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式计算机(Embedded Computer)嵌入到各种设备及应用产品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它体积小,结构紧凑,使设备及应用产品智能化。在数字化产品日益普及的今天,从手机、MP3到飞机的自动导航系统,军事、工业、商业、家电、通信、网络产品无一不充斥着嵌入式系统,可以说,它无处不有,无所不在。
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因此,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嵌入式芯片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嵌入式系统平台,是当今最热门的课题。
作为嵌入式系统控制核心的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以体积小、功能全、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而独具特色。51系列单片机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之一,随着嵌入式系统、片上系统等概念的提出和普遍接受及应用,51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专用功能芯片的内核集成了51系列单片机,与51系列单片机兼容的微控制器以IP核的方式不断地出现在FPGA的片上系统中。随着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出现与推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1系列单片机仍将占据嵌入式系统产品的中、低端市场。
如果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设计的基础课,那么单片机以其系统构架完整、价格低廉、学生能自构系统,而成为工科学生硬件设计基础课。本书以51系列单片机为背景,介绍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计的基本技术,为以后学习高端的、更复杂的嵌入式系统打下基础。本书的主要特点有:
1.在内容的编排上注意由浅入深,方便自学,通过大量的典型例题,使学生重点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构成、基本工作原理、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方法,全书以表格、示意图和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使基本理论的表述一目了然,方便掌握和记忆。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术。书中编有项目实训,并提供一套价格低廉的在系统可编程(ISP)实验板作为实践平台。该板兼实验台功能和编程器功能于一体,使读者在家中也能开发自己的嵌入式小系统。实践训练中介绍了单片机仿真软件和在系统编程软件等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实验指导中的示例程序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实验指导中介绍了单片机开发软件(仿真软件和在系统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Proteus和Keil软件,电子课件中提供了Proteus的虚拟实验板电路图及各章例题的Proteus电路图,以方便教师上课时演示。
4.本书力图反映单片机领域的新技术、新器件,主要体现在:
(1)采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对照的编程方法。对于IT行业工程师来说,两种语言的编程方法都必须熟悉。这是因为汇编语言的代码效率高,实时性强,从中可以理解单片机的工作机理,而且目前不少资料使用的是汇编语言。而对复杂的运算或大型程序,用汇编语言编程非常耗时,而用C语言编程无须考虑具体的寄存器或存储器的分配等细节,由C51编译系统安排,从而可以加快开发者的编程速度,缩短开发周期。为发挥两种语言的长处,书中介绍了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对于学过C语言的读者,编写C语言的程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照顾没学过C语言的读者,本书对C语言的基本语法也作了介绍。对于两种编程语言的教学,教学单位可根据情况进行取舍,另一种语言让学生参考或自学。
(2)随着非总线扩展芯片的增多,书中专门对串行总线I2C、SPI、CAN作了详细论述,并介绍了一些新型的串行器件,如串行的EPROM、串行D/A、串行A/D等。书中还以一定的篇幅介绍V/F(电压/频率转换)、F/V(频率/电压转换)、增强型单片机中的定时/计数器2、μP监控器及看门狗等,以使读者能适应单片机技术的新发展。
对于基础性教材,不在于技术水平多高,而在于教材的知识点是否安排得当,是否好教好学。本书自2001年出版以来,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改版,其教材结构、知识点的安排,被后面很多新编的单片机教材借鉴,全国有数十所院校采用本书作为教材,并获得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二等奖,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厚爱。
本次4版除了体现第3版的思想(①C语言和汇编语言对照,老师自由选取,又不妨碍好学的学生自我多学一些知识;②逐步取代以8086为主的微机原理)外,对使用不多的部件进行了简化(如8279),对新型调试手段Proteus进行了介绍,为照顾某些学校的条件和习惯,保留了原多功能实验板及实验,而将Wave使用方法及并行口烧录方法保留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上。
在教学中,可根据专业需求、学时、对象安排教材的教学内容,其中*为任选,如果学时充裕,可作为教学内容,如果学时紧张,可作为毕业设计或日后应用设计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李群芳担任主编,肖看博士、张士军教授、黄建博士、郭蔚工程师、丁国荣工程师等参与编写了其中某些章节和思考题与习题解答工作,李熠、张祎然做了实验验证工作,姚方、姚园等人完成了书中部分例题和习题的文字编写及电路绘制等工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感谢本书的主审谢瑞和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地审阅了全书。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本人水平有限,教材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配有多媒体电子课件,对采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提供。教材课件索取、配套ISP实验板的咨询及对本教材的意见和建议请发E-mail:call_lqf@yahoo.com.cn。
编者
2011年1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