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古代——贵族统治的时代(8)

二唐风文化

通过与东北亚大陆各国的交往、特别是以遣唐使为中心的中日两国频繁交往,在日本相继出现了深受大唐文化影响的白凤文化、天平(奈良)文化以及平安前期(弘仁、贞观)文化,通常称其为唐风文化。

白凤文化是指从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迁都奈良为止一段时期的文化,因“白雉”年号(650—654年)而得名。尽管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为中心,但前期受中国大陆六朝文化影响,后期受唐朝文化影响。天武天皇时期确立了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神癨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尝会”制度,同时大力保护佛教,实施佛教国教化,为此建造大官大寺、药师寺等官寺,举行讲解护国经典法会。各地贵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时,全日本共有545所寺院。

作为白凤文化的遗产,至今保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物有法隆寺金堂及五重塔、药师寺东塔、山田寺回廊等。法隆寺的建筑虽然是重建之物,但仍然保留了当时的风格。药师寺东塔是原物,山田寺回廊在7世纪建成后突然倒塌在地基上,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技术。雕刻有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药师寺东院堂圣观音像、兴福寺佛头、法隆寺阿弥陀三尊像等。这些金铜像线条明晰,表情柔和,初唐风格明显。代表性绘画有法隆寺金堂壁画、高松眆古坟壁画等,前者吸取了印度石窟壁画和中国敦煌石窟壁画的技巧,虽然后者受高句丽古坟壁画的影响,但从画中人物的形态、服饰以及色彩、技巧来看,类似中国的永泰公主墓壁画,因而盛唐时期的风格很浓。

当时的文学作品有汉诗与和歌。白村江之战后,不少百济贵族和文人流亡日本,推动了汉诗的盛行,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汉诗作品。和歌本来是流传在日本民间的歌谣,受汉诗的影响,发展成五音或七音的长短歌。天武天皇时开始用汉字表述日语的发音,最终形成了和歌这种艺术体裁。当时的作者以额田王、柿本人麻吕等皇族成员为主,但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状态,而且也体现了包括民众在内的氏族集团精神。当时没有文集保留下来,其创作的汉诗与和歌大多收录在奈良时代编撰的《怀风藻》和《万叶集》中。

虽然天平文化取自圣武天皇在位时的天平年号(724—748),但在广义上是指整个奈良时代(710—794)的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内的贵族文化。这一文化首先体现在为树立天皇家族神圣权威而编撰国史上。712年,由太安万侣编撰的三卷本《古事记》成书。该书用假名表记,以天皇家族为中心,记述了从神话时代到628年推古天皇去世的历史,内容多神话传说,例如天神伊奘诺及伊奘冉创造日本列岛、其女天照大神之孙迩迩芸神统治大地并得到镜剑玉三件神器、迩迩芸神之孙神武天皇从九州日向东征并于公元前660年在大和地区建国等等,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最初形成时期的某些痕迹。

720年成书的30卷本《日本书纪》,由舍人亲王等人编撰,为汉文编年体史书,内容从神话时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统天皇,史料价值较高,但仍需要分析性引用。官府修史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中期,共有六部用汉文撰写的历史书籍,即《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书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及《日本三代实录》,包括《日本书纪》在内,统称《六国史》。另外在713年,朝廷命令诸国收集山川名称来源、乡土特产、古老传说等,并编撰成书,即汉文记载的地方志《风土记》,目前仅剩常陆(今茨城县)、出云、播磨、丰后(今大分县)、肥前(今佐贺县)五国的《风土记》,而且大多残缺不全。

在统治思想方面,天皇朝廷大力提倡儒学和佛教。例如在“大学”的课程中,有习《论语》、《孝经》等经书的明经道,习律令的明法道,习汉文历史的纪传道等。另外,还教授阴阳、历法、天文、医学等的学问。为让自己家族的子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大贵族建造附属“大学”的寄宿设施——“大学别曹”,例如藤原家族的“劝学院”、和气家族的“弘文院”、橘氏家族的“学馆院”、在原家族的“奖学院”等。学生住在其中,并利用其藏书,同时在“大学”里接受教育。

佛教在国家保护下继续兴盛,圣武天皇在741年下诏建立国分寺,即每个“国”建立一个国家寺院,同时在743年下诏造大佛塑像,历经10年终于建成东大寺大佛。当时还有“七大寺”以及“南都六宗”之说,也就是建造药师、大安、元兴、兴福、东大、西大、法隆等七个较大的寺院及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华严、律等六个佛教流派。但在奈良时代的初期,主张“若顺经典,能护国土,如违宪章,不利人民”的法相宗深得朝廷的支持,因而比较兴盛。754年,大唐和尚鉴真东渡日本以后,天皇朝廷赐田地,建寺院,予以支持,因而律宗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由于佛教的国家化,当时名声较大的僧侣既是宗教家、学者,又是地位较高的政治家,深受天皇的信任。

在文学艺术方面,奈良时代也较前一个时代出现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以假名写成的《万叶集》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约4500首和歌,作者范围广泛,包括从天皇到平民、关东的农民及服兵役的防人等。继白凤文化时期的额田王、柿本人麻吕之后,山上忆良、大伴家持为奈良时代的歌人代表,统称为四代歌人。奈良时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东大寺法华堂、正仓院、唐招提寺等,代表性雕塑有东大寺法华堂执金刚神像等,代表性绘画有鸟毛立女屏风——树下美人图等,均具有盛唐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收藏皇室宝物的正仓院中,来自亚洲大陆各国的物品充分显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8世纪末到9世纪末的平安初期文化也称为弘仁·贞观文化,“弘仁”是嵯峨天皇(809—823年在位)的年号,“贞观”是清河天皇(858—876年在位)的年号。虽然这一时期遣唐使基本停止,但文化仍深受大唐的影响,其特征是出现与国家佛教不同的新佛教流派以及“神佛共祀”风俗、汉文学兴盛等。

著名僧侣最澄804年随遣唐使到唐朝,在天台山国清寺学密教,回日本后创天台宗,自建大乘戒坛,确立了延历寺在日本佛教界的中心地位。最澄的弟子圆仁、圆珍也先后到唐朝学习密教,回国后弘扬天台宗密教。另外一位著名僧侣空海亦在804年到唐朝习密教,回国创真言宗。天台宗、真言宗在祈祷国泰民安的同时,更主张驱灾求福的现实利益,因而吸引了包括皇族、贵族在内的众多信徒。另一方面,两派作为密教,均主张山中修行,因而其寺院据山形而建,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室生寺金堂、五重塔等,其中塑造的诸多佛像也多带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