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裴元基在家里守制,也轻松不了。每一天,大弟子郑庆光都会来向他汇报枪炮厂的扩建情况。儿子裴俊超,大白天在诸葛锦华的监督和教导下,学习枪炮知识,晚上回到家就跟着他学习文化。令裴元基高兴的是,前几年在儿子身上付出的努力见到了实效,儿子学起枪炮火药来,比自己当年在德意志快多了。有时候,诸葛锦华生怕郑庆光和裴俊超无法把枪炮厂的事情说透彻,还亲自到他家里来,专门谈一些枪炮厂的问题。
“其实,你没有必要这样做。”每一次诸葛锦华到府上来,裴元基都说:“枪炮厂有你,我一百二十个放心。”
“我也不仅仅只是想让你随时掌握和了解枪炮厂扩建的进展,也想听到你的意见。”诸葛锦华笑道:“除非你说你不愿意继续为枪炮厂的事情操心了,否则,我还是继续那样做下去。”
裴元基苦笑道:“我当然愿意帮你出出主意,可是,我不是一直没有想出好主意吗?”
“我就知道,你任何时候都闲不住。”诸葛锦华笑道:“告诉我,你都想了些什么?也许,我能够刺激你的思想。”
“还记得当年我们想跟江南制造总局联合的事情吗?”
“怎么不记得?可是,并没有得到江南制造总局的回应嘛。难道你觉得现在联合的时机来临了吗?”
“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跟江南制造总局走到一块去。你对枪炮厂实施的扩建计划,可以弥补我们无法跟江南制造总局联合的缺憾,但是,要想让我们一家枪炮厂具备跟江南制造总局联合在一起的生产能力,似乎还应该走一走其他的路子。”
“什么路子?”
“也许,在钢铁和机械制造以及火药的生产方面,我们可以动一动脑筋。只要我们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一支步枪一门山炮发挥出数十支步枪数十门山炮的作用,那个影响就太大了。”
“是呀,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只是,纵观整个大清王朝的疆域,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起步晚,发展慢,很难有所突破。就是张大人一手兴建起来的汉阳铁厂,不是也不能给我们的兵工厂提供合适的原材料吗?而在火药方面,江南制造总局发明的无烟火药,性能远远超过了黑色火药,不仅成为我大清王朝火药界的翘楚,而且也能跟有数的几个西方强国媲美。我们站在江南制造总局的肩膀上,在火药方面做点文章,应该很容易见效。”
“我们想到一块去了。”裴元基热烈地鼓掌道。
“既然如此,不如我去江南制造总局看看他们是怎么研制出无烟火药的,回来之后,我们一块研究改进的方法。”
“枪炮厂正在扩建之中,你哪里离得开?还是我去吧。”
诸葛锦华想了一回,忽而说道:“无烟火药是江南制造总局的命根子,他们不告诉你研制方法以及火药配比又该怎么办呢?”
“都是大清王朝的臣子,有什么不好说的呢?就用我们要是研究出了新的火药,就与江南制造总局利益共享为条件,我相信,人家没有不把研制无烟火药的一整套东西交给我们的道理。”
两人商议一定,裴元基便收拾行装,去了一趟上海,颇费了一番口舌,果然把无烟火药的研制方法及其各种成分的配比全部拿回来了。他正要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却出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这一天恰好是裴应儒周年的忌日。诸葛锦华把枪炮厂的事情安排妥当,带着裴云珠和诸葛鹏一道来到裴府。
诸葛鹏本来是跟外公裴应儒学文化的,裴应儒一死,就没人教他了。送去别的私塾吗?却诸葛鹏在裴应儒手里学到的知识,足以跟那些半吊子私塾先生相媲美。幸好裴元基守制在家,就由裴元基代为教导着。
裴元基大白天教一教女儿裴馨儿和诸葛鹏,晚上就教裴俊超。后来,刘玉蓉来访,跟姚心林和裴云珠天南海北一通胡侃,就侃到了子女教育上,一听说裴元基在家里教了一些孩子,就把自己的女儿也送了过来。
这可让欧阳宁儿吃罪不少。天不亮地不亮,她就要由下人带领着,过汉江,来到汉阳,到裴家学点知识,天黑时分才回去汉口。欧阳锦亮和刘玉蓉都吃过不少苦,虽说有些心疼女儿,到底还是望女成凤的思想占了上风,决不会让女儿半途而废。欧阳宁儿原本心里非常喜欢裴俊超,一去二来,就更加惦记上裴家了,一天不去,心里就好象少了许多东西。她不喜欢跟诸葛鹏玩,觉得他没趣,也不喜欢跟裴馨儿玩,觉得她太不像个女孩。她最喜欢的是裴俊超,可是裴俊超又不能常在她的面前,她只好很谁也不玩,静静地等着裴俊超的出现。
诸葛锦华来到裴家,不光是因为岳父的忌日,还带给了裴元基新消息:“朝廷在洋人的逼迫下,开始在全国大力兴办新式学堂,还准备大力兴办新军。你觉得这件事情到底怎么样?”
