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综合能力逻辑试题的基本分类
一、逻辑试题恰当分类的意义
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有确定的目的,其次要有确定的对象。这里,给对象作恰当的分类,对于达到目的、做成一件事,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把好人和坏人作为人的基本分类,显然不得要领;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或者分为成年人和儿童,对医学有一定意义,但将之作为医学上最基本的分类也不恰当;而把人分为健康人和病人,才是最恰当的基本分类。
同样,MBA逻辑试题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什么是最恰当的基本分类呢?
在各种类型的逻辑测试中出现的逻辑试题,按其测试的目的可分为两类:一类试题的目的主要是测试逻辑知识,不妨称之为“知识型”逻辑试题;另一类的目的主要是测试逻辑思维能力,不妨称之为“能力型”逻辑试题。
MBA逻辑测试中不出现“知识型”,只出现“能力型”逻辑试题。或者换句话说,MBA逻辑试题就是“能力型”逻辑试题。
“能力型”逻辑试题按其和逻辑知识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试题的应对是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它只依赖逻辑思维素养,不需要涉及逻辑知识的有意识运用。日常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过程。不妨称这类试题为“独立能力型”。另一类试题虽然不以测试逻辑知识为目的,但掌握与运用相关逻辑知识有利于正确迅速地解题,不妨称这类试题为“知识相关型”。
“知识相关型”逻辑试题只涉及与人的日常逻辑思维及其能力素养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在这些知识中,一部分与解题“强相关”,这些知识可提供一种确定甚至程序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实质性地减少解题难度,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部分与解题“弱相关”,这些知识虽然不能提供确定的操作性解题方法,但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正确迅速地解题。
所以,可将“知识相关型”试题分为“强相关”和“弱相关”两类。“强相关”型试题的应对与“强相关”逻辑知识的正确运用有实质性关系;“弱相关”型试题的应对与“弱相关”逻辑知识有不同程度的关系,但总体上这种关系比“强相关”型试题弱。
上述分类要求从解题的角度(而不仅是从理论概括的角度)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区别于知识型试题,能力型逻辑试题,即MBA逻辑试题的特点是什么?解答此类试题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第二,在MBA逻辑试题中,知识相关型试题的特点及解题要领是什么?
·第三,哪些是“强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它们如何正确运用于解答MBA逻辑试题?
·第四,哪些是“弱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它们如何正确运用于解答MBA逻辑试题?
·第五,区别于知识相关型试题,独立能力型试题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种类型试题的解题要领分别是什么?
·第六,在历年的MBA逻辑真题中,上述各种类型的试题大致分别占怎样的比例?
二、什么是(纯)知识型逻辑试题以及为什么综合能力考试不测试此类试题
在MBA逻辑测试中不出现知识型逻辑试题。为了比较说明能力型逻辑试题,接下来分析一道这种类型的试题。
【例1-1】高尚的话都是真话;“范跑跑”说的是真话。所以,“范跑跑”说的是高尚的话。
以下哪项对上述推理的评价最为恰当?
A.推理正确。
B.推理错误。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C.推理错误。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D.推理错误。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E.推理错误。犯了“四词项”错误。
【解析】题干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中,“‘范跑跑’说的话”是小项,“高尚的话”是大项,“真话”是中项。正确三段论的规则之一是:中项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出现的错误称为“中项两次不周延”。本例的中项“真话”在大、小前提中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因此,该推理违反规则,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答案是B。
这是一道测试考生三段论知识的试题。
这道试题的特点是:一个考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的逻辑知识,即使他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正确选择答案。(MBA逻辑试题有五个选项,随机选择的正确率是20%。这里所说的正确选择答案,不包括这种情况。下同。)一个考生只要掌握了上述相关知识,哪怕此种掌握依赖于死记硬背,哪怕他的日常思维能力事实上很弱,也非常可能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型逻辑试题。知识型逻辑试题对于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来说也许是必要的,但它不符合能力型逻辑考试的要求。
知识型的逻辑试题不出现在MBA逻辑测试中。
三、什么是“(知识)强相关”型逻辑试题
【例1-2】不可能有人会不犯错误。
以下哪项和题干断定的意思相同?
