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阶段:工业化
大约到了1500年,农业技术适当提高,伴随着财产权、资本市场和交通技术的首次活跃,大量农民得以离开农场并从事制造业。在欧洲北部和南部,制造业指的就是纺织业。在意大利,熟练的纺织工人将丝线和进口的织物织成华丽的物品。英国人用船将未经加工的羊毛运到勃艮第(大致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在那里,熟练的工人将其纺织成上好的布匹。造船业和机械加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当时中国在出口纺织品和瓷器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些工业的比例还不够高,不足以让中国人像欧洲人一样脱离农业生产。
制造业不需要太多的土地,它的限制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虽然报酬递减规律有时也会对劳动造成影响,但是随着规模的增大,劳动力所受到的影响不如土地受到的影响大。一般情况下,随着雇用工人数量的增多,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没有太大的变化。在现代时期,由于人口密度和工厂密度的提高增加了生产者之间沟通的便利,于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多,劳动生产力有时甚至会出现增长,底特律汽车装配线和硅谷芯片制造厂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更好的一点是,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的。旧工厂作废后,新工厂的修建需要大量资本。人口密度的提高带来了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随着制造能力的提高,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最后,在工业化的社会中,知识日益被人们认为是通往财富的道路,“最佳实践”也日益展开和传播,所有要素的生产力得以提高。
19世纪的某个时候,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个“良性循环”: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相应地,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财富的增加,接着,这又会带来更多的资本以促进更多的技术进步。由于工业化经济不断引入高生产力的资本和知识投入,经济增长就具有了自我可持续性,且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