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幸福人生不要痛
为什么人老了,疼痛不离身
每个人都会衰老,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衰老不仅使人的外貌体征发生变化,也会带来不少的麻烦,身体各处的疼痛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人体形态与结构的变化在50岁之后日趋明显,先是水分减少,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水分的含量比正常成年人减少1/6左右。人到40岁之后,骨质也开始疏松。脊柱的椎体由于承受体重而被压缩,椎间组织萎缩,脊柱弯曲度增加而出现驼背,下肢长骨弯曲等导致身高逐渐降低。女性在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成为中老年妇女生理改变的一个重要问题。
脂肪增多是结构性衰老的另一个特点。随着年龄的增加,新陈代谢减慢,能量消耗减少,摄入的能量比消耗量高,多余能量转化成脂肪沉积起来,使身体趋于肥胖,血总胆固醇也随之增加。
细胞数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到75岁时,约减少30%,细胞内水分也随之减少。减少的细胞主要是非脂肪细胞,结果导致器官萎缩。由于肌肉萎缩、脂肪增加,弹力纤维变脆和钙化,因此,人就会体力下降,肌肉不结实,弹性下降,运动起来易疲劳,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等。而人体内代谢的速度也会逐渐减慢。老年人糖代谢功能下降,糖摄入后血糖浓度明显升高,恢复到原有水平所需时间明显延长,很容易患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患者多数患有高脂血症。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由于现代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造成营养过剩,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血中脂质明显增高。老年人由于血清卵磷脂、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的增高,易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病。
人的血清蛋白浓度也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球蛋白相对增加。蛋白质轻度缺乏时,易出现疲劳、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水肿,低蛋白血症及肝、肾功能降低、DNA修复功能下降等。
随着年龄的增加,酶活力也会下降,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等功能减退,致使离子交换能力下降,钾含量减少。
同时,骨中骨胶原、骨黏蛋白等有机成分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磷酸与碳酸钙等无机物却不断增多,后者往往形成磷灰石的复合物沉积于骨基质中,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也就是为什么人年龄大了就很容易骨折的原因。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递增,人的各系统生理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呼吸系统
鼻腔黏膜萎缩变薄,鼻道变宽,咽腔扩大,纤毛运动减弱,上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
胸廓前后径增加,横径变小,呈桶状胸。肺叶所占空间扩大,变形,肺功能减退,容易形成肺气肿。由于呼吸道清除分泌物和异物的能力下降,导致肺内分泌物和异物增加,易感染。
循环系统
心搏出量自20岁后每年下降1%。心功能减弱、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心脏储备能量降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心率的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心律不齐。由于心室内传导系统与心脏纤维支架间发生纤维或钙化退行性病变,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出现不正常心电图可达50%~60%,多为ST-T段异常和心律不齐。
由于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动脉血管内膜逐渐粥样变性,血管增厚变硬,弹性下降,阻力增加,也会导致血压上升。
消化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加,齿龈和牙根逐渐萎缩,导致牙齿容易脱落。因唾液分泌减少易出现口干,也易发生口腔黏膜溃疡。咀嚼肌的退化使食物不易磨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胃排空减缓,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便秘。
泌尿系统
肾小球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肾间质逐渐增多。随着肾动脉硬化加重,肾排泄功能随之减退。
肾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加,肾的代偿能力因肾单位减少而逐渐减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素、肌酐清除率下降,血中尿素氮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功能减低,尿浓缩与稀释功能下降;酸碱平衡能力降低等。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老化主要表现为骨髓减少,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代替。产生血细胞的红骨髓减少,黄骨髓增多,造血功能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可引起贫血。粒性白细胞数量变化不大,但白细胞功能降低,容易感染。
生殖系统
男性通常在50~60岁时,因血管硬化、供血不足使睾丸逐渐萎缩和纤维化,生殖能力逐渐下降,精子数量和活力下降,性功能逐渐减退。
神经系统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是衰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的体积逐渐缩小,脑回逐渐变小,脑沟逐渐增大,脑灰质变硬和萎缩,多巴胺减少,导致肌肉运动障碍、动作缓慢、运动震颤麻痹等。由于不同感觉器的存在,致使老年人视觉、听觉及味觉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脑血液循环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脑功能减退,导致运动的敏捷度差,适应能力减低,易出现意外事故。