A.所有的人都可能会犯错误。
B.有人可能会犯错误。
C.所有的人都必然会犯错误。
D.有人必然会犯错误。
E.有人必然不会犯错误。
答案是C。
在作解析之前,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思考1-1】中国队不可能进入决赛。
以下哪项和上述断定的意思相同?
A.中国队可能进不了决赛。
B.中国队必然进不了决赛。
答案是B。
【思考1-2】中国队不一定不能出线。(一定=必然)
以下哪项和上述断定的意思相同?
A.中国队可能出线。
B.中国队必然出线。
答案是A。
“必然”和“可能”在逻辑学中称为模态词,它们的关系是:
不必然A=可能非A
不可能A=必然非A
【思考1-3】总经理:所有责任人都扣除奖金。
董事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符合董事长的意思?
A.所有责任人都不扣除奖金。
B.有的责任人扣除奖金。
C.有的责任人不扣除奖金。
答案是C。
【思考1-4】总经理:有的责任人不扣除奖金。
董事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符合董事长的意思?
A.所有责任人都扣除奖金。
B.所有责任人都不扣除奖金。
C.有的责任人要扣除奖金。
答案是A。
“所有”和“有的(有些)”在逻辑学中称为量词,它们的关系是:
并非所有……=有的并非……
并非有的……=所有并非……
现在来解析例1-2:
不可能有人会不犯错误(题干)
=必然并非有人会不犯错误
=必然所有人都会犯错误(选项C)
题干否定的是“可能”和“有的”,和题干意思相同的正确选项中一定包含“必然”和“所有”,这叫“对偶”。具有对偶关系的逻辑概念包括三对:
·“必然”和“可能”
·“所有”和“有的”
·“且”和“或”
这一知识点对解答一部分MBA逻辑试题(如例1-2)有重要意义。
【例1-3】甲、乙、丙和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四人分别做了如下陈述。
甲:如果我作案,那么丙是主犯。
乙:丁作案。
丙:甲参与了作案,但主犯不是我。
丁:作案的是乙。
已知只有一人说真话,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和丙都作案。
B.甲和丙都没作案。
C.丁作案但乙没作案。
D.乙和丁都没作案。
E.上述各项均不能从题干的条件推出。
【解析】思考的切入点是:四人中哪两人的断定互相矛盾?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已知只有一人说真话,则说真话的必在互相矛盾的两人中,则其余两人说假话。至此不难推出结论。
四人所说的话的结构如下。
甲:如果甲,则丙
乙:丁
丙:甲且非丙
丁:乙
相关的知识点是:“如果A,那么B”和“A且非B”互相矛盾(A和B是任意的命题)。先强调一下,这一知识点对于MBA逻辑应试非常重要。因此,互相矛盾的是甲和丙,其中必有一真。因此,乙和丁说假话。
因此得:乙和丁都没作案。答案是D。
四、什么是“(知识)弱相关”型逻辑试题
【例1-4】陈华为了图便宜花50元买了双旅游鞋,不到一个月就断裂了;不久,他按市价的几乎一半买了件皮夹克,结果发现是仿羊皮的。于是他得出结论,便宜无好货。
陈华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与下列哪项最为类似?
