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辅佐君王创中兴
(一)辅助皇帝平叛乱
秋捺钵回来之后,萧观音与道宗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清宁四年(1058年),他们终于盼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望着这个鲜活的生命,萧观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一直在门外守候的道宗,在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时,便激动地跑进内室,看望皇后和孩子。当他知道所生为男孩时,更是欢喜得不得了。看着怀中健康的皇子,道宗决定叫他耶律濬,“濬”为疏通水流之意。道宗希望他能够顺顺利利地长大。
第二天,为庆祝皇后生子,道宗在皇宫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所有皇室成员和朝廷大臣都应邀参加。在众多前来送上诚挚祝福的人中,唯独一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此人便是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妻子——萧妃。萧妃浓妆艳抹,举止轻佻,丝毫没有皇叔母的威严和庄重。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却穿着暴露。平日里内敛、朴素的萧观音见了她,觉得很不舒服。便将她召到身边,用略带责备的语气告诫她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嚣张跋扈惯了的萧妃,先是一愣,脸上露出不甘的表情,但碍于身份,便点头称是,随即甩袖而去。回到家后,将受到皇后训斥的事向丈夫耶律重元叙述了一遍,还说这个皇后没大没小,要是以后皇子登基,自己一家就更没地位了。萧妃的一席话,对于早有反叛之心的耶律重元来说,如同火上浇油。这下更使他下定决心要取代道宗,自立为王。
耶律重元,小字博齐希,圣宗次子。史书记载其:“材勇绝人,眉目秀朗,寡言笑,人望而畏之。”因性格像其父圣宗,遂深得圣宗喜爱。圣宗曾一度要废掉太子耶律宗真(兴宗)让重元即位。但碍于嫡长子继承制,只得封耶律重元为秦王。虽然没有从父皇那里继承皇位,但耶律重元做皇帝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停止。兴宗重熙三年(1034年),耶律重元与其母亲法天太后密谋篡位,可中途秘密泄露。耶律重元为了保住王位,不惜出卖了母亲,博取兴宗的信任。其后的几年里,耶律重元虽然表面上安分守己,一心为公,但背地里却网罗人才,为推翻兴宗做准备。兴宗本是个十分多疑的人,但见重元处处为国家着想,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次兴宗酒醉后的话,让重元以为他的皇帝梦终于可以实现了。兴宗喝醉后糊里糊涂地答应重元要在自己百年之后,将皇位传予他。清醒的重元便将此话铭记在心。可当兴宗驾崩,道宗登基后,他才明白自己被兴宗欺骗了。恼羞成怒的他,立誓要推翻道宗,自立为帝。萧妃的事件,便成了叛乱的导火索。
清宁九年(1064年),耶律重元父子趁道宗外出游猎之际,发动了叛乱。他们密谋在途中刺杀道宗,然后再回到京师即位称帝。可就在行刺之前计划败露,重元父子不得不一鼓作气,与道宗刀剑相接。就在前方展开殊死搏斗之时,叛乱的消息传到了宫中。萧观音大吃一惊,立即下令封锁消息,随后便紧急召本朝元老进宫商议对策。经过激烈的讨论,萧观音最终决定,将上京中留守的一部分军队,派去支援道宗,其余留守上京加强戒备,并宣布将耶律重元贬为平民,查封重元府。待命令下达后,各路人马迅速采取了行动。而萧观音则在宫中紧张地等待着前方的消息。探子每半个时辰便汇报一次战况。萧观音的心也就跟着忽上忽下。直到第二天傍晚,最后一个探子报告说战乱平息,皇上得胜归来。萧观音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地。道宗凯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封赏萧观音。道宗明白,没有皇后在后方坐镇,自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你死我活的战斗中,还有那及时前来支援的军队,也为自己最后的胜利增添了筹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皇后的功劳。因此,他不但大加赏赐,还在朝堂之上,邀请皇后辅政。谦虚的萧观音在谢过皇恩之后,回绝了道宗的提议,她表示自己宁愿做一个唐太宗长孙皇后式的贤后。道宗见皇后心意已定,便也没有多说,但内心却充满着感激之情。
(二)举荐太子勘时弊
