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他看是看了,只是礼仪上的看,并不悲哀,也不想安慰父亲,更不想祈祷父亲早一点康复,不仅不祈祷,反而巴不得父亲早一点见了阎王才好呢。

看着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一副副悲伤欲绝的样子,他就打心眼里感到很好笑,好几次都差一点笑出了声。他觉得更可笑的是欧阳锦亮和刘玉蓉。裴应儒老先生跟你们八竿子打不着,你们看在裴元基姚心林诸葛锦华裴云珠的份上,礼貌地来看一眼就行了,为什么要摆出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裴应儒既不是你们的父亲,也不是你们的岳父,犯得着吗。

张之洞终于挤出时间前来探望裴老先生。看着老先生随时都会走向最后的归宿,他很伤感,不仅把为自己看病的名医都召集起来,而且还向各位王爷求援,请求他们派来太医,试图挽救老先生的性命。可是,太医千里迢迢,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到达,其他的名医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让裴应儒稍稍有所好转,却并不能把他从阎王手里夺回来。

裴应儒稍有好转,脑子就能够想一些问题。他想不通为什么朝廷在遭受洋人的入侵时,不仅不号召像义和团一样的义士挺身而出,武装起来,去砍下洋人的脑袋,反而帮助洋人砍下了义士们的头颅。那是头颅吗?是朝廷的尊严,是抵御洋人入侵的长城啊。自毁长城,是嫌疆土还没有被列强们瓜分罄尽吗?他更想不通洋务重臣张之洞为什么在义和团跟洋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要坐山观虎斗,置身事外,连枪炮都不愿意提供给义和团。

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终于觉得,武器先进是一回事,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么使用又是一回事。儿子女婿生产出来的枪炮火药,的确可以用来杀洋人,但也可以用来杀大清国内的子民。至今为止,他没见这些枪炮火药杀掉了多少洋人,却看到它们杀得大清的子民血流成河。

不行,朝廷不杀洋人,却杀义士,这样的枪炮火药再先进又有什么用?他得告诉儿子,拯救国家不是光有枪炮火药就行,还得有一个能号召全体民众奋力抗击侵略军的朝廷。没有这样的朝廷,枪炮火药越先进,越会增大民众的痛苦与灾难。要做一个对大清王朝忠心耿耿的好汉,就要迫使朝廷用那些枪炮火药去杀洋人,而不是朝廷义士。

于是,他用含混不清的语调把儿子女婿都招到床边来了。

父亲叽里呱啦了好一会儿,裴元基也没听出一个所以然。父亲越发着急,裴元基连忙轻声安慰地说道:“父亲,你有什么话,尽可以慢慢说。”

裴应儒慢不下来,似乎不连忙把堵在心口的话说出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他费了老大的劲,还是没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一急,身子就想动,而且真的坐起来了,说的话很流畅,也很清晰:“元基呀,你有再好的枪炮再好的火药,不去打洋人,都没有用。”

“父亲,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裴元基大吃一惊。

他吃惊的不是父亲突然能够说出清晰流畅的话来,而是父亲的话里既蕴藏着对朝廷的不恭,又含有一层对张之洞的不满。老实说,他开始也对张之洞在朝廷和义和团联手对付八国联军的时候采取自保的态度所有不满,可是,一旦战事结束,他亲眼看到了清军和义和团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毫无反手之力,最后割地赔款,尤甚于其他任何一个时期,就对张之洞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裴应儒没有理睬儿子的问话,继续自顾自话:“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手里有没有枪炮,而是想不想跟洋人开战。只要想跟洋人开战,整个大清王朝,几万万臣民,就是一口一唾沫,也会把洋人全部淹死。”

“父亲。”裴元基说道:“唾沫淹不死人啊,最后靠的还是实力。大清王朝不能跟西方列强相提并论,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发展自己,为以后能够跟列强相抗衡积累基础。”

裴应儒摇了摇手,打断了儿子的话:“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朝廷的骨头越来越软了,洋务大臣们的骨头也越来越软了。当年,也许是我错了,不该听了张之洞大人的话,把你送去德意志帝国去留学。你今后就不要成天想着造枪造炮了,变法,不变法,一切都是空的。”

裴元基骇了一大跳。戊戌变法的核心成员们要么被砍头,要么被投入监牢,要么流亡国外的惨痛教训,他不是不知道,父亲也不是不知道。父亲这是怎么了?一向忠君爱国的父亲,怎么也说出无君无父的话来?是不是脑子烧糊涂了?

