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理衰老,通向死亡的“催化剂”
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渐长,生理衰老明显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心理衰老也随之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心理衰老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衰老,有的学者把心理衰老看成是通向死亡的“催化剂”。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首要的一点就是应该设法延缓心理衰老,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心理衰老的十种表现
1.感觉、知觉衰退 眼睛老化,听力不如从前,味觉迟钝,以前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感到淡而无味。
2.想象力衰退 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言语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啰嗦。思维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点害怕学习新事物、新知识。
3.情感变得不稳定 较易动感情。遇到困难,不像以前那样镇定自如,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对喧闹声感到很烦躁,看不惯年轻人的言谈与行为。
4.意志衰退 做事缺乏毅力和探索精神,喜欢凭老经验办事,下决心要做的事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动,进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
5.反应能力下降 动作不如从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劳,恢复得较慢。睡眠时间也比以前少了。
6.兴趣爱好减少 生活中感兴趣的范围变小了。不再有兴趣看小说、电影、电视,不再喜欢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
7.性格更容易发生变化 性格易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8.敏感多疑 感觉器官不敏锐,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往往却很认真,常把客观上并不存在,而自己听错、看错的事当做对自己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
9.易产生孤独感 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本身衰老影响了老人的心理;社会疏远老人及老人自己退出社会也是原因之一。他们的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
10.容易自卑 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遇到生活以及疾病等诸多困难时,均可使老人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加重。
推迟心理衰老的四大技巧
心理衰老,是人通向死亡的“催化剂”。可是,人们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让自己心理上更接近于年轻心态,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
1.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相反,如果没有进取心和理想,并充满失望,就会加速心理衰老。要学会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
做到人老心不老,应该积极地追求生活目标,争取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就有精神寄托,可以排除烦恼和孤独,并在晚年激起为社会做一番事业的理想和希望,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
2.多用脑,勤思考 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一个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其实,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即使高龄老人,仍能掌握新知识。
3.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还可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加主动积极地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无济于事的。
4.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任何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乃是家庭关系。因为一个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
尤其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子孙既不能过严,也不能溺爱;既要重视他们的智育,又要重视他们的德育和美育。老人要以自己良好的世界观、道德情操、生活作风等影响自己的小辈;而小辈则要从老人身上学习优良的传统及可贵的经验,并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尊重、体贴、爱护和照顾老人,这样才能使老人更好地、兴致勃勃地为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进而也推迟了老人的心理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