“扁”、鼻音等问题。所以用力了并不等于挺起了,要特别注意力的方向。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来体会,一般在这种时候软腭是挺起的状态,适度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你就会听到不同于平时的声音效果。

“挺”是一个基本状态,但应注意到,音节的结构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表达需要,我们不能一“挺”到底,还应有程度上的变化,否则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

松下巴。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抬上颚更具有实质性效果。

有的人平时说话就表现出下巴用力、主动“帮忙”的问题,上台紧张时更为明显,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其实这是错误的,它会使舌根紧张,咽管变窄,口腔变扁,把字咬“横”、咬“死”。咬的力量主要在口腔上半部,下巴则应处于放松、“从动”的状态。发音时,只有下巴自然内收才能放松。日常牙痛时说话,下巴一般是比较松弛的,不妨模仿一下。

4. 吐字归音

(1)吐字归音的定义。

吐字归音是使字音清楚、准确、完整、饱满的传统发声手段。从汉语音节特点出发,把汉字一个音节的发声过程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阶段,吐字归音是口腔控制的重要一环。

(2)吐字归音的要领。

① 出字。出字是指吐字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过程。要求做到字头有力,叼住弹出。例如“电 diàn”的声母“d”的发音过程应是:先在准确位置(舌尖与上齿背)成阻,蓄积足够气力,然后迅速除去舌尖与上齿背的阻力,打开口腔。

② 立字。立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做到字腹饱满,拉开立起。以“线 xiàn”为例,出字过后就应打开口腔至发 a 的状态。气要跟上、充实并取得较丰富的泛音共鸣。与头尾比较,韵腹的发音过程最长,应有“竖起”和“立体”展开的感觉。即使窄元音i、u、ü充当韵腹时,口腔也应适当开大些,这叫作“闭口音稍开”。

③ 归音。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弱收到位、趋向鲜明。归音的过程是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过程,与出字、立字比较,掌握起来难度更大。这里应首先注意到不能因韵腹取音响亮而任意延长,造成因声废字。归音时也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趋向鲜明”是指唇舌的动作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