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断地训练自己说话的本领(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就对琵琶音乐抑扬顿挫的韵律有过绝妙的写照:“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的“急语”、“私语”、“莺语”和“大珠小珠”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琵琶乐音的轻重快慢及起伏停顿的韵律。
在我们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韵律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如果不善于运用语调变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单调平淡,使听众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驾驭语调的技能技巧,以便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说话效果。
1.停顿与连接
说话中的停顿与连接是为表达语句的意义和层次、思想和情感服务的,并不完全受标点符号的制约。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需要停顿;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则要连接。这一点应该牢记,但也不能死搬硬套。
停顿与连接在说话中起着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六点:
(1)保证语意清晰明确,不使听者产生误会。
(2)强调重点,加深印象。
(3)并列分合,使内容完整。
(4)造成转折呼应。
(5)体现思考判断,给听众的领悟提供依据和时间。
(6)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象。
2.重音
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是显示语句语法结构的,位置比较固定,有一定的规律。强调重音可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如表露喜怒好恶等所使用的重音。逻辑重音是能突出语句目的、体现逻辑关系、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其具体表现较为复杂,应根据内容予以区分并把握。重音须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突出,两者必须有机地衔接和过渡,做到和谐统一。
在表达时,重音一般是重读,但也可根据不同的言语环境选择相应的语音变化来突出重音,如压抑气息,用轻声或低声表达,用短促有力的声音表达,用拖长的声音表达等,都可以显示重音并实现言语目的。
在言语交锋中,有时可以利用重音技巧摆脱对方所设计的圈套,取得有利地位,同时也陷对方于尴尬境地。例如:
一天,林肯低着头在擦自己的靴子,有位外国外交官看见,便嘲讽道:“喂,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林肯一句话就转移了对方说话的重音,使自己脱离被嘲弄的境地,而陷对方于尴尬之中。
3.升降
人在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音就升高;声带放松,声音就降低。语调的这种高低抑扬变化,就是升降。人在说话中,同一语句的高低升降变化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容也就不同。试体会一下“我怕你”这句话因高低升降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感情与内容。
语调的升降变化贯穿于整个语句,但在句末表现得最明显。它可分为高升、降抑、平直和曲折四种类型。
高升调句子语势逐渐由低到高。一般表示惊讶、疑问、反诘、呼唤、号召等。例如: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反诘。
(2)我们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表号召。
降抑调句子语势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句末低而短。一般表示肯定、恳求、感叹、自信、允许、祝愿等。例如:
(1)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表示肯定自信。
(2)你瞧,多美的彩虹啊?↓表赞叹。
平直调整个句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一般用来叙述、说明、解释,表示庄重、严肃、冷淡、迟疑、悼念等。例如:
(1)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表叙述。
(2)一根火柴可以毁掉整个森林。→表严肃。
曲折调全句语势曲折变化,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句末尾音特别加重、拖长并造成曲折。一般用来表示夸张、讽刺、幽默、嘲弄等。例如:
(1)他是很好,好得连说谎都有人谅解。表嘲弄。
(2)你是一个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表讽刺。
说话不可单一,应当抑扬顿挫、有起有伏,语调有抑有扬,语音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吐字停顿有长有短,文采有浓有淡,风格有俗有雅,如此才能让所说的每句话都能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
通过背诵提高自身说话能力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背诵文章的经历。背诵的目的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所说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训练当众讲话能力。
为了这个目的,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优秀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空空如也,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记忆力越强,“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与速读法相辅相成。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并注意培养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的过程也可分步进行。第一,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且,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要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读音的正确与吐字的清晰,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和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朗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革命激情。那么,我们在朗读《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力竭。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注意了朗诵技巧和作品感情脉络的发展,此类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予以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朋友帮助,请朋友听自己背诵,所谓“旁观者清”,别人容易发现的不足可以成为我们改进口才的依据。
要准确记忆,学习知识如此,有效说话也是如此。通过记忆和背诵,可以锻炼和促进大脑的语言思维,达到提高口才水平的目的。
通过复述提升自身表达能力
复述法就是利用重复叙述别人讲话的方法,训练人的敏捷思维、暂时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并且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人进行朗读,最好能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更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有助于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持之以恒,必然可提高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较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持之以恒。有的人一开始就选用那些句子长、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还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这个训练枯燥乏味,没有耐心与毅力,很难达到练习目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口才依赖于平时不间断的训练和培养。持之以恒地应用复述法训练自己的口才,你的说话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快速的提高。
通过讲故事锻炼自己的口才
人们都听过故事,但并不一定都讲过故事,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甚至让你废寝忘食地去听,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对练口才是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对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表达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性是通过各种性格的人的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之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我们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把握故事语言的个性化。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重复讲述。对材料作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维妙维肖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配以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首先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其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口语化的语言去讲。
由于个人知识、心理及年龄的差异,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你就会找到打开“口才家”之门的金钥匙。
故事可以使平白简易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经常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如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提高口才表达技巧和说话能力。
训练自己说话通俗的方法
一个经过合格语言训练的人懂得什么话说得,什么话说不得,同样一个意思,如何说才会意味犹长,让人会心一笑。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实践中,语言技巧可谓是英华璀璨,博大精深,在此只能举其荦荦大者,以供读者欣赏,希望从中可使你找到当众讲话的灵感与技巧。
说话的通俗性,是指说出的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明白、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不仅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