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古老的酒令文化(1)
中国酒令经过历史的演变,花样繁多,不可胜计。大致说来,酒令起于先秦,盛行于唐宋。唐代的士大夫喜欢玩酒令。诗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如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唐人喜欢在饮酒时舞文弄墨,所以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其中涉及介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成为中国酒文化中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清代俞敦培著《酒令丛钞》认为酒令大体可分四大类:古令、雅令、通令、筹令。白居易说:“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古往今来,酒令流传很盛。《中国酒令大观》更是统计精详,可谓包罗万象,计有覆射猜拳类68种,口头文字类348种,骰子类128种,骨(牙)牌类38种,筹子类78种,杂类56种等六大类。在此,我们对酒令类型略作浏览。
(一)文字类酒令
1.作诗。饮酒赋诗,由来已久。前面所说的晋人石崇金谷园宴客,就需当庭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行令作诗,常见的是每人作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这种形式的酒令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作对子。也有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据说下面就是传说中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等四人的行令联诗:一轮明月照金樽(贺),金樽斟酒月满轮(王)。圆月跌落金樽内(杜),手举金樽带月吞(李)。虽是文字游戏,但颇富才情雅趣,全唐诗像这样的联句诗很多,可见饮酒赋诗在“诗唐”、“酒唐”已蔚然成风。
2.对句。酒席筵前行令也常常采取联对形式。行令联对常见的形式是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罚饮酒。还有一种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者罚饮酒。据说,宋代大文学家苏洵曾在家宴上限以“冷香”二字联对,他有两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儿子,所以留下的都是千古佳话。
3.续句。续句指的是出令者限定一种类似学生造句的行令题目,由每人随口编造词句,即兴组织语言,东拉西扯,左连右接,合而生新意,续以成文章,构成行令语言。《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记载,陈眉公行酒令,要求“首要鸟名,中要‘四书’,末要曲一句承上意”。像这种行令题目,相当有难度,须有功底。
4.引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遗留下很多诗文经典、佳什秀句。古人从小读书讲究背诵,记忆力惊人,“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李杜诗、苏辛词、韩柳文,多背至烂熟,口头行酒令往往信手拈来,形成酒令语言。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5.析字。析字也叫释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某种道理和内容,构成行令语言。比如,明无名氏撰《笑海千金》载:昔一县尹与县丞爱钱,主簿极清。一日,同饮酒,至半酣,县尹遂设一令:要《千家诗》一句,下用俗语二句含意。县尹说:“旋斫生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县丞说:“杖藜扶我过桥东,左也靠着你,右也靠着你。”主簿嘲讽说:“梅雪争春未肯降,原告一两三,被告一两三。”
6.拆字、合字。拆字、合字酒令形式上与析字酒令相像,区别在于析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其他道理或意思,构成酒令语言,而拆字和合字酒令只是通过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者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酒令语言。《聊斋志异》有一则《鬼令》故事,就是用的拆字、合字令。如其中一令曰:“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钟。”一令曰:“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钟。”一令曰:“囹字不透风,令字在当中;令字推上去,含字赢一钟。”一令曰:“困字不透风,木字在当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赢一钟。”都妙趣横生。
7.限字。限字酒令的要求是,出令者限定令语的开头、结尾或中间必须是或者必须有某个字。冯梦龙所辑《广笑府》载一则限字酒令故事,三个人同饮行令,要说一句话,“相”字为首,“人”字结尾。民间也流传很多限字酒令,如令语要求每人背诵两句“四书”上的话等。
8.谐音。谐音就是在行文字酒令时,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及字音相近等特点,在酒令字面上表达一种意思,又隐含一种意思。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辩慧知诗的僧人进贡,皇上命令同样机智聪慧的杨次公接待。宴会上,僧人出酒令:“要两古人姓名争一物。”接着先说:“古有张良,有邓禹,争一伞,良曰:‘良(凉)伞。’禹曰:‘禹(雨)伞。’”此中有调侃杨次公冠带如伞之意。次公随即对曰:“古人有许由,有晁错,争一葫芦,由曰:‘由(油)葫芦。’错曰:‘错(醋)葫芦。’”针锋相对戏称僧人头如葫芦。
