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贪欲是一种毒药,谁喝了都无药可救(2)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问禅师:“钱财为何物?”
禅师没有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钱。”
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死人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钱财为何物?”
小和尚答到:“身外之物。”
禅里禅外悟人生
虽说没有钱财不行,但千万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因为,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
如果欲望太多,就会一事无成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僧人,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僧人,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穿的衣服。
当这位僧人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持生活。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僧人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僧人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或是几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会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更无法静下心来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人生中的有些东西,是无法打折的
有一个人因为父亲去世,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诵经超度。这个人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不停地问佛关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
佛光禅师看不惯这个人悭吝不舍的样子,就不客气地回答道:“一卷阿弥陀经需要十两银子。”
那人认为太贵,就讨价还价说:“禅师,十两银子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两如何?”
佛光禅师心里觉得很好笑,但还是点头道:“好吧!”
在诵经佛事进行的过程中,那人听到佛光禅师念念有词地说:“十方诸佛菩萨,请将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他能往生东方世界。”
那人听了之后觉得不对头,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往生到东方世界呀?”
佛光禅师调侃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十两银子,你坚持要打八折,只好送亡者到东方世界去啦!”
那人很尴尬,只好说:“我再加二两好了,你还是让我父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禅里禅外悟人生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时无法打折的,像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果我们试图把它们当作商品来衡量,就会使本来美好的东西变质或者腐烂。
想得到越多的东西,失去的往往就会越多
从前,有一个人很穷,穷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可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欣喜若狂,他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
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禅里禅外悟人生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决不可贪得无厌,因为想得到越多的东西,失去的往往就会越多,甚至包括生命。
一个人长期安逸享受,就等于进了地狱
有个小和尚总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有一次,他向禅师诉苦,禅师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去了阎罗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像地狱居然是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这个人心想:“怎么会呢!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舒适的床铺,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从来没有人管。早知道这样,我早就不活了,活着还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就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
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只要一想,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道:“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的人说:“已经告诉过你了,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还以为这里是天堂呢?实在是太笨了!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现在你还觉得生活太辛苦吗?”
小和尚答到:“弟子明白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我们说,适当的安逸和享受是每个人所必需的,但决不可长期贪图享乐。一个人如果长期贪图享乐,就会把自己变得无所事事,最后难以忍受空虚――这等于进了地狱。
越是无所奢求,得到的反而会越多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四处云游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不一定呢,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交情甚笃,我写封介绍信给您,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地招待您。”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给住持过目,而是潜身在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对他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好不容易才找到雪窦,曾会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求,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
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的交还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禅里禅外悟人生
俗话说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在生活中,只有那些无所奢求的人,才能够活得开心,过得幸福。在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无所奢求,得到的反而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