日子又恢复到了往常的平静。耶律濬也在母亲的呵护和细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了。他兼取了道宗和萧观音的优点,相貌极像道宗,硬朗俊俏;性格恰似母亲,谦虚内敛。最可贵的是,他集合了二人的文采,三四岁时就能写诗作赋,深得道宗的疼爱。道宗曾经夸奖他:“此子聪慧,殆天授欤!”道宗清宁九年,耶律濬六岁时,被封为梁王。第二年,7岁的耶律濬便随道宗外出狩猎。虽然只有7岁,但凭借着良好的体能和骑射技术,耶律濬仍收获了九只麋鹿。道宗大喜,对大臣们说“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随后,便将自己最喜欢的弓,作为嘉奖送给了耶律濬。
咸雍元年(1065年),年仅8岁的耶律濬被道宗册封为皇太子。从此,便开始接受了严格、规范的君主教育。每天早晨都有太傅来为小太子讲解《诗经》《论语》,教他怎样做一个贤德之人。中午休息时间过后,另一位太傅就会来到太子的书房,为他讲解历朝历代贤君的事迹,告诉他怎样做才称得上是一代明君。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对于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忍受的。刚开始还能坐在书房中,认真听太傅讲解,但时间一久便坐不住了。一日,他趁书房没人,便偷偷溜了出去,在外面玩了很久才回到寝宫。结果一进屋,便看见母亲严肃地看着自己。耶律濬知道自己犯了大忌,母亲平日里虽然很溺爱自己,但学习的时候却异常严厉。耶律濬连忙跪下请罪,萧观音没有答应,只是狠狠地看着他。见母亲没有说话,耶律濬也不敢抬头,就那样跪着。因为担心母亲的身体,耶律濬多次保证会自罚跪到天亮,恳请母亲回寝宫休息。可萧观音并没有答应,只是那样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子。整整一夜,母子二人就这样在沉默中度过。第二日早晨,萧观音才允许太子休息一会儿,准备上课。她自己则在宫女的搀扶下回到了寝宫。原本就终日操劳而体力不支的萧观音,哪里经得住这样的彻夜不眠。回到寝宫后,便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太子下课后,才得知母后因昨夜未眠而病倒了。孝顺的他慌忙地跑到了皇后的寝宫,看望病中的母亲。听宫女们讲,他才知道母后昨夜为何硬要陪自己到天亮。原来这是母后在自罚,她责怪自己没能教育好太子而自罚静坐到天亮。身为她的儿子,却不能体会她的用心良苦,耶律濬十分愧疚。在萧观音昏迷的那几天,耶律濬一直守候在她身旁,焦急地等待着她醒来。好几次他都是在自己的泪水中睡着的。一直到第三天,萧观音才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见趴在自己床边的太子,萧观音欣慰地笑了,伸出手摸了摸儿子的头,虽然他还没有长大,但她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好皇帝。耶律濬醒来后,看见母后微笑地看着自己,顿时大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对她说,自己日后一定会好好跟太傅学习,不再让母亲失望。萧观音笑着点了点头。这件事以后,耶律濬一下子长大了,再没有因为学习让萧观音操过心。
时光荏苒,一转眼便来到太康元年(1075年),耶律濬已经18岁了。这对于一个辽国储君来说已经到了摄政之龄了。这年夏天,道宗便宣旨让太子辅政。虽然理论上的东西耶律濬已经能够很熟练地掌握,但在碰到实际情况时,还是略显稚嫩。为此,萧观音建议道宗,让太子到民间私访一段时间了解民情,这样也许会对太子将来处理国事有帮助。道宗很快就同意了皇后的请求。怕久居深宫的太子一时间还无法适应民间的状况,便命令太傅与太子同去。就这样,耶律濬在乔装打扮一番后,跟着老师出宫了。
耶律睿来到宫外,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嘈杂的叫卖声。不远处有两个马贩子,因为相互说对方的马不是纯种马,而大吵大嚷。耶律濬觉得十分新奇。没想到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多姿多彩。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市集,这里更是热闹,不但有玩的有吃的,而且样样是自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物。耶律濬与身旁的太傅一路走一路看,走了大半天也没有觉得累,只是到中午时,肚子咕噜咕噜叫,才知道要找家酒馆吃口饭。吃饭的时候,耶律濬听到周围的人们纷纷抱怨,说今年的赋税比往年还要高。耶律濬听后,心里想这是怎么一回事,据自己所知父皇明明下旨,今年因夏季大涝而不同程度地减免了赋税。而且自己所处的上京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理应是赋税减免最多的地方,怎么可能反而增加呢?吃过饭后,耶律濬便请求太傅带自己到上京附近的县去看看。