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素质和技能归纳
1.什么是机器人及智能移动机器人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能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其他行业危险的工作。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智能机器人定义。Robin R.Murphy认为,智能机器人是能自主地完成某种功能的机械系统。大多数专家认为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感觉要素,用来认识周围环境状态;
二是运动要素,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
三是思考要素,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因此,机器人按其智能程度可分为一般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一般机器人是指不具有智能、只具有一般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属于此类。
智能机器人本身具有多种由内、外部传感器组成的感觉系统,不仅可以感知内部关节的运行速度、力的大小等,还可以通过外部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对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感知、提取、处理,并做出适当的决策,在结构或半结构化环境中自主完成某项任务。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类人型智能机器人,这是人类梦想的机器人;另一种外形并不像人,但具有机器智能。
2.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设计标准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并遵循机器人的通用结构,因此在开发智能移动机器人时,应该遵循以下理念。
首先,要注意机器人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既定的环境。在开发智能移动机器人时,机器人都需要具有特定的功能并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这些都是研究开发、设计及制造机器人的关键。
其次,还要考虑软硬件模块的设计是否支持模块化。模块化设计能简化机器人的设计及使用维护,便于查找问题并进行更换,特别是对于RoboCup足球竞赛机器人,模块化有助于减少其维修更换时间,从而有助于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两点,评估机器人性能的标准还有鲁棒性和可移植性。
将以上内容展开来讲,就形成了如下的设计标准:
(1)机械结构要轻便简单,符合特定机器人应用的要求(如RoboCup竞赛机器人),以便教学研究之余可以参加比赛,提升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情。
(2)电气控制结构模块性要非常好,便于学生拆装,电气连线越少越好,这样可以降低专业机器人的复杂性和神秘感,增强学生对专业机器人的热情。只有通过拆装,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了解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理联系,从而为理解整体的功能打下基础。
(3)控制平台必须采用比较高级的编程语言平台。这样便于构建大型的软件系统,实现系统各部件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4)各种复杂传感器的扩展要方便,概念要非常清楚。
(5)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6)与基础教育机器人系统有一定的连贯性,有些组件可扩展到其他领域,从而使一些相关的机器人系统能重复利用并有效整合到一起,并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