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2009精华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市场与Windows的双向选择

█ 记者/江汉

很多程序员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开发一个让全世界数亿人都使用的软件。这一点来说 Dennis Flanagan 确实让人羡慕,因为从Windows 98时代,他就开始负责Windows产品线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可以说 Dennis 见证了微软的成功,也见证了这家由一个产品风靡而建立软件帝国的历程。

不是秘密的秘密

若是让我们枚举微软所创造的历史,恐怕足够说上整整一本书。从微软的企业文化到微软的经典里程碑开发流程,再到其领导人比尔·盖茨的传记。微软似乎早已没有秘密了。

然而,如果非让我们从微软众多功绩中挑选一两项作为其成功的要素,那么不得不承认微软在构建大规模客户端产品的能力上独树一帜。这种大规模,除了包括客户端软件的代码规模十分庞大外,还包括整个微软技术体系的庞大,更重要的是,数量巨大的微软客户端用户,更是让人敬畏,这是今天极少有企业能够做到的。

尽管一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在非议微软软件产品的质量,喋喋不休地纠缠微软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事实上,除了微软,已经没有任何第二个公司能够做到自己的产品被这样庞大的用户深度使用,仍然能够确保其产品的代码质量和有效。主流软件工程的思想尽管一直没有在微软体系当中得到大力的宣传,但微软却在主流之外创造奇迹。

Windows产品总经理Dennis认为:“开发任何大规模产品,尤其是像Windows那么复杂的系列产品,不仅会涉及许多软件系统,还有更多硬件系统。这需要微软有一系列基本思路,一个结构非常完善的工艺流程,使得整个团队可以按部就班地协作。”

当然,这不仅包括产品的开发,而是从产品在总体规划、功能的设计和添加、开发、测试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的协作。仅仅在Windows 7研发团队,有三个不同的小组在协同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开发、测试等工作。工程的进度已经确定,何时能交付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其实,Windows成功推向市场,主导权不在编码人员编写代码的时候,也不在于管理人员协调资源的时候,而是更高层面上的工程理念控制。比如今天我们要在Windows 7上面添加一些额外功能的话,就必须在事先制定非常完善的工艺流程。

正因为有效的工艺流程,微软机器拥有了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动力引擎。

特例无法复制

然而,仅仅凭借流程和工艺,仍然无法把软件变成商品。Windows的成功,其实可以看成一个特例。这也是自微软成功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后来的软件公司能复制这一模式的原因。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这个结论。那时的人机交互最常见的就是 Unix 式的命令行模式。这对于科学家来说当然不是难事,但对那些普通的家庭主妇,恐怕光是要记住各种各样的复杂命令,就已经足够让她们头疼了。尽管那时家庭主妇还没有今天这样对PC的需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市场有了一个缝隙,它被微软抓住了。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每一个开发者都知道。Windows的横空出世一举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这也很快把整个计算机市场升级到全球每一个家庭的桌面上。常常有历史学家假设,如果当时做这件事的人不是比尔·盖茨,那么会不会有另外一个人来完成这个奇迹?基于这种假设的结论通常都是肯定的,计算机本身的发展,对于历史提出了需求,也造就了微软。

回顾这段封尘的历史,我们已经开始对历史的市场进行分析和反思了。一个具备新理念的产品在其开拓市场阶段,并不需要太多的市场行为来宣传和推广,因为新产品的理念其本身就是市场推广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Windows 95成功的原因。但微软并没有因为这个产品的成功而停下开疆拓土的脚步,而是深入挖掘了成功之后的价值。

建立市场生态

是的,就如同 Dennis 所说的那样,Windows 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技术体系,以至于每一次对它的升级和改造,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操作系统平台需要得到有效的支撑,才能让这个产品在市场中长盛不衰。各种各样其他的软件系统如何在这一平台上流畅运行,操作系统如何与底层系统进行交互,诸如此类问题不是微软一家厂商能够把握的。

合作伙伴关键的建立,成为那时候微软需要度过的难关。此时的微软已经不再是开发 Windows 95时代的方式了。从 Windows 2000 (Windows NT 5.0)开始,越来越多的硬件和系统厂商加入到了微软合作伙伴阵营,这让他们可以开发出直接使用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的软硬件系统,从而确保他们能够有非常完整的兼容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们甚至可以在很多外部设备上看到Windows产品的标示,这也代表着以微软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这项工作在Windows XP时代几乎达到了极致。随着微软与合作伙伴及客户的合作持续紧密,微软开始接受越来越多的挑战。由于近乎已经垄断了市场,如果今天你作为开发商不支持微软的技术体系,那么你的产品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与此同时,微软自身也并没有停下对整个平台体系的构建。以Windows为核心,各种各样的产品被同时开发出来,这当中不仅仅包括针对开发人员所使用的开发工具,还包括各种企业级服务器产品和消费类用户所使用的日常软件。Office、IE等一批Windows平台上的核心应用产品将用户更进一步地绑定在 Windows平台周围,微软的技术生态圈已经趋向完成。

新策略:深耕密植

完成了生态体系的建设,就可以说微软已经可以不再需要进步了吗?从我们看到的历史,可以认为微软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过。Dennis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的一个观点更让我们看到了后Windows 时代,微软策略的变化:“我们要保证客户在这方面投入的每笔钱都是值得的。”

这是一个宣言,一种态度。以Windows 7来说,“我们打算设计Windows 7的时候,已经在计划阶段跟客户、硬件厂商、合作伙伴会商,跟他们说出我们的详细计划。这可以确保当他们见到我们推出Windows 7的时候不会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我们都在不断整合这些人的反馈和需求,等到最终产品面试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其需求已经反映在了产品当中。”Dennis提道。

将合作伙伴的利益绑在微软战车上,让微软的推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合作伙伴的产品和推广,同样代表着微软技术的成功。持续强化产品生态系统的能量,让整个市场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微软的技术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这是作为开发人员原来不曾想象过的战略。

当下,全球有超过600万的微软技术开发人员,这些人员在对微软技术体系的学习投入,似乎都有不菲的回报。其实,这本身就是微软战略的一部分。大量的人才,帮助了这个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微软技术的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在解决了许多传统企业在产品推广上的问题之后,试问微软怎么走向失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于微软技术的开发者都是这个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一环。仅仅是Windows平台上的共享软件,就已经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体,更不用说那些将微软的技术运行在各种商业业务当中的开发商了。

结束语

即使今天的微软已经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帝国了,但它对待产品的态度,仍然坚持着小学生的态度,用严谨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其产品推广。我们今天已经再难重现当年微软设计产品的种种细节,从大的市场层面上,我们却看到了微软是如何将自己与用户、合作伙伴结成一个整体的。尽管在这样的局面下,用户和产品提供商之间仍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种局面已经让双方都无法退出。

当年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家公司,距离倒闭只有18个月。”但真正将产品与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双向选择的企业,其坚持的时间要远远长过这个判断,Windows 7的出现,能否让微软持续撰写奇迹的历史,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