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记忆:90年代(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ou

我的衣服都是从专卖店买的

专卖商业模式自从进入服饰零售,其主流模式名称已经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服装企业快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专卖开始在服装零售行业出现,基本上都叫“服装专卖”,90年代初期是“西装专卖”、“衬衣专卖”、“裤行”、“女装专卖”、“运动服装专卖”等等,90年代中后期变为了“雅戈尔专卖”、“杉杉专卖”、“开开专卖”、“李宁专卖”等品牌专卖店。

90年代中后期,专卖店开始在大城市流行,一些外贸店也以便宜的价格卖出口货吸引女性顾客,一时间,消费方式开始多样化,掌管财政、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成了购物和装扮的主力军。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变成了旅游纪念品商店。

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所谓的品牌服饰,一些挂靠了国外名头的休闲服诸如“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开始抢占各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地段和步行街。

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外贸店,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

1991年11月10日《文汇报》报道,初秋上海纷纷推出男式太子裤、女式时装裤,一时间,穿着太子裤、时装裤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气派,一种享受。

不管是做生意的个体户、官员还是企业老板,都流行丝光棉或涤纶短袖上衣,下摆收进西裤里,腰间皮带上别着一个硕大的皮质手机套,胳肢窝里夹一个真皮公文包,有人总结“实在不知道这种众人效仿的穿着方式是从哪里流行起来的,实在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地方”。女人们的穿着也同样没了新鲜感,电影《股疯》里,潘虹向刘青云炫耀自己的真丝衬衫,自我称赞“非常漂亮”,后者不屑地说:“这身衣服,连我妈都不会穿。”

▲ 电影《股疯》剧照。

▲ 穿着文化衫参加50年国庆联欢的群众。

——北京市档案馆提供

2009年走红了的小沈阳,居然也调侃了一下专卖店:

出名了仍要慢慢发展,看看我穿的这身衣服,啥,你说我这大红配大绿不好看,别瞧不起人,我的衣服都是从专卖店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