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终点是拉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PART -01

01 从唐蕃古道到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因其高,因其地况地貌之复杂,因其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观,也因入藏之路如此艰辛,人们心向往之又足畏惧之!

由内地进入西藏的道路自古就有,最著名的恐怕只有三条,那就是唐蕃古道、青藏公路和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都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期,都是在中国欣欣向荣对外交往最繁盛的时期。

这个世界上最年轻、海拔最高的高原,因为一条铁路的到来,从而使她能如此近距离地与世人亲切接近。

陆路:从长河落日到瘦马西风

当人们在拉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塑像的时候,脑海中能浮现出唐蕃古道上曾经的长河落日、壮马肥羊,到宋元时期,却也可能是瘦马西风般的景象。

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地处河湟谷地。由西宁出发,向西,过日月山,就是青藏高原。拉萨,作为藏民心中的圣城,是所有藏族人一生都牵挂的地方。对于一个生长在拉萨以外藏地的人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到拉萨,到布达拉宫,到大昭寺,那么,几乎一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在日月山前遥望长安,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于是泪水流成了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水向长安,人们称之为倒淌河。传说自然不能当真,然而在文成公主的年代,走唐蕃古道去拉萨,恰似一条不归路,文成公主进藏,从长安到逻些,也就是今天从西安到拉萨,整整用了三年!

50多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曾动用了4万多峰骆驼,组成了大型驼队向西藏运输物资,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要消耗掉12峰骆驼的生命!1951年6月,中央政府赴藏代表张经武从北京前往西藏,先后绕道广州、香港、新加坡、印度,然后骑马翻山越岭,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西藏南部的亚东县。

也许正是因为去拉萨的路程如此艰难,更增添了圣城神秘的色彩。

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人们都将青藏高原视作畏途,西藏以外的人,如果谁能够去拉萨,肯定会被人们视作勇士。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是因为李白经常有机会回老家四川看看。当时的人们认为四川的岷江是长江的源头,一直想顺长江溯流而上的李白,从没有机会到西藏,否则真不知李白会吟出怎样的诗篇。

1950年,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中央人民政府组织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群众动工抢修,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目前,它属于109国道的一部分,也是唯一的一条有固定班次长途汽车的进藏公路。在铁路未通的年代,青藏公路是西藏的生命线,被西方称之为“高原陆地上的苏伊士运河”,而川藏、滇藏公路都是不能作数的。

航空:难以穿越的“驼峰”

直到20世纪40年代,即便是飞机也只能够与青藏高原擦肩而过。

著名的驼峰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今天,如果谁乘坐飞机在万米高空俯瞰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在山峰山谷间,时不时地会出现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碎片,这让人回忆起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最危难的时期,这些碎片是运送盟国援华物资的飞机所留下的残骸!铝合金的飞机碎片是驼峰航线留下的记忆。

飞机只能在三四千米的高度飞行。而飞机所飞越的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的山高一般都在4500至5500米,这造成了飞机时不时地只能在山腰穿行。加上恶劣的天气情况,很容易造成机毁人亡。从1943年6月到12月半年时间,死亡机组人员达160多人。当时的航线及机场设备极为简陋,维修人员少,器材又不足,加之几乎没有导航设施,非常不利于飞行。因为是非常时期,飞行员们为了抗战,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拼命飞。

藏族人敬重鹰,视之为神鸟。终于有一天,拉萨飞来了“铁鸟”。1966年11月,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上的贡嘎机场正式启用时,无论是陆路的青藏、川藏公路,还是飞机通航拉萨,都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首次飞到被西方称为“空中禁区”拉萨附近的,是1951年8月组建的“民航支援解放西藏飞行中队”。这支中队当月组建,当月飞赴西藏,为人民解放军空投军需物资,为此,中队荣立西南军区集体二等功,中队长潘国定荣立一等功

1955年,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任拉萨当雄机场修建指挥部主任。1956年初,16000余名军民参与建设当雄机场。只用了118天,世界屋脊上新添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也是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土石碾压跑道,跑道海拔4250米,全长4500米,宽100米。

由于当雄机场海拔高,气候恶劣,生存条件艰苦,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上的贡嘎成为了拉萨新机场的候选地址。1966年3月,贡嘎机场动工修建,11月,民航拉萨站从当雄机场迁至贡嘎机场,从此,贡嘎机场成为了西藏通往内地的主要空中通道。2001年5月22日,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国家投资近3亿元进行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2004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铁路:最平民的天路梦

20世纪初的美国旅游者保罗·泰鲁坐着火车几乎走遍了中国。他在自己的书《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比起保罗来,法国女探险家戴薇·妮尔算是一个乐观主义者。1923年,妮尔穿越西藏腹地时留下一句话:“将来准会有一天,横穿亚洲的列车将把坐在豪华舒适车厢里的旅客运到这里。”

在保罗·泰鲁和戴薇·妮尔做出截然相反的论断之前,孙中山先生发表了近20万字的著作《建国方略》。书中规划了七大铁路系统,其中高原铁路系统共规划16条铁路干线,包括拉萨至兰州线、兰州至若羌线。但是即使是在孙先生担任中华民国铁路建设最高指挥官的时候,修建去西藏的铁路也仅仅是个梦想。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做出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作为中国境内唯一未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西藏几乎期盼了上百年。三次勘探,两番建设,终于梦圆。

1984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到格尔木这一段才正式开通运营,而格尔木距离西藏还有五六百公里之遥。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铁路,难度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南方周末》2006年6月8日的《问路青藏》是这么解释的:“仅仅由于技术的原因,当年的青藏铁路才停在了格尔木以南的南山口,没有继续向高原腹挺进。”

从2001年开始,从南山口出发,钢轨似乎由日光指引,翻越唐古拉山,铺进了拉萨这座日光城。终于,人们可以在这一片离天空最近的高原做一种全新又怀旧的行游,可以坐着火车去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