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随方亦圆(4)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一生几乎没受过任何教育。他13岁时一家从苏格兰移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从此也开始了他工作的生涯,曾当过锅炉工、记帐员、电报信差等。他身上除了勤奋和机灵外,没有什么显眼的特长。然而他就是凭这两样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他的上司,一个非常能干的铁路管理局局长赏识,使他平步青云,20岁成为宾夕法尼亚州铁路管理局局长,26岁成为陆军部助理次长。

这段官场经历给他的事业成功带来了一定帮助,但决定他日后成为美国“钢铁大王”的是他在内战后凭借他机灵独到的目光,处处捷足先登,把握住了一次次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随方亦圆——刘秉恬山羊运粮

刘秉恬是清朝乾隆时的一位名臣,他以足智多谋,精于用兵而著称。

乾隆三十六年,清廷发动了征讨金川的战争。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着,前线军队的给养越来越少了。可是,往金川运粮的路线,却多是崇山峻岭,地势险恶。面对须跋山涉水、冒巨大风险督运军粮的苦差使,朝廷众臣,谁也不肯出头。次年。朝廷正式任命刘秉恬为钦差大臣,总督军粮的调运。这一日,刘秉恬督率的运粮大军正向小金川方向前进。部队翻山越岭,在高山峡谷里迂回前进。可是,前面的山路越走越险峻了。

“大人,前面的道路太陡,马车几乎无法通行。”刘秉恬的一位亲兵小跑着前来禀报。

“命令队伍停下,把马车上的军粮全部卸下。”刘秉恬从容地说。

“什么?大人,您说把军粮从马车上都卸下来?”旁边一位军官不解地问。

“别多问,马上你们自会明白。”

于是,运粮的军士遵照命令,动手卸粮。就在军粮差不多卸完的时候,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哟!看哪,后面哪来那么多山羊呀!”

士兵们纷纷回头观看。只见后面山道上赶来了白茫茫一大片的羊群,约有上万头呢。

这时,从羊群中飞来一骑快马,一转眼,一名年轻威武的军官来到了将军刘秉恬的面前:“报告大人,购买的一万头山羊全部赶到了。”

“好!命令军士把粮食分装在定制的小口袋里,然后全部放在山羊背上,弃掉车马,继续前进。”刘秉恬捻着山羊胡子笑眯眯地吩咐着。

“是!”

刚才疑惑不解的官兵,一下子明白了卸粮的原因,高兴地把粮食分袋装到羊背上。只见那些山羊驮着粮食,在原先车马无法通行的地方行走得那样轻松自如。一个看起来似乎十分棘手的困难,就这样被刘秉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原来,刘秉恬在督运军粮之前,到小金川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知道这儿马车无法通行。即便马匹能勉强通过,马匹的草料也无法上送。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在这险峻的山路上,山羊倒是行走自如。而且,它们倒不需要太多的草料,随地可吃,边吃边走。刘秉恬还专门对几头山羊作了试验,发现六只羊便可驮起一石粮了。有了此番调查研究,所以,他就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了。

水在任何容器中都可依容器之形状而呈现出不同形状的风貌,刘秉恬能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地改变思路,并做到未雨绸缪,可谓是精于水道的高手。

随方亦圆——弦高献牛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同秦穆公陈说利害关系,使秦穆公感到灭了郑国对晋国有利而对秦国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秦穆公同意与郑国讲和,但条件是让秦国的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作为使者驻守郑国。

隔了一年,郑文公去世,郑穆公即位。驻守郑国的杞子派人报告秦穆公:“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大王派遣军队偷偷地前来,郑国就可以到手了。”

秦穆公于是派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领率军偷袭郑国。大臣蹇叔认为行军千里之外去偷袭别国,不可能不被别人知道。别人知道后有所防范,必然会使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偷袭部队吃败仗。因此苦劝秦穆公。秦穆公不听,仍派孟明等三人出兵。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巧到周地贩牛也经过滑国。弦高知道秦军要经过滑国去偷袭郑国,便随机应变,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回郑国报告消息,一面直接去见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说:“敝国的国君听说贵军将要行军到敝国去,特地让我冒昧地来犒劳犒劳。虽然敝国并不富裕,但是,只要贵军在敝国住上一天,敝国就会提供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贵军离开敝国,敝国也会护送贵军安全离开。”

孟明等人一听全都愣了:原来郑国果然如蹇叔所说早有准备,怎么办呢?