9.陈述典故。我国的历史掌故和文学典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行酒令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常用到典故和掌故。一般在行射覆、拇战、猜枚、掷骰子、击鼓传花等酒令输了之后,要罚说一个古代笑话、人物掌故和文学典故,以助酒兴。
此外,文字酒令还有列说俗语和谚语等情况。
(二)游戏类酒令
酒令中还有丰富有趣的游戏形式的酒令。这些游戏有相应的令具,有具体的方法、原理和过程,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智慧。春秋战国时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酒令本是游戏之事,然而也有“酒令大如军令”之说。原来,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这就是“酒令如军令”的由来。为喝酒游戏而掉了脑袋自然有些过火,但也看出酒令劝酒的目的,游戏又不失严肃,后来“酒令如军令”也有了行令平等的意思,打破现实中的高低贵贱,使酒宴更加融洽热闹。酒令至唐朝更加丰富多彩,达到了极致。白居易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后来到明清酒令也有所发展。凡用作行酒令的游戏,都是民间游戏的一个方面,其中有些游戏是专门为行酒令而设计的,也有些借用了民间现成的一些游戏形式。以下择要介绍几类:
1.投壶。投壶是很古老而流行的游戏。投壶大概与古代的射礼有关,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投壶这种游戏形式早在春秋之前就有了。投壶中用的壶,是一种小口径的瓶子。它的玩法是在酒席上设特制的壶,以壶口为目标,客人和主人每人拿四支箭,依次投入壶中,以投中的多少决定胜负,负者罚饮酒。投壶游戏看似简单,却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儿。据《礼记》中记载:“壶头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岀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又云:“筹(即壶矢),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投壶口广、腹大、颈细长,所投之矢很容易弹出。而且投壶用的箭也是专门为行令而制的,不同于兵器中的箭。这种特制的箭有三种尺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可见,规制之详细。
投壶的礼节也很烦琐。投壶之前宾主间要谦推。《礼记·投壶》记述:“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
投壶时,专有管记数的人面东而立,如果主人投中一次,就从装着记数的竹签的器皿里抽出一支,丢在南面;如果客人投中一次,就把竹签丢在北面,最后由记数的人根据双方在南、北两地面上的竹签的多少来计算胜负。两签叫“纯”,一签叫“奇”。如果主人打得十枝签,报数时称“五纯”;如果客人共得九枝签,报数时称“九奇”,结果,主人胜客人“一奇”。如果双方得签数相等,叫做“均”。报数时称“左右均”。
投壶是从“六艺”中的“射”演变过来的。因宴会场所狭小,不能设靶射箭,所以,用壶替代靶,用短箭替代长箭。可见,投壶之戏还是源于儒家的“礼”。参加投壶的宾主,包括侍从,都要受礼的约束。“毋怃、毋敖、毋俏立、毋锦言”,就是说投壶时不能怠慢、不可傲慢、不得背立、不得谈论他事;否则,要受到惩罚。流传至今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中,有一幅投壶图。它生动地再现了古代的投壶场面。图中左侧第二人执朴(即木棒),就是司射(相当于酒监)。他除了指挥投壶之外,还负责处罚投壶时失误的人。
投壶之酒令游戏自产生延续了两千多年。《左传》有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还要在投壶期间说些酒嗑,类似我们今天说的吉祥话。《史记》中也有“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的记载。《后汉书》记载:“(祭)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西京杂记》记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言如博之羿棋,于辈中为骁杰也。”这位善投壶的郭舍人特异之处在于,不仅能投中,而且能令箭弹回,因此能取悦皇帝,得到厚赐。东方朔《神异经》有:“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与一玉女投壶,设有投不出者,天为之笑。”这些记载都可见投壶游戏在秦汉时之流行。唐宋之际,投壶仍然是酒席间必备的游戏。李白《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有:“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高适《巨鹿赠李少府》有:“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苏轼《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有:“葛巾羽扇红尘静,投壶雅歌清燕开。”王安石《张氏静居院》有:“问侯客何为?弦歌饮投壶。”陆游《东篱》有:“陪客投壶新罚酒,与儿斗草又输诗。”《月上海棠》有:“投壶声断弹棋罢,闲展道书看。”欧阳修《醉翁亭记》云:“酒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文人酒酣耳热,载歌载舞,尽情于投壶之戏可见是常事。
投壶的游戏延续到元明清依然存在。虞集《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有:“投壶深竹里,系马古松间。”明代何良俊撰《四友斋丛说》记载:“惟松江专要投壶猜枚,夫投壶即开起座喧哗之端矣,然恐昔日祭征虏之雅歌投壶,未必如是。”指出后来的投壶猜枚游戏和最初的雅歌投壶或许是有区别的。如今,其中的细节变迁我们已难细究,但是投壶作为流传最广最久的酒令游戏,它趣味丰富,表现出古人的风雅之情。无论文雅儒礼,还是风趣幽默,投壶的游戏都是我国丰富的酒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