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狼性精神(3)
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叫谈迁的人,学习很用功。在读了很多历史书籍之后,他决心写一部明史。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就去借,然后一件件地进行整理。天长日久,资料越积越多,经过20多年的努力,编写出了书稿。不料,一天夜里,小偷闯进了他家,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偷,便把他的书稿全部盗走。谈迁发现后,伤心至极,大哭一场。在严重的打击面前,他没有灰心,决心从头再写。他对自己说:我人不是还在吗?我手不是还在吗?那就重新做起吧!由于他矢志不移,义无反顾,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编写上,又经过10多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写出了一部500多万字的《国榷》,给后人研究明朝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
可以说,正是有了坚强的意志做后盾,谈迁才成就了毕生的伟业,同样,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人是在意志的支撑下才有所成就的。
刘伯承少年读中学的时候父亲病故,当时家庭经济困难,他被迫辍学回家务农。1911年,19岁的刘伯承到万县参加了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从此他便开始了军旅生涯。1916年3月,刘伯承率护国军攻打丰都城,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他奋勇当先,亲临第一线指挥。就在攻打城门时,他头部被流弹击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昏倒在血泊之中。几位士兵在乱尸中找到了他,在城里邮局内临时用草药给他治疗。后来在当地人民的精心帮助下,经过两三个月的疗养,刘伯承身体渐渐强壮起来,但是右眼还是失明了。
为了彻底地把伤治好,刘伯承被转到一家德国人开的私人诊所里治疗眼伤。诊所的德国医生精于外科手术。手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是割去赘肉、整理血管,第二次手术是安装义眼。因眼睛离大脑较近,刘伯承担心麻醉药会对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坚决拒绝使用麻醉剂。整个手术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当医生一刀一刀地修割赘肉时,所进行的每一刀都是那样的疼痛钻心,可是刘伯承仍然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一声不吭。
待伤口包扎完毕后,医生见他的座椅扶手已被汗水全部沾湿,便关切地问:疼得厉害吧?刘伯承坦然一笑:才割了72刀,小意思!医生惊异地问他如何知道,他说:阁下每割一刀,我就暗记一次,错不了。这位医生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了不起,了不起!你是勇敢的中国人,中国人真是好样的。当他进一步了解了刘承伯的处境和经历后,对这位年轻的军人肃然起敬,从心底由衷地说道:你真是中国的军神!
在刘伯承的一生中,碰到过无数次艰难险阻。正因为他有着一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顽强品质,他才能够闯南走北、纵横天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为自己的一生写下辉煌的篇章。
当一颗种子具有了十分坚强的生命力之后,无论在它的上面压上多重的石块,它总会找到时机破土而出。如果一个人真的具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全面的个人素质,无论外部的环境多么不利,自己的起点多么低,他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当大多数人自始至终徘徊在财富的大门之外而无法进入的时候,就像弄丢了阿里巴巴咒语的人,这在较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他迷失了自己。
成功是不会属于所有人的,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只要永不屈服,就不会永远失败。不管失败过多少次,不管时间早晚,成功总是有可能的。对于一个没有失掉勇气、意志、自尊和自信的人来说,就不会有失败,他最终是一个胜利者。如果你是一位强者,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那么就让意志的法则唤醒你的雄心吧,让你非常强大,无往不胜!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话,我们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们要做就要做得有意义、有冒险精神。
请记住旷野中的狼所说的话:我决不会用人格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也不愿过着有保障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标时的激动而不愿要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去与慈善做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的食物做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对任何恐吓屈服。我们的敌人永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请相信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会因我们而不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弱肉强食是永恒的真理
曾经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过:弱肉强食就如同天空一样古老而真实,信奉这个原理的狼就能生存下来,违背这个原理就会死亡。这一原理就好像是缠绕在树干上的蔓草一样环环相扣。弱肉强食,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把话说得太过直白了,但正如同那位伟大的作家所说的,它就如同天空一样古老而真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是永远属于那些强者的,而弱者只能得到同情和怜悯,弱者是永远得不到成功的——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就应该具有狼群的那种战斗性格。谦让、退缩、息事宁人并不应该是现代员工的生存哲学。由于教育的普及,我们的社会对一般性的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如果不在企业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个员工就很有可能被裁员。即使你有一颗仁爱之心,也不会有人把自己的工作拱手相让的。
