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治疗糖尿病的7大原则
糖类不宜限制过严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营养素。在中国,根据大多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饮食多以富含糖类的粮食为主食。糖类按照化学结构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蔗糖和乳糖属于双糖,多糖主要有淀粉、糊精和膳食纤维等。所有的糖类在消化道均转化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而被吸收。
过去在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中,都强调要严格限制糖类的摄入,而现在研究发现,适当提高糖类摄入量并不增加胰岛素的需求,反而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病情的控制非常有利。这种提高糖类在总能量中的比例的主张,并不是让患者随意吃糖和甜食等含单双糖类的食物,而是适当放宽富含复合糖类(多糖)的食物,如谷类、薯类。
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糖类应占总能量的50%~60%,应以多糖类食物为主,尽量避免食用单糖、双糖,以防血糖波动。谷类食物是糖类的主要来源,其他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红薯、芋头、粉条、粉皮等糖类也不少,糖类的选择一般要考虑该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当病情控制不好时,胰腺功能较差,这时糖类的比例应适当降低,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逐渐增加主食量。
脂肪摄入要合理
脂肪的摄入量不宜过高,一般按总能量的20%~25%供给,不宜超过30%(烹调油及多种植物所含的脂肪均应计算在内)。除了控制脂肪的总摄入量外,还应注意脂肪的成分比例,即注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现在一般推荐健康人的脂肪酸比例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占到总脂肪酸的40%左右。
动物性脂肪:(在动物脂、乳、蛋类中)含饱和脂肪酸多,摄入过多可导致血清胆固醇增高而引起动脉硬化症,应严格限制摄入。
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与胆固醇结合成酯,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之类的植物油是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容易氧化而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也需限量。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是较理想的脂肪来源,在茶油和橄榄油中含量丰富,经济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选用。脂肪总量包括肉类、鱼类、坚果类等食物提供的总量,来自烹调油的脂肪量不要超过30克,即3汤勺。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天以下,以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具体参照表2-1。
蛋白质摄入可按正常人的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0~1.2克,占总能量的12%~20%,其中至少应有1/3来自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有很多来源,比如乳类及乳制品、蛋类、鱼虾类、禽肉、畜肉(瘦肉)及大豆制品等。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或有特殊需要或消耗者,如妊娠、哺乳、消耗性疾病、消瘦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按每千克体重1.5克供给。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时应监测肾功能,合并肾病者应慎重。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0~1.2克,占总能量的12%~20%,其中至少应有1/3来自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有很多来源,比如乳类及乳制品、蛋类、鱼虾类、禽肉、畜肉(瘦肉)及大豆制品等。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或有特殊需要或消耗者,如妊娠、哺乳、消耗性疾病、消瘦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按每千克体重1.5克供给。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时应监测肾功能,合并肾病者应慎重。
表2-1 部分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毫克/100克食物)
摘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矿物质、维生素应满足需要
B族维生素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有辅助治疗作用,能降低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抗氧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可降低自由基对患者肾脏、眼晶状体及神经的损害。
微量元素如铬、锰、锌等有利于脂质代谢,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磷。
表2-2 几种常见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吃水果定时定量
吃水果要限量:每天可以吃200克左右的水果。同时,所吃水果的量要固定,不要今天吃得少,明天吃得多,这样会使血糖波动,不利于医生掌握病情、调整药物。
吃水果要计算能量:糖尿病患者吃了水果必须减少主食。要把水果的能量折算到患者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中,以一天吃200克苹果为例,则主食建议减少25克,这样才能保证全天饮食能量平衡。即把水果能量与其他食物进行等份交换,不能因吃水果而导致能量超标。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前提是水果要少吃,切莫大量吃。大量吃可能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血糖持续时间长的话,则会加重胰腺负担。
表2-3 常见水果的糖类含量(克/100克食物)
摘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掌握吃水果的时间】吃水果的时间有讲究,忌餐前和餐后吃,宜作为加餐或睡前1小时吃。“加餐”即两个正餐之间进食水果,如上午9~10时、下午3~4时,既预防低血糖,又保证血糖不发生大的波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可以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一些的水果。西瓜、苹果、猕猴桃含糖量比较低,此类水果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果胶,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对于提高、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活性也是很有帮助的。
【吃水果前和后2小时自测血糖】由于个体的差异,可能有的人吃完含糖量低的水果反而血糖升高速度很快,所以患者要自己检测、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水果。吃水果前和后2小时测血糖波动大小,可以掌握自己能否进食某类水果。
保持膳食平衡
人体为了保持健康,需要从自然界摄取40多种营养素。每种食物各有其营养优势,没有好坏之分。如何选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搭配就存在合理与否的问题,比如牛奶,虽然营养丰富,却属于贫铁食物,肉类虽然含铁较多,却只含有少量的钙。所以,只有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才能使人体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所谓平衡膳食,就是既能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又不致过量,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合适比例的膳食。
要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一类不能被肠道内消化酶分解的多糖类物质,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种。
【膳食纤维对血糖的影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豆胶、果胶、树胶等,在豆类、水果、海带等食品中含量较多,在胃肠道遇水后与葡萄糖形成黏胶而减慢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并能降低胆固醇。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可在肠道吸附水分,形成网络状,使食物与消化液不能充分接触,故淀粉类消化吸收减慢,可降低餐后血糖、血脂,增加饱腹感并软化大便。
【推荐摄入量】糖尿病患者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以30克左右为宜,食入过多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平时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如粗粮(玉米、小米、燕麦片、全麦粉、莜麦面等)、豆类、蔬菜及藻类,必要时还应添加膳食纤维(如魔芋精粉)类食品。每天摄入500克蔬菜+200克水果+100克粗杂粮可基本满足膳食纤维需求。