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来一次精神旅行
除了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以外,导致亚健康的其他主要因素就是精神、心理。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很多,所带来的结果也大同小异:忧郁、焦虑、恐惧、暴躁、患得患失……当你处于此类状态时,不妨暂时抛开工作,静静地坐下来,让精神来一次度假旅行。
一、心理亚健康的典型人群及其成因
(1)白领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快节奏会使人产生紧张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由于日渐加快的社会节奏、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白领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疾患也越来越多。
严峻的现状
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
典型的表现
①抑郁症
对于工作环境好、工资收入高的白领来说,似乎个个都应该心满意足、称心如意,不会出现抑郁的烦恼。其实并非如此,这一人群患有抑郁的情况并不低于社会其他人群。
白领的生活品质确实比一般工薪阶层要高,但他们却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处于决策层的人需要承担开拓的风险,处于职能层的人需要领悟上司的意图去完成指标,独资或合资企业的人员需要应对由于自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带来的无形压力。总而言之,他们的工作、生活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内容和规律,日子并不轻松。
②滥用药物症
即便身体已经躺在床上,心却仍留在办公室里,念念不忘的是未完成的工作、要联系的客户、开会发言的提纲,等等。时间一点点过去,人依然毫无睡意。无奈之下,只得翻出安眠药,先吞一粒度过今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以后每晚都需要一粒安眠药,否则就辗转难眠。
③知识焦虑症
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成倍增长,白领更是先锋。而人脑的思维模式,还没能调整到适应这样的吸收速度。这时,大脑“收支”极度不平衡,脑子被迫吸收过量信息,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紧张和强迫反应。“知识焦虑症”的症状,非常类似于焦虑症——突发性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发病时间和间隔都不固定。
④假期综合征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尤其是平时工作繁忙的人:总盼望节假日的来临,暂别往日紧张的学习、工作,在假期里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再投入学习、工作中。没料到节假日过后无精打采,身心俱疲,有的人甚至住进了医院。其实,这就是假期综合征,它既是身体疾病,也是心理疾病。
假期综合征包括假前、假中和假后三个不同阶段,重点在于假后。因为除了环境变换与任务更替外,还在于人们通常在假前把任务推到假后完成,这样一来,就等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过程:假前推卸压力,假中回避压力,假后必然面对更大的压力。
(2)房奴
“房奴”,是随着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用以形容通过贷款购房的一部分人由于购房支出过大而给自身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的生活状态。
调查显示,我国高达98%的房奴会产生心理焦虑或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购房者的还贷时间长达10年、20年,有的甚至是30年,因为需要长年背负债务,他们在享受着有房一族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大部分购房者都或多或少会在心理上出现不良反应、情绪不稳定。
心理亚健康的恶果
对于“房奴”来说,心理亚健康主要分为买不起房的“预期焦虑”、买不到满意房的“强迫心理”、月供下的“慢性焦虑”。
处于焦虑中的房奴,任何一点有关房子的风吹草动,都让他们的情绪不由自主地跟着焦虑、兴奋。此外,这部分人容易被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睡眠差,肌肉紧张、容易疲劳,并由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
当心理产生严重焦虑作用于生理时,焦虑者往往会产生恐惧情绪,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头痛,入睡困难、做噩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阳萎等表现。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你自己
①买房前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买房,供得起一套,就只买一套,量力而行,不要买过大的房子。我们改变不了房价高的事实,但可以换一种同样精彩的活法——多回家陪陪父母,让孩子在自己身边成长,让夫妻间少点压力、多点温馨。
②买房后释放压力
成为“房奴”之后,不妨自己换位思考一下,虽然要付房贷、付利息,但不用再付房租,从为别人供房变成了为自己,房子作为不动产还会升值,何必要焦虑?并以此去从正面激励自己,把买房当成一项对生活的长期投资,才会更轻松。
(3)大学生
自马加爵开始,层出不穷的校园凶杀案,血淋淋地揭示了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严重程度。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就可能造成极端后果。到底是什么让大学生如此脆弱?
