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工作伤害你:职场可以很幸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锻造不一样的人生

从心理学上讲,人有两种反应倾向,即对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应对或表现。这两种人,分别被称做具有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

当遭到打击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也完全不同。

两个冠军,两种命运

职场加油站

1988年的奥运会前,美国游泳健将马特·比昂迪被认为很有可能夺取7枚金牌。然而,第一个项目200米自由泳,他竟然只得了第三名;第二个项目100米蝶泳,在最后关头,另一选手突然加速,马特只得到第二名。

一时间舆论大哗,各体育记者纷纷发表高见,说马特会大受打击而一蹶不振。

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却预言,马特一定没有问题,因为他是个相当乐观的人。马丁曾经给美国游泳队做过一项心理训练,在队员表现正常的时候马丁有意地告诉他:你这次游得很差。听到这话,很多运动员都显得很沮丧,但是马特·比昂迪反而越受打击,越斗志昂扬。这就是典型的乐观者的表现。

果然,马特从第三个项目开始,大发神威,一举拿下了5枚金牌。

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台球冠军路易斯·福克斯的故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局。

职场加油站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隆重举行,路易斯·福克斯得分一路领先,只差几分便可稳拿冠军。

忽然,他看见一只苍蝇落在了白球上,于是挥手赶走了苍蝇,俯身击球。可是那只苍蝇又飞回到了白球上,路易斯只好再次起身撵走苍蝇。至此,观众不由得哄堂大笑。在观众的笑声中,他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

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第三次又落到了白球上,周围的观众真是笑得前仰后合。

路易斯的情绪坏到了极点,他顿时失去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

球杆触动了白球,裁判判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这使得路易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赶上并超过了他,最终夺走了冠军。

这个故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也还算不上彻底的悲剧,可是事情偏偏还没有结束。

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的尸体,他投河自尽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居然把一位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彻底推向了毁灭!

同样是世界冠军,同样是遭遇干扰、打击、挫折,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马特能集中精力,摒弃一切干扰,一举成功;路易斯却被环境所左右,居然死于非命。

做一个乐观的销售冠军

冠军有不同类型,销售人员也是。

众所周知,销售人员总是要面对他人的拒绝。有调查显示,85%的销售在成功之前都被拒绝过。

乐观的销售人员不会在意客户的拒绝,他们的眼睛更多地盯着可以实现的销售机会;悲观的人则会把这种拒绝积累在心里。

强生公司有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新人向一个老业务员说他受不了这份工作了,因为碰到很多客户侮辱他。

他问老业务员:“难道您没有碰到过吗?”

老业务员回答他:“侮辱?从来没有!我曾经被客户从家里赶出来过,被客户骂过,有一次还被客户扔盘子砸过。可是我从来不觉得这些是侮辱。”

能对别人的拒绝付之一笑,是保险业销售人员最基本的素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现:乐观的销售人员比悲观的销售人员业绩高37%,而悲观者在第一年的辞职数是乐观者的两倍。

心理学上这样划分乐观和悲观的人:

  • 看待不幸的来源:乐观的人会认为不幸或者失败源自外部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悲观的人则认为失败是事物或自我内部永恒的特性决定的,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 看待不幸的持久性:乐观的人认为不幸的状态是暂时的,悲观的人则认为不幸是永恒的。
  • 看待不幸的普遍性:乐观的人认为不幸是特殊的、偶尔发生的;悲观的人则认为不幸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

同样面对求职失败,乐观者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制定新的计划,以自己的进步来保证下一次做得更好,最终应聘成功。他们的反应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认为曾经的错误都是可以弥补的。

而悲观者则会认为:对于这种失败自己无能为力,再做什么也只能是重蹈覆辙。他们会放弃希望和努力。最后他们能成功吗?答案不言自明。

乐观让你赢得生命

从生理状态来说,乐观主义者显然也更健康,有更好的免疫力、复原能力,甚至更长的寿命,尤其是在一些生死紧要的关头,乐观的心态可能是你真正的救命稻草。

职场加油站

王子兰,唐山儿童医院护士。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她被埋在了地下。幸福的是,她脚边有一瓶生理盐水,手腕上有一只手表。

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乐观的心态。王子兰坚信会有人来救她,于是她安安静静地躺着,定时给手表上弦,渴极了就喝一小口生理盐水。她一直回忆平时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尽量睡觉,保持体力。

最后,当她被解救出来的时候,尽管身体非常虚弱,但是康复得很快。

谈到这8天的经历,她用五个字来形容是:简单而轻松。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些遇难者,本来生存环境能够支持到他们获救,可是,他们却没能活下来。加速他们死亡的,是惊惧、急躁,是近乎疯狂地、声嘶力竭地呼救,拼命地搬动周围的断木残垣等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甚至因此导致自己受伤、骨折,最终死于衰竭。

同样的境遇,不同的反应,有时候付出的,竟是生命的代价。

快乐接受,积极面对

职场情境室

有两个女孩,都是公司的年轻白领,上班都非常忙,下班经常很晚,所以她们都常在写字楼下的麦当劳吃晚餐。

可是,对于这同一个选择,两个人的感受却完全不同。

第一个女孩,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每天工作很忙说明公司很需要我。没时间做饭,公司楼下正好就有麦当劳,又香又热,花样很多,便宜又干净,便利又省事,反正晚饭又不需要吃得很有营养。有这样好的方式解决晚饭,她觉得实在太幸运了,自己命太好了。

而另一个女孩的想法完全不同,她觉得,每天上班很忙是被公司剥削。没法做饭,下了班只好吃麦当劳这样的垃圾食品,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你可以想象吃完麦当劳之后,这两个女孩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吗?

第一个女孩,可能会很高兴地同男朋友通电话或者给妈妈打电话,电话中的她,可能兴致盎然,会让男朋友也很开心。如果妈妈有病或者不舒服,她也可能会好好地关心、安慰妈妈。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又快乐的女孩啊。如果晚上没有活动,她可能还会学点英语什么的,有计划地提升自己。

第二个女孩的状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打电话的时候,她可能有更多的不耐烦和抱怨,需要男朋友更多地哄她、呵护她。如果妈妈跟她说自己生病不舒服,她可能会说:我还不舒服呢。至于晚上学英语?行行好,我忙了一天,吃了一肚子垃圾食品回来,还要我学英语?人生有这么悲惨吗?该这么痛苦吗?

这种设想当然有点儿夸张,但对于同样的事,不同人的反应确实差异巨大。而在不同的反应之下,他们的感情、感受、态度、行为都会不一样,而不一样的行为积累之下,最后就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最终,各种细微的、不同的积累,导致了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野。

我在大型企业工作的时候,公司曾经做过“活力工程”,就是把员工按业绩排序,最好的20%、中间的70%,最差的10%。

当最差的10%被评出之后,有一位高管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这10%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很愤怒,认定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暴跳如雷,到处投诉……总之就是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状况,去加以改善。

而另外一些人,拿到评估结果时,可能也很震惊,但随后他们会跟自己说:我可能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同时也说明了我的确做得不是很理想,否则,即使我进不了最佳也一定在中间,怎么可能落到最后?总之我需要加把劲,才能把排名提到前面去。

对前一种人,差评只是让他内分泌失调。而对后一种人,差评会成为他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