“是好事呀。”裴元基说道:“我们都接受过西洋教育,应该知道,只有西洋教育可以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拯救国家的最好教育方式。不过,在洋人的逼迫下开始推行新式学堂编练新军,就未免太有失国家的体面了。”
“这么说,你是赞同新式学堂和编练新军的了。”诸葛锦华说道。
“我没有理由不赞同。”裴元基笑道:“要不然,我也不会让元杰不在家里守制,跑去编练新军了。”
的确,朝廷要编列新军的事一传到裴元杰的耳朵,他再也不愿意继续在家里守孝了。觉得既然朝廷一切都要实行新的规矩,为什么不像西方人一样,人一死,就不必拘泥于守孝三年的破规矩呢?更何况,编列新军可是一个非常有刺激性的活,岂不意味着自己只要召集起了一支军队,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吗?他寻思一阵,就对哥哥说道:“哥哥,我要去编练新军!”
裴元基先是一愣,继而说道:“编练新军是一件有利于国家的好事,只要你考虑清楚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你可以向总督大人提出申请,他要是同意了,我没有理由反对。”
哥哥给予了明确答复,裴元杰马上着急上火地过了长江,来到总督府,找到了张之洞大人,向他表明了自己想去训练新军的愿望。
张之洞当然喜欢有能力的人把新军搞好。他早就把裴元杰列入了候选人的名单。就是怕落人口实,说自己带头不遵祖制。如今裴元杰自己提出来了,张之洞心里暗喜:裴元杰出面组建新军,就等于是把新军牢牢地控制在张某手里。但是,他不能立即答应裴元杰的要求,先是一阵推脱,后来又要裴元基到各个衙门去表决心,最后勉强答应下来,任命裴元杰为统制,全面负责整个湖北境内新军的编列与训练工作。
裴元杰走马上任,就新军人数、招募方式、编练步骤、需要的武器装备等等各种具体事项,列出了一个完整的单子,呈献给张之洞大人批了,就亲自跑去枪炮厂找代理总办诸葛锦华要枪要炮。
有张之洞的亲笔签名,诸葛锦华立马如数拨给了裴元杰。可是,问题又来了,原先等着接受武器装备的部队代表迟迟接受不到枪炮火药,就火了,把诸葛锦华堵在枪炮厂里,非逼迫他马上交出武器不可。诸葛锦华虽说被这个阵势吓坏了,也不敢把张之洞大人另有用途的事情说出去,生怕一引起朝廷对张之洞的猜忌,张之洞就会脑袋搬家。
郑庆光一见事情不对,马上偷偷摸摸地跑去找师傅裴元基,着急地把事情的始末详细地向师傅说了。
裴元基连忙跟着郑庆光一道跑去枪炮厂,先让肖老二把保卫人员全部集合起来,手持汉阳造,装好了子弹,把那一帮人包围起来。然后,对那些人说:“朝廷规矩:枪炮制造重地,任何都不得擅入;否则,杀无赦。难道你们把朝廷的规矩忘了吗?”
