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感冒是以外感风邪为主的四时不正之气(六淫)或挟时疫所引起的一种外感发热性疾病。西医学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时行感冒体温常达39℃~40℃)、恶寒(或恶风)、头痛、全身战栗、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因为病人感受的病邪不同、体质强弱不同,所以在证候表现上也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时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之分。
病因病机
感受外感六淫邪气与时行病毒是主要致病因素。风邪为百病之长,随季节不同,常夹杂时令主气共同为病,春多风热,夏多风(暑)湿,秋多风燥,冬多风寒。四时六气失常以及时行疫毒亦伤人而致病。另有体虚之人,或起居不适,劳倦过度,贪凉饮冷,寒温失宜,坐卧寒湿,冒雨涉水,汗后当风均可致卫外不固,即便四时之气也会乘虚而入,导致疾病发生。总之,本病是由于外邪袭表,伤及肺卫,肺失宣肃,营卫失和而发病。
临床表现及对症治疗
初起多见鼻道和卫表症状。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打喷嚏,声重而嘶,头痛,恶风,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重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表现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
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多人同时突然发病,迅速蔓延,首发症状常见恶寒、发热,体温在39℃~40℃,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初起,全身症状重而肺系证候并不突出,1~3日后出现明显的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病情较一般感冒重,体力恢复较慢。
定穴
大椎、风池、合谷。风寒感冒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加曲池、尺泽;暑湿感冒加三阴交、阴陵泉;气虚配足三里;血虚加血海。
取穴
颈项部的风池、大椎、风门、肺俞;上肢部的曲池、尺泽、合谷;下肢部的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血海。
风池在项后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风门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在屈肘成直角,位于肘横纹外端凹陷中;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三阴交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足三里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血海在屈膝时,膑骨内上缘上2寸。
简易取穴方法
手指摸到耳后高骨,内下方1厘米处凹陷即是风池;低头摸到颈部隆起最高的颈椎下即是大椎;一手拇指的指关节横纹正对另手的拇、示指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低头摸到颈部隆起最高的颈椎,向下数2个胸椎是第2胸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约2指处即是风门穴;肺俞穴,在风门穴正下方约2横指处;曲池,屈肘成直角,位于肘横纹外端约1横指处;三阴交在内踝高点上4横指,胫骨内侧面的后缘;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高点下方凹陷中;足三里,找足三里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示指第2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示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血海,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即是该穴;尺泽,曲肘,肱二头肌外侧凹陷处即是该穴。
拔罐方法
1.留罐法
(1)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2)选择合适口径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1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上述穴位上,留罐15分钟。
2.针罐法
(1)患者取坐位。
(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3)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出血后,选择合适口径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1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大椎上,留罐15分钟。
3.走罐法
(1)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
(2)在背部涂适量的润滑油。
(3)选择合适口径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背部(负压不宜过大),沿着大椎至腰阳关来回推动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现象为度。
(4)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油迹。
(5)每星期治疗1~2次,6次为1个疗程。
4.针罐加走罐法
(1)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2)先用毫针针刺风池、大椎、风门、肺俞,不留针。
(3)起针后用石蜡涂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用一只火罐拔吸于大椎穴,上下推动,使皮肤紫红后起罐。
(4)用纱布擦去油污及出血。
(5)用同样方法治疗两侧肺俞穴。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出血后立即用火罐扣于穴位上,留罐约10分钟。适用于风寒感冒。
(6)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次;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每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拔罐作用
解表达邪,解表扶正。
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清净卫生的环境,避风寒,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2.罐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戒烟。
4.走罐时,掌握手法的轻重,宜由上而下走罐,并经常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多喝水。
6.饮食宜清淡。
7.室内保持通风。
8.适当加强锻炼。
病例
张某,女,36岁,2010年12月9日初诊,主诉:由于3日前外出不慎感寒,自觉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继而全身酸痛、恶寒发热、不思饮食。自服感冒药后当日症状稍减轻,次日症状有加重而来诊。现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全身酸困、喷嚏频作、鼻塞声重、鼻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同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查:体温37.9℃,辨证为风寒感冒。治疗:采用留罐法。取穴:风池、大椎、合谷、风门、肺俞。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选择合适口径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5分钟,罐周局部皮肤瘀血、充血时起罐。治疗1次后患者即感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再次治疗后全部症状消失。
还可以这样做
1.家用食疗方
薏米扁豆粥:以薏米及扁豆各半碗煮成粥,每日早晚餐各喝一碗。薏米扁豆粥可强健脾胃去湿气,能促进肠胃吸收,还可增强体力以对抗感冒病毒。
2.家用小偏方
桑叶、菊花、桔梗、杏仁、银翘、芦根、甘草、薄荷、竹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清热解表。
3.运动疗法
有规律有节制地做有氧运动,例如每日早上晨跑、傍晚散步等。
医嘱
1.室内注意开窗通风。
2.注意保暖。
3.勤洗手,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水果。
4.保持情绪乐观和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