孟明于是对西乞和白乙说:“郑国已经有所防备,我们的偷袭是没有指望了。硬攻是不可能一下子成功的,我们又没有后援,还不如顺水推舟,就灭了滑国回去吧。”

商议已定,孟明等人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要到贵国去,只不过是到滑国而已。”于是灭了滑国回师。

郑穆公接到弦高的急报后,派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地方,发现他们果然已经捆扎行装,厉兵秣马了,于是便派人驱逐他们出境。杞子逃到了齐国,逢孙和杨孙逃往宋国。

孟明等人回师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灭。孟明、西乞、白乙三人都被晋军活捉了去。

秦穆公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实在与郑国商人弦高有很大关系。虽然蹇叔早已预见到这一结局,但却由于弦高的推动把它变为了现实。假如不是弦高假冒使者去犒劳秦师,一语点破秦军的企图,那孟明等人说不定可以偷袭郑国成功也未可知。假如孟明等人识破弦高,杀了他再连夜赶往郑国,那可能也还有机会。当然,这些都是假设。真实的是,弦高随机应变,把自己所贩之牛用来犒劳秦军,进而暗示郑国已早有准备,使秦军将领信以为真,从而取消了偷袭郑国的计划,结果反被晋国所伏击。

弦高的本来目的是贩牛,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以牛为礼物,自己也摇身一变由商人成为国使,替郑国解了大围,成为千古传诵的爱国主义者。

这就是随方亦圆!

随方亦圆——通三益和秋梨膏

清嘉庆年间,有个姓李的山西商人,因看到通州(现在的北京通县)是南北大运河上的重要中转站,很多江南货物进入北京都要经过通州,商业兴盛,便在通州开设了一个南货庄,取名三益贞,主要业务是批发出售运河运来的干鲜果品和某些海产品。开张后生意十分兴隆,买卖越做越大,不仅添置了宽大的库房,还养了几头毛驴和十几只骆驼往来北京运送货物。

李掌柜每次到北京送货,总要到处转转,看一看市场的行情,了解一下商品信息。前门外大街、东四牌楼、西单牌楼、鼓楼前大街等热闹繁华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些地方的店铺令他羡慕不已。他寻思:我要是能在这样繁华的地方开个店该有多好,一来到北京送货吃住方便,二来就冲这么好的地势,一定能赚大钱。从此,他开始盘算如何才能挤进这些地方开个店铺。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他到北京送货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在前门大街开市店的掌柜,两人闲聊中,他得知那人想把布店倒出去。他认为这种机会决不能放过,所以就千方百计与那人套近乎,每次来北京都要带一些干鲜果品或海产品之类的礼物,专门去那人家中探望,并请那个布店掌柜下馆子。慢慢地,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后来李掌柜终于把这家的店铺买了过来,并选择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开张营业,店名叫“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果然,由于店址好,通三益一开张便买卖兴隆,生意红火。

由于通三益的商品基本上是从通州自家开的三益贞进货,所以,不但品种齐全,而且质量好,价格合理,很快就使通三益在客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一些王府、大宅门以及饭店都愿意购买通三益的商品。为了与他们保持住关系,通三益都是送货上门,并且每次买卖都要给那些管事的或佣人百分之十的回扣。后来,就连清宫御睛房用的干鲜果品和山珍海味,有很多也要从通三益购进。

后来李掌柜发现,每年秋天的时候,通三益秋梨的销量很大,因为很多人喜欢用它熬汁治咳嗽,就连清宫太医院也在这个时候购进大量秋梨,用来熬制秋梨膏。丰掌柜想:若是能弄到熬制秋梨膏的宫廷秘方,自己加工出售,一定利市。为此,他做了大量努力,但一直到他去世,也没能找到机会。

李拿柜死后,他儿子继承父业,接管了通三益,并继续为实现他父亲生前用宫廷秘方熬制秋梨膏的愿望而奋斗。在他的苦心追求下,终于获得了成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一年秋天,清宫太医院又派人来通三益购买熬制秋梨膏的秋梨。在与来人的交谈中,年轻的掌柜得知,他竟是太医院的太医,并专门负责监制秋梨膏。少李掌柜不禁大喜,心想:“俗话说得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从他的嘴中得到熬制秋梨膏的富廷秘方,实现父亲生前的愿望。”于是急忙唤来伙计,又是递水,又是敬烟,并从饭馆叫来一桌丰盛的酒菜,热情招待这位“财神”。

从这以后,这位年轻的掌柜便与这位太医交上了朋友:通三益到了新鲜货,首先包一份给那位太医送去,还常买一些其他礼物相送,并隔三差五请他吃馆子。就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位掌柜感到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天,他又请这个太医去正阳楼吃饭,酒过三巡,便向太医讨教熬制秋梨膏的宫廷秘方。这位太医觉得通三益掌柜对自己不错,不好意思拒绝,只得合盘托出,把宫中制作秋梨膏的方法全部说了出来。从此,通三益开始出售按宫廷秘方自己熬制的秋梨膏。由于秋梨膏对咳嗽有显著疗效,所以,秋梨膏很快名扬四海,通三益的名声也就随着更加响亮了。

通三益发展壮大的经历其实就是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随机应变,暗合了水道的随方亦圆。

【关键词】随方亦圆,随机应变,善于变通,灵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