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中学时代,大部分学生在家与父母居住,即使是住校,也因繁重的学业负担而顾不上人际交往。进入大学,由于多人长期同居一室,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地域、家庭环境差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应的直接原因,导致同学间关系紧张,彼此冷漠、缺少合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感纠葛
中学阶段迫于高考的压力及家庭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专注于学习,对异性的需求被严重抑制。进入高校后,学习的压力明显减轻,空余时间相对增多,因此大学校园内恋爱现象较为普遍。然而,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一方面,性生理完全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另一方面,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出现争风吃醋、单相思、失恋后的极度消极等,为日后的情感纠葛埋下了祸根。
自我评价的矛盾
大学生已经步人成年人行列,其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但是,由于其心理并不十分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我评价受外界情况和情感波动的影响,容易出现片面化,理想化。尤其是部分在高中时的尖子生,家庭、老师、同学都另眼看待,到大学后期望值过高,给自己制订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但以后发现在许多方面与别的同学有很大差距,成绩上不去,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自我评价陷入两难境地。这样,从原来盲目的自信、自高自大转而失去了自我,加重了自卑,使性格变得多疑、孤僻且易激惹。
学习、就业竞争压力
在校时学习上的竞争、毕业时就业的竞争也是出现心理问题较为普遍的原因。尤其是英语四、六级成绩、各种奖学金的评定是大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最为关心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环境因素等原因虽经努力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由此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出现期末大考时的临阵退却,有的一遇到考试就产生失眠、头痛、心烦等严重的焦虑、紧张情绪。
挫折承受能力差
挫折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会导致精神紧张、内心痛苦,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对挫折没有准备,自己能力又不够,一旦遇到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沉湎于网络
互联网上许多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但它的消极面也不断地暴露出来。由于大学生的阅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长期触网,特别是接受一些不健康内容,不仅不会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而且还会影响学习。
另外,还有些大学生在现实中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满怀失意,便在网络上寻找、寻求一种虚拟的成功,频繁地释放压抑的心情,久而久之必造成认知麻木、情感匮乏和冷淡、多疑、懒散、焦虑,形成网络综合征、网癖、互联网狂躁症、互联网孤独症等。
(4)老年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现代医疗技术飞速革新,人口自然死亡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大大的延长了。因此伴随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显。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老龄人口的绝对值为世界之冠,老年人的亚健康问题也极为严峻。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到老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和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改变,可产生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失落与孤独感:部分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虽然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总感觉有种“隔墙听戏,两样天地”的失落感,加之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孤独感就更为明显。
衰老与无用感:老年人随年龄、生活的变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现无用、消沉、悲欢感。
恐惧与求助感:老年人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并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自己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而被讨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老年人心理亚健康的原因
老年人出现心理失常、心病缠身等心理亚健康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不少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于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触即发”。
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结果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导致忧郁症的出现。
第三,各类纷繁复杂的家庭矛盾成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导火线”,由此而引发严重的官能性恐惧症。
二、不容忽视的其他群体
即便你不属于高危群体,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尽管导致你心理亚健康的因素和他们不同,但危害同样严重。若已产生了心理焦虑,除了要进行常规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外,还可以试着用一些其他疗法。
(1)向心理医生求助
不必要的顾虑
去寻找心理帮助前,大部分人有这样的顾虑,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有“精神病”;是不是去心理咨询的都有心理问题。有这样的顾虑不难理解,因为心理咨询业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其实在许多国家,心理咨询是一项极好的精神按摩。真正因心理疾病而求助的只占咨询者中的小部分,大多数人去咨询只是为了寻求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正如吃药者不一定是病人,各种进补的药物早已被人们接受一样。
你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医生就是权威。很多人以为找到一个权威的心理医生,一切问题都可以搞定。这样的意识带到心理咨询中就有问题,在咨询中有权威欲和表现欲的心理医生恰巧是很糟糕的医生,他们习惯拿心理学理论来教导培、训当事人。这实际上是专业能力不够的表现。
其实,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你自身的准备。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不是等待心理医生对你做什么,而是你要主动地坦诚你的困惑与问题。如果你不投入,心理医生就只能等待,他是被动的,从属的。
TIPS 心理服务收费标准
目前收费标准不规范,但医院里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1元钱。社会咨询机构会相对较高,大多1小时150元左右,有的按次收费,每次200元~300元。也有个别医生要价很高,一次1000元,有些涉外的医疗机构,一般1小时要收100美元。
(2)自我治疗的方法
目标转移法
心情特别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不要强迫自己做事。看会儿电视、听听音乐……你的情绪会很快得到缓解和放松。
运动释放法
通过消耗体能来达到消除烦躁的目的。到操场跑上几圈,打一场球,活动一下筋骨,或者对着远方吼上几声,高歌一曲,让自己全身放松。
心理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时,如果对自己采取消极暗示,只会“雪上加霜”,更加烦躁;而对自己采取积极暗示,告诫自己这是正常现象,乌云终会散尽,同时多回想一些以前经历过的美好情景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就能缓解心理压力。
思想交流法
每个人都有同他人交流的欲望和需要。找一位知心朋友交流、谈心,也可以上网找一位网友聊天、倾诉,可以起到逐渐消除烦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