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按照社区形成方式划分
按照社区的形成方式,可以把社区划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自然社区是按照居民聚居地自然形成的社区,其划分常常以河流、山丘、建筑群落为界。例如,农村中的自然村,村民世代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内,有着深厚的亲情关系,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很强烈;城市中新建的住宅小区或生活小区也具有自然社区的性质,居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落,虽然人际关系比较淡薄,但地缘联系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小区意识”,小区一般由物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这些机构并非法定的社区管理机构。
法定社区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管理的需要,通过行政区划的规定,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社区。例如,农村中的行政村,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居委会辖区,这些是基层法定社区;建制镇、建制市是中、大型法定社区。它们具有明确的法定边界和法定的管理机构,是我国实行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
法定社区往往涵盖了自然社区。一个行政村由多个自然村组成,街道辖区内可能有一个到多个住宅。在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中,相对独立的小区被纳入法定社区,或者因其规模较大而被单独列为法定的“小区型社区”。
案例
石家庄市将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日前,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实验活动,率先在我市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为我市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经验和样板。
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我市桥西区、藁城市、赵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试点村主要从这三个县(市)区选择。其他县(市)区也可选择一些工作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实验。
根据要求,农村社区以现有的建制村为范围,即一个建制村划为一个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一个组织体系、建立一个工作机制、搭建一个社区平台、健全农村社区三个功能。一个组织体系即在村党组织领导和村委会指导下,农村社区各类组织,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类服务站、协会和民间组织、群团组织和自治组织等,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一个工作机制即建立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办、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协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一个社区平台即以村民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机构,建设农村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三个主要功能即围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自治功能。
其中服务功能是指在乡镇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组织开展适合农村需要的就业服务、务工培训、技术指导、困难群众救助和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农村社区建设居民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平台,利用村民中心现有设施,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站,设立农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站、广播和呼叫服务设施、警务室、图书室、卫生室、爱心超市、老年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开展公共服务和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把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社区。
管理功能是指引导农村搞好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建设住宅;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饮水、用电、物资供应、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困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引导农民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爱护、建设美好家园;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强化群防群治,保证治安防控措施到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性法制教育活动,规范管理社区人口、流动人口及租住房屋户,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自治功能是指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规范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落实到位;加强农村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等群众组织建设和公益性、服务性的民间组织建设,成立各类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志愿者组织,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组织村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思考:法定社区是如何形成的?国家如何运用行政的手段通过对社区的管理来达到对社会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