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在“生”与“死”之间感受人类的痛苦
——解读《在旷野上》
这里所要解释的《在旷野上》,是穆旦诗人生涯中期的一篇作品。他在西南联大时期,开始接触英国现代诗歌和诗歌理论,受艾略特的影响颇深,诗作中经常可见反浪漫派的风格。《在旷野上》写于1940年8月,当时他22岁,刚刚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是西南联大的“学生诗人”之一。
《在旷野上》写于40年代,当时是充满抗日战争气氛的特殊年代。他体现“感性和知性的融合”的诗作,表现“现代人的情绪”,主要是“现代人的痛苦”。穆旦的诗,不是将时代的主题直接用作诗的主题,也不是自我感情的直接流露。正如众多的研究者指出过的,他以自身的“现代人的感受”去表现“生活”、“生命的过程”中的“痛苦”。这首《在旷野上》也是如此。作品中看不到对时代主题的反映,它的整体主题是对“生命的痛苦”的思考,即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有“理想”、“期待”和“渴望”,同时也存在着心理感情的“空虚”。穆旦并不直接描写这种思想感情,而是多用抽象的词汇、隐喻来表现,所以,读者初读不易理解。《在旷野上》就是用这样一种“现代的诗形”写成的,是可以充分感受穆旦的知性、现代人复杂的精神心理的诗篇。
《在旷野上》共有四节。
第一节描写从过去至未来存在的、永不消失的“生活中的痛苦”。现代人的生活中有“期待”和“希望”。我们的心中对此时常渴望,但“我”又恼恨“过去的时光是不会再有的”的真实。反过来说“我们的世界是在遗忘里旋转”,“我们的世界”在一种“忘却”中更替,所以人类的“期待”与“希望”之光永不消失,日夜闪耀光芒,这就是穆旦所说的“美丽的真理”。他将两方面的内容平行,认为生命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痛苦”。诗里接着说:“所有的人们生活而且幸福/快乐又繁茂,在各样的罪恶上”,其中的“罪恶”具体是什么意思?先看下两行的内容。“积久的美德只是为了年幼人/那最寂寞的野兽一生的哭泣”。在人类漫长的旅程中,“年幼人”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最开始的状态。“年幼人”,即“最寂寞的野兽”,是不懂文化、文明的一种“原始”的象征。这“原始”状态的“年幼人”诞生“在各样的罪恶上”,而它要在那里生活下去。这意味着“年幼人”诞生了就已经有罪。这种思路,在比《在旷野上》晚一个月的穆旦写的《不幸的人们》中就有,如“诞生以后我们就学习着忏悔”。由此可说,人类是有“原罪”的,本身残缺的人类,为了“生命的存续”需要“美德”。同时“年幼人”也意味着,因为自身缘故,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的可能性。这是“从古至今”未曾变化的。
该节中,“当我缢死了我的错误的童年”、“那最寂寞的野兽一生的哭泣”等,读者初读可能觉得,简单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不易理解,这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抽象表现,此如他将“童年”、“野兽”等大家都熟悉的词汇与“缢死”、“一生的哭泣”等意思难以连贯的词汇相组合。这也是穆旦诗的独特风格。
第二节,是承接第一节。“我”对“生命的期待”更加膨胀,在进化的过程中,“在旷野上”一个人梦想。这里出现的“纯净的电子”是一种最小的、最基本的东西,这是对生命期待的暗示。在辽阔的天空中,无数自由的电子聚合,形成“小小的宇宙”,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可能会长得难以置信,但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纯净的电子”才开始“闪着光亮”,一个个异常微小的电子,才化为“隐隐的春雷”,概括地说,我对生命的期待,从第一节的“美丽的真理”变化为“纯净的电子”闪着光芒。在第一节,作为对生命的期待,只是象征性的,而在这里,则化为“春雷”,在天边展现出进化的时机。
这里的有些词汇是很有现代性的,“电子”、“宇宙”、“化合”等,有关科学方面的这些词,给读者带来神秘感和新鲜感。我们现代人通过这些词汇,容易想象那些是什么东西,而且,能领悟作家说的背后的意思,在此可见穆旦的诗的技巧性。
到第三、四节,从前边的段落再进一步,“我”对生命的期待,转化为“绝望感”的情绪,穆旦似乎要把这些过程抽象地表现为一篇故事。前半部分的内容,使读者想起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阿波罗驾着黄金的太阳马车,喷着火焰在天空驰骋。诗中“驾着铠车驰骋,/我的金轮在不断的旋风里急转”,仿佛象征着“我”充盈的自信。“我”为夸示“胜利的冬天”而“驰骋”、“急转”,这里“胜利的冬天”,应可解释为“现实生活的痛苦中的胜利”。“我”对生命的期待达到高潮的同时,虚脱感忽又袭来,表达一种空虚的心理。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暖风”、“花草”去了哪里?无人知道,是否被“残酷的春天”带去了?这种空虚的状态带来“绝望”和“夭亡”,向“我”压来。
穆旦的这种悲壮感,延续到第四节,发展为“绝望感”像“幽暗的岩层”一样膨胀,“我”的“光热的源泉”,已被深埋,而不停地断裂流失,燃烧殆尽,“我”的“绝望感”达到顶点时,终于听见了“死”的“诱惑的歌声”:“O,仁慈的死神呵,给我宁静。”至此,已经疲惫的“我”,从“死”看到了安慰。
在“生与死”之间生存,感受人类的“痛苦”,我们为了生存,如何超越痛苦,我想这个问题也许不存在答案。所以,穆旦在《在旷野上》中,描写了“过程”,但没有写“结果”,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机会。
(日本留学生鸟谷真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