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本书读者群
《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在回顾商业互联网在中国十年的发展史的时候指出两个在商业互联网中立足的门道:第一,要有久经考验的互联网商业头脑;第二,要有久经考验的互联网商业逻辑。李彦宏、张朝阳、丁磊、马云、马化腾、陈天桥等的成功,表面上看来是引进、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实际上是他们超人一等的商业智慧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使他们经受住了考验,终成中国互联网的巨臂。
搜索营销和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正如本书中阐明的,是集计算机科学、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科系综合而成的一门实用科学和行为。娴熟掌握这门科学,明白它的战略和战术,大都需要“久经考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项技术,一本由经历过长期实践的人写出的心得是最真实、最直接、最实用的帮手。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中国各个互联网营销领域的人士奉献的一顿“营养饭菜”。
像李彦宏、马云等这样的巨星人物毕竟少,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也毕竟还要机遇。不过他们给了千千万万更多的一样在为中国互联网做出贡献的人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技术唯有结合市场,市场唯有结合技术方能打出一片天地。这本书就是为这些平凡的人而写的。我们周围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
在中国有那么一批国内大型互联网的骨干,有的从事技术开发,有的为网站的推广出谋划策。这群人还包括网站架构师、设计师、美术师。他们具备优秀的技术背景,SEO涉及网站设计的部分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因为市场理论和实践的软肋,他们对于怎样把战略大局和市场与SEO密切结合无清晰思路。
在中国,更有一批依靠中小电子网站而生存的人,他们有的在网上开店,有的在网上聚集人气。这群人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最活跃的分子。无论是靠融资还是一己之力经营网站,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减少成本,获得盈利。
在中国也有那么一批在传统企业负责市场开拓的人,有的具备丰富的媒体营销经验,有的在紧张注视着竞争对手在新媒体上的动作。这群人从百度竞价广告开始明白了搜索营销的高效率和转换率。他们也在试图发现怎样能够在广告之外有更好的推广方式。
在中国还有许多企业的老总,有的不属于互联网一代,有的是依靠互联网走到了今天。这群人中的许多年长的创业者耳闻目睹网络营销的点点滴滴和成功案例,也试图依靠网络营销提升企业效益。享尽互联网好处的老总面对后起之秀的竞争,也在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在中国也有许多政府网站的公务员,有的在为政务网站重新规划,有的在向领导力荐网络新技术。这群人明白中国大量的政务网站千篇一律,不能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施政原则,也影响政府与大众互动的效率。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政府主管建议更加亲民的服务方式,为大众提供方便。
在中国还有大批出口企业的老板,有的面对金融危机一筹莫展,有的在从网站推广中安然度过艰难岁月。这群人一天一地的感觉使他们痛下决心寻求网络营销的新路来闯过危机,将产品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中国也有许多还在大学深造的菁菁学子,有的在商学院攻读MBA,有的在学习IT新技术。这群人是未来的企业家、工程师,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知识赶不上科技和商业的发展。搜索营销是他们在未来挑起大梁,在职场竞争中显示价值的利器。
在中国也有一批从事企业品牌、市场咨询的品牌师。这群人掌握中国市场营销的脉搏,在传统媒体领域给予企业可贵的建议。他们知道新媒体和搜索引擎的影响力,正尝试在新的领域服务他们的客户。
在中国还有一批从事教育的人,有的是高校学科带头人,有的是挖掘新领域的职业教育者。这群人敏锐地感受到搜索引擎营销是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不可缺乏的新元素,正力图把这个新元素添加在传统经管、企管课程中。
在宝岛台湾,也有许多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台湾名企的战略策划及行销的企管人员在积极寻求在宝岛内外进行市场推广的新思路、新途径。被称为“搜寻引擎最佳化”的SEO技术被他们认为是市场突破的最佳办法。
这本书的前身《解密SEO:搜索引擎优化与网站成功战略》被一些读友誉为“红宝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书里介绍了怎样去写HTML、Title Tags、做链接,而是把观察、研究SEO的视野提高到了营销的战略角度。本书的出版不仅仅在这方面有所加强,而且从理论、品牌、技术、市场、经营五个方面综合论述搜索营销和搜索引擎优化的意义、策划和实施——如何下好一盘搜索营销的棋。这些添加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扩充,更是传播网络营销应该怎样去想、怎样去规划。这样的宏观优化学是大多数读友亟需补上的,方能运筹帷幄。
衷心希望读友受益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