现在的社会企业竞争是避免不了的,但我们并不提倡你死我活的争斗,互相拆台,干扰对手的工作。一个企业内的员工应该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展开合理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并不应该是以挤走对方,抢占对方的职位为目的。真正的竞争就是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
竞争不只是在企业、团队内部展开。优秀的员工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站在整体的立场上去面对竞争,而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面对竞争。从公司或团队的立场上来说,在团队里所有的员工应该团结一心。打败竞争对手,抢占较多的市场。
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都决定了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狼那样的战斗性格。因为这种性格决定了员工的斗志和心气,这种精神的力量绝对不能小视。
其实在动物界中狼根本就不是上帝的宠儿,尤其是在食肉动物中,狼根本就没有丝毫优于其他动物的身体条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还没有做之前就能肯定会百分之百的成功。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只有一个区别:是否做到顽强和坚韧。顽强与坚韧,是行动的基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只有心里充满必胜的信念,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确信无疑,并且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才可能迈出坚定的步伐,迸发出克服困难的力量与智慧,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狼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由于对狼的偏见和憎恨,人类曾经对狼进行大规模的屠杀,但狼仍然顽强地生存至今。现在,越来越多的物种从这个星球上消失,越来越多的物种被人类列入保护的行列,狼却一直没有被人类驯服,也没有弱小到需要靠人类的保护才能继续在地球上存在下去。虽然我们不否认狼群的数量一直在减少,难道这不是野生动物们共同的命运吗?但在辽阔的草原,在潮湿的热带雨林,在干燥的沙漠,在寒冷的北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狼群。这是何等顽强的生命,是多么令人感慨的物种啊!
它们没有飞快的速度,也没有庞大的身躯,即使是它本身唯一的武器锋利的牙齿也是绝大部分食肉动物所具有的。
狼是不冬眠的动物,它们几乎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贮藏食物。因此,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们就必须四处寻找食物。这对狼群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它们的捕食对象,有很多都躲在温暖的洞穴中沉睡,即使是不冬眠的动物,也在洞穴里储存了足够的食物,因此也很少到野外寻找食物。草原上的狼群,一到冬季,就会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被淘汰一部分,但这种淘汰在无形中优化了狼群。经历冬季的考验之后,生存下来的狼群有着比原来更顽强和坚韧的生命力。
狼为什么而活着?这对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类来说,也是深奥无比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狼群的存在。这并不应该是我们的关注所在,至少在这里是如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并不被上帝所宠爱的狼,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在与各种动物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在最可怕的敌人——人类的屠杀后,依然顽强地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狼的确是地球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之一——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应该关注并认真去思考的。
§§§第二节狼性无畏
狼的自述:
也许你曾经看到我们退逃,但那不是我们最后的形象。在自然界中,虽然我们不是最强大的,但是我们是最无畏的。在我们的内心里,只有战斗,战斗到最后的一刻。
因为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有所为,无所畏
狼群非常喜欢生活在森林地区,但也会被发现于沙漠、平原和冻原地带。狼是很聪明的,它们通过气味、面部及身体语言和发声来彼此交流。
吼叫可以帮助它们彼此追踪、建立地盘、组成狼群和防御外来攻击。它们也会因高兴而吼叫。在安静的夜晚,远在192千米之外,我们都能听到它们的吼叫。
除了灵敏的听觉之外,狼还具有敏锐的嗅觉,并且还能察觉到远在两千米之外的猎物。遇到挫折时它们也会狂吠和吼叫。狼在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时,是不会害怕、胆怯的,它们知道一只真正的狼是不会采取逃跑的手段,而是战斗。只有战斗才有生存的希望,而逃跑只有一死——这是狼族的准则。
只有为战斗而生的狼,没有因惧怕战斗而生的狼,它们的生活就是战斗,即使死也要死在战场中。这就是狼能够一直生存的法则——无畏。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与禽兽区别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孟子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做磨炼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身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生存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理念,这就是所谓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杀死了齐庄公,太史毫不隐讳,据实情在简策上直书崔杼弑(杀)齐君。崔杼恼羞成怒,便把太史杀掉了。太史的弟弟接着仍这样写,又被杀掉。太史的另一个弟弟仍然坚持不改,崔杼无可奈何,只好听其所为。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相继被杀,毫不畏惧,操起竹简赶往朝廷,要继续如实记载这件事情。在途中听说崔杼弑君之事已被如实记载,才返回家中。
齐太史三兄弟不畏强权,把生死置之度外,为真理而亡,成为一代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相国,名叫晏子。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