运动系统
由于骨骼、关节、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肺等器官的老化,运动系统出现明显的衰老现象。如肌细胞的水分减少、肌纤维萎缩、肌肉失去弹性、功能减退。骨老化表现为骨吸收速度比骨形成速度快,使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钙沉着减少,易发生骨折。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软骨和滑膜钙化、关节囊结缔组织增生、韧带退行性病变及纤维化,导致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减少。关节软骨常发生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导致活动严重受限。
内分泌系统
老年期垂体体积下降,激素的合成及代谢均出现变化。下丘脑-垂体轴的反馈受体敏感性降低,男性50岁以后血中游离睾酮水平下降,60岁时下降更甚。从40岁开始,男女血中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增高,其中女性增高更为明显。性腺随年龄增加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及睾酮均减少,引致更年期综合征,男性至高龄还保留精子生成功能。T3、T4及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免疫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与机体衰老成平行关系。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它最早发生老化且最明显。老年期胸腺重量仅为儿童期的1/10左右。由于老年人胸腺素水平低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T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明显减弱,对外来抗原的反应减弱,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抗原和抗体间的亲和力下降。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除攻击外来病原体外,也会攻击自体组织,引起抗体衰老或死亡。
正因为衰老会给人体带来如此大的变化,所以,人老了,如果不加以注意,不加强身体锻炼,许多疾病就会不请自来,疼痛当然也就不离身了。
疼痛,不是能忍则忍
几乎每个人都有疼痛发作的时候,但很多人都选择能忍则忍的消极态度,实在难以忍受的,就吃一些止痛药压制疼痛。也有很多人反复求医,却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也就无奈地每日接受疼痛的折磨。
46岁的张女士自从离婚后就开始头痛,至今已经两年多了,最初每隔几天发作一次,后来几乎天天发作。她曾经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她没病,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只要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睡眠就好了。并给她开了一些镇痛、扩张血管、活血化淤、调节神经的药。但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以前她经常熬夜加班,自从患上头痛后,她听从医生的建议,每天不敢再熬夜,可是每晚睡上四五个小时后就痛醒,无法再睡。每日觉得昏昏沉沉,工作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头痛不仅让她饱受折磨,也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
李先生头痛快半年了,每次痛起来从脖子开始,向头顶、前额发射,视力也变得模糊不清。今年50岁的他,身体一向健康,自从得了慢性头痛的毛病后,体质便远不如从前了,在医院量了血压、做了CT、验了血、做了脑电图等一系列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前前后后去了几家医院,还是找不到头痛的确切原因。有的医生说是血管性头痛,有的说是神经性头痛,每次看过医生后,都停服了前次医生开的药,换了新的药物。现在李先生的头部疼痛加剧,范围也扩大了,简直无法忍受。他现在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头痛使他不能正常工作,这使他非常苦恼。后来李先生去了北京一家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困扰了他许久的头痛不是头部的病变,而是来源于脖子,叫做“颈源性头痛”。经过治疗后,李先生的头痛彻底治愈了。
大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一半、甚至一多半都很容易发生慢性疼痛疾病,随着人类衰老的过程,疼痛性疾病必然会增加。通常65岁以上运动系统功能开始衰退,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劳损,其主要表现就是疼痛问题。另外,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很容易得带状疱疹,正因为抵抗力差就容易留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人又比较容易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这也是很疼的疾病。
癌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增加,癌痛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年人处在弱势地位,在经济上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上,可能都比年轻人差,而且老年人往往觉得花钱治疼不值,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人老了就应该腰腿疼,花钱不值得、浪费。
其实,一旦人体出现疼痛,如骨关节疼痛、颈腰疼痛、头痛连续超过一个月,这时就需要看医生了。相对而言,这时疾病尚属早期,用很简单的治疗就可以控制。到后期治疗就比较困难,费用也比较昂贵。所以,一种疼痛,如果还不到一个月,可以观察,也可以到其他科室就诊,但是疼痛超过一个月,就应该去疼痛科就诊。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超过1年的非常多,有的患者甚至痛了40年。带状疱疹水泡好了一个月,如果还留有疼痛,就要迅速到疼痛科去看。一些特殊行业的人,比如IT行业人员、伏案工作人员、老师等,可能今天颈部痛,明天腰部疼,时间很短,不超过一个月,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警惕。如果腰酸背痛等持续超过一个月,这就提示已经患有疼痛性疾病了,一定要到疼痛科或者相关科室去看。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家人、同事或朋友遇到持续不断的疼痛,或者他们老抱怨自己的胳膊疼、手疼、头疼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你一定要劝他们及时到医院去看。
