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50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并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作为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

应用语言暗示教育孩子时,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等点拨启发孩子,就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但要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而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应用委婉、间接的方式纠正错误,任何消极的态度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应当允许孩子的“答非所问”、“无法无天”。避免强行制止,了解孩子的意图,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

孩子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有时候犯错误,一般不要大声指责,而是以委婉的方式引导他应当怎样,比如说:“哦,我明白你的想法了,但是如果这样你看好不好?”或者讲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让他能够接受改正,继续有足够的信心学习新的知识,不提倡强迫学习而在于自觉自愿,心情愉快地情况下学习。

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越发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所以,在大庭广众下或当着亲友的面批评孩子实在会让孩子太难为情了,不论出发点如何良善,所指出的方向如何合理,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也难以接受。当然,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批评孩子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别小心,在语言和态度上都要谨慎,千万不可用讽刺或嘲笑的语言,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难堪,使之产生自卫和反抗的心理。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提出改正的方案,使孩子明白应该走的路和应该做的事。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尝试去改过,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父母的也不必气馁,可以从旁鼓励,告诉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一句“是这样啊!如果……会怎么样?”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而且还委婉地告诉了孩子他的方式不太正确,应换一种方式行事。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家长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交谈能纠正孩子的错误,启迪孩子的心灵,激励他们上进;干涩粗暴的语言往往会破坏他们的情绪,导致教育的失败。家长在进行教育谈话时应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有赖于切合孩子的实际,深入浅出的说理分析,父母要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真假美丑,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使孩子产生与父母相应的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直话曲说,因事施言

直话曲说就是用委婉的方法进行批评。不能忽视了孩子接受批评的方式,要用婉曲的批评,含蓄而不失尖锐,注重思想矛盾的引导。首先,对孩子现有的品德状况的矛盾进行分析,分析矛盾的性质,采用婉曲的方法,推动矛盾向积极的方面转化。产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几方面:一种是认识性质的矛盾,即由于缺乏道德认识而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解决这类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讲解道德规范,让他在认识后自觉改正。另一种是能力性质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应及时指导孩子总结错误的不良后果,并对他们加强道德行为的实际锻炼,使他们把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成习惯,以解决矛盾。第三种是思想性质矛盾。对于这类矛盾家长必须满腔热情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温和的态度和他们谈心,使他们感受到一种被关怀的感动,并悔悟其行为,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只要自己改正了错误,同样是一个好孩子,使他们有前进的动力。对孩子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讥讽挖苦的办法,使他们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使矛盾加剧。

2.明话暗说,见“机”施言

用暗示的方法进行批评。当孩子正运用一种错误的方式行事时,不要马上否定他的方式,毕竟,他也是经过了思考才采取的方式,那么在肯定孩子努力成就的前提下,再采取暗示的方式让他改变方法,这样一来,孩子没有消极情绪,能更好地接受家长的建议,家长也达到了指导孩子的目的。

3.硬话软说,因人施言

在批评时缓解矛盾冲突,把批评的话说得柔中带刚。孩子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应施以最合适他的教育。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在受到家长批评时,极易形成自我否定的心态,学习态度也长期消沉下去,因此在批评他们时,要杜绝急不择言的训斥和喋喋不休的责备,多用委婉的方式说话,在作必要的严肃批评时,也应声音较低,语速较慢,语气诚恳。话语中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做到刚中显柔;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批评时不易过重,点到为止,不能伤害其上进心。

总之,孩子们不是不能接受批评,问题的关键是批评的态度和批评的方式是否正确;批评的态度是否与人为善,还是粗暴蛮横;批评的方式是合适得体,还是无所顾忌,这是忠言顺耳与“逆耳”的根本分界点。要使你的批评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并欣然改之,就要善于使用“不苦口”的良药,“不逆耳”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