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三十六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第八计选择方式(1)

在真正成功的谈判里,了解对手是一种必需的准备,只有在这种准备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具体而有效的谈判方式,反击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地了解对手,必须明确谈判对手属于哪一种类型,这样,便能在谈判桌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既可节省精力又可一击而中。

有些人在谈判中爱虚张声势,动不动就对对手进行威胁恐吓,这是一种强硬型的谈判方式。强硬型的谈判对手往往情绪表现得十分激烈,态度强硬,在谈判中趾高气扬,不习惯也没耐心听对方的解释,总是按着自己的思路,认为自己的条件已经够好的了。尽管这种一厢情愿式的主观认识十分愚蠢可笑,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如果你遇到这样的谈判对手,你最好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以应付各种尴尬场面,并在耐心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提出你的理由。

强硬型的谈判对手总是咄咄逼人,不肯示弱。有的也许会什么也不说,有的干脆一口回绝,绝无回旋的余地。即使他们有时候口气不是十分坚决,并申明他们将认真考虑你的建议,但事实上,他们转身就会把承诺忘光。如果你紧逼不舍,要求兑现,他们肯定会矢口否认,或干脆对你说:“不”。

还有一种谈判对手是搭档型的谈判者,他们在谈判的过程中若隐若现,虚实相间,最令人防不胜防。

搭档型谈判对手的表现通常是:当谈判开始时,对方只派一些低层人员作为主谈手。等到谈判快要达成协议时,真正的主谈手突然插进来,表示以前的己方人员无权做出这样的决定,或是以前所谈的价格过低,或是时间难以保证。当你表示失望或觉得一切都完了的时候,对方会说:“如果你确实急需,我也可以与你成交,但至少在价格上要做些调整……”你此时往往无可奈何。因为谈判进行到这个时候,你已完全摊开了底牌,对方掌握了你谈判的一切秘密,如果你想达成协议,除了做出让步外别无他法。

团体型谈判者是谈判桌上出现的最多的谈判者。一般来说,谈判团体的成员达到三人或三人以上的,我们皆可称之为团体型谈判者。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谈判的内容尤其是关于高技术方面的谈判,往往需要各类专家出席,不如此不足以解决谈判中所遇到的专门问题。

逼迫型谈判者也是很难对付的一种谈判对手,他们通常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威胁对方,使对方就范,如利用期限进行逼迫,利用对方的竞争对手进行逼近,利用拖延战术进行逼迫,甚至还会用无中生有的方法进行逼迫等。这些逼迫方式只要运用巧妙,其效果往往是不错的,有时甚至比正面的强迫威逼效果还要好。

防御型的对手最难缠,因为你不容易了解到他的底细。这类谈判者在谈判桌上对任何攻势似乎都无动于衷,有时还故意微微一笑,让人捉摸不透。即使听演讲也难以表现得这么平静,但防御型的谈判者却能够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针对不同的人,我们要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

对牛操琴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

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子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哞”的叫声。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为驴请假

胡趱是唐昭宗时代的优伶,官任都知(朝廷教坊的歌师)。他爱好弈棋,常常骑着一头毛驴,到一个老朋友家去下棋,几乎每次都是早去晚归。

胡趱每逢到朋友家,不等他下驴,主人便对家童说:“快去后:给都知喂驴子。”胡趱深受感动,天黑后便骑驴回去。

有一天,胡趱正在这家下棋,朝廷忽然临时召他去侍乐,便呼家童把驴子牵来。等到牵来时,驴子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原来主人正用驴子拉磨呢!胡趱这才明白,自己的驴子竟一直在为人家拼命劳作啊!

第二天一早,胡趱又步行来到朋友家,主人照例命童去喂驴。

胡趱连忙对主人说:“不用忙啦,驴子今天没骑来。”主人吃惊地问:“为什么?”胡趱回答说:“自从昨天回去后,它就生了病,头晕恶心,不愿动弹,今天暂请假休息一下。”主人听胡趱这么一说,知道他发现了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十分难堪,但又觉得胡趱的话幽默风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胡趱所选择的说话方式非常巧妙,将动物拟人化,不动声色地告诫了朋友,也没有伤害到对方。这是说话方式的奥妙。

范雎让相

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叫蔡泽,博学善辩,非常自负。他先后到魏国、韩国和赵国游说,但都不很得意。他听说秦国的丞相范雎因自己的亲信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了重罪,心中忐忑不安,想急于卸掉丞相的担子,便赶到秦国来向范雎游说。

蔡泽是个穷汉,到咸阳后住进旅店,对店主说:“你给我拿好酒好菜来,等我当了丞相,会给你丰厚报酬的!”店主说:“你是个什么人,还梦想做丞相?”蔡泽说:“我是天下雄辩有智的人,前来求见秦王的。秦王见了我,必然佩服我的才智,会取下范雎的相印挂在我的腰间来的。”店主笑他狂妄,把他的话当作笑话讲给旅客们听。这话很快传到范雎耳中。范雎叫人把蔡泽召来,差人一到旅店,店主对蔡泽说:“谁叫你胡说八道,这下子大祸临头了!”蔡泽笑笑说:“我见到范雎,他必定会解下相印让给我,不用去见秦王了。”店主见他贫困,就说:“你不用交食宿费了!快去吧,只是不要连累到我!”蔡泽会见范雎,范雎高坐堂上,也不叫他坐,厉声诘问:“想代替我做丞相的人是你吗?”蔡泽站在一旁回答说:“正是!”

范雎说:“是来对我游说,夺我的爵位?”蔡泽说:“唉,一年四季,运转不息,成功的退下,将来的上去。

你已经应该退下了。”

范雎说:“我自己不退,谁能让我退下呢?”蔡泽说:“人在年轻体壮、头脑灵活的时候,努力建功立业,利于天下,成为人人仰慕的英雄豪杰。既然已经得志,年老体衰,就应该安乐长寿,欢度晚年,让自己的业绩流传后世,这不是很聪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