疼痛有许多原因,它们包括能量不足、肌肉骨骼结构力差、压力、焦虑、紧张和无法松弛的状态。
由于疼痛涉及临床各个科系,往往是同症异病或同病异症。许多疼痛同属一组症状,况且疼痛又随着疾病的过程而千变万化,所以疼痛的分类至今尚难统一标准。
一般是将疼痛分为创伤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
1. 病理性疼痛分为4类:
(1)表浅痛。程度剧烈,定位不精确,产生肌肉活动。
(2)深部痛。程度较轻,定位不精确,肌肉活动较弱,有时疼痛放射至其他有关部位,可出现感觉过敏区。
(3)神经性疼痛。起于末梢至中枢任何部位的病损,呈灼痛性、剧烈,弥散而持久。有时表现为痛觉过敏,常受情绪影响。
(4)心理性疼痛。纯属精神性,有焦躁情绪,可出现个性改变,抑郁症等。
2. 创伤性疼痛包括了一切机械性伤害和物理性伤害所致的疼痛:
(1)炎性疼痛。生物源性炎症、化学源性炎症所致的疼痛。
(2)内源性疼痛。指机体内环境紊乱所致的疼痛,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 血运源性疼痛。痉挛、狭窄、栓塞、闭塞、阻断。
· 免疫源性疼痛。自身免疫源性疾病和变态反应疾病所致的疼痛。
· 内分泌源性疼痛。凡有疾病症状的内分泌疾病。
· 代谢性病变引起的疼痛。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骨性疼痛;嘌呤代谢失调所致的痛风症等。
· 神经源性疼痛。各种神经痛及其综合征。
· 心源性疼痛。
若按疼痛的部位分类。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心因痛三大类,其中按躯体解剖定位又可分为21种:
· 头痛。
· 颌面痛。
· 颈项痛。
· 肩背痛。
· 胸痛。
· 上肢痛。
· 腹痛。
· 腰骶痛。
· 盆痛。
· 骼髋痛。
· 下肢痛。
· 也可按疼痛的系统分类:
· 神经系统疼痛。
· 心血管系统疼痛。
· 血液系统疼痛。
· 呼吸系统疼痛。
· 消化系统疼痛。
· 内分泌系统的疼痛。
· 泌尿系统的疼痛。
· 运动系统的疼痛。
· 免疫系统的疼痛。
疼痛实际上是一种警告,告诉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病情。
医学上通常把疼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好痛,一类是坏痛。什么叫好痛,怎么还会有好痛呢?所谓好痛,就是说当人体受到损伤、疾病等侵害时,会迅速发出疼痛警告,提醒我们及时避开危险或去看医生。
如果人体缺乏疼痛这种警觉、报警时,即使受到伤害也不会感知。这类疼痛医学上称为急性痛,是好痛。比如说突然肚子疼了,医生说你是不是阑尾炎啊,如果是阑尾炎的话,赶紧治疗或手术切除,这是好痛。再比如突然胸疼得很厉害的话,那是不是心脏病犯了等等,这些都是好痛,提醒人们赶快去就医或者规避危险。现代医学规定,大体上讲疼痛长期作用于人体一个月以上,叫做慢性痛。这种慢性痛已经失去报警的意义,就变成了坏痛,这种坏痛越早克服、越早治疗越好。
所以说,疼痛不是能忍就忍,而应重视它,及早消除疼痛,别让疼痛毁掉你的健康,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止痛药不是你的止痛法宝
疼痛作为多种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一般来说,程度的强弱,能够反映疾患的严重程度。疼痛可依其严重程度分成三种。轻度疼痛大多不是持续存在的,病人即使不用药往往也能忍受。重度疼痛则可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使人无法忍受,甚至随时可以引起诸如疼痛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如严重创伤、术后伤等引起的剧痛。居于两者之间的是中度疼痛,诸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程度不同,治疗用药也不同。止痛药的作用只是解除痛觉症状,并不能消除引起这种疼痛的根本病因。因此,对某些病因明确的疼痛,可使用相应的镇痛药,以减轻疼痛本身对人体的危害。有些引起疼痛的疾病本身,止痛就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各种神经痛等。
对这些疼痛,要根据其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一般来说,轻度疼痛以不用药为好;中度疼痛宜选用解热镇痛药;重度疼痛则要使用强效镇痛剂等药物治疗。
有些疼痛乱用止痛药可能产生副作用,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如果连续两周大剂量服用止痛药泰诺,患者的肝脏就会受到损伤;健康成年人即使按医生处方剂量服用泰诺,也可能造成肝脏损伤。对肝脏有害的是泰诺中的活性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许多止痛药中都含有这一成分。
不少人把止痛药当做万用药,无论头痛、腹痛还是胃痛,一律用同一种止痛药。“止痛药效果真好,吃完就不痛了!”医生在门诊中经常听到这句话。其实,长期滥用止痛药可引起人体多个脏器的损伤,如肾、胃损伤,还可造成出血倾向。因此,无论何种疾病引起的何种疼痛,必须先找出病因治疗。比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胆结石、泌尿道结石、肠穿孔等都可引起腹痛;又如心肌梗塞可表现为胸前区和左上臂、上腹区疼痛,甚至引起牙痛。如果未弄清疼痛的原因,盲目服用止痛药,虽然疼痛症状得到暂时缓解,但却掩盖了疼痛的病因,使诊断失去一个重要依据,不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因此,治疗疼痛应以病因治疗为主,镇痛治疗为辅。
止痛药大体可分3类,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止痛药,是很讲究的。
解热止痛抗炎药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扑热息痛等,止痛作用比较弱,虽没有成瘾性,但如果用法不当,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使用范围广泛,临床报告中止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这一类药物造成的。
中枢性止痛药
以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其止痛机制与阿片类药不完全相同,故列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曲马多的止痛作用较弱,为吗啡的1/10。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麻醉性止痛药