A.李京是语文老师,他仔细地阅改了每一篇作文,得出结论,全班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普遍有提高。
B.王江检验一批产品,第一件合格,第二件是次品,于是得出结论,这批产品不全合格。
C.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或是设备故障,或是操作失误,联邦调查局已经找到操作失误的证据,因此得出结论,可以排除设备故障的原因。
D.吴琼邻居的小男孩,头发有两个旋,脾气很犟;吴琼的小侄子,头发也有两个旋,脾气也很犟。吴琼因此得出结论,头发上有两个旋的孩子,脾气很犟。
E.吴琼认为头发有两个旋的孩子脾气很犟,因此得出结论,自己的孩子脾气不犟是因为头发上只有一个旋。
【解析】题干的陈华和D项的吴琼的推理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答案是D。
【例1-5】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致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以下哪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做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E.底细伦理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解析】A、C和D项都违反了相应的定义规则,因而都不正确。A项和E项不符合“定义必须相称”的规则,A项“定义过窄”,E项“定义过宽”;C项不符合“不得以否定句给正概念”下定义的规则;D项不符合“定义不得运用比喻”的规则。答案是B。
以上两题涉及都涉及逻辑知识。例1-4涉及“以偏概全”,这是一种谬误,有关归纳推理;例1-5涉及概念的定义规则。
五、“强相关”与“弱相关”型试题的共同之处和区别
“强相关”与“弱相关”型试题都属于“知识相关型”综合能力逻辑试题。分析例1-2至例1-5可以发现,这类试题及其应对有如下特点:
·第一,涉及相关逻辑知识。
·第二,不是测试考生对相关逻辑知识的掌握,而是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不熟悉逻辑知识不等于不能正确解题(这是“知识相关型”试题与“知识型”试题的区别);但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正确快速地答题。
·第四,不难发现,与应对例1-2和例1-3这样的试题相比,熟悉相关知识对于应对例1-4和例1-5这样的试题的意义要弱得多。这就是“强相关”和“弱相关”的区别。
·第五,应对“知识相关型”试题,应重点把握“强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应的操作性解题方法。
·第六,要正确认识“弱相关”知识在解题中的意义,不要夸大此种知识在应对能力型逻辑测试中的意义。不要使综合能力逻辑应试准备成为无针对性的逻辑知识大复习。有些“弱相关”试题,例如例1-5,尽管与某些逻辑知识相关,熟悉这些知识有利于解题,但在实际解题中,从思考相应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入手不足取,这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于试题,正确的方式是首先不把它作为“知识相关型”,除非发现有必要思考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
六、什么是“独立能力型”逻辑试题
【例1-6】*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
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A.1
B.2
C.4
D.7
E.8
【解析】要点是两个分类。第一,亚裔和非亚裔学者。第二,博士和非博士。
由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31人,可得非亚裔学者29人。
由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可得非亚裔学者中有博士学位的(29-4=)25人。
由博士总数33人,得亚裔博士有(33-25=)8人。答案是E。
【例1-7】*比较文字学者张教授认为,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他提出,汉字是象征文字,其中大部分都是形声字,这些字的字形与字义相互关联;英语是拼音文字,其字形与字义往往关联度不大,需要某种抽象的理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符合张教授的观点?
A.汉语中的“日”、“月”是象形字,从字形可以看出其所指的对象;而英语中的sun与moon则感觉不到这种形义结合。
B.汉语中的“日”与“木”结合,可以组成“東”、“杲”、“杳”等不同的字,并可以猜测其语义。英语中则不存在与此类似的sun与wood的结合。
C.英语中,也有与汉语类似的象形文字。例如,eye是人的眼睛的象形,两个e代表眼睛,y代表中间的鼻子;bed是床的象形,b和d代表床的两端。
D.英语中的sunlight与汉语中的“阳光”相对应,而英语的sun与light和汉语中的“阳”与“光”相对应。
E.汉语的“星期三”与英语中的Wednesday和德语中的Mitwoch意思相同。
【解析】张教授的观点是: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相互关联,英语的字形与字义关联度不大。C项不符合上述观点。答案是C。
【例1-8】一个部落或种族在历史的发展中灭绝了,但它的文字会留传下来。“亚里洛”就是这样一种文字。考古学家是在内陆发现这种文字的。根据对所发现的这种文字的研究,专家们推测,使用“亚里洛”文字的部落或种族在历史上生活在远离海洋的寒冷地带,因为在此种文字中,表示“冬天”、“雪”等的文字频繁出现,但没有表示“海”的文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推测?
