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古代航海与海外交通(1)
打开地图,中国的地形大势一目了然地展现在面前,一望无际的沙漠和绵延不断的高山,把北、西、南三面环抱起来。在其东面,则是辽阔无限的海洋。这样的地形大势往往使人们把中国看做是一个内陆国家。然而,从华中到华南的漫长而又曲折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天然的港口。大自然的这种赐予,为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方便。
从古代起,中国有不少人已往返于海外了。我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主要是沿陆路与海路两条路线进行的,其中又分南北各两道。由张骞开端而形成的陆上“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不仅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也是一个海洋国家,在世界航海史上记载着我们祖先征服海洋的英雄业绩,在世界历史中载有我国与海外各国相互交往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秦以前为第一段,为形成时期。安史之乱以前,包括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前期为第二段,为发展时期。明中叶以前为第三段,包括五代十国、宋、元直到郑和下西洋及稍后欧洲人尚未东来中国止,为鼎盛时期。鸦片战争以前为第四段,包括明代中后期、清代前期,是我国海外交通衰落的时期。
(一)先秦时代的遗风
秦以前我国海外交通,尚无确切资料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航海家最远可以航海到何处。早在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祖先可能已经运用舟楫进行沿海漂流了。这一时期的船只以舟楫为主要样式,这些舟都是利用自然力量进行航行的。因此,存在着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此时航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这一时期或到武王伐纣时期,由中国北方航行到日本是完全可能的事。
如果我们承认王充《论衡》一书所记载的航海历史,那么就应当肯定当时我国南与越南,北与日本已有初步的交往,否则是无法进行“礼尚往来”的外交活动的。同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就为我们的祖先进行海上活动,发展海上交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那么要进行航海活动就要有船只。我国的造船业早在远古就开始了,这在世界造船史上也是很惊人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并以其强大的勇气和智慧走向了茫茫的海洋,为我国的航海业在后来的伟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前进中的秦始皇时代
春秋战国以迄于秦,海战开始频繁起来。在国内沿海交通畅通无阻的基础上,秦始皇数次出去巡海,《史记》《汉书》中都有记录,并且有秦与朝鲜、日本的航海记录。这些都反映了先秦的航海能力。显然,这和当时黄河流域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这一时期秦代南向对南岭的开发,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似乎没有往印度及其以西做更远的探求,但这毕竟是我国向南海航行跨出的第一步。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由于当时战争的需要,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组织过一支能运输数十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秦始皇重视航海,统一全国后,曾五次巡视各地,包括渤海沿岸的一些港口,在芝罘(今山东境内)刻立石碑。他最后一次巡视是从镇江附近乘船出海,扬帆北上,再次到达芝罘。秦始皇为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朝有几次较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徐福东渡日本,就是其中的一次。
(三)接力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迄于隋,国内经济重心已逐渐由北向南转移,尤其是东吴地处沿海,海外交通频繁,但他们航行地区并未超过汉代航程所达到的范围。而大秦商人秦仑于黄武五年由交趾来吴都谒见孙权,并带走中国南方男女各十人归还本国一事,可以看做是汉桓帝派遣使臣去日,献物通好的继续。但这一时期,吴与大秦及所属领土的大规模直接远洋航海往来,特别是不经印度中转,恐非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实现的。
在魏晋时期,汉代开辟的南海的航路范围在进一步地扩展。从西晋短期统一到南北朝时期,南海航路的中外贸易一直持续不断,同中国开展贸易的国家也在日益地增多,东南亚和南亚派遣使者入贡和直接由海商贩货到广州。这时期我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也为我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中外僧人开始通过海路往返于中印之间为特点,中国航海业继续发展。其中东晋高僧法显,从陆路到印度取经,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附乘搭载二百余人之“商人大船”归国,途中历尽艰险,经停耶婆提五个月,换船“东北行趣广州”,由于“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商船越过广州,往北漂到“长广郡界牢山南岸”。回国后著有《佛国记》。
(四)璀璨夺目的“汉唐盛世”
“汉唐盛世”几乎已经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标志。因此,在北宋时期就有“边俗指中国为汉唐”的情况。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集中统一的时代,张骞通西域和汉使通西洋,是这一时代值得庆贺的事,也是已经载入我国航海史册的两件大事。
到了汉朝,我国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在当时的战役中,出动的船只可以达到上千艘,人数可以达到几十万。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速度极快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楼船在我国古代造船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隋大业三年,常骏等人出“赤土”国到达马来半岛,即由“南海郡”出发。同时,就国内航海交通看,其航海规模,显然是比汉代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南向往西航行仍然没有超越汉使航程的范围,主要的目标仍是印度。由此,可以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海外交通,是由汉代至唐代的过渡时期。隋朝常骏、王君政从广州出使赤土国,取道西沙和南沙海域,对这一带海域有更多了解和记载;唐高僧义净取道南海游学天竺(印度)等国二十五年,所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中有不少南海史地的重要资料。
被人们称为“历代国威,以唐为最”的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的领土超过了西汉帝国的极盛时期。“贞观之治”几乎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愿景。唐代,到处充满一片太平富庶的景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唐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东方朝鲜、日本的留学生在长安学习的人数众多,日本遣唐使来华之盛,这些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阿倍仲麻吕在华活动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体现了中日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已成为中日关系史上流芳百世的佳话。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也是在此时进入了成熟时期。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却很发达,并且建造了大型龙舟。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联结要坚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方法,这是隋朝对我国古代造船业最大的贡献。
到了唐代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发达程度。工匠们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画出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这说明中国的造船业在世界上已经达到领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