走了约一个时辰,二人来到了距离上京最近的县,虽然两者只有几百里之隔,但这里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没有了热闹的人群,也没有了商贩们的叫卖声。每个人都形色匆匆地走着。借着要碗水喝的机会,耶律濬与一位妇人攀谈了起来。原来国家规定每斗不过几钱的赋税,到了这里却变成了每斗十钱。如果不及时缴纳,则会被抓入大牢,酷刑相加。百姓们没有办法,只得向大户人家借钱,而这样做的代价往往是负债累累,最终沦为债主的奴隶。此后的几天,耶律濬同太傅又走访了几户人家,逐渐证实了此地县令擅自增加赋税,结果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却又无计可施,只得任其宰割。看着百姓们破烂不堪的家,男丁们尽管整日整夜地在土地上干活,一家人却仍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耶律濬的心被震撼了。他立即将随身携带的钱分了一部分给乡亲们。太傅说,此举虽能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但不是长远之计,应尽早将此县令治罪,以正官风。师徒二人经过了一番细致、缜密的调查,发现此县令原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将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钱,全部用在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上。不仅呼朋引伴大摆宴席,还经常出入妓院之地。了解了他的全部罪行之后,耶律濬真想立即将其处斩。怎奈自己与太傅微服出巡不便暴露身份。只好在随身带着的本子上记下了此地县令的名字及滥用职权的证据,回京禀告父皇。
心中的气愤还没有完全散尽的时候,耶律濬又碰见了一件让他十分吃惊的事。这一天,耶律濬与太傅二人在客栈中,商议下一步该去何地时,来了一伙人。他们个个身着汉服,举止奢华,应该是极为富有之人。很快他们便成了客栈里的焦点。大家都在谈论他们究竟是何来历。本无心关注他们的耶律濬,偶然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使他开始留意起了这帮人的一举一动。那天夜里,耶律濬起身去厕所,在回来的途中,听到这一伙人在谈话,而且耶律乙辛这个名字,被重复的次数很多。耶律濬想可能他们与乙辛有关,虽然早就听母后说乙辛是个奸臣,却也没想到他勾结汉人。想到这,耶律濬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真是如自己所想,那么乙辛的举动很可能威胁到耶律氏的江山。一切计划都因这次偷听而改变。耶律濬与太傅两个人,决定继续留在客栈观察他们。在这伙人来的第三天,他们陆续领着自己的仆人出了客栈。虽然是刻意离开客栈,但对于留心他们的人来说,仍可看出有事发生。耶律濬怕太傅腿脚不便,便孤身一人前去跟踪,果然在客栈不远处的一个小巷里,这伙人凑在了一起,而且还多了一个箱子,他们命仆人抬着箱子,偷偷从一个侧门进去。耶律濬绕到前面一看,原来是耶律乙辛府。怕乙辛的家丁认出自己,耶律濬只好在暗处偷偷等待,直到深夜这伙人才出来,而且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客栈后,太傅正在屋里焦急地等着,见太子回来,才安心地问跟踪有何结果。耶律濬便将今天的所见告诉给了太傅。太傅也十分警觉,建议太子早日回京,将此事禀明皇上。可耶律濬说还要观察一阵,要掌握足够的证据才能引起父皇对乙辛的怀疑。可接下来的几天,这伙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举动,每天只是听听曲儿、喝喝酒,不久便带着仆人离开了客栈。没有进一步掌握乙辛勾结汉人的证据,耶律濬十分不甘,但碍于接到了母后催自己回宫的信,便也不敢多做停留,第二日早晨便起身与太傅回到了皇宫。回到宫中后,耶律濬第一件事便是来拜见母亲,萧观音望着自己多天没见的皇儿,不安的情绪得到了舒缓。耶律濬坐在母亲身边,给她讲自己在宫外所见到的诸多不合法理之事,还将自己在客栈的所见所闻给母亲讲了一遍,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乙辛确有勾结汉人之事。萧观音告诉太子,日后一定要对乙辛多加小心,但现在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第二日早朝,耶律濬将自己记载的宫外见闻,呈给了道宗。道宗看后十分高兴,连连夸奖太子并宣旨让他参与政事。在皇后与太子的辅佐下,大辽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五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史家称此为“清宁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