A.“亚里洛”中有表示“鱼”的文字。
B.“亚里洛”中有表示“热”的文字。
C.“亚里洛”中有表示“马”的文字。
D.“亚里洛”中没有表示“山”的文字。
E.“亚里洛”中没有表示“云”的文字。
【解析】题干中专家进行推测的假设是,一种古文字语言中有某种文字,则使用此种文字语言的古代部落所生活的环境中就有此种文字所表示的自然物;否则就没有。E项如果为真,说明此种假设不成立。因为任何自然环境不可能没有云。
其余各项都不能削弱题干。如A项不能削弱,因为鱼不一定海中才有。B项不能削弱,因为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部落也接触热的自然物,例如火。答案是E。
【例1-9】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岩洞中,有许多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笋。这些石笋是由水滴长年滴落在岩石表面而逐渐积累的矿物质形成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过去漓江的江面比现在高。
B.只有漓江的岩洞中才有地下河流。
C.漓江的岩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D.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后出现的。
E.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比过去深。
【解析】如果E项不成立,即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不比过去深,则该地下河流的水过去至少和现在一样深,也可能比现在还深,从而石笋的根部所在的岩石就不可能露出水面,于是题干关于石笋成因的解释就不能成立。如果E项不成立,则题干不成立。如果题干为真,则E项为真。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D项不能从题干推出。即使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前出现的,只要石笋的根部所在的岩石露出水面,题干关于石笋成因的解释仍然可以成立。如果题干为真,则D项可能假。D不能从题干推出。答案是E。
例1-6至例1-9是独立能力型试题。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考,是逻辑思考,其核心是逻辑推理。和例1-2至例1-5不同,解答独立能力型试题,不涉及逻辑知识的应用。一个逻辑学家也许可以从中分析出某种逻辑知识的运用,但即使逻辑学家自己解答此类题目,他的实际思考过程也绝不会是对这些逻辑知识有意识的运用过程。解答独立能力型试题所依据的,或者说,独立能力型试题所测试的,就是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任何一个健全的思考者天生具有。这种能力不是靠记忆,而是靠训练得到加强。正是此种能力的差异,反映出思维素养的差异。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知识相关型”相比,“独立能力型”试题具有较高的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一般来说,逻辑试题与知识的相关性越强,则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越低。当然,这是就其一般性而言的。特殊地,一道精到的“知识相关型”试题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完全可能高于一道勉强的独立能力型试题。
七、A类和B类:综合能力逻辑试题的基本分类和不同的应对方略
以上通过实例分析说明,MBA逻辑试题分为独立能力型和(逻辑)知识相关型。知识相关型又分为强相关和弱相关。
强相关型试题,约定称为B类,其余为A类。
把MBA逻辑试题分为A、B两类,是恰当的基本分类,因为B类题和A类题的应对方略有实质性的区别。理解和把握此种区别,对于成功应试至关重要,或者说最为重要。
应对B类题的方略是把握以下问题。
第一,什么是强相关的逻辑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包括哪些?
所谓强相关,完全是基于MBA逻辑应试的经验概括出来的概念,指的是这样特点的逻辑知识点:第一,虽然MBA逻辑测试的目标不是逻辑知识而是思维能力,但毕竟是逻辑测试,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正确应试、摆脱解题思考的盲目性是完全必要的;第二,能给解题以某种确定性的依据,使解题过程带有某种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对思考的压力,从而降低试题的主观难度。
在MBA逻辑应试中,强相关知识点事实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它们是:
·基本逻辑概念(“非”、“且”、“或”(“要么……要么”)、“则”)
·条件关系
·四个重要的等值公式
·“则”和“或”(“要么……要么”)的推理规则
·对当关系
·对偶关系
这六个知识点中,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
第二,如何基于日常思维实际,准确理解上述知识点?
第三,如何在解题中恰当地运用上述知识点?
如果说应对B类题的要领是在解题中恰当运用某些知识点的话,则应对A类题的要领不是这样。应对A类题的不确定性要比应对B类题大得多,因此,总结应对A类题的方略、概括应对A类题的规律性方法要困难得多。对此,大家都在摸索,这是见仁见智的。
本书应对A类题的方略如下。
第一,阐述应对MBA逻辑试题要关注的若干要点:如何准确迅速地阅读、理解和概括题干?如何正确把握并恰当运用选择性思维和排除性思考?如何识别和排除干扰项?如何理解“如果为真”?如何理解“能”和“最能”?如何抓住解题之扣?等等。
第二,把MBA试题分为七种题型(论证辨析、逻辑推断、语义辨析、谬误辨析、类比辨析、因果5法和数字比例,前五种为基本题型),分析概括不同题型的解题要领,其中包括在必要的地方穿插阐述弱相关知识点及其在解题中的恰当运用。
A类题包括独立能力型和弱相关型。上述七种题型中,B类题主要集中在逻辑推断(A类题也多有逻辑推断),其余基本是A类题,其中,论证辨析、语义辨析、数字比例基本都是独立能力型题;弱相关型题多出现于谬误辨析和因果关系。
A类题是MBA逻辑试题的主体,对考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高于B类题,但B类题更能体现考前准备和考前辅导的意义。
在解题前,不必刻意区分是A类或B类。我们将会发现,B类题的特征是明显的。如果一道题的B类特征不明显,则先当做A类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