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烧烩菜肴之勾芡
勾芡也称“着芡”“拢芡”“着腻”,是烹调基础技法之一,在中式烹调中运用极为广泛。许多菜肴在烹制过程中,由于加入的某些调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中汤汁增多,通过对不同菜肴施以不同的芡汁,可使菜肴汤汁浓稠,并附于原料表面,从而达到光洁、滑润和鲜美的效果。
“芡”是一种稠状液体,一般是由淀粉汁和各种调味料兑成,它利用淀粉受热糊化形成凝胶的性质,吸收菜肴汤汁中的水分,形成黏性而光洁滑润的芡汁。芡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在我国菜肴中,特别是用爆、炒、熘、烧、烩等技法烹调的菜肴大多要勾芡,通过勾芡可使菜肴形状美观、口感突出。其次,芡能为菜肴增色,厨师中“明油亮汁”的说法,说的是芡汁对菜肴有美化作用,可使菜肴主料突出,色泽光亮。此外,通过勾芡还可以增加菜肴的保温性能,芡汁包裹在原料的表层上,减少了菜肴热量的散发,能较长时间保持菜肴的热量,对菜肴口味等方面的质量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勾芡无论是对菜肴质量所起的作用,还是从操作特点上都是菜肴制作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
对菜肴所施的芡汁由于烹调方法的不同,各有千秋。在行业中一般按浓稠度的差异,将其分为浓芡、糊芡、流芡、薄芡四类。烩菜一般用糊芡,而烧菜使用薄芡。
糊芡一般用于烩菜,它以汤汁宽而浓稠度大为基本特征。烩菜由于汤汁较多,原料表面不易黏附汤汁,勾芡后汤汁呈糊状,部分黏附于原料表面,部分流动于原料之间,可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滑柔、光润明亮的效果。如烩三鲜鱼肚,在菜肴成熟时,加入事先用温汤兑好的调味粉和粉汁,淋在沸腾的汤汁上,边淋边晃勺、翻勺,使糊化的芡汁均匀地黏附在原料上,淋上明油即可。使用这种勾芡方法,一般都采用“跑马勾芡法”,即在原料将熟时,左手持锅(勺)摇晃,右手拿手勺将芡汁缓缓淋入锅(勺)内,使汤汁变稠变浓。
薄芡多用于烧菜,浓稠度较流芡小,是芡汁中最稀的一种,又称米汤芡。薄芡的目的是将汤汁调浓,促使汤、菜融合。具体做法是当锅内菜肴已接近成熟时,一手持锅缓缓晃动,一手持芡汁均匀淋入,边淋边晃,哪里冒泡,淋在哪里,待汤汁变浓,汤、菜融合为止。由于淀粉凝胶的保水性可产生柔润滑嫩的特殊风味,菜肴通过勾芡后汤汁变浓,使主料显得滑润、丰满而不干瘪,增大了汤汁的浮力,使主料上浮、突出,可改变见汤不见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