“我们也是为朝廷出力。”那伙人并没有被裴元基吓倒,反而振振有辞:“朝廷早就有旨,限你们在十天以前就把所有的枪炮弹药交给我们,你们却到今天也没有交给我们一支枪一粒子弹。是你们把朝廷的规矩忘掉了。要砍头,也得先砍你们的头。”
“枪炮厂不能按时向你们交出枪炮火药,自然会对朝廷有所交代,却不能任由你们胡来。”裴元基呵斥道。
“你们把枪炮拿去交给新军了,难道就不是胡来吗?”那伙人仍然不服气。
“就算如此,新军也是朝廷的新军,不是哪一个人的新军。况且,因为机械老化,我们才不得不暂时停止生产,全面修理机械设备。相信很快就会把你们需要的枪炮交给你们。”
“真会找借口,哄骗我们,是吧?今天,兵工厂要是交不出枪炮,我们就跟你没完!”
“看起来,你们不亲眼看一看汉阳造的威力,是不会罢休的了。”
裴元基说到这里,马上朝肖老二使了一个眼色。肖老二把手一挥,一支支汉阳造端了起来,枪口对向了那伙人。
那伙人这才知道厉害,再也不敢放肆了。可是,人家不放肆,不等于人家心里没有恨。裴元基马上使出拉拢手段,把一帮人拉到一家酒肆,喝了一个脸红耳热。欧阳锦亮得知消息,也赶了过来,几张银票一封,就把他们的嘴巴牢牢地封住了。
裴元基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一场危机,更让张之洞把他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诸葛锦华心里很有些不舒服。不过,这件事情跟儿子有可能永远无法踏进科举考场相比,就不值一提。
在德意志留学十年,他深知西方学堂是怎么一回事。早在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大人就在武昌办了一个两湖书院,属于新式学堂。他压根也没有想到过要把儿子送到那里去。可现在,举国都在搞新学堂,不能不让诸葛锦华担心科举考试是不是要玩完。没有了科举考试,祖宗的遗训怎么实现得了?
怎么办?让儿子进入两湖书院,或者像裴俊超一样,干脆就由自己带着,教他枪炮火药的制造。不行,别说裴俊超挡在前面,儿子就是拿出十倍的努力,也会像自己在裴元基面前一样,所有的光芒都要被人家遮住。不这样做,又怎么办呢?把儿子送去新式学堂,让他在新的领域里,也创造出一个奇迹吗?可那终究不是科举考试啊。
他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清楚,就特地前来征求裴元基的意见,或者说,听一听他的主张。
裴元基是赞同开办新式学堂的。诸葛锦华虽说对这一点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却亲耳听到了大舅子的话,脸色为之一变,愣在那儿,好一会儿也说不出话来。
妹夫变了脸色,裴元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为什么:妹夫心里仍然怀有把儿子送上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情结!既然新学一开,科举考试迟早就会废止,他得劝一劝妹夫:“其实,我们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一样能为朝廷贡献我们的智慧吗?”
“我们是不得已才走上这条道路的,怎么能让我们的儿子也走这条路呢?”诸葛锦华说道。
“孩子们走上这条道路有什么不好的呢?”
裴元基还想继续劝导,却诸葛锦华马上打断了话柄,说道:“别说得那么好听。你并没有把俊超送到两湖书院,难道不是存着要让他走科举的心吗?”
“的确,我迷恋和认同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没有把俊超送到两湖书院,依旧在按照传统教育模式来教导他;但是,我并不仅仅只是教会儿子我们古老的文化,更注重教导儿子学习西洋文化和制造枪炮火药。纵使科举考试仍然存在,我也不会逼迫儿子参加科举考试。”
“你可以那样想,可是,我从来就没有那样想过啊!”诸葛锦华顿了好一会儿,说道:“请你告诉我,科举考试难道真的要走向消亡吗?”
“这个嘛,你不必问我,其实你自己可以好好地想一想,新式学堂一旦在全国普遍开起来,难道不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吗?”