他赶紧伸手去扶父亲,想看一看父亲到底是怎么啦。

然而,父亲根本不需要他扶。说完这几句话,双眼露出一抹可怕的白光,双手一仰,身子一挺,重重地倒在床上,再也没有一点动静了,只一双眼睛空洞地圆睁着。

“父亲。”裴元基意识到不妙,爆发一声凄厉的大叫,扑向父亲。探了探父亲的鼻翼,一点气息也没有。

老人家临走之前在他儿子和女婿心灵里投下的阴影,永远也不会消失。在为亡人送葬的那段时间里,他们也许没有时间去思考老人临终前说的话,但是,一旦让死者入土为安了,他们心里空荡荡的,就不会不思考。或者说,他们就是不思考,老人家临终前的一番话也会情不自禁地在他们的脑海里回响起来,激励着他们去思考。

“你怎么看待岳父临终前说的那番话?”诸葛锦华问大舅子道。

“父亲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洋人的入侵带给了大清王朝极为沉重的灾难,使父亲得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开始在汉口租界地修建国中之国。父亲曾经亲眼看得过洋人对汉口居民的恣意凌辱与残杀,父亲看得更多的是从此以后许许多多洋人跑来了汉口,在那儿圈定了他们各自的地盘,在那里为所欲为。所以,父亲一心想把洋人赶出大清的疆土。父亲把我送去德意志帝国,就是想用德意志帝国先进的枪炮火药来赶走所有的洋人。义和团运动给了洋人极大的打击。父亲看到了民众驱赶洋人的力量,为之欢呼为之喝彩,是他一贯思想的表现。”

“也就是说,你觉得岳父的想法是对的?”

“我开始的确跟父亲想的一样,现在就不这样认为了。在大清王朝这块日渐衰弱的土地上,不好好埋首发展自己,单凭义和团的热情,就举国去跟列强相对抗,怎么会不失败呢?”

“也就是说,你不打算按照岳父临终前说的去做了?”

裴元基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说道:“也无所谓按照不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做了。毕竟,朝廷首先利用义和团去抗击列强,固然是失策,回过头来扑灭义和团,就更加失策。”

“所以说,总督大人采取东南互保的策略,真是高屋建瓴。”

“是啊,要是我们都能像总督大人一样,切实认识到国家的现实情况,干什么事情都能理智一些,就好了。”

“岳父因为没有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而病倒,也因为这个而去世,留给你我的倒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了。”

裴元基心头一阵紧缩,不愿意继续谈论这个话题,马上改变了话题,说道:“我们还是不要为此而苦恼。我要为父亲守制,枪炮厂的一切都拜托你了。为了八国联军侵略我大清王朝的事情不再重演,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必须尽快提高枪炮的产量和质量。”

“我会竭尽全力的。”诸葛锦华说道。

的确,裴应儒的去世给诸葛锦华带来了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他怎么会不竭尽全力,搞出一番比裴元基在位时还要大的事业呢?

别看诸葛锦华一门心思辅助裴元基把枪炮厂搞得红红火火,他的心里却还是有一些苦涩。毕竟,他和裴元基付出了一样多,裴元基得到的却比他多得多。他一直想谋求单飞,以此证明自己。裴应儒的去世,裴元基的守制正好给了他全面管理枪炮厂的机会。他已经跟裴元基合计过,要扩大枪炮厂的规模。裴元基没有来得及做,他可以做下去,以此让张之洞以及所有的人都看一看,他诸葛锦华决不会比裴元基差。

扩大枪炮厂的规模,得有一大笔银子。朝廷因为庚子赔款,更加无力承担这笔开支,他想来想去,想到了当年欧阳锦亮的壮举,觉得从民间吸收资金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好方法。于是,他连忙跑去找到欧阳锦亮,说道:“欧阳先生,义和团的失败固然有朝廷的因素,但是,究其实质,也是国家现实环境不尽如人意所致。我们要想不再让八国联军侵略的事情重演,就要提高枪炮的生产。你说是不是?”

欧阳锦亮一直把诸葛锦华当做自己的亲弟弟,诸葛锦华有事,他不能不管,说道:“诸葛大人尽管直说,需要欧阳做什么,欧阳一定照办。”

“我就是想扩大枪炮厂的规模,可是,朝廷没有银子······”

诸葛锦华的话还没说完,欧阳锦亮就说道:“诸葛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欧阳就是再一次抛却家产,也要为大人筹集一些银两。”

就这样,欧阳锦亮振臂一挥,应者云集,诸葛锦华果然获得了一大笔银子,开始动手扩建枪炮厂了。这一下,果不出他的意料,不仅张之洞对他刮目相看,整个三镇的百姓,也对他敬佩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