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由外而内的改变
`
第二天一早,冀元亨和蒋信兴冲冲地跟着王阳明来到一块荒野,满以为今天老师又要传授什么闻所未闻的神秘学说。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随从们扛来了几把锄头。王阳明笑道:“拿起锄头,把这几块地挖好,不然就赶不上种菜季节了。”
挖地,种菜?!冀元亨和蒋信一下就傻眼了。
王阳明等人在龙场的生活,当然并不都是游山观水、探洞吟诗、静坐修身这样神仙般的日子,开荒种地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由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即使有钱也难买到粮食菜蔬等物,所以王阳明与随从们必须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这里开垦荒地,种些农作物及蔬菜,多少也解决一点缺菜少粮的窘境。
冀元亨和蒋信来到龙场,作为同甘共苦的学生,当然也不能免俗。
王阳明所说的新功课,指的就是开荒种地。
冀、蒋二人在家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何尝做过挖地这等粗活?
这次来龙场追随王阳明学习“心学”,虽然也做好了跟老师一起吃苦挨饿的思想准备,但也没想到会有开荒种地的机会。
然而师命不可违,更何况老师身为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师,也以身作则带头挖地,自己作为学生,怎么能够逃避呢?
然而两人毕竟还没习惯这种体力劳动,也没有挖地的经验,仅干了一会儿活,就觉得锄头又重又沉,且腰酸背疼,苦不堪言。
正在埋头锄地的王阳明直起身子,看到他们累成这个样子,笑了笑,说道:“好了,大家歇息一会儿吧。”
听到这句话,冀元亨等人如久旱逢甘雨,长吁了一口气,把锄头扔掉,一屁股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累坏了吧?”王阳明也在一旁坐下,关切地问道。
大家点了点头。
王阳明学究天人,已洞悉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理,深知天道与人事看似两回事,其实它们之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他借机点化一下新收的两个学生。
他看了看冀元亨和蒋信,意味深长地说道:“修身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我们要认识良知,看见心的本来面目,必须去除不好的习气,让心灵恢复活泼无滞的本来状态。”
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而心要保持它的独立自由,就需要我们首先能够超脱种种感觉的束缚,其实,平常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各种感觉,如痛、冷、热、累、畅快等,只是外界的刺激在内心的种种反应罢了,如果我们不去分别它,觉而不受,虽然种种感觉还如实存在,但心中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就另有一番天地了。”
冀元亨问道:“如果一开始还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王阳明说:“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处做起的,修身养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各种看似微小的事情来磨炼意志,增强自己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方能勇猛精进,持之以恒地朝一个方向去努力。
“修身之道在于正心,然而,正心必须先得正身,就是自己的行为、姿势要正,要调整自己的形体,让其进入一种中正自然的状态,然后内心自然有一种正向的能量涌现出来,配合意念的调整,就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冀元亨和蒋信试着调整姿势,放松身体,抬头挺胸,仰望浩瀚的苍天,顿觉天宽地阔,一种敢于克服一切困难的雄心壮志油然而生,这时的感觉完全改变了,疲劳没有了,浑身上下又充满了活力。大家又生龙活虎地干起活来。
这种由外而内的改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体验。当你做某一件事,碰上了困难,觉得很累,想撒手不干了时,你可以来到室外,深深呼吸几口气,把胸膛挺起来,看看宽阔无边的天空,活动一下肩膀,舒展身体,融身于大自然之中。
如此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能镇定下来,重新恢复自信,并有能力继续干下去。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心理状态的改变能够影响生理状态,同样,如果身体的状态改变了,也能带来心灵状态的改变。
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累,感到没有信心,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中,这并不是身体真的累了,而是由于我们的思想不断接收到厌烦、疲劳的信息,再传送到身体的感觉器官,让它真的以为自己累了的缘故。
这时我们要马上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首先截断这种消极信息的传导,也就是要先调整自己的生理状态。让自己的行为、举止、神情、呼吸都处于一个全新的、正面的状态之中,你的心情就能很快得到改变,从而获得积极的力量。
也许有人会说了:“我也装出不怕困难、很积极的样子,但还是不管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的确也有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一些人在改变生理状态时,仅仅是简单地想了一下改变的内容,而没有真正进行意念调整,没有找到真正的“感觉”。
试想一下,如果你只是抱着投机取巧的想法,漫不经心地改变了一下身体的位置,而心里还在抱怨命运如何对自己不公的话,神情、举止也依然流露出种种消极的状态,这时你的生理状态就根本没有真正改变,身体接收到的仍然是各种消极的信息,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