“也就是说,科举考试就要成为最后的绝响了?”诸葛锦华的心几乎在流血。
“恐怕事实只能是这样。”
一听裴元基这么说,诸葛锦华的心立即变成了一块铅,直朝下坠。他问道:“我家祖宗的遗愿没法实现了吗?”
“科举考试不搞了,总还得有另外一种方式选拔人才吧。”裴元基安抚道。
“没有了科举,就没有了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路径,还有什么方式比这个更好的呢?”诸葛锦华说道。
“只要是国家举办的考试,都可以叫做科举。只不过考的内容和方式有一些不同。我们在德意志生活了十多年,都看得很清楚,西方的考试和选拔人才机制,能使国家走向富强。就是你的祖宗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也会认为,顺应时代的变化,走在时代的前面,才是有见识的。”
诸葛锦华心里虽说多少有点轻松,但是,在事情还没有走到绝境之前,他不愿意把祖宗的遗训抛弃掉。他要跟时间赛跑,他要在朝廷废止科举考试之前,就把儿子送进考场,让儿子博一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因而,光让儿子跟着裴元基学一点肤浅的子曰诗云还不行,得再扒拉扒拉,看看谁才最有能力让儿子速成为一代英杰。扒拉来,扒拉去,武汉三镇的私塾先生,没有一个比老丈人学问广博,教育得法。老丈人怎么非得早早就死去呢,迟几年不行吗?然而人死了,活不回来,得找活人。诸葛锦华费尽心计,也找不出一个能够尽快把儿子教育到能进入科举考场的人,是欧阳锦亮帮他达了心愿。
欧阳锦亮几乎隔一两天就要跟诸葛锦华见见面,商谈一些问题。他跟诸葛锦华不仅只是生意上的伙伴,既是知己,也是兄弟。他不管诸葛锦华怎么看待他,反正只要是诸葛锦华的事,他就想得非常周到。
诸葛锦华从来就不想为私人的事接受欧阳锦亮的恩惠。但是,事情急迫,为了儿子,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祖宗的遗愿在最后一刻能够实现,他不能不向欧阳锦亮开口寻求帮助。
结果是,欧阳锦亮花费了谁也说不清多少数目的银子,把一个家住京城的知名老先生请到了汉阳,专门教导诸葛鹏。欧阳宁儿、裴馨儿、裴俊超偶尔也会得到老先生的指点。
老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跟着他学习的小家伙读起书来进展神速,把诸葛锦华高兴得连睡觉也是笑着的。后来,他知道老先生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题目,儿子一连做了好几天,也不符合老先生的心愿,就让裴俊超做一做。裴俊超抽时间写出来了,交到了诸葛锦华的手里。诸葛锦华一见那篇文章,就深为叹服。哪是十一二岁的小家伙写的呀,读书读到胡子拖成地的老学究,也未必写得出这篇文章的气势。他虽说不知道符合不符合老先生的心愿,但是,凭感觉,已经被他征服了。老先生看后,果然拍案惊奇,大叫一声:“这个孩子要是肯专心读书,不须两年,得不到状元,我宁愿一头撞死。”
老先生于是就去找裴元基商量,宁愿不要裴家一个铜板,也要把裴俊超教育成人。裴元基已经下了决心要让儿子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就不会为了博一个状元的名头,坏了儿子学习枪炮火药制造的兴致。
诸葛锦华亲耳听到了老先生说的一番话。难道不愿意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的裴家有一个能够轻而易举地考上状元的儿子,诸葛锦华的儿子就不能考取功名吗?不行,得给儿子紧一紧螺丝,不仅再三恳求老先生每天多教儿子一点东西,而且自己还给他加码,出一些怪题难题,让儿子去做。自己写文章不成,教儿子文章也不成,但是,看得出一篇文章的好坏。他甚至还经常要裴俊超去给儿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构思出那篇文章的,有时候儿子理解不了,他也跟着一起听,有了留学的经历,还有原来曾经学过一些做文章的功底,慢慢琢磨,仔细琢磨,琢磨出来了,就讲给儿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