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进人的内心深处
禁果效应
心理小故事
“不许偷看”的诱惑
泰国首都曼谷有一个酒吧,但它的门口不像其他酒吧那样写着“欢迎光临”或“欢迎品尝”等字样,而是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许偷看”几个字,牌子后面放了一只盛着好酒的大酒桶。令人奇怪的是,游人们见到这几个字,总会不由自主地探头往里面瞧一下,结果酒香便扑鼻而来,游人们经不起这种诱惑,只好走进酒吧一尝为快。酒吧也因此生意极为兴隆。
心理学解释
此酒吧之所以能够生意兴隆,是因为它灵活地运用了禁果效应。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天性,一旦在某个方面受到禁止或限制,就偏要努力冲破这个禁区,一探究竟,这就是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反映的是一种逆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
在古希腊传说中,人类之所以会出现也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的原因。既然人类的始祖都禁不住“禁果”的诱惑,更何况他的子孙们呢。特别是在一个长期保守的社会中,禁果效应会表现得更明显,对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的猎奇心理就越强。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茶盘中放了5只倒扣着的不透明的茶杯,在旁边玩耍的孩子看到这些茶杯,对它们并没有产生兴趣。实验者假装神秘地往其中的一个杯子下放入一枚糖果,然后重新扣上,临走时告诉小孩子:“杯子下放了东西,你千万不要动!”然后佯装出去,在外面窥视。结果,试验者一出门,孩子就把杯子逐个拿开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再放好。
禁果效应在古往今来的各种实践中屡见不鲜。在古代,《金瓶梅》被列为禁书,可越是禁止,反而有更多的人要挖空心思拜读它,况且,也正因为它被明令禁止,还起到了欲盖弥彰的反效果,这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从而引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心,人们更加希望了解书里面到底有什么,它又是为什么会被禁止。于是,人们会愈发好奇地去追究禁书的内容,渴望一睹为快。
美国有一项研究结果,即在提供避孕套的学校里,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不提供避孕套的学校大。研究人员将9所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学校与50所不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学校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无避孕套计划的学校有49%的学生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而有避孕套计划的学校有42%的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这说明,当了解了有关性知识之后,采取性行为的态度可能会更加谨慎。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你越是想隐瞒住一些信息,反而会越发引起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人们总对别人极力隐瞒的东西充满好奇并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禁果效应就这样产生了。
禁果效应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人们看来,那些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更具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心理诉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人们对受阻的信息有着一种期待心理,这种心理能够召唤他们去寻找接下来的信息,这种“期待—召唤”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智慧点拨
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这也是偷吃“禁果”的心理动机。经验都是尝试后才能总结出来的,而好奇是尝试探索和求知的动力,如果遏制人们普遍存在的好奇心,那么禁果效应就会大量存在。一件事情如果不说明原因就简单地禁止,会使这件事更具吸引力,自然,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件事情上,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乃至最后偷食“禁果”,以使心理平衡,这时候“禁果”也许就演变为苦果、恶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