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战成名
明朝初年,位处中国东方的日本进入了其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随着战争的逐渐进行,北朝逐渐征服了南朝,于是,在南北战争中处于失败地位的南朝武士们便丧失了军职,被迫流亡到各地的小岛上,成为没有正当职业的“日本浪人”。这些人与日本国内的一些不法商人相勾结,同时还吸纳了一部分农民和渔民,成群结队,乘着海风,来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时进行一定规模的走私活动,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进行烧杀抢劫,造成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倭患”。由于利益的诱惑,中国沿海地区的许多奸商、土豪、劣绅、流氓、海盗,甚至某些朝廷命官都与倭寇相勾结,他们有的为倭寇提供情报、有的为倭寇提供便利,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倭寇们的行动,危害极大。在明朝前期,明朝政府尚能应付倭寇们的袭击,但随着国势的衰弱,原本就十分虚弱的海防力量进一步空虚,在面对种种复杂的状况时,便有些力不从心了,倭寇终于酿成了威胁明朝统治的大患。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明朝政府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错误地打击和惩处一些主张抗倭的将领和大臣。直至1552年,大批倭寇在江浙一带登陆,给当地造成很大的损失之后,明朝朝廷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启用一些较有能力的抗倭将领和大臣,抗倭的大业才因此出现了一些转机。倭寇的主要活动地点虽然在江浙一代,但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曾有一支倭寇的队伍在山东沿海登陆,山东的形势也一时紧张起来,于是在这一年,朝廷把戚继光调往山东抗倭前线,任山东都指挥佥事,专门负责山东抗倭事宜。
时年25岁的戚继光第一次真正地独立带兵了。这一次,他要单独面对复杂的部队情况和敌情。
戚继光上任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治军。怎样建立一支训练有素、能够克敌制胜的队伍呢?戚继光首先从整顿军纪入手,他知道严格的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有了严格的纪律,部队才能听从指挥,进而才会形成战斗力。面对戚继光推行的种种新的纪律与措施,很多人不服气,他们有些瞧不起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将领。面对这种情况,戚继光决定首先树立自己的威信。他手下有名军官,按照亲戚关系,戚继光应该叫他舅父,平时戚继光很是尊重他,但是这个人却依仗自己的辈分,说话做事都有些傲慢。
一次,戚继光在大帐里布置任务,这名军官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太满意,便公开顶撞戚继光。面对这种情况,戚继光有些犹豫,从亲戚关系上看自己不能处分他,毕竟他是自己的长辈;但又一想,如果不当众处分他,以后便没有办法再发布命令,这样又怎么去管理部队呢?想到这里,戚继光拍案而起,命令卫兵将舅父按军法处置,拉出去重打二十军棍,不许任何人求情。面对这样的场景,下面的军官个个都吓出一身冷汗。等到行刑完毕,当晚戚继光亲自去看望舅父,把处罚他的缘由娓娓道来,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舅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戚继光的良苦用心,从此心悦诚服地听从戚继光的指挥了。这件事在军中传开以后,大家对年轻的戚继光很是佩服,从此便很少有人再违反军纪了,戚继光部队要,如果此地失守,将直接威胁省城杭州的安全。接到命令之后,戚继光马上率部出击。这一仗明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上级除了调动戚继光部以外,还调动了参将卢镗、副使徐东望、王询、把总卢锜、游击尹秉衡等,几路大军共计一万余人。所有的将领都认为此役必胜无疑,但是等到明军和倭寇一交上手,才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倭寇虽然只有区区的八百多人,可是面对几十倍于自己的明军士兵并不惧怕,的战斗力也比以往有了显著地提高,山东的形势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由于得到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的赏识和保举,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戚继光被任命为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和台州三府的抗倭工作。戚继光上任伊始,就接到情报,被友军击溃的一部分倭寇大约八百多人,正向龙山所进犯。龙山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顶不住倭寇们的冲击,后面的士兵一看势头不对,干脆拖着兵器,掉头就跑,很快有许多人见别人逃跑了,也纷纷加入后退的行列,这种场面如不加以控制,极有可能形成大溃败的结局。戚继光一看势头不对,苦思对策,当他看到三个带队的倭寇头目,头脑中灵光一闪,只见他跳上旁边的一块大石头,先目测了一下距离,然后取出自己的硬弓,迅速地搭上一支长箭,瞄上中路的倭寇首领,只听“嗖”的一声,利箭直向目标飞去,眨眼之间那名首还抢先向明军发起了进攻。三路倭寇在三个头领的带领下,有的穿着奇异的盔甲,有的干脆光着膀子,手舞倭刀,“哇哇”怪叫着,凶神恶煞一般向明军冲了过来;面对凶猛的敌人,许多明军士兵有些胆战心惊。面对越来越近的倭寇,戚继光下令鸟铳和弓箭准备,一阵鸟铳和弓箭射击过后,倭寇们倒下了一片,但他们冲击的势头并没有减弱。这时,一阵鼓声响起,大队的明军士兵冲了上去,双方很快混战在一起,但很快前面的明军士兵有些领应声倒地,戚继光的一箭正中他的胸部。看到首领突然倒地,中路的倭寇一阵混乱。这时,戚继光又瞄准了左路的倭寇首领,又把他射倒在地,同样第三个首领也被戚继光射倒在阵前。一瞬间,敌人的三名首领都被戚继光射死,失去指挥的倭寇阵形一阵大乱。这时戚继光拔出腰刀,大喝一声:“后退者,杀无赦!”明军士兵这才稳住了阵脚,大队的明军士兵冲了上去,终于将倭寇击溃。
看着已经退却的倭寇人马,戚继光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一仗明军终于取得了胜利。戚继光也因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而名声大振,得到了同僚的好评和士兵的拥戴。面对取得的胜利,戚继光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在战斗中明军士兵面对倭寇退却的情景,心里想:要想平定倭贼,这样的部队怎么行呢,必须有一支能战敢打、训练有素的队伍才行。同时,戚继光认为倭寇们的战术也是值得研究的,如果不能很好破解敌人的战术阵形,便不能取得抗倭战斗的最终胜利。他因此时时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