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支付的发展历程
1.1.1 实物支付阶段
在原始社会后期,商品生产开始萌芽,这时候人类开始相互交换劳动产品,通过交换来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而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但这个时候的交换还具有偶然、个别的特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剩余产品增加,交换范围扩大,交换已经不是偶然的行为,而是经常的行为,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由此,我们看到了支付工具的雏形。支付工具是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从实物支付到货币支付的转变是支付技术发生的第一次重要变革,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某种贵金属商品如黄金、白银上,贵金属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并具有支付工具的职能,这是实物货币阶段。以金银为货币,几乎是所有国家共同的历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币值稳定、便于携带。
◎价值大,易于分割。
◎不受场景、季节影响,易于贮藏。
◎具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
1.1.2 信用支付阶段
随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这个时代对应的是以银行信用为主的支付系统。国家凭借自身信用印制并发行在本国可以替代金属货币的纸币,因此纸币的出现是支付技术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由以贵金属做后盾的纸币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纸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用货币阶段。作为信用中介的银行在社会交换和支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典型的支付工具——支票——应运而生,从此,商品的交换过程与支付过程发生分离,而且产生了各种具有银行信用性质的支付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在这个阶段,比较完善的支付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
1.1.3 电子支付阶段
电子支付无疑是支付发展史上最深刻的进步,它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支付体系中最活跃、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系统的产生催生了支付系统的新一轮变革,而且有逐渐取代传统支付系统的趋势,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而电子支付的完善也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二者形成了明显的良性互动。
电子商务有三大要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参见图1-1),而电子支付为电子商务解决资金流问题,是开展电子商务的核心支撑。电子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商品或者服务,通过电子化的渠道进行资金转移的商业行为。单位、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或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
图1-1 电子商务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关系图
电子支付涉及电子商务、金融、渠道服务等三大领域。
◎电子商务域,即支付应用,电子支付总是为买卖双方的某种交易应用服务的,支付应用是电子支付服务的目标。
◎金融域,即买卖双方的资金存管,电子支付本质上是资金的转移,必须解决资金从哪里扣减,向哪里转移的问题。
◎渠道服务域,即为支付应用的资金转移提供服务渠道,如互联网、POS终端、手机等。
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表的第23号《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公告,“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以网络应用协议规定的格式发出支付指令,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传输数字信息,最终完成各种款项的支付。
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
◎按发起支付指令的终端,分为计算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移动终端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终端支付。
◎按使用的网络应用协议,分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支付、无线应用协议(WAP)支付、计算机话音接口协议(CTI)支付、短信(SMS)支付及其他专用协议支付,其中通过HTTP和WAP支付又统称为网上支付。
◎按照支付指令的传输渠道,分为卡基支付(银行专有网络)、网上支付(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网络)和电话支付(固定电话网络)等。
电子支付的特征
◎电子支付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完成信息传输,各种款项支付都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
◎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可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如互联网)。
◎电子支付依靠的是先进的通信技术。
◎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点。
1.1.4 移动支付阶段
手机与钱包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两件随身携带品,而随着终端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和钱包这两件在使用属性和功能上截然不同的物品越来越呈现合二为一的趋势,手机终端越来越智能化,为电子支付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以及实现方式,即移动支付。
根据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情况,移动支付可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虽然移动支付的特征鲜明,但没有明显的时间节点,而且由于全球各国发展程度不一样,总体上来看呈现出交叉发展的局面。
第一阶段:购买移动增值服务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初期,主要的业务形式为用户购买下载手机铃音、音乐、游戏等增值业务,通常由通信月账单统一支付。后来逐步发展到利用网上购物平台购物,用户输入手机号,购物费用从手机话费中扣除。
第二阶段:短信支付
利用短消息上下行方式办理移动支付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此种方式在亚洲国家较为多见,最近几年在美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利用短信提供移动支付相关业务,对于客户而言进入门槛低,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复杂业务使用短信输入不太方便,而且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性较差。尤其是短信的安全性较低,短信内容为明码传输,包含客户密码等机密信息,如果用户的手机被盗,其支付信息就有泄露的危险,因为这些短信可能还保留在手机中。此外,短信具有不可靠的特性,用户可能接收不到支付后扣费方发来的重要信息,而扣费方对此短信的路径也无法追踪,因此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受到限制。
第三阶段:WAP等无线互联网支付
无线互联网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解决了短信输入的繁杂和信息安全问题,支付完成时间也大大缩短,使得WAP移动支付业务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快速发展。此种方式在欧美发展较成熟。但是,由于手机屏幕和网络链接速度,以及数据传输速度等因素限制,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移动支付实现方式。
第四阶段:手机软件支付
此种支付方式在欧洲发展较好。通过从Java/BREW技术平台下载支付软件到手机终端,实现移动支付及银行账户管理功能。此阶段作为过渡阶段,其发展初见端倪就被下一阶段的智能卡移动支付所替代。
第五阶段:智能卡移动支付
智能卡移动支付将手机与智能IC卡有机结合,利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具有非接触功能的智能IC卡作为支付信息载体,通过NFC(近距离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分别实现非接触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功能。智能卡手机现场支付的交易流程与金融IC卡的传统金融交易(非接触式)模式基本一致。远程支付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操作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