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反复使用会成瘾。国家对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随便使用。服用止痛药前,需要看清楚说明书,看看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禁忌症等内容。病人应将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确定适用与否。如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及出血性疾病患者要慎用。
另外,止痛药所含的成分有可能对某类人引起不良反应,应予以注意。阿司匹林用于止痛药由来已久,但可引起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甚至胃出血;阿司匹林还有诱发哮喘发作的危险。还有些止痛药含有氨基比林,氨基比林还被证实有致癌作用,对肝肾均有毒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限制或禁止使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疼痛时,常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记住,营养、药物和毒品(诸如酒、尼古丁、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只能掩盖疼痛,却不能消除疼痛。
中老年疼痛需要心理治疗
布兰达·彭尼克斯(Branda Perminx)在报告衰老问题时,首次证实了长期忧郁的老年人有患癌症的倾向。这是因为忧郁情绪抑制了人的免疫系统。彭尼克斯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对大约4800名年龄超过70岁的男性和女性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有忧郁症患者。除年龄、性别、抽烟和其他因素外,忧郁的人患各种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高88%。
消除疼痛和疾病也要讲究心理调适,维持心理平衡,一切顺其自然,该怎么活就怎么活,该怎么乐就怎么乐,良好情绪和心态也就变成了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为什么心态如此重要呢?道理很简单。以心血管病为例,一般40岁以上的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径狭窄以大约每年1%的速度进展,如有多种不利危险因素,每年进展可达3%~5%,如有很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进展速度明显减缓或停止,甚或逐渐消退。但若心境不好,在突然暴怒下,可在几分钟内产生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瞬间100%闭塞或使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在几分钟到1~2天内因血栓形成而堵塞动脉。平时非常小心地注意饮食,戒除烟酒,也敌不过一次暴怒的影响。
从心理角度看,情绪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大体可分两类:一是积极向上的,如兴奋、愉快、希望、勇敢、恬静、好感、和悦等;二是消极低落的,如痛苦、惊慌、愤怒、忧郁、沮丧、不满、失望等。积极情绪能使人产生愉快轻松的感觉,能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于健康有益;消极情绪则使人失去平衡,主要表现为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无益于健康。不良的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所以说,情绪和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绪的生理作用
人人都有对情感情绪的体验,情感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对人发生影响。诸事如意、心想事成的时候,当然就开心愉快,工作起来也就效率很高,浑身是劲,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有信心坚决克服。此时的正性情绪仿佛扬帆东风,使人奋勇向前。反之,如事事遭受挫折、处处不如意时,人就会无精打采,甚至感觉活着没劲,活得极累,进而愁眉苦脸、悲观失望,甚至一蹶不振。
情绪是对正常人起作用的一个整合系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与控制内脏活动的植物神经中枢关系密切。所以,当发生愤怒、兴奋、恐惧、抑郁或紧张情绪时,除有强烈的心理体验外,还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躯体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胃肠蠕动与分泌改变、血管舒缩变化(面色苍白或面红耳赤)、表情变化等,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难以用意识控制。当心理的与生理的变化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时,人的身心状态良好,感觉、记忆、思维、躯体运动等各种功能都可以高水平发挥;当不良情绪使内脏反应过激时,内脏器官的功能则发生紊乱,使每分钟血输出量减少,过度肌肉紧张使四肢颤抖,胃肠蠕动过激会发生腹泻,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引起食欲下降等等,这些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竞技状态,使智力与躯体运动水平大失水准。而技能状态与情绪,内脏反应与心理体验又都是相互影响的。
当人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时,大脑可通过神经(主要是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器官(主要是肾上腺)使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甚至体温超常。这一系列变化,在人的外表上虽然只是一阵大笑,但在身体内却突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情绪过于高亢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早已被医学界证实,经受丧夫、丧妻之类悲伤打击的人,据统计半年内的患病率比其他人高7倍,病死率比其他人高6倍。不良情绪还可妨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抗体的生成,造成免疫力缺损,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及癌肿的发生与加剧。
情绪与疾病
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很明显,有人对近300例心肌梗死者研究发现,70%的人在发病前有过焦虑。
