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简明敷贴疗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胁痛

胁痛,是中医特有病证,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由于肝胆居于胁下,所以胁痛这种疾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肝胆疾病。西医诊断为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病都可能出现胁肋窜痛的症状。

【定穴】期门、日月、章门、神阙、肝俞、阳陵泉、阿是穴。

【取穴】胸腹部的期门、日月、章门、神阙,背部的肝俞,下肢部的阳陵泉,身上的阿是穴。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阿是穴无固定名称与位置,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缓解点为腧穴。

【简易取穴】期门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约五横指;日月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距前正中线约五横指;神阙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正中;在髌骨外下方可触及一骨性突起,此突起即为腓骨小头,其前下方凹陷即为阳陵泉穴;肝俞穴在大椎下第9个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旁开约两横指。

【敷贴手法】熨法。

方1

【组成】川芎30克,香附、延胡索各15克,五灵脂、蒲黄各10克。

【用法】

1.上药研细末,陈醋调膏(每穴用药末3克)。

2.贴于期门(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另配阿是穴。

3.每次贴24小时,每3日贴1次,连贴10次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1期。

方2

【组成】金钱草500克,生大黄、玄明粉各600克,槟榔、炮山甲、威灵仙各250克,郁金、白芷、木香、虎杖各300克,枳壳、陈皮各200克,薄荷冰50克,麝香少许。

【用法】

1.上药粉碎后拌和调匀,过100目筛,装罐备用。

2.用时取该散20克左右,用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摊在塑料薄膜上。

3.将肝胆投影区用水洗净擦干,再把备好的消石散膏贴于右日月穴(乳头直下,在第7肋间取之),用布带固定。

4.7~14日换药1次。2周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6期。

方3

【组成】金钱草、白芷、青皮、虎杖各30克,郁金、乳香、血竭各20克,大黄、玄明粉各60克,薄荷冰10克。临证加减:气滞型加广木香30克,湿热型加栀子30克。

【用法】

1.将上药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

2.用时取药粉60克,以蜂蜜适量调成膏状(超声观察时,每次加入二甲基亚砜3毫升),药膏摊在10厘米×10厘米及4厘米×4厘米大小的不吸水棉纸上。

3.将肝胆区皮肤用温水洗净,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神阙穴,将药膏分别贴在肝胆区(覆盖日月、期门穴)及神阙穴,外衬塑料薄膜,再用棉布、胶布或布带固定。

4.每3~12小时换药1次。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6期。

方4

【组成】青黛、猪苓、川芎各100克,血竭30克,人工牛黄10克。

【用法】

1.上药共研成粉末(过120目筛)备用,用镇江白醋、蜂蜜各等份拌和,涂于直径1厘米的圆形塑料薄膜上,药糊厚1毫米。

2.敷贴于双侧肝俞穴、右侧期门、章门穴位上,并用胶布固定。

3.每24小时更换1次,30日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7年第1期。

方5

【组成】生栀子、生大黄、延胡索各适量。

【用法】

1.上药按3∶2∶1比例混合,研细,以蓖麻油适量调匀,呈黏稠状。

2.用时加酒精适量调均匀,用纱布包裹,平贴在右胁疼痛较明显部位,用手按压,使其均匀地敷贴在皮肤表面后再用绷带固定。

3.每日换1次。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4期。

方6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等份,青黛半份。

【用法】

1.上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水蜜各半调成膏。

2.摊于纱布上敷于右侧期门穴(第6肋间隙中,直对乳头),并用胶布固定。

3.每日1贴。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6期。

方7

【组成】赤芍、紫草、黄芪、当归、百合、五味子、仙鹤草、乳香、红花、川楝子、香附、青黛、炒鸦胆子、狼毒各等份。

上药共研细末,用陈醋、蛋清、蜂蜜按2∶1∶5比例搅拌成糊状,文火蒸5遍以上呈黏胶状,摊于麝香追风膏上贴于穴位上。

方8

【组成】姜黄、蒲黄、红花、滑石、山栀、猪肝(焙干)各适量。

上药适量,研细末,用15%~20%酒精调成糊状,摊于麝香追风膏上贴于穴位上。

【用法】

1.上两方可单独使用,也可互相交替使用。

2.贴于肝区日月、章门、期门穴上。

3.每4日换药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4.有些病人敷贴后,可能会出现小水疱,待其自然干瘪后,可重新敷贴,或者更换穴位敷贴。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1期。

方9

【组成】丹参20克,黄芩15克,五味子10克,虎杖15克,茵陈15克,大黄10克。

【用法】

1.加少量水调匀,铺在市售麝香止痛膏上,约8厘米×8厘米。

2.在患者神阙、肝区、肝俞穴交替敷药。

3.每日换1次,90日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9年第6期。

方10

【组成】紫皮大蒜2~3瓣,甜瓜蒂、青黛、冰片、茵陈各2克。

【用法】

1.大蒜捣成泥状,其余余药末调糊,置塑料或玻璃器皿内。

2.倒扣于三角肌上缘,用纱布固定。

3.待局部敷贴发疱后(24小时内)取下复方蒜泥,用消毒针具刺破水疱,排除疱内液体,继用甲紫水涂擦水疱皮肤,消毒纱布覆盖。

4.每20日敷贴1次,2~3次为宜。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0年第2期。

方11

【组成】牡蛎、茵陈各30克,穿山甲、白花蛇舌草、荆三棱、莪术、鳖甲、桃仁各15克,桃叶12克,柴胡、黄芩各10克,枳壳30克。

【用法】

1.上药研末蜜调。

2.药膏平摊在右乳头下约5厘米处,以纱布及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

3.每周更换敷贴1次。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4年第3期。

注意事项

1.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本疗法,皮肤过敏者慎用本疗法。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3.若敷后出现药疹、水疱等,则洗去药物,暂停外敷,或用芒硝30克,白矾30克溶化,纱布浸湿敷。

4.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及孕妇慎用,身体发炎部位慎用。

5.使用上述方中需要热用的药包时,注意不要烫伤。

6.敷贴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7.少吃油腻、多脂食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8.戒烟。

9.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病例

1.朱某,女,29岁,2009年1月20日初诊,主诉:4日前因与家人吵架而致胁痛。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伴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查:苔薄白,脉弦。药物:川芎30克,香附、延胡索各15克,五灵脂、蒲黄各10克。用法:上药研细末,陈醋调膏(每穴用药末3克)贴于期门(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另配阿是穴。每次贴24小时,每3日贴1次,连贴10次为1个疗程。治疗5次后胁痛症状明显减轻。10次后全身症状消失。

2.何某,男,43岁,2009年7月4日初诊,主诉:5日前因过食油腻而出现胁痛。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胁肋胀痛,偶尔灼热疼痛,常因饮食油腻而诱发加重。伴有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热,目黄。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药物:青黛四黄膏(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等份,青黛半份)。用法:上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水蜜各半调成膏,摊于纱布上敷右侧期门穴(第6肋间隙中,直对乳头),并用胶布固定,每日1贴。治疗4次后胁痛症状明显减轻。10次后胁痛症状全部消失。

疗程

本病30天为1个疗程,对于轻症患者1个疗程即可痊愈,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一直敷贴至症状全部消失。

还可以这样做

[家用食疗方]

素馨花茶:素馨花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泡服。适用于肝气郁结型胁痛。

[家用小偏方]

生地黄、枸杞子、当归、沙参各12克,白芍15克,山茱萸、川楝子、炒谷芽、炒麦芽、麦冬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本方养血柔肝,适用于肝阴亏虚型胁痛。

医嘱

1.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

2.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切忌肥甘辛辣滋腻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