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自疗与家庭保健
第2章 消化系统的疾病
·慢性胃炎·
1.【食疗偏方:小茴香粥】
原料:炒小茴香30克,粳米200克。
制法:将小茴香装于纱布袋内扎口,入锅加水先煮半小时或40分钟,然后捞出药包,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水同煮至熟。依个人口味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开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慢性胃炎,纳差等症。
2.【中药偏方:温胃饮】
来源:《景岳全书》。
原料:人参(单煎),炒白术、炒扁豆6克,陈皮、炙甘草各3克,干姜、当归5克。
制法:将以上原料入罐中,加水约4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置于大火上烧开,后改小火煎熬30钟,滤渣取汁。再加水150~200毫升,依上法煎熬25分钟,滤渣取汁。将两次煎取的药液混合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早晚空腹时温水服用。
功效:温中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食后饮胀不适或泛酸水等慢性胃炎者服用。
3.【外用偏方:湿敷法】
酒炒白芍9克,胡椒1.5克,葱白60克。将酒炒白芍、胡椒一起研细末,葱白与上药捣成膏,贴于心窝处,每日1次。具有温中散寒、止吐之功效。此方对感受寒湿而导致的呕吐及有效。对于饮食停滞者不宜使用。
4.【生活偏方:刷浴法】
取站位,背挺直,以中脘穴为中心,在直径为10厘米的范围内用毛刷刷浴,用于刺激胃部的各个穴位,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一般每日刷浴3次,每次刷3~5分钟,此方可以提高胃动力。
·胃下垂·
1.【食疗偏方:桂圆鸡蛋】
原料:桂圆肉5~7克,鸡蛋1个,白糖少许。制法:新鲜鸡蛋去壳,放入小碗中,可加白糖少许;约蒸3分钟,蛋半熟(蛋黄凝成糊状的半流质时);将桂圆肉塞入蛋黄内,再蒸10分钟(或烧饭时放入饭锅内蒸熟,让蒸汽水进入)。
用法:每日1次。当点心吃。
功效:补益心脾。
2.【中药偏方:枳实参朴汤】
原料:白术20克,人参6克(先煎),茯苓12克,枳实、陈皮、半夏曲、川厚朴、槟榔各10克,砂仁、黄连、干姜各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3克。
制法:用水煎服。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补脾益气,理气消导。
3.【外用偏方:外敷法】
将20粒蓖麻仁加少许樟脑,捣为饼敷百会穴,以敷料固定,晚敷早去。
4.【生活偏方:倒卧式法】
床头略垫高约20°~30°,每天午饭后倒卧20~30分钟,并松开裤带,缓揉腹部。
·便秘·
1.【食疗偏方:五仁粳米粥】
原料:将芝麻、松子仁、柏子仁、胡桃仁、甜杏仁各10克,粳米100克,少许白糖。
制法:将以上各物捣碎与粳米一起入锅,加入适量的水,煮粥。
用法:服用时加少许白糖,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气血两虚引起的习惯性便秘。
2.【中药偏方:葛黄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原料:生葛要、猪膏各2升,大黄30克。
制法:将以上3味药捣碎,用7升水,煮取5升,去渣,煎取3升,澄清。
用法:体力好的可以顿服,身体弱的慢慢服用。
功效:适用于大便不通,气短汗出。
3.【外用偏方:热熨法】
葱白250克。将葱白捣烂成饼,敷于神阀穴,上盖厚布1块,用茶壶盛满开水熨烫。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或壶冷即停。此方对于阳盛热结便秘不宜。
4.【生活偏方:摩腹法】
以脐为中心,两手绕脐,由小到大,顺时针螺旋式转摩36圈,再逆时针方向转摩36圈,对习惯性便秘有良效。
·脂肪肝·
1.【食疗偏方:芹菜炒香菇】
原料:芹菜400克,香菇50克,食盐、醋、干粉、酱油、味精等调料各适量。
制法:将上述材料洗净,然后下锅,加入调料。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平肝清热,益气和血。
2.【中药偏方:和肝汤】
来源:《证治准绳》。
原料:柴胡12克,郁金、白术、赤芍、丹参各10克,枳壳、法夏、陈皮、猪苓各12克,车前草8克,草决明10克。
用法:用水煎服。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理气,利湿化痰。
3.【外用偏方:中药外敷法】
连钱草、水羌蓬、凤尾草各20克,大黄、黄珠子各15克,毛毛蒿30克。将上述材料混合并捣成糊状,用纱布包裹,涂擦头部太阳穴,手心、脚心、肝俞、肾俞穴。
4.【生活偏方:温泉泥浴法】
把各种泥类物质加热后,涂敷于患处,然后洗温泉浴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肝肾综合征·
1.【食疗偏方:银耳鹌鹑饮】
原料:银耳30克,鹌鹑蛋5个,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
制法:银耳水发后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焖煮2小时待用;鹌鹑蛋打入碗内加糖搅匀后放入银耳汤中,再加入牛奶煮开。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脏益精。