伤心、激动等不良情绪。因为不良情绪能使交感神经常处于亢奋状态,体内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加速代谢,增加心脏缺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不良情绪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沉重的心理打击、频繁而强烈的刺激、起伏不稳的情绪等,都会导致女性神经系统损伤,使其过早衰老,皮肤出现皱纹、色斑,月经不调,还可产生高血压、更年期提前等。
心境和肿瘤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抗癌成功的案例第一条就是乐观、充满信心。心情好就能使人体免疫力和内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使许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千万不要轻视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这才是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其威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这里的本能指的就是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肿瘤病人通过集体治疗,获得感情、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其继续生存时间要比接受单独治疗的患者长2倍。由于集体治疗,病员之间可以倾心相诉,互助互爱,缓解了心理压力,消除了孤独感,患者信心增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大大提高,不但症状减轻,病死率也明显下降。
恐惧、忏悔、自责、内疚、紧张、心怀敌意,以至于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完全是咎由自取。历史告诉人们:玩世不恭者要付出短命的代价。在许多痛症病例中,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也尚未有奏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纯粹由心理原因引致的持续疼痛很少见,但心理原因却能够诱发或加重疼痛,造成精神沮丧和功能丧失。而健康的精神状态能改善病人的外观,减轻疼痛症状。
慢性疼痛需要心理治疗
慢性疼痛是当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症状。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80%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较其他年龄阶段人群更易诱发疼痛。许多老年人常年都生活在各种疾病的疼痛之中,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大地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因此,慢性疼痛已经成为一个应当关注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慢性疼痛常常伴随消极的情绪,情绪因素起重要作用。对待慢性疼痛患者,心理治疗尤为重要。要多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可靠、值得信赖。也可以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听听广播、看看有趣的电视节目,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减轻对疼痛的反应。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地活动,并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这类活动即使对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是有益的。按摩、针刺疗法等,对慢性疼痛均有一定的疗效。
心理治疗能减少止痛药的服用剂量,缓解疼痛,改善机体功能。在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同时,改变其对疼痛的反应,提高疼痛的阈值。慢性疼痛不仅是生理性疾病,也是心理及社会性疾病。止痛药物对缓解疼痛固然重要,但精心的护理和心理支持也是缓解疼痛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疼痛问题,给他们以关爱、理解、安慰与合理的治疗,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和社会的温暖,都能少一分痛苦,多一点幸福。
癌痛病人需要心理治疗
约80%的晚期癌症病人有剧烈的疼痛,使病人遭受巨大痛苦。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主要疼痛之一,但在表现上个体有较大差异。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因此严重的疼痛患者应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治疗,以减轻病痛。
癌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与癌的种类、发病部位、发展程度、对重要脏器的影响、全身状况、心理素质等有关,而对病人的影响通常是破坏性的,很多病人都会出现失眠——疲乏疼痛——失眠的恶性循环,还会给病人造成忧虑不安,随着疼痛时间的持续和疼痛程度的加强,患者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有的几经手术和治疗失败后依然疼痛难忍,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严重的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疼痛既是一个生理症状也是一个心理症状,心理治疗可以调整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年老体弱癌痛患者每日药物所需剂量难以确定,镇痛药物副作用严重,患者肠胃也难以承受,这些都需要进行癌痛的心理治疗。严重癌痛患者伴有的心理问题更多,更应治疗。
对癌痛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可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减少疼痛发生。良好的心理治疗能改善病人的进食状况,提高抵抗疼痛的能力,减轻疼痛和治疗的副作用。癌症引发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也和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关,良好的心理治疗和正规的疼痛治疗同时进行会更好,如果不合并心理治疗,有的疼痛治疗将很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