2.【中药偏方:生地汤】
来源:《医醇剩义》。
原料:生地12克,白芍3克,丹皮4.5克,麦冬4.5克(青黛拌),石斛6克,天麻2.4克,甘菊6克,石决明24克,柴胡2.4克(醋炒),桑叶3克,薄荷3克(后下),灵磁石15克(先煎)。
用法:用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补肾生津。
3.【外用偏方:旱莲草外敷法】
可取旱莲草适量,熬膏,外搽于肾俞、肝俞穴均可。
4.【生活偏方:温泉浴法】
选用氡泉半身浸浴,泉温38℃~39℃,每天1次,或者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15~20次为一个疗程。
·慢性结肠炎·
1.【食疗偏方:马齿苋大蒜汁】
原料:鲜马齿苋30~60克,大蒜泥10~15克。
制法:以鲜马齿苋煎一碗水,冲入捣烂的大蒜泥,过滤取汁,可加入适量的糖。
用法:一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患者调养食用。
2.【中药偏方:益气汤】
原料:黄芪、薏苡仁各12克,党参、茯苓、血余炭、赤石脂、白芍各10克,白术炭、陈皮炭、柴胡、厚朴、黄连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中、益气、止泻。
3.【外用偏方:脐疗法】
肉桂、丁香各50克,五倍子15克,黄连10克。将药研末,每次取药末10克,用陈醋调成糊,摊于布上,敷于脐部,每天1次,敷完1剂为1个疗程。
4.【生活偏方:浸泡法】
取葎草500克,用自来水洗干净,放入药罐中,加水3000毫升,浸泡约20分钟,用大火将其煮开,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滤渣取液,待温热后浸泡双足,每日1剂,早晚各1次,15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进行第2疗程。
·慢性肠炎·
1.【食疗偏方:山药莲子粥】
原料:淮山药、莲子、芡实各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加水煮粥,加红糖或食盐调味。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适用于暴饮暴食,超过肠胃消化功能负荷,本类患者的大便中可见消化不完全的食物,由于消化不完全产气增加,还往往伴有腹胀的症状。
2.【中药偏方:调肝健脾汤】
原料:南柴胡12克,炒山药、车前子(包煎)、炒抗芍、焦建曲、焦白术、茯苓、焦内金各10克,姜朴、炙香附各6克,广木香、砂仁各3克,黄连2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调肝健脾,和中分泄。适用于胃热脾弱,肝气不畅,清浊不分等症。
3.【外用偏方:湿敷法】
将10克半夏研成细末,过80~100目筛,再适量姜洗净,捣烂后用纱布包住,绞姜汁,与半夏末调成糊状。敷于中脘穴和内关穴,干了就换。
4.【生活偏方:洗浴法】
取适量水,温度以37℃~38℃为宜,全身浸浴水下5分钟后,进行水下洗肠。每次20~30分钟,每周2次,6~8次为一疗程。洗肠用10%穿心莲液,用量为2000~3000毫升。
·便血·
1.【食疗偏方:绿豆马齿苋汤】
原料:绿豆60克,鲜马齿苋120克(干30克)。
制法:共煎汤加适量红糖食服。
用法:分顿服用。
功效:适用于肠道湿热便血。
2.【中药偏方:黄土汤】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先煎)、阿胶(烊化)、黄芩各9克,灶中黄土25克(布袋包,先煎)。
制法:将上药一起入锅,加水1600毫升,煮汁600毫升。
用法:分2次温服。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便血症。
3.【外用偏方:熏洗法】
取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肛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此方用于肛裂、痔疮出血者。
4.【生活偏方:涂药法】
取清凉油适量拌珠黄散2支,涂肛门内外。
·胆结石·
1.【食疗偏方:金橘山楂粥】
原料:金橘50克,山楂12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粳米煮八成熟后,再放入金桔和山楂,煮熟软即可。
用法:每日1次。
功效:清热利胆。
2.【中药偏方:加味异香散】
来源:《保命歌括》。
原料:莪术(炮)、益智仁、三棱(炮)、甘草各6克,青皮、陈皮各3克,石莲肉、厚朴(姜汁炒)各1.5克。
制法:上为散。加生姜3片,大枣1个,白食盐少许,用水煎服。
用法:去滓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
3.【外用偏方:疏肝利胆散】
穿山甲80克,莪术、皂角刺各60克,川芎、木香、冰片各30克。将上述药共研磨为末,再与冰片混研均匀。每次去本品0.8克填入神阙穴内,覆盖薄棉团,外裹胶布,不要让药粉露出为宜,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4.【生活偏方:推拿法】
取肝、胆、十二指肠、三焦为主穴,以天枢、期门、胃、口、直肠下段、肛门等酌情选配。用0.25平方厘米的橡皮胶布,在中心贴一王不留行籽,再贴于所取的耳穴部,两耳轮换,30天左右为一疗程。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饭后按压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